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这就是中国正腐对待文物的态度,内外两种手段,两种待遇 铜头像算个*? [打印本页]

作者: 沧海伤心客    时间: 2009-2-26 19:05     标题: 这就是中国正腐对待文物的态度,内外两种手段,两种待遇 铜头像算个*?

日本再次败给中国


2009-02-24 11:46


文:评评灌灌




出处:http://hi.baidu.com/%C2%B7%BC%FB%B2%BB%C6%BD%C3%BB%D3%D0%B5%B6/blog/item/709ed050d8e93f5b1038c281.html




  为了保护世界上最壮观的庙宇遗址——吴哥遗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3年10月在日本东京召开了帮助柬埔寨留住吴哥遗址的国际会议,通过了《东京宣言》,呼吁世界各国无偿参与对这个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进行维修和保护。


  此宣言一出立即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大力支持,十几个国家承诺参与拯救吴哥古迹的国际行动,给于柬埔寨无偿的经济和技术支持。随后,
各国大军陆续开到,开始了吴哥遗迹的修复工作,如巴方寺交由了法国,巴戎寺则给了日本,印度承包了塔布隆寺。尽管中国尚有数千万的绝对贫困人口和大量的下
岗工人以及失学儿童,但是为了体现一个负责任的超级大国形象,我们伟大的中国政府是一贯积极热心地参与国际事务的,只要一有捐钱捐物给国外人民的机会,我
们是绝对不会放过的,比如给非洲国家免除巨额债务,大量提供低息甚至是无息贷款,为印尼捐款数千万美金和援助大量医疗设备等。在此次的《东京宣言》的号召
下,我国不甘人后,主动请缨,勒紧裤腰带,无偿投入1450万元人民币负责吴哥遗迹中周萨神庙的修复工作。一时间,小小的吴哥成为了世界各国展示其文物保护技术的舞台。


  中国吴哥遗迹援修工程队在2006年就完成了周萨神庙的修复工作,把日本等国的工程队远远地抛在了后面。日本援修队的工作时至今日还没有结束。
尽管日本援修队负责的是柬埔寨吴哥遗迹的标志性建筑巴戎寺,但不可否认的是,一向以速度和技术著称的日本人这次又败在了中国人的手里。


  许多中国游客忍不住激动的心情在中国政府修复的周萨神庙外地功德榜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留言薄中直抒胸臆:


  “中国太牛逼了”;


  “中国就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尤其是对外国人民,支持”;


  “吴哥的神灵啊,很多中国人还吃不饱饭,但是我们还是拿出血汗钱修复你们的庙宇,你们可得保佑我中国的股市长牛啊!”


  ……


  相信每一个智商超过0的中国人看到这些激情澎湃的留言都会觉得中国人民不但站起来了,而且跳起来了,甚至可能飞起来了,那一刻除了激动的泪水沾满衣襟和哽咽着喊一声“中国政府万岁”你还能做什么?


  为了让大家对中国政府派出的技术精湛的文物保护队伍的修复成果有个直观的认识,我们还是用图片来说话吧:


  中国政府派出的吴哥遗迹援修队修复的周萨神庙:






  从以上图片中我们再次感受到了中国人“大干快上”、“超英赶美”的优良传统。


  我们再看看日本援修队伍负责修复的巴戎寺:






日本人时至今日还在为巴戎寺的修复绞尽脑汁、踌躇不前。


  从以上图片我们可以看出愚蠢的日本人竟然连水泥都不知道用,还在苦苦寻找可以和原来建筑相匹配的巨石。日本人是多么的缺心眼啊。想到这里,你不能不为中国人民的聪明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来源:http://ppggdbk.blog.163.com/blog/static/15482244200912355441250/



  在国外如此,那么在国内如何呢?


2009年 02月 24日 14:42华尔街日报


中国大举建设 历史建筑遭殃


James T. Areddy


  中国正发起一波新的开发热潮,以推动经济恢复增长势头。但一些人士却担心这会导致历史建筑遭受新一轮的破坏。


  在上海,推土机已经在刘家老宅旁待命。这座清代建筑即将迎来150岁生日,院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后期,比上海引以为豪的外滩沿江建筑群
还要早几十年。当年经营着酱油和放贷生意的刘家为族长修建了这个院落。刘家曾经是这个地区的“五大家族”之一,这个院落也在他们的手中延续了10代之久。


  但今年2月,这座老宅如今的住户收到了15天内搬离的通知。刘家人持续了将近十年的老宅保护战也翻到了最后一页。


  现如今,四世同堂居住在这个院子的刘家人(上至87岁的耄耋老人,下至4岁的孩子)已经快住不下去了。一堆泥土堵住了老宅的前门。院落的一些部分已经被拆毁。根据镇政府的开发计划,老宅周围的新住宅高楼即将取而代之,而它们很久之前就开始出现在古宅周围了。


  像刘家人这样的“钉子户”在中国并不罕见。但刘家的状况并没有获得像两年前重庆“钉子户”那样的公众关注和同情,当时那件事几乎吸引了全球媒体的关注。(当然,最后还是逃不过被拆的命运。)


  在中国,很难确切知道哪些建筑能够安然躲过拆迁铁锤。根据政府的一项统计,上海有2,138座建筑被视为值得保护的“优秀历史建筑”;这座城市也提出了一份文物保护名单,上面包括了一些东亚地区最为著名的历史建筑。


  但上海同济大学的文物保护人士阮仪三说,上海只有大约1,400座建筑可以完全不用担心被拆毁。他编制了自己的应保护建筑名单,其中包括了另外
5,000座由于历史特色而应当得到保护的老建筑。但阮仪三说,开发商对他的意见不予考虑,最近他就曾呼吁上海在兴建2010年世界博览会工程时应保留一
处古老聚落,但未能如愿。


  刘家老宅已经破旧零乱,而且经过诸多改建;这或许是这座老宅为什么没有出现在保护名单上的原因。镇上的规划者将其视为历史建筑,这一空泛认定暗
示着这座老宅可能会被重建而不是直接拆除。但即便如此,历史建筑的质量和声名也不足以保证其安全,尽管国际上不断有人呼吁保护建筑大师贝聿民(I.M.
Pei)在上海的祖宅,但这座建筑2001年仍难逃拆毁厄运。


  政府官员已经来过刘家要求他们搬走。出现在刘家一个入口附近的手电筒和大棒似乎是个信号,表明这家人可能会遭遇更加头疼的事情。上海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的一位官员表示,他知道拆迁刘家老宅的计划,但不愿进一步透露具体情况。


  刘家可以获得大约10万美元的现金拆迁款,并可在其他地区低价购得四套新住房。但刘家发言人祝建军(音)说,刘家人希望政府承诺他们的老宅被拆后能够易地重建,而不是一拆了事。


  具讽刺意味的是,刘家老宅正位于上海旅游历史景区七宝古镇,这个景区意在展示几百年前的城市风貌。不过,除了刘家老宅,这个上海历史景区的几乎所有东西都是新建的──中国各地频频出现这类仿古建筑。


  祝建军指着自家老宅周围的住宅塔楼感叹道,盖在这里的楼一定程度上毁了老镇的文化。


  来源:http://chinese.wsj.com/gb/20090224/chj144622.asp?source=rss


盐城的中国寓言:危如累卵的稳定


连岳 @ 2009-2-24 12:58


  2月22日,杨子晚报报道,目前盐城市区人心稳定,社会稳定,没有出现恐慌现象。也正如许多人猜测的那样,“盐城市委书记赵鹏走上街头,来到居民家中品尝自来水和烧的汤,并感谢市民对这次突发事故的理解和对政府处置工作的配合。”


  2月24日,新华网报道
更令张志敏震惊的是,水厂的一名技术员告诉他,这个日产能达到11.5万吨、实际日供水7万
吨以上、占盐城市区用水量近一半的大水厂竟然没有能力对水质进行定量检测,水质控制完全靠检验人员鼻闻口尝!至于水厂报表上的那些数据,是每隔1个月取水
样送到自来水公司实验室中进行检测后填上的。“如果污染是无色无味的怎么办?是不是要让老百姓喝上1个月才能发现?”张志敏质问道。城西水厂厂长张寿华对
此表示:“水厂改制了,技术设施达不到那么高的水平。


  我不是恐怖分子,不知道无色无味的致命物质有多少,不过,应该不难找到吧?


  盐城事件就是一个活的中国寓言:在稳定的断言之后是危如累卵的公共安全。


  来源:http://www.lianyue.net/blogs/rosu/archives/133343.aspx

==================================================================



[ 本帖最后由 沧海伤心客 于 2009-2-26 04:25 PM 编辑 ]
作者: 沧海伤心客    时间: 2009-2-26 20:09

感谢楼下提醒,标题已换

[ 本帖最后由 沧海伤心客 于 2009-2-26 04:26 PM 编辑 ]
作者: gongdeliu    时间: 2009-2-26 20:19

不要拿中国人来说,要怪就怪你背后没有一个好的政府。
作者: 佳奈    时间: 2009-2-26 20:50

怎么看都是偷工减料了- -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