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2k://|file|%E6%88%91%E4%BB%AC%E5%8F%B0%E6%B9%BE%E8%BF%99%E4%BA%9B%E5%B9%B4.pdf|3392475|BE787F9C36206F5B8945A1DA505A7025|h=GSLAYZPJ42BSI73VBPODQIGIVHIUYUL6|/
台湾印象
(一)
我没去过台湾。但见识过几个台湾人。
第一位爷是偶遇。在广交会上,90年代中期。
我们在站台的摊位上休息,电脑的屏幕上正放《真实的谎言》。
这位爷就走过来,要了凳子坐下来。他说:累了。休息一下。
这一休息,就不要紧,把电影都看完了。一个人边喝矿泉水,一边乐。
看完了,看我们也没怎么撵他走。他就乐呵呵地跟我们聊起天来。
他一看就知道我们是干活的。就问:你们内地做软件,开多少人工呢?
人工是特区那旮瘩的说法。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工资。
我告诉他:内地2,3千,深圳5,6千。差不多就算白领。
他说:台北的软体工程师,每个月有差不多2,3万人民币这样子的收入。
他的说法很让我羡慕,但是,没怎么吓着我。
我已经被吓过了,已经麻木了。
有一次看明珠台选美,主持人问佳丽:你认为在香港,一个月多少收入在多少算是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佳丽答:8000港币。
我当时就惊了,也颓了。好像那个时候港币跟人民币是倒挂的,港币比人民币还值钱。
跟人家一比,我们过的就不是人的生活了。
当然,最大的打击总是来自于身边的事实:
我们大陆这边的香港主管,是一个中专生,大概26岁左右,会说广东话、普通话。每个月月薪4万港币。
他开一日本丰田跑车,方向盘在车子的右边。他说是大老板的厨师卖给他的二手车,才2万港币。
那臭小子开着车带我们出去兜风。
他一个人常年呆在深圳的偏远地区,跟我们这些大陆的人耗在一起。他有东西要显摆,寂寞啊。
我们都假装很兴奋,心里很平衡。
所以,当那位台湾爷跟我们聊的时候,我们都已经很坦然了。
我只是想:原来台湾比我们腐败,但是,稍微比殖民地香港好。
台湾爷天南海北地神侃,从台湾软体谈到香港回归,从香港回归谈到蒋经国的葬礼。
突然,他很神秘地说起一件事。
他说在江浙一带,到处都在流传一盘录像带。这带子记录的是蒋经国的葬礼。
他说:蒋经国的葬礼,堪比国内的周总理的葬礼。也是万人拥戴。
他说的这些,我们只是听着。谁也不信。
后来他走了,我们没事的时候,就想:他跟我们说这些干嘛?
我们一度有一种推测:他可能是一台湾的特务,跑到外面来散步谣言了。
(二)
L先生,是我认识的一位台商。
他白天是在大学教书,晚上就跟人谈生意。自己开了一家软件公司。
多年前,在卡耐基麦隆大学当过计算机教授,参与过CMM规范的制定。去印度指导过建立高新技术产业规划园。
他自己是搞系统架构的,成天就想着怎么能设计一套软体,用户简单输入一些指令,然后系统自动产生软件代码。
解释一下:什么叫软体?
就是我们这边说的:软件。在IT行业,两岸有很多专业词汇的说法不一。比如我们叫硬盘,台湾叫硬碟机。他们叫硬体、软体。我们这边叫硬件、软件。
L先生的宏愿就是要让程序生成自动化,让更多的程序员失业。
当然,我是比较质疑他这种做法的。理由如下:
【1】工具越复杂,可靠性可能会降低,风险也越高。
因为并不是工具越高端,效果就越好。
代码自动生成,听起来好听。可能修改或调整生成代码的时间,比写代码还困难。
还需要间接学习很多外围的东西,会不会导致更难控制的复杂度?
【2】我相信: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代码编写都还是一个手工活。
人的头脑和手是一体的。我们目前的科技水平,还没有办法能找到一个更佳的人机合一的方法来做高科技的事情。
不过,L先生的想法也不是妄想。关键看用在什么地方。
我不认为,包含业务逻辑的部分,可以实现完全的自动化编程。但是,如果用在工具上,这种做法,一直是有传闻的。
业界一直有一种未经证实的说法:微软操作系统的某些部分,就是编程机器人自动完成的。
L先生是个很执着的人,很多年,他都在为此努力。他给我演示他们的产品。
我给他出了一个简单的题目,让他用系统做给我看。
他和他的助手没有做出来,我指出的是他系统的一个死穴。不过,我还是给他们了一个圆场:可能系统不是最新版的,等你们回去升级后,再给我们寄过来,让我们好好学习一下。
L先生几乎是很感激地对我们老大说:你的技术总监,真的不错!
其实,我早想好了:人家是公司请来的客人。你让别人下不了台。你还想不想混了?
后来,L先生被市里请去开讲座。L先生口才极好,说话不紧不慢,节奏极好,一看就知道见过大世面的。
他一开口,那种练达的阅历、口若悬河的气势,纵览全球的视野,听得大家下巴都要掉下来了。
听了他的演讲,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演讲其实是一个信任获取的过程。下面的听众没几个真正关心技术的,下面的领导就更不关心这个了。
一般的听众,相信你这个人了,就相信你说的所有的东西都是真的了。
(三)
还有一个Z先生,也是台湾人,我见过他一面。个人经历也是传奇。
传说他带了其他2人做全国市场,3个人开始2年内把一块杂牌子的电脑板卖到很高的市场份额。
后来,因为香港公司的高层判断失误,退出了大陆市场。
z先生又转投一家台湾的芯片公司,重头再来。
他是个小个子男人,说话也很温和,如果在马路上碰见,没人会相信他当年有叱咤风云的能量,代理商见了他跟见了神一样。
正所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在我接触到的台湾人中,印象一直都比较好:
视野开阔,做事果断、干练。而且,口才都极佳。市场意识都特别好。
有朋友就说了:你可能运气好,遇到的都是些精英。台湾人也有不好的。
在内地,他们带头包二奶。开办的工厂,对工人都很抠门。跟日本人的公司一样,你去台湾人开的工厂上班,每天不加班,好像你都不好意思一样。太抠门了,恨不得把人榨干。
也许吧,我知道肯定有不少的血汗工厂。
可是,为何有人宁愿被榨干,他也不愿意离开呢?
我的推测是:有一种东西,比榨干,还可怕。
(四)
还有一些台湾人,是通过一种公共媒体的方式的认识的。我相信每个人,其实,都有这种经历。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学校的电影院放《橄榄树》(电影名字是不是这个,有点记不清了)。电影的开始,就是林青霞抱着吉他,正面一个大特写,还逆光,头发在光线的照射下边缘发出金色的光芒,太美了。
林青霞唱:
不要问我从那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甚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
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
流浪远方流浪
还有还有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那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麽流浪为什麽流浪远方
为了我梦中的橄榄树
大家多会见过这样的大美女,一开始下面就忍不住的鼓掌,男生都吹口哨。
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成长是在台湾的流行歌曲的伴随中渡过的。那些歌手的名字,可能是我们一生都不会忘记的:
邓丽君、罗大佑、齐秦、李宗盛、童安格、苏芮、侯德健......
还有很多文化人:
琼瑶、柏杨、龙应台、李敖、侯孝贤、杨德昌、李安、魏德圣、戴立忍、余世维....
台湾是一个弹丸之地,却是很多人的青春和精神的故乡。
(五)
一个70后的台湾人廖信忠写了一本书叫《我们台湾这些年》。
我们知道台湾这些年变化很大:国民党倒台了。台湾人民选举了,陈水扁上台了。N年后,人民又把自己选出的总统送进了监狱。
《我们台湾这些年》也写了近30年的事情。
我很想看到是:国民党是如何倒台的。
不过,书中也没有写很明白。你知道哪些年发生了哪些事情,一条线下来,你自个儿琢磨、品味。
很多东西看起来,我们也比较熟悉:
比如说计划生育,他们也有;小学课本里面对领袖的歌功颂德;
喝 茶、散 步、被 自 杀、煤 矿 爆 炸,一个都不少......
1986年,民进党成立。蒋经国在双十节指示修改“人民团体组织法”、“选举罢免法”、“国家安全法”,开启台湾民主“宪政”之门。
国民党要人纷纷质疑,有人说“这样可能会使我们的党失去政权!”
蒋经国说:世 上 没 有 永 远 的 执 政 党。
蒋知道:人民才是一个国家的血液。顺应历史的潮流,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蒋既是一个终结者,也是一个奠基人。那种对历史的担当的勇气,推动社会进步的能力,泽被后世。
我有时,会看看中央4台和深圳台关于台湾方面的新闻。
看这些新闻,觉得很好玩:
台湾电视台的电视评论员,个个都是伶牙俐齿。对政府的作为,毫不掩饰地批评;
官员们在民众面前,低头哈腰,经常检讨,给民众鞠躬谢罪;
开会的时候,很多官员言语不合,就开始动起手来,打成一遍,好不热闹.....
也经常看到群众示威游行,不知道台湾的政府要如何处理这些人,不知道他们是否会被判散布yaoyan罪,或是颠覆zhengquan罪?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
如果官员在民众面前保持谦卑,权力被关进了笼子里,那么,那里的人民一定有福了。
(六)
八卦:
《我们台湾这些年》后记,应该不全是作者本人写的。
据说,廖信忠读到这样一句话,当时就惊了:
一个统一而强大的中国,一定是最符合两岸人民福祉的事情。
廖先是在天涯上写这些文字,后来出版成书,但是,他没有丝毫的胜利可言。
他说:我很多在台湾的朋友真的很生我气。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