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跟醉生梦死网友谈六四 [打印本页]

作者: 5MAO    时间: 2009-6-11 17:00     标题: 跟醉生梦死网友谈六四

跟醉生梦死网友谈六四(1)
饱醉豚 @ 2009-6-10 13:08



 


醉生梦死网友的文章《二十年前,死了一群流氓》,深深刺痛了民主青年的心。六四啊,民主之痛,人民之痛,民族之痛,在他嘴里成了一场闹剧。六四先烈呢,在他嘴里变成一群以为共产党软弱可欺而激怒共产党的咎由自取的流氓。


 


对这样的文章,我想到的第一件事是要顶!不是我认为他说的是正确的或者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而是我很开心地看到,又有一个年轻人在看了很多的六四资料之后,敢于质疑六四神话。


 



 

醉生梦死的一些猜想跟事实完全不符合。他的一些推理也经不起推敲。


 


他比较了3次学生运动,66年的清华文革学生,89年的北京学生,2005年的上海反日游行学生,得出一个结论:游行的大学生有暴利倾向,大学生的流氓本性没变。所以没理由认为中间的89学运跟那两次流氓暴力色彩十足的学运有什么本质区别。


 


实际上,1989年的学运,至少在北京,几乎没有任何打砸抢事件。那几个月,北京的社会治安非常好,打架、盗窃之类的治安事件比平时低了一个数量级以上。大学生游行队伍的秩序非常好,整整齐齐,井井有条,还组织学生纠察队维护交通。


 


整个学运中,唯一称得上是“打砸抢”事件的是天安门三勇士用鸡蛋壳破坏毛主席像的事情。


 


这几年来,一大堆海内外知识分子强烈谴责那些扭送三勇士去公安局的人,但是放在当时的情况下,我并不认为这样做算什么大错误,因为这是当时极其罕见的破坏公共财物的活动,几乎所有的学生市民都认为他们是共产党派来搞破坏的便衣特务,因为这么多天来,北京的社会治安实在太好,好得史无前例,让四二六社论的《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成为一个笑柄,于是北京政府人为地制造动乱。


 


醉生梦死的文章举了这一个例子:


 


运动被镇压后,新闻联播报道,某个菜场周围的居民总算能进菜场买到菜了,而之前,学生们堵着菜场门口不让居民买菜,逼着居民参加运动。


 


这个新闻我可以告诉你是怎么一回事:为了证明学生运动导致了动乱和不便,学运开始不久,以陈希同为首的北京市政府,派人到北京的农村,拦截运菜的卡车,对农民说北京市内很动乱,不许农民运菜到北京市内,然后新闻联播和报纸说,由于学生游行导致的动乱,交通阻塞,让北京市民吃不上菜。后来在农民、市民的抗议下,那些拦截卡车的人灰溜溜走了。北京市民又吃上菜了。至于镇压以后的那个新闻,显然是一个圆谎的补充新闻。


 


陈希同先生还派人到农村动员,要郊区农民组织起来游行反对动乱,农民队伍走过来告诉学生:乡政府说,只要游行就给现金,不参加游行明年不给化肥。这样的“农民游行反动乱”闹剧玩了几天就玩不下去了。


 


没有亲历北京89民运的人,很难体会到普通市民对学生的支持程度。现在回想,简直是一个神话般的传奇。如此深受欢迎的、秩序极端良好的大规模游行示威,似乎历史上没能找到第二个。


 


那时候的学生和市民,没有人们想象的暴力倾向。有时候他们抓到一些制造治安混乱搞破坏的便衣警察,也不狠揍,交给学生纠察队,基本上就是放回去。那个天安门砸鸡蛋的三勇士,就是被当作便衣特务被抓起来的,当“学生领袖”经过三天艰难的讨论,最后决定把他们交给警察的时候,受到了大多数普通市民和学生的强烈反对:不管是不是特务,你们把他们交给警察,陈希同和李鹏就会炮制一个“国会纵火案”栽赃北京发生了动乱。“学生领袖”为了撇清这个治安事故不是他们策划的,让那三个家伙在记者招待会上露面后交给警察,这样政府就找不到“学生游行制造了动乱”的借口。


 


那三个家伙因此判了重刑。现在看起来扭送他们似乎很不厚道,但是当时北京市民士气高涨,不觉得他们会被判刑很长,不就是拘留劳改嘛,大家都这么认为。


 


因此,北京89民运有一大堆问题,唯独毫无问题的是社会治安。打砸抢商场是成都的事,砸汽车是2005年上海反日学生的事,批斗武斗是清华大学省文革的事,但是北京89年的学生运动,创造了北京有史以来最好的社会治安。所谓小偷罢偷,妓女罢工,并非夸张。


 


还有一大堆劳改释放犯之类的社会底层,他们在这场运动中一个个似乎刹那间找到了人生的价值,我亲眼看到他们的父母对学生运动感恩带涕,说大学生们的运动给他们的孩子带来了新生,这些浪子总算可以让父母放心了。


 


醉生梦死网友没有亲历北京的1989,所以难以想象一些亲历者对当时幸福感的美好回忆。也许正是那段令人刻骨铭心的称得上心灵洗涤的美好记忆,才导致1989年的民运被神化。


 


醉生梦死网友所猜想的北京1989民运(这里的民运,指全民运动,不仅仅是学运)的关于治安混乱之类的猜想是完全错误的。这也难怪,那些网上资料似乎很少提到普通人的生活状态,99%的内容都是一大堆的幕后黑手和学生领袖的一地鸡巴毛,以及著名知识分子们事后分析的鸡巴毛,在这些鸡巴毛里面当然找不到多少普通人的事儿。


http://www.bullogger.com/blogs/zsms/archives/299402.aspx


 


(吃饭去,下午接着写。)


 


跟醉生梦死网友谈六四(2)


饱醉豚 @ 2009-6-10 16:59




 

1989的北京大学生素质比2005年的上海大学生高吗?


 


如果从单纯的考试成绩的排名、学习的扎实程度等方面作比较,1989年的北京大学生比高校扩招后2005年的上海大学生强得太多。


 


但是从人品来说,我没感到有明显的优点。1989年的学生考试也普遍考试作弊,打群架很厉害,学生偷自行车偷书比现在多得多,学生会团委会流氓成堆,有不少打小报告告密的学生积极分子。食堂里经常打架,为了跟同学抢彩扩生意可以勾结黑社会买凶砍人。总体上讲,那时候的大学生比现在的大学生凶狠。这大概跟当时没有足够的电脑游戏和性交生活来消耗精力有关。89一代学生也手淫,但是没条件一边在电脑看AV一边手淫。


 


当时的大学生处于严重失落的心态:都是百里挑一考上来的佼佼者,却面临着毕业后收入极低的状况,对政府政策非常不满,对官僚官倒公司非常嫉恨。大学教师的的不满程度尤超过学生,课堂上说起不平之事,师生颇有共鸣。俺们一个老师上午说一声:“学校里让你们不要去游行”。下午就带着一大袋好吃好喝的跑到广场声援学生了。


 


醉生梦死网友把66年文革、1989民运、2005 反日游行看作性质相同的学生运动,是一个混淆。


 


1989民运,是“群众运动”。文革和2005反日游行实际上是“运动群众”。


 


群众运动和运动群众不同。群众运动没有特定方向,没有长期稳定的目标,难以操控,发展无法预测。群众运动的积极分子是比较反政府的,运动群众的积极分子是比较爱政府的。


 


86年学潮后,胡耀邦下台,惹得知识界一片怨气,而邓小平下手不狠,所以那些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不仅怨气重,胆子也大。在当时的大学生看来,学潮最大的风险,也就是带头的几个学生被学校开除,所以他们闹学潮一开始就不害怕,这都是胡耀邦赵紫阳邓小平宠的,并非他们天生勇敢。


 


66文革和2005反日游行的主流参与者并非对政府不满的异议分子。89民运一开始,主流人物,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基本上都是对政府不满的人借口悼念胡耀邦兴风作浪,或者说就是86学潮借尸还魂。共产党说89民运一开始就是反党反政府的,并没说错。至于后来打着“拥护共产党”的旗号上街游行,就跟你今年六月四日拿着“热烈庆祝党中央英明果断平息反革命暴乱20周年”的横幅上天安门广场一样,党不会傻到以为你真是爱党分子。


 


醉生梦死网友把89民运归结为主要是北大一伙人策划的学生运动,这是不对的。89年群众运动没有明确的领导,最早组队去广场的是政法大学的师生,当时也没有什么组织。89民运自始至终,出了很多著名的人物,但是没有一个人是真正有长期影响力的领袖,广场学生也搞不清现在的领袖是谁,或者到底哪个组织才是老大。共产党也搞不清谁可以代表学生,让李铁映、阎明复等高官倒天安门广场和普通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意见。


 


当时的北京学生里,没有什么领袖一挥手大家就跟着走的事儿。某人倡导的事情大家觉得好,就一哄而去,过两天他的新主张没人理睬了,那人就不是领袖了。所以学生是根据一些不知什么来历的指示去自行选择自己要玩或不玩。至于这个指示或决策是谁弄出来的,基本上不关心。


 


所谓的领袖、幕后黑手以及一些著名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基本上是他们在海外媒体上吹出来的。由于吹捧功劳和推卸责任的关系,这群人吵架得很厉害,水火不容。比如王丹和封从德多年的仇怨,关于柴玲的争论,关于XX事件真相的争论,关于XX事件是非的争论,刘晓波的圈子和反刘晓波的斗争……还夹杂着以魏京生为代表的西单民主墙一代和六四名流之间的明争暗斗……总之,复杂得很。咱们要说的是:今天你们滚一边去,咱们老百姓在谈六四,名流不要来瞎掺乎。


 


89民运名人,是被诸多的媒体,尤其是共产党的CCTV和通缉令捧红的。一些人能力、智商、见识都很平庸。


 


89年成为本校的学生领袖并不难。学潮开始的时候,只要你找块空地演讲一番,就可以当领袖。一般人不愿意干,不愿当出头鸟啊。所以领袖有胆子特大的,也有二愣子。有些小学校一个带头人都没有。


 


至于事情闹大了不敢担当,死了人互推责任,抢功劳你死我活,那是后来的事儿。有些人也是一时出风头,或者抱着“锻炼一下能力”的念头,稀里糊涂当上领袖才发现骑虎难下,硬着头皮干他们其实不能胜任的事儿。所以对89“学生领袖”的能力水平,要多多体谅。要是我当年头脑一昏当了89学生领袖,现在里外不是人到处挨骂的,可能就是我。


 


既然学生领袖是这么窝囊,黑手和知识分子又是些着投机还勾心斗角的人,为啥89学生运动的秩序会这么好,治安会这么好?


 


真正的转折点是427游行。


 


那些名流要是有一点自知之明,应该承认推动89民运、团结广大学生的最大动力不是任何一个领袖或黑手的英明决策,而是党中央出台的426社论——《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89民运要是有一个真正的领导人或起了特大作用的幕后黑手,那就是426社论的炮制者。


 


426社论是一个很凶的东西。以前也有学潮,可是从来没说成反革命动乱和有计划的阴谋。89年的学生政治觉悟高,尤其是北京的学生,知道只要这个反革命动乱的帽子不摘掉,写到档案里,这辈子受的影响就大了。而“有计划的阴谋”更是对乱哄哄的群众运动的污蔑和对大众智商的侮辱。于是,学生一下子很愤怒,很激动。


 


89民运,对广大普通学生来说,426之前主要是发泄对政府的不满,中间当然也有少部分追求自由民主的因素——大多数人不明白自由民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只知道中国这样的国家是不自由不民主的,而美国加拿大是民主的。至于日本算不算民主国家,我和几个同学都搞不懂既有天皇又有大选的国家到底算不算民主。


 


别说当时的普通学生,就是著名的知识分子,也对民主自由没什么概念,扯淡一些空洞名词而已,他们当初的理论水平,远不如今日天涯猫眼一些80后的普通网友。


 


普通学生发泄不满,基本上是为反政府而反政府,没什么宪政改革之类的宏图大略,最喜欢看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出丑,这班龟孙子这些年来就没看顺眼过,他们越出丑我们越开心。


 


到了426之后,则是为了逼迫政府摘掉“反革命动乱”的帽子,而一下子齐心协力,同仇敌忾,有了共同的目标。


 


没有426社论,就没有学潮的飞速膨胀。427游行,学生的精神风貌得到了市民的赞赏和敬仰。卖包子的送我们包子,卖冰棍的送我们冰棍,卖太阳帽的送我们太阳帽。


 


得说说那些所谓的学生领袖和幕后黑手在427干什么。他们在426社论出来后,开了个什么鸡巴会议,派人到各高校紧急通知,叫大家明天不要出门游行。但是由于426社论的刺激,学生很亢奋。据王丹说,最初北大的一些学生想游行到海淀剧院就往回走,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很多亢奋学生加入进去,成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超级游行。


 


426社论让我们感到自己即将成为政治的牺牲品,我们有了点悲壮的感觉,很多人的悲壮凑合在一起,就变得特悲壮而激扬,于是我们脸上就有了英雄的风采。这就是427游行。


 


可以说,是426社论逼得这群颇有些流氓风采的学生变得悲壮高尚勇敢。人也真奇怪,一旦高尚了一回,以后就越来越高尚,尤其是当全国人民都崇拜大学生的时候,真的晕乎乎了,油然而生为人民利益不惜牺牲生命的念头。我想,人体炸弹大概就是这么弄出来的。


 


那时候的爱国学生比较宽容,刘晓波是个宣扬三百年殖民地,要刨中华民族祖坟。还有一些整天嘀咕西方蓝色文明 的,说中国人的劣根性。这些人到广场的时候,没见哪个大学生责问他们是不是卖国贼,相反的还很受欢迎。


 


上海2005的反日游行,要是有人宣称300年殖民地理论,不知道会有什么下场。


 


(未完待续,喝茶吃东西干活去)


 


跟醉生梦死网友谈六四(3)




 


为什么89年的北京大学生和2005年的反日学生差别这么大?为什么2005年的反日游行学生不象89年的学生那样,亢奋到喊口号把嗓子喊哑的,游行走路一整天到脚上全是水泡的,能够体会到那种全身心被洗涤的圣洁的快感?1989年那段时间,很多亲历者的高度亢奋只能用“吸毒”来形容。


我是一个相信人性的人,不相信人有超人性的东西。2005年的学生,人性和1989年的学生没有区别,有区别的是他们所接受的信息和所处的环境。2005年的大学生并不比1989的大学生更流氓,只是没有一种独特的环境制造一种梦幻般的崇高气氛。


2005年的反日游行,确实大多数学生正如醉生梦死网友亲眼看到的,是爽一把,流氓色彩很浓。1989年420冲击新华门的时候,确实有爽一把的感觉,本人承认自己当时的心态就是捣蛋,要让这个可憎的政府出丑。到了427游行,就不一样。那时候学生已经被426社论断了后路,没有退路,觉得不努力抗争就会被挨个秋后算账,这是一种对秋后算账的恐惧,是一种患难意识。而一些本来并不热衷的,也被426社论的语气激怒而参与学潮。一些旁观者,也处于“保护同学”的心态而加入,扩大了声势。本来想通过高压威吓达到平息学潮目的的一篇社论,导致更大的反击。


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是积极参与的。很多学生积极分子在这个时候打报告立功,大多数对政治冷漠的学生并不积极参加学潮,参与的都是一些自由化思想比较强烈的人。而以后的游行,大家看到市民如此支持,赵紫阳又表态说学生是爱国的,于是那些观望者熬不住了,也开始加入,那些最善于见风使舵的,这时候也一下子变得非常积极地参与学潮。所以427游行是一个分界点,427之前的学潮参与者队伍要纯粹得多。


到后来新闻失控,游行失控,大家可以随便在大街上随意嘲弄党和国家领导人,进入全民大狂欢的日子。那段时间是中国历史上新闻最自由的时间,也是唯一的一段可以称得上自由的时间。这种享受,对憋了多年的北京市民来说,是足以让大家进入亢奋的幸福状态的。


没有亲身经历那段日子的人,很难想象这种幸福。不管是看录像,看文章,总是不能跟真实的环境相比,正如看性理论学术文章永远不能代替性高潮的快感。这些年来,年轻一代在网上看到的是知识分子和名流们的文章,而不了解普通参与者的快感。学生领袖和幕后黑手对89民运的感受,和普通学生市民的感受,也是截然不同的。普通市民和学生可以敞开心怀尽情享受这种狂欢,而他们却时刻为未来担忧,为声望拼争,为学运的前途迷茫不知所措,为自己可能遇到的清洗准备后路。89民运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他们一生中最辉煌的成就和最值得吹嘘的东西,也是他们高度紧张全神贯注的时刻。对一些普通市民和学生来说,则是珍藏在内心的一段吸毒般快感的美好记忆。


每年纪念六四的时候,似乎大家都在纪念,其实心境和目的都大不相同。六四领袖们必须要纪念,因为除了六四,他们没有别的辉煌,他们也不愿意被忘记。民运人士要纪念六四,那是因为他们需要用这个表达自己的政治态度,虽然他们中的某些人对六四一代可能是嫉妒而不愿意接近的,甚至因为六四抢走了他们西单民主墙一代的光辉而耿耿于怀,但是为了政治正确,他们别无选择地要纪念六四。


对普通参与者来说,他们是怀念一生中最大的激情,悼念最美好的东西被粉碎的那种哀痛。虽然常常是以人道或自由民主的名义纪念,但是真正值得纪念的,是自己的青春幸福和痛苦。文革、土改、都杀人,但是没有一个群体会如此顽固地惦记,不是因为杀人少或杀人不够残忍,而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心灵上的审美价值。


对我们而言,六四被悼念,首先是悲剧的审美价值,而不是政治上的利用价值。而六四的悲剧审美价值,往往被政治家扔在一边,剩下一个没有血肉的干巴巴的六四骷髅。


正如醉生梦死网友指出的,纪念六四已经成了一项时髦的运动,“纪念只是为了赶时髦,而赶时髦没有任何门槛,哪怕你只听过“六·四”这个词,也可以开口说几句沉痛哀悼,所以小学生一算八乘八,都是在纪念。”一些仅仅在网上看到六四的,缺乏当年亲历者的悲情体验,他们更多的是愤怒和享受这种愤怒带来的崇高感或正义感。一些政客把六四活动变成了一种团体操类型的表演,或者以纪念六四当装饰品用以表明自己的民主控立场,则更让六四纪念活动变得滑稽而导致醉生梦死网友这样的批判者的愤怒和蔑视。


而对亲历者来说,那种悲情,最核心的不是死掉几个人的问题,不是得不到民主的问题,不是政府残忍镇压的问题,而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刻刹那间变成绝望的悲剧问题。离开了悲剧审美谈六四,就很难理解89一代的六四情节。


那些偶尔被打死的,比如丁子霖的孩子,他们不是流氓,不是傻逼。他们是在看热闹,但是这种危险的看热闹的方式本身很悲壮,用高雅的字眼来说,就是要见证历史。总有些人愿意为了见证一段历史而付出代价的。一个愿意为了见证历史而站在枪林弹雨里睁大眼睛的人,算英雄还是流氓呢?


作者: 5MAO    时间: 2009-6-11 17:01

二十年前,死了一群流氓
醉生梦死 @ 2009-6-9 20:15
     我第一次看到关于六四的东西,只有只言片语,说是坦克压死了学生,还有一个八九年,于是我把这个事件当成了遥远的清政府年代的事情,然后还嘲笑写书的,那个年代哪来的坦克?之后将这本不严谨的破书丢在了一边。

        我第二次接触到六四的东西,也是只有只言片语,但是我明确的知道了三点,一,发生的时间是1989年,是共产党执政的年代;二,政府杀人了,这个一直斥责北洋军阀镇压学生运动的政府杀人了,并且是屠杀;三,学生们被杀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要求政府实现民主和自由。就为这三点,我和绝大多数的人一样,为那些死去的人哀痛,对政府仇恨,在哀痛与仇恨中泪流满面。

        后来我每一次看到六四的资料,都免不了要哀痛一番,流泪一番,兔死狐悲一番,就这样很多年。直到那一天我亲历了上海的反日大游行,开始改变我对六四的看法。

        上海反日大游行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游行的绝大部分人其实并不反日,从他们手里拿着的日本数码相机就可以看出来。当然,你非要和我说反日并不代表不用日货,我们反的是这个民族的态度等等一系列的东西,而用日货是出于对科技的喜爱。那好吧,用日货和反日没关系,那么我就不明白,为什么这些用日货的反日青年却不准别人用日货呢?为什么他们要把街上和日本稍微沾点边的东西都砸的稀烂呢?所以第二个特点就是,参加游行的人,基本都有暴力行为,而且这些暴力行为的发生,全部出于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意愿,就算没有进行暴力行为的女生,也一样高声的为这些暴力行为叫好。第三,登鼻子上脸。当时上海的警察在日本大使馆门口拉起了人墙,学生们过不去,我亲眼看见几个学生上去打警察,警察没有还手。还有一些因为打砸抢被警察带上警车的人,结果周围的人一看到,马上冲上警车就把他抢了下来。这些事情能证明他们的勇敢吗?

      上海的反日游行很明显是在我党的默许下进行的,所以对于打砸抢我党早有准备,当时给警察下令,允许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打砸抢,过了那个时间段,就要禁止。我正好也看到了,游行结束了,大家在回程的路上,几个学生又去顺手砸商店,警察马上出动制止,直接就和他们说了一句话,“有本事你们再砸一下?”那几个学生就灰头土脸的走了。

        在游行的过程中,有一位老大妈和一个女学生吵了起来,那个女学生好像还是什么领导人物,因为我看见她在指挥给现场的人送雪糕。那个老大妈指责她是在害她的同学,她提醒她近二十年前的那场运动的下场。结果女学生很不耐烦的骂老大妈,“你懂什么?什么都不懂你在这里胡说八道什么?”

        我不得不承认,是老大妈的话,让我一下子把这场运动和近二十年前的那场运动联系了起来。

        从此后,我在看到六四的资料,我总想知道,除了那几个学生领袖之外,其他的人干了什么?而他们的想法又是什么?那几个学生领袖真能代表他们?如果能,为什么会发生柴玲和王丹被绑架的事情?他们走向广场,真的和那些学生领袖一样,是为了民主事业?(我们假设学生领袖是为了民主事业)我无法找到答案,因为无论是共产党的,还是民运人士的,他们谁的话里都没有个体的存在,都在拼命的叫嚣自己是真理的化身,自己才是受害者。于是我能做的,就是在找到答案以前,不再为六四流泪。

        后来我看了一些展现那个年代的电影,不是描写民运的,但是多多少少会表现一下,比如《颐和园》。我在《颐和园》里看到这么一幕,学生去广场游行,一个刚和女朋友吵完架的傻逼,看到那么多人去广场,他问发生什么事了?那个拉他的人说,不知道,很多都去广场了,咱们也去吧。他闲着没事,就去了。还有几个女生,问有车没?当时正好有,于是说,有车就去。后来展现了几次游行,其中打砸一些地方,没人管,还被奉为英雄。然后就是那天晚上,他们几个正在街上走,迎面来了几个共军,二话不说,他们拿着砖头就朝共军丢,然后共军就开枪了,结果他们撒丫子跑的比谁都快。(我不敢保证这全是《颐和园》的内容,也许是几个电影记混的,但是表述的内容不会有偏差)

        这个情节让我想起了一个新闻。有一天警察发现街上几十辆夏利车浩浩荡荡的往一个方向去了,而车上坐的人,一看就不像好人,于是马上调动警力跟踪车队。后来发现,他么果然是去打群架。后来警察把他们带回警局,一问,很多都不知道为什么去,就是说路上有个认识的人叫他一起走,他一看这么多人,又没事就去了。有知道要去打架的,但是却不知道为什么打,和谁打,帮谁打,也是一看很多人都去了,自己闲着没事,而且这么多人,估计吃不了亏,只能打人占便宜,于是也兴冲冲地去了。这个我在《颐和园》上看到的六四片段多么相像啊!

        所以,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其实所谓的六四运动,都是因为死难才被赋予了神圣,其实,和他妈流氓欺负人没什么区别。共产党的一再忍让,只是让他们觉得欺负共产党不会有什么危险,于是抓住这个机会,在别人面前展示一下自己英雄的身姿,好好的过一把投机的瘾。他们心中没有民主也没有自由,有的只是发泄与犯罪,干一下平常自己不敢干的事情。就像我那些参与反日游行的同学,他们回来,除了讨论谁砸了什么东西以外,我并没有听到关于这场游行的其他内容。

        民主自由都是画皮,耍流氓才是实质。当然,由于披上了民主自由的画皮,很多脑残的傻逼也真的以为自己耍流氓耍出高尚来了,每年一到六四就哭哭啼啼,纪念一下自己流血的青春,顺便鄙视一下现在的大学生。

        今天的大学生真的不如二十年前的?从上海反日大游行来看,我没觉得有什么不同。不仅与二十年前没什么不同,就是与四十年前,又有什么不同呢?

        1966年,伟大的学生们,而且主要是清华的学生们,在她们的密谋下,终于酝酿成了伟大的“文化大革命”。不要和我说那是毛泽东干的,没有这帮学生,毛泽东一个人和谁玩?

        1989年,伟大的学生们,而且主要是北大的学生们,在他们的密谋下,终于酝酿成了伟大的八九学潮。

        2005年,伟大的年轻人们,但是仍然以学生为主,在他们看似密谋,其实是我党默许的情况下,成就了伟大的反日游行。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文革和反日游行都是标准的流氓运动,那么为什么单单这个夹在中间的学潮就成了正义的运动呢?难道有谁要告诉我,这些个流氓们,恰恰在那一年拥有了极高的素质?有了文化?有了思想?有了理想?并且愿意为理想献身?我们伟大的学生们恰巧在那一年正好改邪归正不耍流氓了?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虽然我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去证明当年的学生或是工人是如何的不要连耍流氓的,但是我相信一点,这是一个具有极深的流氓传统的国家,举国的教育体制就是在教育流氓,所以我无法说服自己89年的他们不是流氓。无法说服自己他们不是为了争夺对女人耍流氓的权力才大打出手的。有个侧面可以证明一二。运动被镇压后,新闻联播报道,某个菜场周围的居民总算能进菜场买到菜了,而之前,学生们堵着菜场门口不让居民买菜,逼着居民参加运动。共产党惯于胡说八道,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从那个学生单枪匹马挡坦克的事件上,我们也确实可以看到共产党所说的隐忍。

        我不否认那个年代有英雄,我不否认那些死难者里有很多英雄,但是再多,相对于人群来说,都是少数的。当年的英雄,他们面对黑洞洞的枪口依然抬着高昂的头,今天的英雄,面对着不公的社会,冒着危险发出自己的声音。当年的流氓,在没有枪口的时候,表现的比英雄还英雄,当听到屠杀,马上抱头鼠窜、不知所踪;今天的流氓,在网络上匿名叫嚣,“用别人的鸡巴装硬”,一听说要实名制,马上不敢再说话。英雄永远都是一样的,而流氓各有各的不同。因为流氓是踩在安全范围的边线上表演正义和假装英雄的,当安全范围有变化,他们的行为自然也有变化。二十年前,上街游行的危险都没今天在网络上说话俄危险大,所以这些老流氓们,有什么资格嘲笑今天的小流氓呢?

        那些每年都要把六四当儿童节过的老流氓们,在你们每次回忆自己虚幻的流血青春的时候,请你们想想,人家法轮功也被镇压了,为什么人家就余波不断呢?而你们在被镇压之后,第二天就销声匿迹,一个星期后好像就没有过六四运动一样。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因为别管正确与否,人家心里有个信仰,真正是为了这个信仰在做事,而你们呢?嘴里说着民主自由,心里想着金钱和女人的屁股,一帮乌合之众,如何能不迅速烟消云散?

        综上所述,其实他妈六四运动就是个流氓运动,打着民主自由旗号的流氓运动,就犹如今天的流氓们依然在干的一样。中国就是这么一个奇怪的社会,扭曲变形,真正的英雄常被当作流氓,比如李鸿章;而流氓因为会表演,却常常被当作英雄,比如二十年前死掉的绝大部分人,比如天安门母亲的儿子,那个傻逼不就是去看热闹被打死了吗?

        如今纪念流氓已经成了一项时髦的运动,每年都要搞一下。就犹如饭岛爱死了,认识不认识的先纪念一下再说,搞得好像他老婆死了一样。纪念只是为了赶时髦,而赶时髦没有任何门槛,哪怕你只听过“六·四”这个词,也可以开口说几句沉痛哀悼,所以小学生一算八乘八,都是在纪念。所以每年一到这个时候,我总是知道夏天来了,因为苍蝇又多了。

        PS:我曾经表达过,既然民运人士的目标不过也会死为了独裁,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舍弃共产党而支持他们呢?核桃质问过我,难道不能在他们相斗的时候取得一个平衡向民主靠拢?(大意)我当时确实回答不上来,因为我认为自己确实错了,但是还是嘴硬,自己说的什么也忘了。我今天觉得可以回答上来,而且认为我当初的判断没错,因为他们都是流氓。流氓是什么?一群毫无道理可讲的生物。比如一个村子,有两个流氓,他们有一天为了一个女人打起来了。我们能趁机改变流氓或者消灭流氓吗?显然不能,因为流氓终归是为了要得到那个女人,而你无论怎么改,不让他得到那个女人,他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如果他们懂得让步,其中一个也不会死了)。他们不是小孩子,排排坐,分果果。既然他们打架鸡犬不宁,不如支持一个流氓干死另一个流氓,这样大家还安宁点。除非你有个办法,让他们两败俱死。这个,很难,因为你不是流氓,你不会用流氓招数。
作者: 64memo    时间: 2009-6-11 17: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丁香花    时间: 2009-6-11 22:48

楼主我忍不住要骂你是一个毫无人性的畜生,做人渣都不配
作者: adfujie    时间: 2009-6-12 02:20

顶楼这文章,给了当时的学生领袖捎带的几刀。
八九年所谓学生领袖,只是比一般同学更有勇气、更热血,敢站出来,倒是现在发不出声音,有家难归,还被国内的人在背后肆意议论,里外不是人,实在寒心。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