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米南德《历史》残卷中关于突厥的部分
[打印本页]
作者:
qiongao
时间:
2010-3-10 12:32
标题:
米南德《历史》残卷中关于突厥的部分
Fragments of The History of Menander the Guardman[米南德《历史》残卷]
[残卷 10, l]
查士丁[二世]皇帝位第四年初[查士丁尼王朝第3位皇帝,在位期565-578年,文中之年相当于A.D.568-569],突厥使团抵达拜占庭。随着突厥势力日益强大,原为厌哒臣属、现转归突厥统治的粟特人(Sogdians),请求突厥王派遣一个使团到波斯,要求波斯人准许粟特人在波斯境内通行,将生丝卖给米底人。西扎布鲁(Sizabulus)[按照沙畹的解释,此名字中的zabulus相当于突厥官号“叶护”,此人就是西突厥汗系之祖,Istami,汉名室点密]同意这一请求,派出以马尼亚克(Maniakh)为首的粟特使团,前往波斯,拜见国王波斯王,请求准许粟特人在波斯自由贩卖生丝。波斯王[库斯老一世,Kushrau I,史料写作库萨和,别号Anushirvan,高贵的灵魂]对此要求极为不快,不愿意让突厥人自由进入波斯境内,所以拖至次日不做答复,并一拖再拖。数度拖延后,粟特人仍坚持要求给以答复,库斯老召集臣僚讨论此事。此时厌哒人喀图尔富(Katulphus)因厌哒王奸污其妻而背叛其族人投向突厥人(不久又离开突厥人投往米底人),他劝波斯王决不可使粟特丝绸自由出入,而将它买下,付给公平的价钱,当着突厥使团的面将它焚毁,以示波斯王行事公正,同时表明波斯王不愿使用来自突厥的生丝。于是生丝被烧掉,粟特使团回国,对出使波斯间发生之事怏怏不快。
粟特人告知西扎布鲁波斯人所为,西扎布鲁又向波斯派出第二个使团,因为他极欲在波斯和本国之间建立友好关系。第二个突厥使团到达波斯,波斯王与高级官员及喀图尔富讨论后认定,斯基泰人[并非指突厥人,而是波斯对中亚伊朗以外的游牧民族的通称]生性不仁不义,与突厥人建立友好关系,完全违背波斯的利益。波斯王遂命令毒死一些使团成员,以阻止他们此后不再前来。除三四人幸免外,突厥使团大多数成员被掺入食物的致命毒药鸩死;同时波斯王又使人在波斯人中散布消息,说突厥使者不适应波斯燥热气候,窒息而死,因为突厥国土常年为冰雪覆盖,所以远离寒冷气候即无法生存。虽然幸免者难免怀疑其中别有原因,但回国后仍像波斯人一样摇唇鼓舌,散布同样的消息。然而,西扎布鲁精明聪慧,明白发生的一切和其中真相,意识到使者乃死于阴谋。于是波斯和突厥人之间衔恨交恶。
粟特首领马尼亚克趁机向西扎布鲁进言,建议他为突厥利益计而与罗马人建立友好关系,将生丝售给他们,因为罗马人对生丝的消费多于他国。马尼亚克又说,他本人非常愿意随突厥使者一同前往罗马帝国,以促成罗马人和突厥人建立友好关系。西扎布鲁赞同这一建议,遣马尼亚克及其他一些人作为使者,携带珍贵生丝并国书前往罗马帝国,拜见罗马皇帝,传达问候和致意。
马尼亚克携突厥王信函一路长途跋涉,翻越崇山峻岭,跨过平原、草地、沼泽和河流,穿过高加索山,最后到达拜占庭。他进入拜占庭宫殿,拜见皇帝,一切依友好礼节行事;呈上突厥王的国书,将礼品送与相关官员,恳求毋使此行徒费辛劳。
突厥国书以斯基泰文字[此处米南德含糊其词,所云斯基泰文字所指为何,历来有争议,估计是粟特文]写成,罗马皇帝通过译官读过国书后,盛情款待突厥使团,然后询问使者突厥人之政府如何组织、其国位于何处。突厥使者告诉皇帝,其国分为四部,但统治全国之权为西扎布鲁一人独揽[意为使者吹嘘室点密是突厥四部:Kipchakh,Kalakh,Kanki,Karluk的最高可汗]。又告诉皇帝,突厥已征服厌哒,使之臣服。皇帝于是发问:“那么,你们已经征服厌哒全国了吗?”使者回答:“已全部征服。”皇帝又问:“厌哒人居住于城市还是乡村?”回答:“陛下,厌哒人居于城市。”“那么,”皇帝说,“你们显然已占领那些城市啦!”回答:“确实如此。”皇帝说:“告诉我们,有多少阿瓦尔人(Avars)叛离突厥,是否还有阿瓦尔人归突厥统治。”“陛下,还有一些仍然依附于我们。逃跑的阿瓦尔人大约有二万人左右。”于是使者详列归属突厥统治的部落,请求罗马皇帝为罗马人与突厥缔结和平,建立两国联盟,并称突厥人愿意为罗马帝国效力,击退入侵罗马帝国领土的敌人。说这些话时,马尼亚克和他的同伴们举起手,庄严宣誓,称所说一切均为真情实言,如果所言虚妄,灾难将降临到他们,乃至西扎布鲁及整个突厥人身上。如此,突厥人成了罗马人的朋友,与我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
[残卷, 10, 2]
突厥人从前被称为塞迦(sacae,波斯人对中亚绿洲以外的游牧民族的泛称,有时与斯基泰不严格区分,即我国史料所云“塞种”)。他们派遣使团前来缔结条约时,查士丁皇帝决定派一个使团到突厥去。他命当时帝国东部诸城的总督西里西亚人蔡马库斯(Zemarchus)前往,完成此项使命。查士丁在位的第四年末、十五年纪期中的第二年,8月初,长途旅行所需要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蔡马库斯与马尼亚克及其同伴从拜占庭动身前往突厥。[事在A.D.569年8月]
[残卷10,3]
蔡马库斯和他的同伴经过多日长途跋涉,到达粟特境内。使团成员下马处,一些突厥人持铁前来出售。其人此举,显系受命而为,其目的,我认为,即是显示其国富有铁矿。据说其人获得冶铁并非易事。故可推见,向人售铁是为了显耀其国产铁。
突厥部落中又有一些人前来,他们宣称自已是驱魔之人。这些人走近蔡马库斯及其同伴,将所有行李拿起,置于地中央,然后点燃香树枝,以斯基泰语唱出野蛮人的咒语,同时摇铃击鼓,造成鼎沸喧天之势,在行李上方挥舞着燃烧的香树枝,发出劈啪的爆烈声;其人陷于一种癫狂状态,形似疯狂,表示他们正在驱逐恶魔。他们认为,经过这种仪式,人们就避开了魔鬼,并不再为魔鬼所附。驱魔仪式完成后,他们让蔡马库斯从燃烧的火堆上走过,驱度之人也如此行事,认为这样自已也被净化。
驱魔仪式完毕,使团随奉命前来迎接的人员前往可汗的住处。可汗居于一座名为艾克塔(Ektag)的山上,希腊语意为“金山”[沙畹等考证为阿尔泰山]。蔡马库斯一行发现,西扎布鲁当时的庭帐坐落在“金山”河谷中。使团到达后,立即被召唤拜会西扎布鲁。西扎布鲁居于帐中,坐于两轮金椅上,金椅在必要时可由一匹马拉动。蔡马库斯依突厥礼仪向这位贵人致礼,向他献上礼品,司礼官接受礼品。
蔡马库斯致辞说:“万民之主、吾皇陛下通过我,他的使者,向您致意:愿我们的朋友、对罗马帝国友善的大汗陛下福运永久,万事亨通;愿陛下对敌战无不胜,所向克捷;愿毁坏友情的嫉妒之火远离我们。我视突厥及其属民为朋友,愿突厥亦视我为友邦。”蔡马库斯做如是说,西扎布鲁亦做相似的答复。
宾主双方入席,欢宴竟日。西扎布鲁所居帐中悬饰各色丝绸。所饮用的酒不似我们以葡萄酿造,因其地不出产葡萄,亦不饮葡萄酒。他们饮用野蛮人制造的一种甜酒[考迪埃考证为汉地所出米酒,名Darassun]。欢宴完毕,使团成员回到突厥人为他们安排的住处。
第二天又在另一帐相聚,此处同样饰以五颜六色的丝绸,内有不同形态的雕像,西扎布鲁坐于黄金制造的床上,中央有金制瓶、壶、罐,其人再设宴席,宴间吵闹捷戏,如此方罢。
第二日又换一帐聚会。内有饰金木柱,一金床以四孔雀负载。帐前有一大排马车,满载银器、银盘、银碗,及大量银制动物肖像,其质量不在我们制造的器具之下;突厥统治者竟如此富有!
蔡马库斯一行在突厥驻留时,西扎布鲁决定让蔡马库斯率二十人随他出征波斯,其他人返回货利泰(Kholitai)[德经等人考证此地名为Charlitae,即里海-咸海间的康格里,Kangli,地区],等待蔡马库斯返回。西扎布鲁厚赠返程的罗马人,将他们送走;又将俘获的一位Kherkhis[黠戛斯?]女奴送与蔡马库斯。于是蔡马库斯随西扎布鲁往征波斯。
西扎布鲁率军队向前进发,宿营于怛逻斯,逢波斯使者前来求见,西扎布鲁邀波斯使者并蔡马库斯同进宴席。宴席之上,西扎布鲁对罗马使者优礼有加,使其坐于上位;历数波斯人的过错及对自己的伤害,因此对波斯兴师问罪。西扎布鲁情绪激昂,声色俱厉,波斯使者亦不顾宴会上保持沉默的礼俗,奋起抗辩,力驳西扎布鲁的指责,全无惧色。在场之人于波斯使者动怒、无不震惊,因其不顾礼节,用辞激烈。事态至此,彼此离去,西扎布鲁准备进攻波斯。
西扎布鲁召来蔡马库斯一行,重申愿与罗马人修好,然后适罗马使团回国,又遣另一使者随罗马人一并前往。前次出使罗马的使节马尼亚克已经去世。马尼亚克的继任者名叫达格玛(Tagma),官职为达干(Tarkhan)。西扎布鲁派他为大使出使罗马,随行者有已故马尼亚克的儿子。虽然他还很年轻,但已承袭其父称号,位置仅次于达格玛达干之后。在我看来,这位年轻人之所以能承继他父亲的称号,是因为其父马尼亚克一直对西扎布鲁忠心耿耿。
蔡马库斯一行离开西扎布鲁,追赶上先期动身并在约定地点等待他们的罗马使团成员,两部分人马汇齐,踏上回国路程。他们离开货利泰的第一座城市后,穿越要塞前行。
[残卷10,4]
突厥统治区附近的部落从突厥人那里听说访问突厥的罗马使团已经到达此境,并由突厥使团陪同返回拜占庭。得此消息后,这些部落的首领请求西扎布鲁允许他们派遣自已的使者前往罗马帝国,西扎布鲁允其请求。其他部落首领也做此请求时,西扎布鲁均不允,惟同意货利泰部落首领随罗马使团前往。罗马使团接纳之,越奥伊赫(Oech)河前行,跋涉长途后抵达一大湖[?];蔡马库斯一行在此地休整三日,遣乔治(George)先行,向皇帝报告访突厥使团正在返回途中。
乔治与12名突厥人向拜占庭进发,所经行程全为沙漠,无水供给,但为捷径。蔡马库斯沿大湖有沙渍的岸边前行12日,跨过一些极为难行的地方,来到艾赫(Ikh)河[Emba河?],又进至达伊赫(Daikh)河[乌拉耳河],行经一些湖泊地带后,到达阿提拉(Attila)河[Athil河,即伏尔加河],此后行至乌古尔族(Ugurs)领地,其人告诉罗马使团,在科芬(Kophen)河[Kuma河]畔丛林地带4000名波斯人正设伏以待、准备在他们路过此地时将其擒获。乌古尔首领在这里仍然服从西扎布鲁的统治。他灌满水囊交给蔡马库斯一行,以便他们穿越沙漠时不致受渴。罗马使团渡过这一大片水域后来到一湖边,然后来到科芬河注人的湖区。从这里派人察看是否有波斯人伏击他们。侦察人员搜索观察后,报告没有发现任何波斯伏兵。使团向阿兰人领地行进,胆颤心惊、小心翼翼,因为他们非常害怕奥罗穆斯基部落(Oromuski)民
[残卷 10,5]
蔡马库斯一行来到阿兰人居地,希望与随行的突厥人一起晋见阿兰首领萨罗修斯(Sarosius),萨罗修斯愉快地接见了蔡马库斯及其随员,但拒绝接见突厥使者,除非突厥人解除武装[此处已不在突厥的势力范围]。双方争执达3日,直至蔡马库斯出面调停,突厥人同意萨罗修斯的要求,不带武器拜见这位阿兰首领。萨罗修斯劝蔡马库斯一行不要取道缪西米安人(Miusimians)居地,因为波斯人在苏安尼亚(Suanian)设有埋伏,准备截击他们;所以最好是迂回达莱因(Dareine)路回国。蔡马库斯闻此,遣10名运输工携丝绸往经缪西米亚(Miusimia)而行,以便迷惑波斯人,使其误以为丝绸运输队既在前行,则使者必在第二天到达。运输工离去后,蔡马库斯一行经达莱因前行,将波斯人可能没有埋伏的婴西米亚撇在自已的左侧,抵达阿坡西利(Apsilii)。抵达罗尤托里乌姆城(Rogatorium)后,又进至黑海岸边,乘船抵达菲希斯河(Phasis),换船抵特拉比宗(Tribizond)。自此乘驿站的马匹返回拜占庭,晋见皇帝复命,完成了出使突厥的使命
译按:弥南德《希腊史残卷》还记载拜占庭帝国与突厥的最后一次通使。《东域纪程录丛》未收录,今一并译出补入。
作者:
qiongao
时间:
2010-3-10 12:32
[残卷 19, l]
“提比里乌斯(Tiberius)[二世]皇帝[578-582年]即位第二年,与波斯国王库斯老达成和平协议前不久,他向突厥人派遣另一使团,为首者是皇室侍卫瓦伦丁[Valentin]。瓦伦丁受命与他的随从启程,随行者还有106位突厥人。当时突厥各部落先后派出的使者在拜占庭已居留相当长时间。其中一些是阿南卡斯特(Anankhast)出使拜占庭时带来的,有一些是随优提齐乌斯(Eutychius)来到罗马帝国首都;另一些则是在瓦伦丁上次出使突厥时随他来拜占庭的。瓦伦丁曾两度出使突厥。还有一些人则是随赫罗第安(Herodian)和西里西亚人保罗(Paul)来到拜占庭。由于这些使节交往,在拜占庭聚集了106位突厥人。瓦伦丁从帝国首都出发时,将所有这些人一并带走。
瓦伦丁经西诺普(Sinop)乘快船到达赫尔松(Cherson,位于克米亚半岛西岸),经阿帕图拉(Apatura)和富里(Phouloi)、跨过沙漠……过境蜒向南的陶里斯山(Taurice)而行,骑马跨过沼泽遍布的平原,穿过苇草、丛树和沼泽密布的地带和阿卡加斯(Akkagas)地区。阿卡加斯是一位妇女的名字,她受乌提古尔(Utigurs)部落首领阿纳盖(Anagai)之命执掌政权,统治该地区斯基泰人民.一句话,瓦伦丁远涉长途,历尽艰辛,到达了突厥首领之一咄陆设(Turxanthus)的营帐。突厥首领将其辖地分为八部分,最高统治者名叫阿尔西拉(Arsilas)。
咄陆设是行至此地的人们见到的第一位突厥首领。瓦伦丁见到咄陆设,请他分享罗马皇帝的喜悦(因为瓦伦丁来见诸突厥首领,是向他们通告提比利乌斯已登帝位);还要求诸突厥首领重申罗马人和突厥人之友好关系,以及西扎布鲁和查士丁皇帝——在蔡马库斯出使突厥时——所议定的旧约。当时西扎布鲁宣布,罗马人的朋友即是他的朋友,罗马人的敌人即是他西扎布鲁的敌人,这种关系将千秋万代永不背弃。所以,瓦伦丁在致辞中说,罗马人正在与波斯交战,咄陆设应即刻对波斯发动进攻。
瓦伦丁发言完毕,咄陆设说:“你们不是用10条舌头说谎的罗马人吗?”他说着,将10个指头放进嘴里,说道:“现在我的嘴里有10个指头,你们已经可以用很多舌头说话了。你们有时欺骗我,有时又欺骗我的奴隶瓦尔高尼泰(Uarkhonitai)。一句话,你们用花言巧语和阴谋诡计欺骗所有部落,当灾难降临到他们头上,你们便抛弃他们,从中大赚便宜。你们这些使节前来晋见我,向我说谎,而派你们来的人也同样欺骗我。我将马上处死你们。突厥人不懂得说谎。你们的皇帝应受惩罚,他向我大说友谊的同时却与我逃跑的奴隶瓦尔高尼泰(他指的是阿瓦尔人)签定条约。如果我愿意做的话,瓦尔高尼泰将成为突厥人的属民。如果他们看到我派出的军队,就会逃入大地的最底层。,如果胆敢抗拒我的命令,他们将被消灭,不是被剑杀死,而是像蚂蚁一样被我的战马踏灭。我向你保证,瓦尔高尼泰会得到这样的下场。”
“罗马人,你们为何引导我的使者穿越高加索山至拜占庭,同时声称没有其他道路可以通达?你们这样做,为的是想以高加索的险要地带阻止我进攻罗马帝国。但我很清楚达纳普里斯河(Danapris,即第聂伯河——译者)流经何处,也知道我的奴隶瓦尔高尼泰人从哪里进入罗马帝国境内。我知道你们有多大能耐。整个世界从远东至两极都在我的掌握中。你们这些卑鄙的家伙,想一想阿兰人和乌尼古尔人(Unigurs)的下场吧!面对战无不胜的突厥军队,他们曾对自己的力量充满信心,但是他们的希望被碾得粉碎,成了我们的属民和奴隶。”
咄陆设就这样大吹大擂,因为他喜欢吹牛、傲慢不驯。瓦伦丁听他说完,开言道:“噢,突厥首领!如果我们死于你手中不是一桩极为残酷、极为悲惨、极为恐怖的事;如果这种丑行不会流布于全人类,遗臭万年;如果你的这种亘古未有的发明证明你杀害使者;如果这种行为——说起来就使人为之颤栗——实行起来不是令人毛骨悚然,那么,我情愿死于你的剑下,因为我已经听到你说吾皇陛下喜欢骗人,而他的使者是一伙骗子。请你稍微温和地看待我们,熄灭雷霆之怒,以仁慈之心缓和满腹怨气,遵守保护使者的公则。我们是和平使者,神圣的外交使节。更何况,你已经继承了你父亲的领土和遗产,那么,你应该接纳他的朋友并视之为他的遗产。你父亲西扎布鲁以其独立意志选择了我们的国家,自愿做罗马人的朋友而不做波斯人的朋友,所以,你父亲所确立的与我国的关系迄今仍是完好无损、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而且我们现在仍保持着这种友好情感。我们也深知道,你对我们的关系也将会同样坚定不移。一个思维缜密,希望接近其近邻[由于突厥征服了阿兰人和乌尼古尔人,现在他们和东罗马帝国已是紧邻]并公正行事的人,决不会因感情上的某种莫明其妙的变化而举措失当。”
瓦伦丁言毕,咄陆设答道:“罗马人,你既到这里,看到我处于极度悲伤中(因我的父亲西扎布鲁刚刚故去),你就应按照我们的习俗对死者剺面致哀。”瓦伦丁及其随员当即以匕首剺面表示哀悼。哀丧期中某日,咄陆设带来四名缚绑着的匈人(Hunnic)俘虏,为他死去的父亲作祭奠。他们称这种祭献死者的仪式为道吉雅(dogia)。咄陆设将这几个可怜的人和他父亲生前用过的几匹马置于中间,以蛮族的语言命令他们到死者那里,并告诉其父亲西扎布鲁这对他是何等好事颔……
咄陆设完成其父丧葬仪式后,与瓦伦丁又多次晤谈,然后派他去见内地的突厥其他首领,特别是他的兄弟达头(Tardu)。达头居于艾克特尔山(Ektel,意为“金山”)[所指同前]
瓦伦丁动身前往艾克特尔山后,咄陆设发誓说,他将马上围攻博斯普鲁斯城(Bosporus)。当阿那盖(Anagai)已经行动时,咄陆设即派波罕(Bokhan)率一支庞大的队伍围攻博斯普鲁斯城。此时阿那盖已率另一支突厥军队屯驻在这一地区。
[残卷 19,23]
突厥人攻取博斯普鲁斯城时,罗马使团正在突厥人中间。突厥人攻取博斯普鲁斯城清楚表明,突厥人已挑起对罗马人的战争。所以咄陆设羁留瓦伦丁一行,极尽侮辱、嘲弄和虐待之后,始见放行。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