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残酷的“围而不打”——长春包围战真相 [打印本页]

作者: wusb168    时间: 2010-3-28 23:10     标题: 残酷的“围而不打”——长春包围战真相

文:周舆


 


应该知道辽沈战役中有一个“长春围困战”吧?这一仗早在辽沈战役之前就打响了。我们对于一场战争的了解,往往就是凭借几个数字,如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歼敌和缴获武器的数字等等。看了军旅作家张正隆的《雪白血红》,也许会知道战争的另外一个侧面,比如平民百姓在战争中付出怎样的代价。


  那时守长春的是郑洞国的10万人马,郑与孙立人、戴安谰、杜聿明、廖耀湘齐名,都是威名赫赫的抗战名将。长春显然是一块硬骨头,四野要想强攻,肯定要付出巨大代价。这样的事,共军不到万不得以是不会干的,于是就采取了“围而不打”的策略。自然,共军也有本钱这样做。那时四野主力都南下打锦州、沈阳了,围攻长春的共军基本上都是地方部队和民兵,但论人数却是长春守军的2、3倍,老郑因此也不敢贸然突围。于是,在长春形成了僵持局面。


  围城也就罢了,但共军的做法却是罕见的——不准一个老百姓出城。目的很明显,就是迫使百姓把城内粮食耗光,使长春守军粮尽而降。于是,长春遭受了整整五个月的围困。围困前,居民有50万,解围后只剩了17万。张正隆在《雪白血红》里说老百姓被饿死了15万,这个数字显然是缩水的。即使如此。王震王胡子听说这个姓张的小子把长春之战的真相曝了光,还是气得雷霆震怒。而国民党战犯段克文在《战犯回忆》一书中说,长春围城饿死老百姓65万,这个数字又有些夸大其辞。显然,应该在30万左右。


  长春被围初期,老郑还心存幻想,没有估计到南线战事一败涂地,还想打持久战,提出了“人人种地,日日练兵”的口号。但长春城内即使都种上庄稼,也得等到秋后才能收上粮食,但7月底就断粮了。50万张嘴,成了守军的沉重负担。7月下旬,蒋介石电令郑洞国,让他疏散长春的老百姓。


  但出城的老百姓怎么也没想到,共军拒绝他们出城。事实上,早在6月28日,四野第一兵团政委萧华就下令“对长春外出人员一律阻止……纵有个别快饿死者须要处理时,也要由团负责,但不应为一般部队执行,更不能成为围城部队的思想。”9月9日,四野四巨头“林罗刘谭”给毛发电说∶“我之对策主要禁止通行,第一线上五十米设一哨兵,并有铁丝网壕沟,严密结合部,消灭间隙,不让难民出来,出来者劝阻回去。此法初期有效,但后来饥饿情况愈来愈严重,饥民变乘夜或与白昼大批蜂拥而出,经我赶回后,群集于敌我警戒线之中间地带,由此饿毙者甚多,仅城东八里堡一带,死亡即约两千。八月处经我部分放出,三天内共收两万余,但城内难民,立即又被疏散出数万,这一真空地带又被塞满。此时市内高粱价由七百万跌为五百万,经再度封锁又回涨,很快升至一千万。”


  出城的饥民成群地跪共军面前央求放行,但共军坚决不答应。许多人有的还把将婴儿小孩丢了就跑,有的拿根绳子就在共军岗哨前上吊自杀。有的战士见此惨状心肠软了,也跪倒在地陪饥民一起痛哭,说“这是上级的命令,我们也没有办法”。


  由于共军严禁老百姓出城,早已断粮的长春,变成一座死城,饿殍之城,白骨之城。


  五个月的围困,全城一切可以当做食物的东西,如树皮、树叶之类,都被送到口中。再没有别的吃的,就是等死,或者人吃人了。段克文在《战犯回忆》说,一天听说城中有一家店铺在卖熟肉,大家蜂拥抢购。段克文带人去查看,卖的竟然是人肉,当场就把老板拉出去毙了。但杀了一个杀不了俩,人吃人还再蔓延。


  吉林省军区原参谋长刘悌,当时是独八师一团参谋长,他回忆说∶独八师当时就在二道河子执行围困任务。通信员说有个老太太,把饿死的老头的大腿煮吃了,吃了也死了。团长吴子玉是个老军人,说那能有这种事?通信员说,不信我领你去看看。进去一看,锅里还剩条大腿。团长回来跟我说,那天都没吃饭。


  宋占林(退休前是长春二道河子区城建局环卫科长)回忆说∶我出哨卡前,看到路边一个人两大腿都剔光了。早就听说有吃人肉的,还不大信。那肉是刀剔的,不是狗啃的。那时早见不到狗了,狗已经被人吃光了。1955年,我当区机关党委书记时,有个积极分子想入党,于是向党交心,说他那时吃过人肉,那还能入党吗?


  随时随地都会有人倒地而死。但也有人只是被饿昏了,灌口米汤就能活过来。但上哪找这样的米汤呢?国军的粮食也吃完了。国军能够做的,也仅仅是组织收尸队,24小时在马路上捡尸首。一边把尸体往车上扔,一边说“喂狗”。那时狗都吃人,长得膘肥体壮,而人再吃狗。


  死人最多是洪熙街和二道河子,都是十室九空。炕上,地下,门口,路边,到处都是白花花的骨头架子。时值盛夏,到处都是黑压压的绿头蝇,蛆虫也是成片成片的。城外的共军说,最怕刮风,一刮风,臭味十里、八里都熏得人头昏脑涨。


  长春解围后,熟人见面总要问“你们家还剩几口人?”就象唐山大地震以后熟人见面都问“你们家还剩几口?”一样。长春满城百姓没有人家不饿死人的。


  解放后第一件事就是“救生埋死”。“救生”就是给活着的发粮食,“埋死”就是埋死人。第二年春天,凡是埋死人的地方都不长草,那地太“肥”了。


  对于这样的历史,我们不想多说了。只是因为,我们的确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祈愿我中华,永世不要再遭遇这样的灾难了。


作者: 睡神之神    时间: 2010-3-28 23:42

我再怎么爱国也忍不住骂一句,狗日的gz,打仗为难百姓干嘛,操你妈



罪过,罪过.......................
作者: shanye000    时间: 2010-3-28 23:53

威武的仁义之师国军干嘛不打出来哇?解民于倒悬嘛。给万恶的共匪尝尝蒋公的无敌鸳鸯连环脚嘛。

想起某公评介国军的一句话:就是放5万头猪让共军抓,三天也抓不完!

国军真的很辛苦很亲民哇。居然“陪”长春百姓一起挨几个月的饿。我爱国军。:lol :lol
作者: wusb168    时间: 2010-3-29 00:00

引用:
原帖由 shanye000 于 2010-3-28 23:53 发表 威武的仁义之师国军干嘛不打出来哇?解民于倒悬嘛。给万恶的共匪尝尝蒋公的无敌鸳鸯连环脚嘛。 想起某公评介国军的一句话:就是放5万头猪让共军抓,三天也抓不完! 国军真的很辛苦很亲民哇。居 ...


今天跳出来很早嘛, 看来你有两个马甲比较常用


匪就是匪,你用电影台词来吹嘘,也抬高不了共匪


“人民子弟兵”双手沾满的都是人民的鲜血



[ 本帖最后由 wusb168 于 2010-3-29 00:02 编辑 ]
作者: shanye000    时间: 2010-3-29 04:13

是哇。看你娃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很有喜感。在下作为一个现实中的失败者,看了你娃的现眼,我总是能找回自信。实在是感谢和难为你老。

我如果发财老,第一件是就是给你娃发一个一吨重的饭桶形状的大奖章。

你这娃又开始转进老吧?天天被打脸很爽吧?回答我的提问吧。共匪万恶。干嘛忠勇仁义的正牌国军不解救水生火热的长春屁民哇?

也把你提到的电影说出来大家开开眼吧,说说是哪位党国干将的言论哇?

我也很好奇,你娃又给我找出啥马甲来啦?党国遗训:宁可错杀一千,不克放过一个。

唯一比较欣赏你娃的就是:你娃被抽后,跳出来不是就知道骂大街。希望继续保持。
作者: shanye000    时间: 2010-3-29 04:29

哦。刚才看老“49年前的民国盛世”的帖子。有另外一个网友也问了你娃长春打完后国军没有饿死人的疑问,你娃也一并在这里回答了吧。

别转进老,我看好你哦。
作者: wusb168    时间: 2010-3-29 09:26     标题: 回复 5# shanye000 的帖子

看来你这个身为“现实失败者”的抱共匪腿者承认无耻地用电影台词来造谣了吧,和你共匪祖宗一个德性,拍的是“党国干将”?靠,怎么不拍是“麦克阿瑟”讲的话啊?
和你的两个以上马甲都发过贴,还是比较了解你的匪性的
我这个帖子就是专门回答那人的,连这个都看不出来,你主子可不满意了哦
作者: wusb168    时间: 2010-3-29 09:42

对了,按照你们“成王败寇”的思路,你们的头子(又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49年以后的“和平时期”每人都轮流当了一遍“寇”
也算是世界奇观了
作者: wusb168    时间: 2010-3-29 09:44

另外善意地提醒你一句,你在过马路的时候,要“珍爱生命,远离斑马线”
要不然再遇到个“七十码”,你就“撞飞成寇”了
作者: 虎異形    时间: 2010-3-29 10:55

这事太差劲,遗臭万年
作者: 风吹雨打    时间: 2010-3-29 18:33

只想问楼主一句,当年的国军守军饿死了多少?
作者: wusb168    时间: 2010-3-29 18:53

引用:
原帖由 风吹雨打 于 2010-3-29 18:33 发表 只想问楼主一句,当年的国军守军饿死了多少?


你不需要问我,当时粮食靠空投(不是空降),国军都吃不饱(还发生抢粮火并现象),能救济民众多少呢?全城军民每人平均分配?大家苟活,那怎么守城呢?民众饿死是谁的责任呢?从中共竭力掩盖就知道了。中共不许民众出城的事实,本人看过一本中国出版的缴获国军士兵信件合集,当中也有提到。


质疑历史首先要了解历史,嘴皮子张张就想“质疑”,那是笑话


作者: 风吹雨打    时间: 2010-3-29 19:06

时任中華民國长春市市长的尚传道回忆说:“新七军三个师囤积的粮食,可以维持过冬。第六十军则比较困难,到十月间已濒临最后关头,但也没有听说饿死士兵的事。”。
朝阳区义和路居民张淑琴表示:国民党有搜粮队,一斤半斤也拿走。我们家来过一次,翻得碗朝天,瓢朝地,用铁钉子往地下捅。
宋占林表示:逃进城的地主富农也饿不死,他们组织保安队,老百姓叫“胡子队”。国民党不发粮饷,(他们)吃穿全靠抢。李素娥表示:有收尸队,一路捡,往车上 扔,说“喂狗”。狗吃人,人吃狗,那狗才肥呢。
城内部分国军军官和食物充足的人刮起“临时夫人热”,用食物换女人。张正隆写道:“疯狂的士兵在居民区打劫粮食和女色,不时引动一阵喧闹。兵团部政 训处长杨天挺,奔60的人了,搞了个17岁的少女。”尚传道后来谈到妻子时说:“困守长春的两个月,我做了对不起她的事。”

作者: wusb168    时间: 2010-3-29 19:09     标题: 回复 13# 风吹雨打 的帖子

可惜这些“控诉万恶的旧社会”的言语说服力不高
作者: shanye000    时间: 2010-3-29 19:13

貌似国军城也没守住,屁民也死亡了。忠勇仁义的威武国军很配合共匪消灭屁民嘛。是不是哇?168,继续发掘长春国军都是共谍的真相出来。我们看好你哦。
作者: wusb168    时间: 2010-3-29 19:15     标题: 回复 15# shanye000 的帖子

本人以向大家介绍历史为主,这些令人作呕的游戏还是你们内部去玩吧
作者: shanye000    时间: 2010-3-29 19:16

刚才看老你在14楼的说服力不高的论调。看,我马上替你在15楼找到真相了。你应该感谢我吧?
作者: 风吹雨打    时间: 2010-3-29 19:19

在5月底丢掉机场后,国军长春守军的粮食供应只能靠空投。六月底,郑洞国组织了战时粮食管制委员会并颁布《战时长春粮食管制暂行办法》,规定市民自留的口粮数量只许维持3个月,其余按限定价格卖给市政府以保证守军的需求,否则一旦查获将没收粮食并严惩。守军在城内抢夺民粮。到了夏天,市区居民出现粮荒,留有存粮的居民不敢“光明正大”地举炊,有不少人因此病饿死亡。由于城内粮食极度缺乏,加上有人投机倒把,城内的粮价飞涨,从最初的几元一斤涨至一万元一斤。 中央银行长春分行不得已发行本票, 面值也由几十万一张发展到几十亿甚至几百亿一张。 6月28日,长春大批饥民汇集到康德会馆后院粮库,冲破警戒,抢粮充饥。国军队和警察开枪弹压,造成多人死亡。

作者: 风吹雨打    时间: 2010-3-29 19:20     标题: 回复 14# wusb168 的帖子

我引用的就是你所说的禁书《雪白血红》里面的摘录,老兄自己抽自己嘴巴的功夫的确不一般啊。
作者: 风吹雨打    时间: 2010-3-29 19:21

7月19日,卫立煌命郑洞国守长春,牵制共产党军大批主力南下。最初,长春守军还禁止居民出城。7月下旬,蒋介石致电郑洞国, 从8月1日起,疏散长春哨卡内人口, 只准出哨卡, 不准进哨卡,将大量居民疏散出城。这就是国军的“驱民养军”政策,以降低市内粮食的消耗。

作者: wusb168    时间: 2010-3-29 19:23

引用:
原帖由 风吹雨打 于 2010-3-29 19:19 发表 在5月底丢掉机场后,国军长春守军的粮食供应只能靠空投。六月底,郑洞国组织了战时粮食管制委员会并颁布《战时长春粮食管制暂行办法》,规定市民自留的口粮数量只许维持3个月,其余按限定价格卖给市政府以保证守军的 ...


这段话是比较客观的,郑同学还颁布了一个规定。


俗话说:“不怕不识匪,就怕人比匪”,假如守城的是共匪,围城的是国军,结果会怎样呢,很清楚


就像北朝鲜与南朝鲜比较一样


作者: wusb168    时间: 2010-3-29 19:24

引用:
原帖由 风吹雨打 于 2010-3-29 19:20 发表 我引用的就是你所说的禁书《雪白血红》里面的摘录,老兄自己抽自己嘴巴的功夫的确不一般啊。


傻瓜,兵荒马乱的,你以为在幼儿园啊,你懂得P啊


作者: wusb168    时间: 2010-3-29 19:26

“三年自然灾害”也只能在中共治下产生
作者: shanye000    时间: 2010-3-29 19:31

别别。168。没人否认3年自然灾害。咱还是别转进老,后面只有沈阳老。回到长春国军和市长是不是共谍的问题上来。来,再吃一颗明目张胆丸。
作者: wusb168    时间: 2010-3-29 19:33

引用:
原帖由 shanye000 于 2010-3-29 19:31 发表 别别。168。没人否认3年自然灾害。咱还是别转进老,后面只有沈阳老。回到长春国军和市长是不是共谍的问题上来。来,再吃一颗明目张胆丸。


都是!都是!都是!


你们医院应该熄灯了吧!等你出院再说吧!


作者: 风吹雨打    时间: 2010-3-29 19:45

国军可惜向来只占点和线,土共占得却是面,只能是土共来围国军了。究其原因,1934年主持民国农村改革的梁漱溟就说得很明白:农民为苛捐杂税所苦,而我们不能马上替他们减轻负担;农民没有土地,我们不能分给土地……当然抓不住他的痛痒,就抓不住他的心。

最后怎么从长春转到三年自然灾害去了?既然说到自然灾害我也陪你说说,从1933年起,7月下旬黄河泛滥持续8个月,仅黄河下游就决口56处,连同上游绥远和中游陕西决口18处,共计决口74处。仅河南就有25县受灾。同时广东,贵州,云南,青海,宁夏,福建,河北等地大旱,被灾县达70余县,同时河南,安徽,河北,浙江,湖南,陕西,山西,江苏,山东等9省蝗虫肆虐,被害面积达686.3万亩……各地受灾人数近1亿之多。

看来蒋先生也是受自然灾害照顾颇多啊。
作者: 风吹雨打    时间: 2010-3-29 19:48

以上资料您可以去查阅地方县志和相关档案。
作者: wusb168    时间: 2010-3-29 19:51     标题: 回复 26# 风吹雨打 的帖子

你年纪太小了,不要加入无谓的“辩论”,你还是多去了解一下什么是“三年自然灾害”吧,推荐你看两本书:《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
作者: leapriri    时间: 2010-3-29 19:5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风吹雨打    时间: 2010-3-29 19:58

虽然说兼听则明,但是尽信书不如无书,你说的书我看过,有一段印象很深,就是说毛追悼大会的事情,“一九七六年九月十八日,也就是毛死后一周多,那天下午三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追悼会。我们从下午二时登上天安门城楼的东侧礼台。天气很热,在太阳下站立,真是挥汗如雨”。只可惜当年那天是雨天……
作者: shanye000    时间: 2010-3-29 19:59

没人争嘛。我们都是来上168的历史课的。

我也给168推荐一本好书《侍卫官杂记》,一本足矣。正好对应你的地摊历史教科书。
作者: wusb168    时间: 2010-3-29 20:01

引用:
原帖由 风吹雨打 于 2010-3-29 19:58 发表 虽然说兼听则明,但是尽信书不如无书,你说的书我看过,有一段印象很深,就是说毛追悼大会的事情,“一九七六年九月十八日,也就是毛死后一周多,那天下午三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追悼会。我们从下午二时登上天安门城楼 ...


你不相信是你的事,李志绥是怎么死的?算了,不要无谓地发帖了


作者: 风吹雨打    时间: 2010-3-29 20:01     标题: 回复 29# leapriri 的帖子

我引用了《雪白血红》的文章摘录,可惜168说那些控诉万恶的旧社会”的言语说服力不高。

我倒是一直在想他有没有读过那些书。
作者: 风吹雨打    时间: 2010-3-29 20:03     标题: 回复 31# shanye000 的帖子

《侍卫官杂记》我也读过,只可惜现在只剩下半部,上半部找不到了。该书可以称为地摊历史学的经典。
作者: 风吹雨打    时间: 2010-3-29 20:07

书里面有一段描写南京沦陷前,一位水果摊老板对杨侍卫官(老杨)说的那番话很有感触。
作者: yc911    时间: 2010-3-30 03:18

兵多将广武器精良又比共军有钱,黄埔一堆期的,怎末就败了呢?搂主应该帮国军好好分析下
才是。一味的美化自己丑化别人只会误国误民误党。过过嘴瘾,一急了就说这匪那匪这奴那奴的,
不要这样麻。好了好了说点正事,你们猜下届世界杯国足有戏吗?
作者: jiujin91100    时间: 2010-3-30 16:03

战争,就是集合人的所有阴暗面,概莫能外
作者: windyleon01    时间: 2010-3-31 15:26

LZ,这样的帖子本无可厚非,战争的代价不言而喻。
不过从你的居心和出发点来看,你也只是个二货!
作者: wusb168    时间: 2010-3-31 15:58

引用:
原帖由 windyleon01 于 2010-3-31 15:26 发表 LZ,这样的帖子本无可厚非,战争的代价不言而喻。不过从你的居心和出发点来看,你也只是个二货!


老子的居心和出发点就是揭穿共匪的欺骗和谎言!你这个二货*10!


作者: feifei24    时间: 2010-3-31 20:10     标题: 回复 40# wusb168 的帖子

兄弟 没有必要跟共产党的孽种较劲,你发你的贴就行了,别管这帮孙子这么看!
我支持你!
作者: 正国    时间: 2010-4-3 10:18

这又是国军拥趸者的言论。
作者: shanye000    时间: 2010-4-5 06:32

引用:
原帖由 风吹雨打 于 2010-3-29 20:03 发表 《侍卫官杂记》我也读过,只可惜现在只剩下半部,上半部找不到了。该书可以称为地摊历史学的经典。


 


看来我还得复习一遍,找点乐子老。


作者: 繁华落尽见真纯    时间: 2010-4-5 07:48

如果辩论可以增长学问和知道真相,则天下可以无书。就像这本书所说的:一九七六年九月十八日,也就是毛死后一周多,那天下午三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追悼会。我们从下午二时登上天安门城楼的东侧礼台。天气很热,在太阳下站立,真是挥汗如雨。

当年那天真的是雨天。其他的还有什么可说?
作者: g119798223    时间: 2010-4-17 01:46

想想都知道 围而不打 以为着什么
作者: 天云易    时间: 2010-4-18 16:53

国军饿S几个?为了党国全部尽忠饿S了 记得看过资料说好多国军用高粱大饼换黄花大闺女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