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华裔笑星黄西JOE WONG [打印本页]

作者: mlgbsb    时间: 2010-4-12 12:48     标题: 华裔笑星黄西JOE WONG

 

“黄瓜的黄,西瓜的西! ”黄西在自己的个人网站上如此介绍自己。黄西说自己不是天才,却从自学成才的业余相声演员摇身变为第一个登上《大卫·莱特曼秀》的华人,写就华人登上美国单口相声舞台的奇迹。


追溯黄西与相声的渊源,还得从他的家乡吉林省白山市河口乡河口公社一根电线杆上的大喇叭说起,通过这个大喇叭,童年的黄西认识了马三立、侯宝林、马季、赵炎、姜昆、李文华等人的名字和他们的作品。自此,他放学回到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与全家人分享刚刚听来的相声。这大概就是他的相声启蒙课程。


黄西现在是博士,可他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他逃学,旷课,考试成绩班上倒数……。高中时代,父亲觉得黄西肯定考不上大学,就托关系给他找了份锅炉房的工作。后来,他遇到了高二物理老师杨秀华。杨秀华是他妈妈的朋友,在他小时候帮他缝过棉袄。黄西说,看在杨老师的面上,他不再旷课了。结果成绩突飞猛进,直至名列前茅,还顺利考入了吉林大学化学系。从吉林大学又到中科院研究生,转而到美国莱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然而平时一塌糊涂,临时突击过关的路子从未改变。他说,“五年的学习,我用功的时间最多只有两年。 ”


刚到美国那会儿,留学生自杀的消息频频见诸媒体。初来乍到的孤寂与苦闷,以及生活的重压,让他们变得一蹶不振。


黄西不是“好学生”注定了他不是那种耐得住寂寞的人。在莱斯大学就读期间,黄西选择用幽默的盾牌抵挡留学生涯的艰难。可是向来性格爽朗、幽默风趣的黄西发现自己与周围的朋友根本没法沟通,他认真时被当作玩笑,而他开玩笑时又被当了真。无奈之下,他选择与马克·吐温进行“跨世纪交流”,并开始关注名导演伍迪·艾伦的作品。是他们帮黄西了解了美式幽默。他逐渐掌握了美国的叙事方式,并着手为校报写了第一篇专栏文章——“我在大学中毫无建树的感情生活证明‘恐女症’要不得。”此文让很多美国同学见识到原来华裔学生也可以 “很有趣”,甚至连他的英语老师都惊呼:“谁会想到一个中国移民也能这样幽默?”他改变了老美师生对他平日里沉默寡言、每天在实验室里给400多个青蛙卵注射DNA的刻板印象。


第一次被美国单口相声迷住是在2001年,当时他被美国同事带去一家相声俱乐部。那次他没有完全听懂,却给他的生活带来一些心跳的东西。他利用额外的时间就读 “笑话写作成人教育班”,虽然没学到什么东西,却经由这个管道接触到波士顿的喜剧圈。他开始自学自编自导相声,而每次有段子新鲜出炉,做会计师的太太永远是他第一个听众。


但是许多成功者一鸣惊人之前都经历过漫长的等待,黄西在初出茅庐时也曾经历过“黑夜”。


黄西回忆,他当时寻找各种机会参加俱乐部的表演。 “刚开始时,我太太问我,‘是你自己要求去演的,还是他们请你去演的?’我总是说,‘这有什么区别呢?’”其实,那时大部分演出都是他千辛万苦求来的,有时候打了无数电话都没人回,有时候必须亲自到俱乐部去等一个候补的表演机会,很多表演还都是分文不取的。直到2003年他在波士顿国际喜剧节杀入前八名,才终于打出了名气,站稳了脚跟。


这些年他反复在坚持和放弃的矛盾中挣扎,这样的心态甚至让他在2005年再次参加波士顿喜剧节时无法进入状态,还一度想退赛。但正是这次喜剧节让《大卫·莱特曼秀》的星探艾迪?布里奥相中了他。他告诉黄西,“你很有希望上晚间秀。 ”这让他重拾了信心。


然而,《莱特曼秀》一年只邀请20个喜剧界嘉宾,新人登台机会更是少之又少,这让黄西感觉希望渺茫。 2007年儿子出世后,他想放弃副业,一心当个好爸爸。为了纪念过往表演相声的经历,他开始逐条记录起自己的段子。


当布里奥正式邀请他参加莱特曼的晚间秀试镜时,他最后决定坚持,“因为想到,如果我儿子知道他有个胆小、不愿意冒险、一心只想过安稳日子的父亲,他不会太自豪的。 ”


有许多人把他看成美国的小沈阳。黄西认真地反问,为什么?他其实没有了解,人们在总结他与小沈阳时,都注意到了他们曾经辛酸的过去,这样的过去许多人都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他们的成功,存在于大多数人的梦里。这样的大多数人,有个名字叫“草根”。




来源:天津人民广播电台


原文链接:http://binhai.radiotj.com/system/2010/01/11/000258162.shtml


Joe Wong (带字幕)2010年美国记者年会上的表演



黄西 Joe Wong on the Late Show(字幕版)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