Board logo

标题: 六四后弃职 自耕自足自己接生 北大博士夫妇退隐深山逾 20年 [打印本页]

作者: 红灯记    时间: 2011-4-1 14:54     标题: 六四后弃职 自耕自足自己接生 北大博士夫妇退隐深山逾 20年

http://news.hotpot.hk/fruit/art_main.php?iss_id=20110329&sec_id=15335&art_id=15117517

王青松(左)一家生活乐融融。

王青松(左)一家生活乐融融。


北京大学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培养了无数精英奇人,但 1989年的六四屠杀,改变了不少北大学子的命运。其中,北大博士王青松及其任职北大英文教师的妻子,六四后弃职遁入河北深山老林,和泥筑屋,自耕自足,过着原始人生活迄今逾 20载,直至近日被曝光,外界无不啧啧称奇。


毕业于北大的新华社著名摄影记者唐师曾,近日在其博客图文并茂披露了那位昔日同窗的奇迹。他叫王青松,原籍河南信阳,少年曾在少林寺学武,考入北大前是地委机关干部, 1979年考入北大国际政治系, 89年在读哲学博士,曾任班级共青团书记,属当年北大风云人物。


八九六四前,王青松经常在著名的未名湖畔读书。

八九六四前,王青松经常在著名的未名湖畔读书。

王青松的妻子年轻时在北大留倩影。

王青松的妻子年轻时在北大留倩影。


无水 无电 无电话及互联网

隐居山林 20多年的王青松,拒绝出山。互联网

隐居山林 20多年的王青松,拒绝出山。互联网


据悉, 1989年六四事件后,王青松携当时任北大英语系教师的张姓妻子,双双辞去北大教职,一起退隐河北深山,和泥筑屋,夫妻俩开荒蓄水,植草种树,耕牧读书,全家风生土长,与大自然为友。就连妻子 36岁高龄初产,也是由他自己接生,母子俩健康,儿子自幼与自然为伴,从未打过任何防疫针。


唐师曾图文并茂地对这对在长城根深山老林生活了 22年的一家作介绍,指他们过着原始人般的生活,无自来水、无电,更无电话和互联网,日用品全部自产,唯一进口物资是食盐;家有数百只黑山羊,三头黑猪,几十头黄牛,几匹骡、马、驴,放羊由八岁儿子负责;为保护环境,他们不用化肥、肥皂、洗衣粉等,用草木灰当肥皂洗手。


一家不愿出山 拒外界到访

王青松夫妇归隐后与世隔绝,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家中有数百山羊。

王青松夫妇归隐后与世隔绝,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家中有数百山羊。


相片显示,当年那位北大英俊博士,如今一副村民相,早年扮相入时的王妻,也俨如一个山村妇,但一家三口自得其乐。王妻多年来只出山两次:一次是换身份证,一次是去银行挂失存摺。唐师曾叹道,他们虽与凡尘相隔,但夫妻包藏宇宙,吞吐天下,他们享受人的独立和思想自由,更是外界所难得。


被问到如何能在深山老林坚持到今天,曾是北大英语系教师的王妻笑答道:“这环境其实谁都能呆下来,主要是看自己的心境,能不能真的搁在这儿。”唐师曾称,从王家窗口可看到逶迤的长城,“祝福他看得更远,一直看穿山那边”。唐还透露,王青松一家迄今不愿出山,并拒绝外界到访。
本报记者


作者: 红灯记    时间: 2011-4-1 15:04     标题: 北大博士夫妇退隐深山 20年牧耕读书自接生

http://www.sinonet.net/news/society/2011-03-28/132007.html

1986年,王青松在北大未名湖畔。校徽是绝红色研究生校徽。

  王青松是我本科同学,还是我们班团书记(北大国政系79级)。北大国政系79级学士、北大法律系83级硕士、北大哲学系89级汤一介博士第一名未读。在北大37楼432一年半,一直住我下铺。

  1979年,昌平,北大200号,虎峪沟种树,左起:张勤书、王青松、唐师曾,背水上山浇树。

  

白线左指为我,右指为王青松。

  

  

1990年以前,小嫂子张老师是北大英语系教师。


  1989年,王青松与其妻英语系教员张老师,双双辞去北大教职,一起进山,退隐山林,和泥筑屋。开荒蓄水,植草种树,耕牧读书,连生儿子都是自己接生的。全家风生土长,与大自然为友。无电、无电视、无网络……唯一进口的物资是食盐。

  张老师从北大英语系教师,到农家妇。十几年只出山两次。一次是奉命换身份证,另一次是挂失存折。曾经北大的张老师,对现在清华的黄老师说:“这环境其实谁都能待下来,主要是看自己的心境,能不能真的搁在这儿。”



王青松家使用的筷子,都是自家种的高粱秆。就连妻子张老师36岁高龄初产,也是王青松自己接生。





王青松之子土生风长,自幼与自然为伴。



2011年3月26日,师兄王青松手提砍刀带我进山。道路狭小崎岖,王青松要求环保,不许任何汽车进山,包括老鸭大吉普。  唐师曾摄 Mark IV


春分已过,可王青松的“世外桃源”还有积雪。


在进山路上,老鸭在塑料蔬菜大棚吃了一碗“杂粮粥”。内有红枣各种豆类米麦高粱,山鸡蛋,盐罗卜。补充能量,继续前行。


山里无电、无忘、无电话信号。土地禁止农药、化肥,环保而脆弱。所以禁止汽车进入污染,进出大山的物资,全部是学兄王青松用担子挑出挑进。  唐师曾摄 Mark IV


像30年前,在北大37楼432那样彻夜长谈,包藏宇宙,吞吐天下。


进入王青松师兄的家,还要再翻过几座山,再涉过一条结冰的小河。  唐师曾摄 Mark IV


小河两岸,都是他一家三口,手工开垦的农田。唐师曾摄 Mark IV


王青松住所前的山泉。


从牲口市买来的骡子,在山里放养几个月,会掉体重200斤。“浮肿”的牲口才能推碾子、拉车。唐师曾摄 Mark IV


王青松家有数百只黑山羊,三头猪,几十头黄牛,几匹骡马驴。放羊基本靠8岁的儿子一人负责。唐师曾摄 Mark IV


老鸭跟8岁的牧童上山,晚上,孩子将和羊住在一起过夜。


3月26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师、梁思成林徽因城市规划专业博士黄鹤,进山做社会进步与人居文化考察,王青松之子首次见到相机,爱不释手。唐师曾摄 Mark IV


王青松一家的日用品,全部自产,除了食盐。唐师曾摄 Mark IV


山里面严禁使用肥皂、洗发水、洗衣粉……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师、梁思成林徽因城市规划专业黄鹤博士入乡随俗,用草木灰当肥皂洗手。黄鹤博士,曾在林徽因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常春藤盟校)留学,她说:“王青松兄长一家的生活让人想到费城周边的Amish――荷兰后裔自给自足,远离当代生活方式的农场社区。相对Amish的集体劳作而言,青松兄长一家三口完成所有的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唐师曾摄 Mark IV


北大“人格独立,思想自由”眼光,透过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镜头,看世界。   唐师曾摄 MArk IV


王青松山家窗口,可以看到逶迤的长城。祝福他看得更远,一直看到山那边。


作者: yuhanfeng    时间: 2011-4-1 15:2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tulvzi    时间: 2011-4-1 15:46

心死才归隐?
作者: zyqhero    时间: 2011-4-1 15:59

这篇文章很有问题。如果他不出山,那么,他那里来的存折,哪里来的生活必需品,例如:衣服,鞋子,锅碗瓢盆等等。这盘文章太假啦!
作者: tonynb    时间: 2011-4-1 16:05

佩服!!  悟道的境界高我等千万倍!
作者: weiqyu    时间: 2011-4-1 16:09     标题: 选择的自由,极大的勇气和毅力,羡慕崇敬中

全家风生土长,与大自然为友。

选择的自由,极大的勇气和毅力,羡慕崇敬中
作者: xiekunkkk    时间: 2011-4-1 16:36

敬佩,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境界
作者: jiujin91100    时间: 2011-4-1 16:40

记得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陶渊明乐居山泉悠悠然,但和朋友一起谈论对比到自己的子辈后代时,也为孩子没有开化而感到有些自卑。看的那个孩子玩相机,我就想是否也存在这个问题
作者: WWW008    时间: 2011-4-1 16:48

引用:
原帖由 zyqhero 于 2011-4-1 15:59 发表
这篇文章很有问题。如果他不出山,那么,他那里来的存折,哪里来的生活必需品,例如:衣服,鞋子,锅碗瓢盆等等。这盘文章太假啦!

请看清楚~~王妻多年来只出山两次:一次是换身份证,一次是去银行挂失存摺。
作者: qfqfwan    时间: 2011-4-1 18:1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9010758    时间: 2011-4-1 20:21

我的问题,他躲的山没被开发吗?
作者: 最新驴友    时间: 2011-4-1 22:28

这样的博士,这样的大学教师,令人尊敬!
如果可能,我倒愿意赠送小孩子一部照像机和录像机,若能上网,再送一部电脑
作者: wwb007001    时间: 2011-4-2 10:16

感动啊,朝纲不振,退居深野
作者: libertin2046    时间: 2011-4-2 11:42

   都他妈扯蛋,这是没种的表现  什么叫先天下之忧而忧?躲起来的是龟蛋! 还他妈哲学博士 博你媽逼!
作者: kaslee    时间: 2011-4-2 12:36     标题: 回复 15# libertin2046 的帖子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小小色    时间: 2011-4-2 13:10     标题: 回复 15# libertin2046 的帖子

像你这样说话,估计没几个人看的起你.到幼儿园小学回回炉再出来.
作者: 梦境边缘    时间: 2011-4-2 22:42

震撼。。。。。。
作者: lzg2022    时间: 2011-4-2 22:53

感动了震撼
作者: fuunicorn    时间: 2011-4-2 23:08

什么失望.绝望.愤世嫉俗.尚且不管,  人有选择怎样生活的自由!!! 肩负什么责任,什么博爱,那大都是统治的借口.
当然那个小孩可能是不得已才生下的(36岁才生!!)...
作者: 菜鸟搬家    时间: 2011-4-3 10:50     标题: 不自由,毋宁死

有妻不离不弃,相依相伴,更为可贵
作者: kankanjiao    时间: 2011-4-3 11:40     标题: 回复 10# WWW008 的帖子

生活必需品后面倒是有交代,都是王博士步行进出用扁担挑进来的,不过存折倒是真没想到有什么用,全部自给自足要存折干吗?学古人以物易物算了
作者: 喝红茶的RAMBO    时间: 2011-4-3 18:34

令人敬佩呀
作者: xinsheng135    时间: 2011-4-3 18:54

现代鲁滨逊!
作者: rzjhp    时间: 2011-4-3 20:13

真让人感慨万千啊,我们学习是为了了解而改造这个世界,但我们却因为了解了这个世界而重归自然。
作者: 菜鸟搬家    时间: 2011-4-3 22:37     标题: 林悠然:从北大博士夫妇隐居山林20年说起

2011-04-02   
内容摘要 : 在网上看到一则北大博士夫妇隐居山林20年的消息后,就顺便找到作者——唐师曾的博客去看。原来他北大的同学王青松1989年和妻子双双辞去北大教职,退隐山林,和泥筑屋,耕牧读书,连生儿子都是自己接生的。博客上有很多照片,很直观。王青松和妻子的衣服都粘着泥土,面容也都是风吹日晒下的样子。  





在网上看到一则北大博士夫妇隐居山林20年的消息后,就顺便找到作者——唐师曾的博客去看。原来他北大的同学王青松1989年和妻子双双辞去北大教职,退隐山林,和泥筑屋,耕牧读书,连生儿子都是自己接生的。博客上有很多照片,很直观。王青松和妻子的衣服都粘着泥土,面容也都是风吹日晒下的样子。

北大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博士作为学生能够获得的最高学位,都相当引人关注,但最吊读者胃口的是北大的博士夫妇隐居山林,一呆还是20年,这不能不让人去探寻一个究竟,所以博客的图文才上网2天,就已经被转发了将近10万次。

20 年前是什么原因能“刺激”得北大的博士携妻子一同离开“正常社会”,进山当农民呢?据作者透露,那时王青松正是北大和清华都很有名的人物。这位风华正茂的天之骄子1989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北大的博士生,但在六四后选择了终生生活在深山荒野里。1989年和北大这两个元素放在一起,不能不让人联想到 1989年的学生运动,其中北大等高校是这场民主运动的主力军。六四屠杀后,中共对高校学生做了严格审核和反覆的洗脑。这位少时在少林寺学过武、成年后会算命的北大博士生,一定慎重的思考了一番,才作出选择。

很多人为他们遗憾,他们失去了什么呢?王青松失去了能让世人仰视的北大哲学博士的头衔,失去了由此而可能带来的仕途,他也失去在享受这一切时的心理的满足。他的妻子跟随着他,因此失去了北大的教师职务,也失去了多年后成为北大教授的可能。那么,他们得到了什么?在无人的深山中,头衔、级别和官职都随风而去。他们不必为了得到学位而去伤害流过血的自己的同学,他们也不用为了将来心理上的满足去跑官送礼、溜须拍马而现在就扭曲自己的心灵。他们可以想说就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他们得到的内心的舒展和自在是外来的荣誉无法给予的。

他们还失去了享受中国这20年来大城市中的现代化的生活,在领着老同学进山的途中,王青松给所有人吃的“杂粮粥”里,没有海参、鱼翅和王八,只有红枣、豆子和鸡蛋,调味靠咸萝卜。那他们在隐居中得到了什么呢?每天生活在没有污染的大自然中,孩子也不会铅中毒,大人不容易得肺癌、鼻咽癌和肝癌;孩子吃着父母亲手种的粮食长大,没打过任何疫苗却很结实,小脸儿红扑扑的。他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大头婴儿、毒奶粉和肾结石宝宝。他们得到的生活简单却是真正健康的。

他们还失去了见识和“享受”中国社会这些年变得比西方还要花花世界的机会。他们不会像《手机》里的人物那样,用谎言把自己装扮得八面玲珑,穿梭在情人和配偶之间。他们只有当初的一声承诺和20年的相依相守,但是在这质朴的感情中,他们有花花世界里的人们再也找不到了的温馨、充满安全感的家,那种一出门就想回去的家。

照片上还能看到王青松和家人养的黑山羊、骡子等等,全家人的衣着很朴实,表情纯朴。我不禁想起少时吟咏的一句古文“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话是说,在仕途上像鹰一般冲天直上的人,望一眼这么美的峰峦就会平息热衷名利的心;整天忙于筹划治理世俗事务的人,看一看如此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那么多人阅读这篇博文,还有那么多人转载它,是不是在这滚滚红尘中上下翻腾、早已身心疲惫的人们,已经开始思考人生到底要为了什么活着、生命的意义又何在呢?
作者: playmate    时间: 2011-4-4 17:50

类似律宗修行,其人可敬可佩, 高于其学友多矣, 奈何中国之前途,赖全体民众之所为,虽有伯夷叔齐,陶风亮节,终无助.
作者: zl508    时间: 2011-4-4 23:09

36岁初产,今年小孩8岁。那么妈妈就是44了,应该是1967年生人。1989年22岁,89年应该刚毕业。就当北大英语老师了?牛啊!
作者: dcl168    时间: 2011-4-5 17:57

真乃高人也
作者: vv2008    时间: 2011-4-12 19:54

令人敬佩的一家子!
作者: free.tiger    时间: 2011-4-13 14:57

这是小隐啊
古人早就说小隐隐于林
大隐隐于市

超级隐隐于花街柳巷,
我是超级隐
作者: jjyy1971    时间: 2011-4-14 09:54

总有一些人给我以生命的感动
作者: wer25668    时间: 2011-4-14 12:23

敬佩  敬佩  敬佩
作者: old_camel_1    时间: 2011-4-14 22:2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krombach    时间: 2011-12-19 02:28

希望他们能出夲书
作者: Evo    时间: 2011-12-19 10:03

国人中的精英人士被逼成这个样。上山了。
不过这才是真正的自然人,自由人。比做奴才好太多。 
无政府主义的真实实践者——远离非正常社会,自个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多么伟大的自由精神啊。 



[ 本帖最后由 Evo 于 2011-12-19 10:09 编辑 ]
作者: simonliu751    时间: 2011-12-19 10:28

他們乾脆回到原始社會算了。隱居深山還不如移民呢。這樣的生活對他們的孩子沒有好處。要隱居就不要生孩子。要生孩子就應該移民出去。
作者: playmen    时间: 2011-12-19 12:09

真心的敬佩一下
作者: mid100    时间: 2011-12-19 13:32

引用:
原帖由 qfqfwan 于 2011-4-1 18:17 发表 邦有道,贫且贱,耻也。邦无道,富且贵,耻也。

作者: 畈上农夫    时间: 2011-12-19 18:51

让人佩服得不知说什么好,要知道世俗的压力很大!
作者: ttinfo209    时间: 2011-12-19 19:45

呵呵,老早的新闻了,很早网易就有报道!!!
摄影的唐师曾可是名人啊,没记错的话,是高干子弟!他姑妈曾是康奈尔大学的校花,呵呵,扯远了!!!
作者: 黑总统    时间: 2011-12-19 22:40

杨过与小龙女的生活。
作者: perfectliu    时间: 2011-12-20 13:37

时运不济,看透自身的归宿,早早退下来,免受秋后算帐之苦,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作者: 狼的传人001    时间: 2011-12-20 13:58

可恥啊!滿嘴瞎話的你!狗屎!等著有一天你會被人民拋棄的!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山區!你肯定不是大陸的,整的你比大陸的還瞭解大陸!你這種中華民族的敗類!為空社會不亂,你應該被淩遲處死!
作者: wer25668    时间: 2011-12-20 13:58

令人敬佩       令人敬佩       令人敬佩       令人敬佩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