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动画]Cat Shit One [打印本页]

作者: rurounisxw    时间: 2010-7-19 23:57     标题: [动画]Cat Shit One



作者: nongminqidianlv    时间: 2010-7-20 00:42

相当不错,看第一眼的时候让我想起了 使命召唤的CG动画
作者: jerrywin88    时间: 2010-7-20 00:59

不错,希望国人的动画水平也能提高上来
作者: 金色笔记    时间: 2010-7-20 09:43

有几分像Price和幽灵
作者: rurounisxw    时间: 2010-7-20 16:30

我也觉得和cod感觉很像
作者: qdpan    时间: 2010-7-20 16:56     标题: 介绍一些背景资料(还有一只兔子大概在开直升飞机)

  漫画情节是三位美国军人波塔斯基、帕奇与莱兹於越战时期的故事。这三位隶属於侦察队,队伍名称为猫屎一号(Cat Shit One),故事情节则是环绕於队伍出任务之所见所闻。故事中均参照历史发展,战役之名称与双方领导人物均有史籍可考;又漫画中武器或人物描绘也十分具体写实,特别是在各民族之间,以差异鲜明之各类动物表示。

  主角特色:

  帕金斯士官长後升任上尉。又称帕奇,真实人类世界中登陆火星计划中的太空人,在登陆火星途中因空间转移而出现在1968年的兔子世界,自己亦变成兔子,在种种的原因下留在越南,加入了美国陆军并领导猫屎一号侦蒐小队。是只灰兔,常戴著丛林帽,耳朵下垂,双眼下方有白眼圈。小白伍长後升任士官长。

  又称莱兹,美国陆军,通译於美国人与越南人之间。是只白兔,顽强善战,头绑头巾,耳朵短而尖。

  波塔斯基又称波塔,美国陆军通讯兵,好色而讨厌亚洲人。是只黑兔,耳朵长挺。七哥为越南亚多族人(Yard),为美军训练之雇佣兵,其故事中富有特色,特别是於第三集末段。贝克维兹美国陆军少校,是为史籍可考人物,为三角洲部队创始人之一,漫画中为猫屎一号小队的负责人。

  各民族动物介绍:

  美国人:兔子,有黑有白。
  越南人:猫,包括美国虎斑短毛猫、暹罗猫、其它米克斯猫等。
  法国人:猪,
  中国人:熊猫,
  日本人:猩猩,
  韩国人:狗,
  英国人:鼠,
  澳大利亚人:袋鼠与无尾熊,
  苏联人:黑熊。

  美国人被设定为兔子的原因:
  日语中兔子是“うさぎ”,可以拼成“USAGI”。

 


PS:为什么我总是联想到 舒克和贝塔




[ 本帖最后由 qdpan 于 2010-7-20 18:26 编辑 ]
作者: qdpan    时间: 2010-7-20 20:16     标题: [考据]猫屎一号里出现的武器(转贴)

SR-47
(AK的弹匣很显眼 )


意思是“使用AK-47弹药和弹匣的斯通纳步枪(Stoner Rifle)”,这是一种发射俄制7.62×39mm步枪弹并使用AK弹匣的M4A1卡宾枪。其实发射7.62×39mm步枪弹的M16式步枪并不新鲜,由于7.62×39mm步枪弹的价格便宜,有一定的用户群,再加上美国佬玩枪是玩得无所不“变”其极,因此许多生产M16式步枪的厂家都生产有发射7.62×39mm步枪弹的M16式步枪。但KAC开发SR-47则是源自特种部队的军事需求——让战斗人员可以直接使用在战场上缴获的敌人的弹药,而又不需要使用并不熟识的步枪,这样特别适合长时间的渗透行动,因为随身携带的弹药总是有限的,而且有时候总是难以获得补充。例如在“持久自由”行动中长时间执行任务的绿色贝雷帽士兵就经常抱怨他们的M4打光了5.56mm弹,却缴获了一大堆的AK弹匣和弹药。
SR-47的研制据说是9/11后由USSOCOM提出的,目的明确地要求在M16式设计的步枪上使用7.62×39mm步枪弹。当时共有三个竞争者,KAC的样枪最后被选中。KAC一共只生产了7支样枪,其中6支在2002年1月份交付给USSOCOM,并发往在阿富汗的特种部队以进行实战评估,剩下1支在KAC公司博物馆保存。
SR-47的操作和维护和M16系列完全相同,甚至有部分零件也是通用的,步枪配用Obermeyer枪管公司生产的枪管,可接上KAC的QD消声器,采用自由浮置式RAS护木和伸缩式枪托。按照USSOCOM的要求,SR-47也可以通用SOPMOD的各种战术附件。KAC的军事销售副总裁David Lutz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最初的设计是采用一种类似于M16标准弹匣的直-弯-直型弹匣,但由于前线的特种部队的行动人员坚持宁愿使用在战场上缴获的弹匣,因此就改为使用AK式弹匣,而且还说这只是开发过程的第一阶段,如果军方提出要求,还将开发SR-74——即发射5.45×39mm步枪弹的斯通纳步枪。
然而,SR-47计划很快就没了下文。据说在试验中暴露出来的缺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各式AK弹匣的生产公差太大,用在不同型的AK上没问题,但用在M16式设计步枪的步枪上就出现很大的差异,有些弹匣很正常,另一些弹匣装上后却经常出现供弹故障。二是7.62×39mm弹的差异性也很大,有些弹的发射药太“脏”,结果用在M16式的直接导气式系统上就出问题了。
M14EBR
(其实我觉得也有可能是春田M1A)


美国海军的Mark 14 Mod 0增强型战斗步枪(Enhanced Battle Rifle——EBR)是M14步枪的变型枪,最初是由美国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根据海豹突击队的要求,在2000年向枪械厂商招标设计的一种用于CQB的战斗步枪,之所以考虑用M14,一方面是因为7.62 NATO的侵彻能力在城市战中对付车辆、普通墙壁等掩体非常有效,另一方面是因为M14的性能久经考验,海豹多年来一直使用M14,他们甚至把M14改成扳叠式枪托以方便在狭窄环境中使用。经过试验后,他们采用了塞奇国际有限公司的方案。
塞奇国际公司(Sage International Ltd.)位于密苏里Oscoda,在休伦湖的西岸,该公司生产多种步枪和霰弹枪的配件、汽车枪架和校枪镜。塞奇公司最初的方案是对现有的玻璃纤维枪托进行修改,其做法就是切掉原来的枪托并在扳机护圈后装上一个手枪形握把,然后把塞奇公司原本为海军的雷明顿870霰弹枪所生产的伸缩枪托装上去。
经过这种改装的步枪送到NSWC(美国海军地面武器中心)试用,然后得到的反馈意见是希望能前托上安装皮卡汀尼导轨。这时,塞奇公司的设计师有两个方案:①用注模技术把导轨和前托生产在一起;②把导轨用螺钉铆在机加的铝合金前托上。最后他们选择了机加这条路,并在2003年在奥兰多枪展上展示了他们的成果。塞奇公司把这种连护木带伸缩式枪托的系统命名为EBR底盘型枪托,之所以称之为底盘(Chassis)是因为这只是个金属护木和枪托组成的枪身,把M14的机匣、枪管、动作机构一起装上去组成完整的EBR步枪。
AK



我想这个不用多说了............
RPK


РПК是俄语“卡拉什尼科夫轻机枪”(Ручной Пулемёт Калашников)的缩写,英文为RPK(Ruchnoi Pulemet Kalashnikova)。RPK是以AKM为基础发展出来的轻机枪,在1959年被苏军采用。RPK在许多设计特征不同于AKM:枪管延长并增大枪口初速;增大弹匣容量以延长持续火力;配备有折叠的两脚架以提高射击精度;瞄准具增加了风偏调整;枪托与捷格加廖夫RPD机枪的枪托相同,并为空降部队研制了折叠式木制枪托的RPKS。
(动画里换成弹鼓而已)
AKS-74U


AKS-74U(俄文为AKC-74Y)是在1979年被苏军采用的,是在AKS-74的基础上改进的短枪管型突击步枪。AKS-74U的典型特征就是枪管短,因此枪口初速也降低了,射程也相应缩短,是一种近距离自卫武器,另外还设计了一种20发容量的弹匣,方便车辆驾驶员或飞行员的携带。AKS-74U主要装备特种小分队、空降部队、工兵、通信兵、炮兵、车辆驾驶员、飞机的机组成员、导演部队及执法机构的特种部队,装备数量相当多,而在它之前的AKMSU短突击步枪却只是有限地装备极少数的特种部队。
由于AKS-74U的枪管短,导气孔位置太靠近枪口,因此枪口装了另一种结构的消焰/气体膨胀室装置。这种枪口装置为单室结构,没有泄气孔,大型膨胀室的作用是使未充分燃烧的火药燃气得以充分膨胀,以减少枪口焰。但由于这种枪口装置没有制退作用,加上AKS-74U射速比较高,从AK-74的600RPM上升至700-1000RPM,因此射击后坐力有所增加。另外,消焰器的喇叭形扩口上加工有两个槽口,作用是卡在金属丝上用子弹来冲断金属丝。虽然AKS-74U的表尺射程有500m,但实际使用射程通常在200m内,所以AKS-74U在战术用途上是相当于冲锋枪的角色,只是步枪弹的威力和有效射程比手枪弹大而矣,有意思的是美军同类型的武器XM177系列的枪身标记上就写着是冲锋枪,两者的角色定位是一样的,只是名称不同。
击发机构中取消了AK-74的击锤减速器,在AKS-74U的扳机组件上,把AKM和AK-74步枪上的击锤减速器上半部分去掉了,只留有下半部分,仅作为缓冲件以防止枪机框后推击锤时,击锤出现回打现象,损坏扳机组件,AK-74步枪的扳机/阻铁是靠一个圆销来固定,AKS-74U的简单固定结构也与其很类似。
RPG-7


在50年代末,苏联研制了РПГ-7式40mm火箭筒。这是一种在РПГ-2式基础上改进发展的新型反坦克武器,其发射原理、口径、瞄准具、发射和击发机构等,都与РПГ-2式相同,但是改善了筒身结构,增加了主用光学瞄准镜和火箭增程发动机,重新设计了战斗部。配用的ПГ-7В式和ПГ-7ВМ 式破甲弹,对轧制均质装甲穿透厚度分别是350mm和400mm,直射距离300m。此外,还配用ОГ-7式杀伤榴弹,以增强作战功能。
该火箭筒于1961年左右大批量生产,到1966年为止,全部取代了РПГ-2式,成为步兵班的制式反坦克武器。除装备苏军外,还大量装备华约国军队以及阿拉伯国家、非洲国家和中东、亚洲等不少国家的军队。1968年,苏空降兵部队还装备了一种可折叠的РПГ-7Д式40mm火箭筒。
式火箭筒筒壁薄,质量小,威力大,射程远,后喷火焰小,结构坚固耐用,左、右肩均可射击。
1.火箭筒
该火箭筒由发射筒、瞄准具、手柄、护板、背带、两端护套、握把以及发射机构、击发机构、保险装置等组成。发射筒用合金钢制成,包括筒身和尾喷管两部分。前端有火箭弹定位销缺口,后端有护盘,以便偶然碰到地面时,防止土、砂和其他杂物堵塞尾喷管。筒身上部有准星座和表尺座,下部有握把联接耳、手柄固定凸壁和击针座室,筒身左侧有光学瞄准镜固定板,右面是两个固定护套带和背带环,木制护板由护板箍紧定,起隔热作用。发射机构位于握把内。击发机构由位于击针座室内的回弹式击针组件构成,保险机构用于闭锁扳机,防止走火。
早期的闭锁机构是钢索式的,后来改为杠杆式闭锁机。由于在发射机构内采用了带杠杆和弹簧的变换扣,并相应改变了保险装置的结构,因此,尾喷管部件与筒身在未结合到位前,扳机能自动处于保险状态。拆卸时,用左手握住筒身,大姆指压出闭锁机构杠杆,再用右手以逆时针方向将尾喷管组件拧开,然后折叠于筒身下方,由定位销和弹簧支架固定,即成为空降状态的集装武器。若需使用夜视瞄准具,可在准星座和握把之间装上两脚架。
2.瞄准装置
该火箭筒采用瞄测合一的光学瞄准镜为主瞄准具,其放大率为2.7倍,视场13°。瞄准镜的分划板上,有4条水平线,对应射程为100m、200m、300m和400m。
此外,该火箭筒还配有折叠式机械瞄准具;微光瞄准镜和红外夜视瞄准具,以便在星光下或其他微光条件下使用。
3.弹药
该火箭筒发射ПГ-7В式和ПГ-7ВМ式火箭增程破甲弹,火箭增程破甲弹包括空心装药战斗部、ВП-7式压电引信、火箭发动机和尾翼组件等。发射药管旋接在火箭发动机的后面,尾翼组件的尾管、尾翼和涡轮容纳其中,战斗部质量为866g,内装388gA-Ⅸ-1型炸药。引信头部机构旋入风帽绝缘套内,上面装有保护帽,防止压电元件在使用中受到意外撞击。配有延期自爆装置的引信底部机构位于炸药后面。火箭增程发动机采用单孔管状双基药推进剂。
ПГ-7ВМ式火箭弹是ПГ-7В制式弹的改进型,弹径70.5mm,质量稍小,破甲能力、射击精度和抗风偏能力,都强于ПГ-7В式。此外,还研制了一种同口径的ОГ-7式杀伤榴弹,战斗部长250mm,配用触发引信,杀伤半径15m
M18A1

M18A1人员杀伤地雷(M18A1 Claymore,又称指向性地雷或阔刀地雷)是一种由美军于1960年代越战时期所研发制作的定向人员杀伤地雷(亦称反步兵地雷),其前身为韩战时期的M18 Claymore。长约8.5英寸,宽约1.4英寸,高约3.2英寸,重约3.5磅;而其中包含了约700粒的钢珠以及约1.5磅的C-4塑胶炸药。基本上第二代的M18A1不论在外型或结构上都和第一代的M18大同小异,唯一的不同是美军在M18A1外壳顶上加上了一个简易的瞄准具。
  在外观上,弧形、凸面的方形外壳角架等为M18A1的特色之一,另一个特点是具有精准而简易的瞄准具。主要引爆方式为绊发或电缆控制。M18A1内有预制的破片沟痕,因此爆炸时可使破片向一定之方向飞出,再加上其内藏的钢珠,可以极少的数量造成极大的伤害。根据美军《地雷野战手册》(FM23-23),M18A1的爆炸杀伤范围包括前方50米,以60度广角的扇形范围扩散;而高度则为2到2.4米。其钢珠的最远射程甚至可达250米,包含了100米左右的中度杀伤范围。
  M18A1有3种引爆方式供选择:控制模式(指令引爆),无控制模式(受害者启动模式),延时模式。
  控制模式是由操作员在最佳杀伤区域(20m-30m)内引爆。可以用电子或非电子点火系统完成引爆。遥控模式的Claymore应被当作单独的武器并包含在单位的开火计划内上报,而不是被当作地雷。放置单位必须确认Claymore被撤走,引爆或转交给接防部队。M18A1内含M57点火装置,所以可以使用控制模式引爆。当Claymore被连接在一起时,一个M57点火装置可以引爆数个M18A1。
  无控制模式用于被毫无防备的敌人引爆,进入遥控模式的Claymore被报告并纪录为地雷。许多装置可以被用来引爆无控制模式下的M18A1,包括:M142多功能点火装置,M5压力释放装置(老鼠夹),绊线,红外线感应器,声振动感应器。
  定时装置可以为短时间定时引信或导火索,使得地雷能够阻吓敌人的追击。
  由于M18A1较轻,因此不但可埋设在路面上,更可挂设在树干或木桩上制成诡雷。而其目的主要是使敌方在战场上受伤而不能行动,因而成为敌方的负累。M18A1具有极佳的防水性,浸泡于盐水或淡水2小时之后仍可正常使用。因M18A1拥有高度的稳定性和吓阻威力,因此在许多其他国家亦不难发现其复制或是仿制品。
Mi-24
(玩惯MW1/2和BFBC的都会觉得眼熟吧)


米-24是苏联陆军的第一种专用武装直升机,由米里设计局于60年代后期开始研制。苏联陆军最初于1968年提出设计要求,米里本人亲自担任总设计师。1972年西方首次报道这种直升机的情况,1972年底试飞并投入批生产,次年1973年装备部队。 米-24在苏联陆军近距支援及特种作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970年,在米里逝世后接任其职务的季申科主持设计了真正大量装备部队的米-24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代号为“雌鹿”(Hind)。
但是需要注意细节


这个是原版的mi-24

看到机炮和头部的不同吗?
所以个人觉得,那就是MI-24 SuperHind MK IV


MI-24 SuperHind MK IV是南非ATE公司的改装版MI-24。ATE为超级雌鹿加装了20mm机炮,INGWE反坦克导弹,ARGOS 550探测和制导系统,头盔瞄准具,换装2块大型LCD的先进座舱。
(毕竟原厂货的配置真的不怎么样,所以南非、以色列什么的军火商也想尽办法提高它的潜力以此来争取改造订单了)
以上资料多少都是从互联网上面摘录下来的

其实还有一支手枪的......



作者: jiushu312426    时间: 2010-7-20 20:49

鬼子的东西效果真的不错!
作者: solomonslm    时间: 2010-7-21 16:3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phranksun    时间: 2010-7-22 12:39

,还真不赖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