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受美国态度的影响。1943年在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上,罗斯福主张将战后越南置于国际托管之下。这一主张得到斯大林和蒋介石的支持。英国由于与法国同样在远东享有巨大利益,坚决反对罗斯福的主张。大会最后决定越南问题的解决是“战后的事”。 (注:Foreign Relu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Conferences at Cairo and Tehran, 1943, p485.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Washington, 1961.)到1944年底,客观形势发生变化, 法国的解放和临时政府的建立逐渐加强了法国的实力。戴高乐执掌政权以后,法国政府一再申明不愿放弃越南的政治权,并已着手组织远征军,准备东来。(注:邢森洲:“越泰办事处三十四年度工作计划书”。)美国从战后欧洲的政局和自身战略利益角度考虑,决定在殖民地问题上向英、法等盟国成员让步。1944年10月24日,美国宣布承认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罗斯福在1945年3月15日的讲话中同意法国恢复殖民统治, 但是同时指出,法国负有“托管国的责任……并且规定独立是最终目标”。(注:加里·R·赫斯:《美国势力在东南亚的扩张》,入江昭、 孔华润编:《巨大的转变:美国与东亚》,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第184页。)
战时的中国外交基本上是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反对法国战后恢复在越南殖民统治的态度妥协后,中国政府对法的态度也相应改变。1944年10月10日,蒋介石秘密接见了法国临时政府代表贝志高将军,表示愿意帮助法国恢复在越南的殖民统治。(注:凌其翰:《我的外交官生涯》,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88至96页。)10月23日,中国政府正式承认法国临时政府。(注:Vietnam and China,p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