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网友爆雷人小学数学作业 曹冲称象要用相对论?(图) [打印本页]

作者: dp_2006    时间: 2009-5-15 00:46     标题: 网友爆雷人小学数学作业 曹冲称象要用相对论?(图)




花费30分钟的时间,列出复杂的方程式,焦头烂额的大学生才将数学题解答出来,而这些题竟然全部出自小学生的
作业和考试,《曹冲称象》也被改成了雷人的题目:不用称石头的方法,还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吗?近日,不断有重庆网友将一些小学生的作业题和考试题发到
网上,其复杂程度让网友连称雷人。家长甚至建QQ群交流解决这些“雷人”作业题的经验。

  小学数学题很“高深”

 
 近日,网友“跳水白菜”在天涯重庆上发帖,希望借网友的智慧,解答出一道小学六年级的数学题。“一辆大客车和大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出发,经过7个小时相
遇,然后仍按各自的速度前行,3小时后,大客车距乙地120公里,大货车距甲地 160公里,求甲、乙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解答出这样一道数学题,在最初回答问题的网友看来,似乎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众多网友都给出了步骤和答案,但大多都采用了2元1次方程式,甚至3元1次方程式。

 
  有网友提出了尖锐的问题:小学生是没有学习过2元1次方程式的,更别谈3元1次方程式,这样的题目就不能使用这种方式解答。面对这样的题目,其内容和解答方式雷翻了众多的网友。

  初中生也不一定能答

  当然,也有网友使用比较“原始”的方法解答出了问题,“但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是否有这样的思维能力呢?”网友“孤单王子”就表示,现在的小学生学习难度太大了。

  网友“小Q”是西南大学大三年级的一名理工生,他告诉记者,他专门选择了网帖上的3道题目,花了差不多30分钟才全部搞定,其中一道题还用到了三角函数的方法,“即使是初中生也不会学习这些内容”。

  个案

  没有石子 乌鸦怎么喝水?

 
 据悉,这样的求助帖子在网上还有很多,大多是家长在网上帮孩子求助。除了难人的数学题,语文题目也不少。在大渡口区新工小学学生小明的课外教材上(《一
年级点金教练同步升级》),记者就看到了这样的题目:在小学课本上的《乌鸦喝水》一文中,乌鸦将石子衔到水瓶里,水位上升后才最终喝到了水。如果瓶子旁边
没有石子,乌鸦该怎么才能喝到水?

  “把瓶子推倒平放”, 小明告诉记者。但这个答案换来了妈妈李女士的疑问:洒在地上的水怎么喝?这道题也被网友放上了网,但一直没有答案,书上也没有标准的答案。

  不用石头 曹冲如何称象?

  《曹冲称象》是一篇赞扬小孩聪明的文章,五六岁的曹冲就能够想到用石头代替大象称重的方法。同样是在这本课外教材里,《曹冲称象》也被改成了雷人的题目,“不用称石头的方法,还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吗?”

 
 只有7岁的小明说,他实在是想不出来该怎样解答这样的问题。网友的解答也各种各样,“将大象踢入池中,重新计算水位体积,乘以水的密度就可”……除了这
些似是而非的方法,也有用上大学数学的微积分理论,“把大象无限微分,处处可导
”,甚至“用航天飞机把大象送到小行星上用普通秤称,利用小行星轨道用银河巨型计算机算出小行星质量,再用广义相对论算出大象重量”……

  纵深

  过早施压还是思维训练?

  记者在书店发现,这样的点金教材有很多,书店的服务员说,这样的教材很好卖,“因为家长希望学生学习这些内容”。小明妈妈说,其他孩子都在学,她的孩子不能落在后面。

  记者从市教委获悉,这样的教材都是辅助教材,一般都是学生家长自行购买,教委对此不进行干涉。

  面对这样的问题,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系的李老师说,这些题目基本上都是现在的小学数奥题目。李老师认为,小学生的心智没有发育完全,过度的难题或者似是而非求异思维的试题,可能会让孩子误入歧途,产生畏难情绪或者抵触心理,得到不好的结果。

  “当然,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这些问题”,李老师说,这些题目虽然难度很大,但孩子在解答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得到训练,只要老师和家长不在平时过多的施加压力,还是可以适度学习。

  这些小学题你会几个?

  1.对出7副对联下联:(1)清风明月本无价;(2)雾锁山头山锁雾;(3)有心采花无心戴;(4)虚心竹有低头叶;(5)四海皆春春不老;(6)愿乘风破万里浪;(7)与有肝胆人共事。

  2.小明钓鱼回来,小玲问他钓了几条鱼,小明的回答如下:6条没头,9条没尾,8条只有半个身躯。那么到底有多少条呢?

  3.第一问要求用同一个字,分别能和“艹”、“氵”、“丿”、“少”组成另外一个字;第二问要求同一个字,分别能和“火”、“日”、“子”、“左耳旁”组成另外一个字。

  4.一人有3个,二人有4个,三人有5个,四人有7个,五人则有6个,问这是什么东西?

  网友声音

  雷人题老师都要做半天

  网友“LATER”:你当孩子们读的是中科大少年班啊?小学数学题居然要用微积分。

  网友“一根烟抽不完”:现在都是高科技时代了,小孩子们必须从小接触高等教育,才能适应将来的社会。

  网友“我很崩溃”:我给我念高中的孩子看了看这些题,我发现他做起来表情很痛苦。

  网友“天地良心”:我觉得这题估计连小学老师自己都得做半天



作者: daahl    时间: 2009-5-15 03:33

“一辆大客车和大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出发,经过7个小时相
遇,然后仍按各自的速度前行,3小时后,大客车距乙地120公里,大货车距甲地 160公里,求甲、乙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解:总共行驶10小时,大货车比大客车少行驶160-120=40公里
即,大货车比大客车每小时慢4公里。
设大货车时速为X,则大客车时速为X+4,列方程
7*(X+X+4)=10*X+160
解得X=33
大货车时速33,大客车时速37
代入方程,求得两地相距490公里。

题目不难,大概和我上六年级时做的题差不多。
作者: dp_2006    时间: 2009-5-15 03:48

呵呵, 解的不错. 思路正确!

引用:
原帖由 daahl 于 2009-5-14 11:33 PM 发表
“一辆大客车和大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出发,经过7个小时相
遇,然后仍按各自的速度前行,3小时后,大客车距乙地120公里,大货车距甲地 160公里,求甲、乙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解:总共行驶10小时,大货车比 ...

作者: 葉孝禮    时间: 2009-5-15 04: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黑总统    时间: 2009-5-15 08:30

用dp站在上面就可以了,
一个dp可以顶一只大象。
作者: maomao_yu    时间: 2009-5-15 09:25

我从小数学就不好,而且最烦解的题目就是这类两辆车相对行驶类的题,一看就晕,现在一看见这样的题目还是不由自主的想吐。特别是有一类题,什么一个大管子灌水,一个小管子漏水,问多长时间能灌满,MD,出这题的就欠抽,让丫没事儿干管游泳池去,天天干这个。
作者: 世界是怎么的    时间: 2009-5-15 09:48

建议大学生再去读小学,此举既可以提高大学生水平,又可以解决就业问题,还可以深化洗脑。。。
作者: saltfish    时间: 2009-5-15 09:56

呵呵,有点庆幸自己的童年不算太惨啊
作者: chengjie    时间: 2009-5-15 22:55     标题: 简单!!!

“一辆大客车和大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出发,经过7个小时相
遇,然后仍按各自的速度前行,3小时后,大客车距乙地120公里,大货车距甲地 160公里,求甲、乙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这是很简单的小学生题目,学过画线段、分数,都可以想到。只是年纪大的同学们把简单方法“忘记了” :实际上是4/7x=120+160。用线段一标就玩完。
忘记简单方法本来就是所谓“成人”的标志。
作者: 层云曾有    时间: 2009-5-21 18:21

说的不错,不过现在小学生的逻辑思维题确实有点难。
作者: loser    时间: 2009-5-22 10:37

现在小学也在狠抓应试教育了,努力培养出高分低能的“人才
作者: LOVEONLY    时间: 2009-5-24 20:43

我做过小学代课老师,这种题目是非常常见的,不过大人思维已经被后面的知识僵化了,好像不用方程式就不能解题似的(要知道小学一般不学未知数方程的,除非读加强班)。 “一辆大客车和大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出发,经过7个小时相遇,然后仍按各自的速度前行,3小时后,大客车距乙地120公里,大货车距甲地 160公里,求甲、乙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这道题的思路是: 两车如果开14小时,两车行驶的总距离正好就是甲乙两地距离的两倍,也就是说,两车再开4个小时的的距离正好是120+160=280公里,即每小时两车总共行驶的距离是280/4=70公里,那么甲乙两地相距:70x7=490公里。

[ 本帖最后由 LOVEONLY 于 2009-5-29 01:42 PM 编辑 ]
作者: 雀舌    时间: 2009-6-1 17:22

记者从市教委获悉,这样的教材都是辅助教材,一般都是学生家长自行购买,教委对此不进行干涉。
……………………………………………………………………………………………………
其实都是学校老师要求学生买的,好多的作业就是从这些课外书上出的题
作者: fenge2004    时间: 2009-6-1 18:14

这类题看看再试试,就算做不出来也不用放在心上。
作者: =Era=    时间: 2012-8-13 18:56

应该是老师故意出的难题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