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对此应该惧怕吗?—朝鲜战争内幕 [打印本页]

作者: qiongao    时间: 2010-2-7 10:24     标题: 对此应该惧怕吗?—朝鲜战争内幕

作者:德米特里•沃尔科格诺夫


 


编者按:
本文作者沃尔科格诺夫是俄国著名的军事历史学家,他在文中重新评论了朝鲜战争的起源以及苏联在战争初期的作用问题,这在俄国学术界是有代表性的。这篇文章的重要性在于引用了斯大林与什特科夫、毛泽东的往来电报和信函等档案材料,比较有说服力地证明了苏联在朝鲜战争缘起中的作用,揭示了斯大林考虑朝鲜问题时的种种心态。作者还根据苏联的材料,说明中国领导人在下决心参与朝鲜战争的问题上是有忧虑和反复的,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中国某些当事人回忆录和文章的说法。



原编者按:
在《苏联军事百科全书》中可以读到:“朝鲜战争是南朝鲜侵略集团和美帝国主义者为了消灭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并把朝鲜变为侵略中国和苏联的跳板在1950—1953年发动的一场战争。进攻计划是美国军事代表团和南朝鲜军事当局在1949年5月制定的。”



只有了解了斯大林的档案才能够再现朝鲜战争策划和发展过程的真实情景。这篇文章或许是关于50年代初在遥远的亚洲半岛发生的戏剧性事件的一篇有文献证据的叙述。


 



在40年代末50年代初,“冷战”状态更加紧张,昔日的盟友现在反目成仇了。斯大林明白,今天的美国比苏联更为强大,并且是无法战胜的,所以他表现出自己惯有的谨慎。但是,斯大林却极力煽动反对殖民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并且以共产国际的思维方式行事,即致力于在全世界最终实现“红色”统治。斯大林通常在中午前来到克里姆林宫,从容不迫地翻阅大量的文件:贝利亚、驻外使节和各共和国党的报告,以及各国通讯社的报道和来自各地的报告等等。战后,斯大林的注意力不仅集中在西方,而且也集中在东方。



在东方,得到苏联支持的毛泽东取得了对国民党的一个又一个胜利。斯大林对蒙古和北朝鲜的傀儡也十分满意,受到苏联顾问精心照看的金日成是在这种政治关系中成长起来的,因而也要因袭苏联的共产主义经验。于是,这位年轻的领袖在寄自平壤的信中,讲述了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并请求斯大林在莫斯科接见他。
当波斯克列贝舍夫走进来收拾厚厚的一叠文件时,斯大林对自己的忠实“仆从”说:


——让贝利亚今晚来报告试验原子装置准备工作的情况。波斯克列贝舍夫匆忙写在了记事薄上,当他转过身正要离去时,又听到一句话:
——让维辛斯基答复平壤:我同意金日成来。应当在更近的地方看看他……时间由我们来商量。



一个半月后举行了会晤,时间是1949年3月5日。晚8时,外交官维辛斯基和什特科夫把朝鲜代表团引进了克里姆林宫斯大林的接待室。同金日成一起来访的有外务相朴宪永和其他一些高级官员,以及朝鲜驻莫斯科大使朱永厦和翻译文一。朝鲜人胆怯而又虔诚地环视着这位天才领袖的装有橡木墙围的接待室,不时地看看写字台后面秃顶的波斯克列贝舍夫和这两个沉默寡言、中等身材的人。这两个人都穿着同样深灰色的西服,坐在屋角的椅子上。



维辛斯基当时是外交部长,什特科夫上将在1948年成为苏联驻平壤的大使,斯大林实际上已使他成为金日成的首席政治顾问。



经过约半小时的长时间等候,斯大林终于在接待室里接见了代表团。苏联领袖迈着从容不迫的步子从写字台后面走向受到接见的激动的朝鲜人,依次同他们握手并作出请他们在长桌边入座的表示。



会谈长达1小时50分钟,实际上进行交谈的只是斯大林和金日成。什特科夫和朴宪永也讲了几次:是在必要的时候回答一些询问。在礼节性的寒暄之后,斯大林立刻进入了正题,他问朝鲜人民共和国需要什么帮助。



会谈是以这种方式进行的:金日成总是客气地提出请求,而斯大林一般都回答说,“我们给”、“就这么办”、“我们派专家去”、“我们接受派人来学习”,只是偶尔说,“让我们想一想”。



他们商定了军事援助的性质,朝鲜军官在苏联受训的问题,以及发展经济关系及其他问题。会谈没有涉及用武力统一朝鲜南北两部分的问题。斯大林对金日成所提出的军事问题是支持的,只是在还没有弄清谈判对手,没有对朝鲜北方的进一步发展和朝鲜半岛事态的发展前景作出判断之前,这种支持是有一定限度的。



在整个1949年期间,苏联频繁地向北朝鲜提供了武器、军事技术和弹药,以及其他的军事装备。斯大林在关于以这种规模和速度援助朝鲜的报告上作了“И”字形的签字(“И”这个字母可以读成“约瑟夫”,或“知道了”、“同意”)。关键性的文件大概是在1950年1月19日产生的。这份文件是什特科夫在平壤写成的。内容如下:



特急电
……晚上,在中国大使馆为送行1而举行了招待会。会上,金日成对我说:“现在,当中国的完全解放即将实现时,朝鲜的解放问题就要提上议事日程了。游击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夜不能寐,想的就是重新统一的问题。毛泽东说,不应当向南方进攻。不过,假如李承晚要发动进攻,就可以转入反攻。但是,李承晚并没有发动进攻……”他(金日成)需要到斯大林这里来,请求准许他为了解救南朝鲜而发动进攻。毛曾答应给予帮助,因此他也将同毛见面。金日成坚决要求亲自向斯大林报告,要求同意北方向南方发动进攻。金日成有些醉意,谈话时有些兴奋。



1950年1月19日
什特科夫
对于这份报告,斯大林有一个多星期拿不定主意。他给毛泽东发了措词很谨慎的密电,模棱两可地说:假如对于成功有充分的把握,那么就可以来讨论这个问题。但是,斯大林在通盘考虑之后,亲手写了一封密电发给平壤的金日成:
什特科夫,专电
1950年1月19日的报告已经收到。如此重大的事情需要进行准备。此事应该办得没有大的冒险性。拟同意会见。我们希望每年能得到25000吨铅,准备给予技术援助。



1950年1月30日
约•斯大林 


在平壤看来,这封电报是有条件地同意了采取有胜利把握的军事行动。什特科夫于会见金日成两三天后,即2月4日再次通过外交部长维辛斯基向斯大林送去一份报告。这份报告转达了朝鲜领导人有关解决提前使用贷款和从苏联得到新的贷款以购买武器等问题的请求。金日成请求准许将步兵的数量增加到十个师,为此,需要重新组建三个师。


在同北京再次协商之后,2月9日,斯大林同意在朝鲜半岛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的准备工作,赞成平壤通过军事途径统一祖国的意图。这一天实际上就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为了用武力统一两个国家而进行进攻性战争准备的正式开始。苏联开始积极地提供坦克、火炮、枪枝、弹药、药品和汽油。在朝鲜军队的总部,在苏联顾问的参与下,大规模进攻性军事行动计划的制定工作正在绝密状态下进行。几个新的由朝鲜士兵组成的师也在加速组建。世界还不知道,它将很快目睹20世纪一场最血腥的局部战争。


 



在备战最紧张时,斯大林再次决定同北京交换意见。作为一个特别谨慎的政治家,斯大林就像战争年代一样,总是用一些化名来签署自己的一切特急函电。在与毛泽东关于朝鲜事务的通信中,他成了菲利波夫。1950年5月,斯大林向波斯克列贝舍夫口授了下述信件:



给毛泽东的专电
毛泽东同志!
在与朝鲜同志的会谈中,菲利波夫和他的朋友们表示了如下的意见:由于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同意朝鲜人着手实现重新统一的建议。但有个附带条件,即问题最终应由中国同志和朝鲜同志共同来解决。如果中国同志有不同意见,那么对于问题的解决就应延迟,直至进行一次新的讨论。会谈的细节朝鲜同志可能会向您陈述。请电告执行情况。



菲利波夫
北京很快就同意了。于是,军事行动的准备工作开始加速进行。5月底,什特科夫向莫斯科报告说:金日成通知,总参谋长(和苏联顾问瓦西列耶夫一起)已制定出进攻行动原则的作战方案。组织工作的准备将于6月1日完成,他本人(金日成)对此表示赞同。准备从十个步兵师中抽出七个师用于进攻行动。7月将开始雨季。瓦西列耶夫将军和波斯特尼柯夫将军向我报告说,到那时集中部队需要更多的时间,总参谋部建议在6月底发起进攻。
我的意见(斯大林阅读时在这两个词下面划了加重线),可以同意这个时间。朝鲜人需要汽油和药品。请尽快指示。



1950年5月30日
什特科夫
斯大林亲笔写道:
“上级赞同您的建议。将尽快提供药品和石油。”这位苏联首脑考虑了一下,签署了“葛罗米柯”的名字。斯大林在这段话下面划了粗重的黑线,并在下面加了一句:“通知葛罗米柯转告什特科夫。”在这个国家中,为了保密,领袖不仅可以用虚构的姓名,也可以用自己属下的名字来签署文件。顺便提一下,葛罗米柯当时仅是维辛斯基的第一副部长。
斯大林非常不希望美国人发现他在直接参与战争的准备工作,虽然这样做并不容易。就在开始军事行动的前夜,驻平壤的苏联大使又直接向这位领袖发出一个紧急电报:



给斯大林同志的特急电
金日成请求转告:为了发起进攻和登陆,需要军舰。已有两艘船抵达,但是,还没有准备好船员。他请求派遣十名使用这些船只的苏联顾问。我认为这种请求应该给予满足。



1950年6月20日
什特科夫
很快便有了答复:“您的建议不能被接受。这样做会为干涉提供借口。葛罗米柯,1950年6月22日。”战争行动开始后,当北朝鲜人进入南朝鲜时,金日成再次请求直接派遣苏联顾问到进行战斗的前沿部队去。什特科夫在同朝鲜领袖的交谈中允诺,他将劝说莫斯科同意这个请求。紧接着得到的是来自克里姆林宫的斯大林式的指责。
平壤,苏联大使馆
显然,您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您没有问过我们就允诺给朝鲜人派顾问。您应该明白,您是苏联的代表,而不是朝鲜的代表。我们将根据所要求的人数派出顾问,他们将作为《真理报》的记者被派到前线司令部,而不是战斗部队中去。您个人要对苏联政府负责,不能让他们成为俘虏。
费西
 


作者: qiongao    时间: 2010-2-7 10:26

斯大林在这份函电中首次签署了一个令人费解的中国式名字“费西”。读者可以把这个名字列入斯大林一连串化名的名单中。在战争的最初日子里,当北朝鲜人占领了汉城时,仿佛胜利唾手可得,金日成的努力和承诺定将实现。斯大林不准许瓦西列耶夫将军进入被占领的城市,以便在靠近前线的地方协助军事领导人指挥军队。“费西”不希望美国、联合国以及国际社会舆论发现他直接参与了战争,虽然当时很少有人对莫斯科参与这场战争的程度和性质表示怀疑。对于斯大林来说,重要的是不惜任何代价维护这样一种说法,即这场战争对北朝鲜来说是防御性的,苏联也仅仅是在“技术上”参与了这场战争。无论如何,他的苏联同胞长达数十年对此深信不疑。


根据苏联和北朝鲜的说法,“6月25日,南朝鲜军队发起进攻,他们成功地迫使守卫部队退却,并侵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领土1—2公里。朝鲜政府立即命令反击侵略者,并粉碎了其主力。”如果是这样,为什么南朝鲜人准备“进攻”,却在战争开始三天后便失去了自己的首都汉城呢?


 



金日成在战争初期的胜利使人们感到振奋。顾问们坚决要求进一步扩大战果,为了尽快地取得完全的胜利,应动员所有的力量。他们向斯大林保证取得这种胜利。为此,要求从苏联方面得到越来越多的新的援助。然而,如众所周知的那样,战争像钟摆一样,此时摆向这一方,彼时则摆向另一方。在战争的第一阶段,即在9月中旬以前,北朝鲜的军队利用其突然袭击取得了重大的战役上的胜利。除汉城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城市也被其占领。看来,战争的结局已经清楚了,斯大林已经向金日成表示祝贺了。但是,南朝鲜人和美国人在9月16日原文如此。美国实行仁川登陆是在当地时间9月15日,由于时差的关系,苏联把这个时间记为16日。——译注2共同进行了强有力的反击。这次战役是由包括美国第十集团军在内的海军陆战队在仁川地区登陆开始的,与此同时,也从釜山基地发起了进攻。北朝鲜人的防线被突破,部队开始崩溃。南朝鲜人和美国人迅速向北方推进。金日成的军队遭到惨重失败。他们损失了大部分火炮和坦克。美国空军取得了制空权,并且将对方领土上一切活动的和有生命的东西毁灭殆尽。



希望的彩虹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一种显而易见的严峻事实是,如果没有中国或苏联军队的直接和公开的援助,北朝鲜就无法再支持下去。整个情况已经到了千钧一发、生死存亡的关头。10月1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外长朴宪永将金日城给斯大林的紧急信函交给了什特科夫。在这封信中(好像是苏联顾问帮助起草的),北朝鲜的领导人详尽地描述了前线战事的整个发展过程:



在遭到一个又一个重创之后,敌军已被赶到南朝鲜最南端的极其狭小的地带,我们已经获得了夺取决定性胜利的有利时机。……但是,美国动员了差不多在太平洋地区的所有陆、海、空力量,于1950年9月16日在仁川地区实施了登陆作战。……敌人已经占领了仁川,汉城市内正在进行巷战。……敌人的空军没有遭到我方的任何抵抗,已完全掌握了制空权。……我军的某些部队已被敌军包围。



亲爱的斯大林同志!如果敌人发起向朝鲜北部进攻的战役,那么我们将难以靠自己的力量阻止敌人的攻势因而,亲爱的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我们不能不恳求您给予特别援助。换句话说,当敌人的军队越过三八线的时刻,我们非常需要得到苏联方面的直接军事援助。如果由于某些原因做不到这一点,那么,请帮助我们建立一支由中国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组成的国际志愿部队,为我们的斗争提供军事帮助。



1950年9月29日
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
金日成、朴宪永敬上在政治威信的砝码上,不仅押上了作为“解放者统帅”金日成的野心,而且押上了赞同这位朝鲜领袖发动战争的斯大林和毛泽东的威望。苏联的独裁者以有力的言词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信中的些话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会令人不寒而栗。实质上,它探讨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斯大林在给北京的信中写道:



……美国为了维护其威信,可能要卷入这场大战。因此,中国也将卷入这场战争,与此同时,由于与中国有互助同盟条约,苏联也将卷入战争。我们对此应该惧怕吗?在我看来,不必惧怕,因为我们联起手来将比美国和英国更强大,而其他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没有德国(目前它不可能给美国提供任何帮助)就不是什么重要的军事力量。如果战争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让它现在就来吧,而不要等数年之后,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将复兴起来并成为美国的一个盟国。……



当人们了解到两个集团在朝鲜对抗时期第三次世界大战几乎成为事实时,不能不感到惊骇(加勒比海危机时,再次出现了世界处于核战争边缘的非常危险的态势)。过去一直认为,“组织”这场战争的是那些按照共产国际的老方式思考问题的人们,即共产党的领袖们。



众所周知,在美军处于战争最危急的时刻,华盛顿研究了使用原子武器的实施方案。毛回答说,他对于“您在复电中谈到的中苏联合与美国人进行斗争非常高兴……毫无疑问,如果要打,那么必须现在就打……派出五六个师是不够的,至少要有九个师。……”



然而,收到这个紧急报告后不久,又收到了新的报告:北京在研究细节时,再次讨论了中国进行武装干涉的可能性问题。克里姆林宫开始不安了。


作者: qiongao    时间: 2010-2-7 10:26

此时,北京正在继续考虑是“支持”还是“反对”的问题。斯大林在焦急地等待着中国人能够出来拯救局势。这位独裁者决定:只有在最后的时刻,在最紧迫的情况下,他才会派遣自己的军队去争取胜利。虽然已经作出了派出苏联空军使用中国机场给予援助的决定,但根据斯大林的决定,苏联的第64航空军,其中包括有高射炮部队,只在北朝鲜一侧行动。应该说,这支空防部队在作战中是非常有效的。在整个战争期间,根据苏联的资料,击落了1309架美国飞机。这种结果并不是偶然的。大部分军官——飞行员和高射炮手都是伟大卫国战争的参加者。他们的经验是他人无法替代的。


让我们再来谈斯大林吧,他正在等待着北京的回答。最后,毛泽东同意公开以武力支持北朝鲜人,并将这一决定通知了莫斯科。


 



我想,斯大林轻松地出了一口气。然而,战争并不是轻松的,也不会有胜利到来。不过 现在斯大林却避免了失败。战争的主要担子是由中国人承担的,而斯大林将全力向中国人提供航空掩护、武器、技术和弹药,但不包括提供人员。……这位独裁者在其晚年越来越经常地感到可怕的虚弱和头晕,疲劳地应付着战争。1950年10月25日,中国开始发动大规模进攻。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报刊中,他们被称作“志愿军”。进攻是长期的,艰苦的,疲惫不堪的。“志愿军”没有制空权,只能凭借堑壕和坑道作战,他们整连、整营、整团的部队都钻入地下,以至无论是炮弹,还是凝固汽油弹都奈何他们不得。解放了平壤,再次夺取了汉城、仁川、瓮津和其他一些城市。战争的钟摆摆向了另一方。然而,南方人随后发起了反击。战线几乎没有什么进展,虽使尽全力,但在三八线附近又停滞不前了。斯大林逐渐对朝鲜战争失去了兴趣,认识到这场交战不会有胜利者。当他认识到现在不是在战场上,而是在外交领域才能取得更多的东西时,他就指示维辛斯基主动提出了和平建议。1952年9月19日,斯大林在莫斯科会见了周恩来。斯大林同中国总理讨论了在战争中保持中朝阵地的途径及交换战俘的方式。斯大林此时十分自信,他提醒中国领导人注意“美国人正在战俘中进行招募,以利用其进行间谍活动”。他再次确认准备向中国提供60个步兵师的武器。斯大林在进行有关朝鲜和平问题谈判的同时,并没有排除再次出现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在会谈结束时,他向中国代表团的成员们赠送了苏联新产的“吉姆”牌汽车,以表示对来自北京的领导人的崇高敬意。



斯大林的生命只剩下不到半年的时间了,他永远也无法知道,他所赞同的这场朝鲜战争将于1953年6月27日在板门店以签订停火协议而结束。用武力来解决问题是徒劳无益的,这种可怕的想法牺牲了数十万人的生命,耗费了数十亿卢布和美元,毁灭了数万个村庄、城市和工业企业。良心的痛苦从来不曾折磨过克里姆林宫的这位独裁者……他早就认为他有权力主宰数百万人的命运。朝鲜战争是斯大林的政治生涯中最后一次可怕和危险的战争插曲。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