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喜欢强调中国有自己独特的国情。一提起民主改革,很多人会张口就说什么在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搞这一套是行不通的,什么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使中国人缺乏民主意识,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总之,仿佛世界上的规律一到中国就行不通了,所谓“江南为橘,江北为枳”是也。近年来那些频频传出的欧美跨国公司在中国经商也不得不违心地按照中国当地的“潜规则”办事的丑闻也都好像更进一步地证实了这一点。中国确实是不一样,无论您是何方神圣,到了中国这个乡就得入中国这个陋俗,由不得你牛B。很多具有民族主义情结的中国人还甚至为此而很有点儿沾沾自喜。
中国真的就那么与众不同吗?其实看看历史就知道了,中国并非那么例外。中国最后一个王室——满清王室的灭亡,就是从拒绝进京考试学子们要求实行改革的“公车上书”开始的。当满清王朝在历经列强打击之后,终于意识到不改革就会灭亡因而不得不进行“洋为中用”式的洋务派改革之时,却已是民心尽失,为时已晚了。看到腐败的满清王朝拒绝要求“君主立宪”的“百日维新”变革之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就已经打定主意要“驱逐鞑虏,还我中华”了。所以到后来即使满清王朝想要改革以求自救也已经没人理它了。
从法国王室的灭亡到中国王室的灭亡,我们就可以看到从根本上来说,中国并无什么与世界各国不同之处。这个世界上没有世外桃源,但是却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律。
从孙中山的“训政”到蒋经国的开放党禁
满清倒台了,中国却照旧没有民主。不仅如此,整个中国还陷入了连年的战乱之中,人民的生活每况愈下,苦不堪言。似乎推翻满清是犯了对“稳定压倒一切”的大政方针的欠缺考虑的错误。确实,如果满清当年能够和平地实现“君主立宪”,中国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许多暴力冲突和流血了。可惜的是,满清王室是与法国国王一样那么阶级立场坚定,坚决反对实行民主改革,导致了我们在一个世纪以后的今天,仍然在面对着这个经过了无数中国人努力而仍然没有完成的任务。
然而孙中山历来是一个被誉为“中国民主之父”的人,为什么在他和他的继承人蒋介石所领导的国民政府统治之下,中国仍然没有实行民主制度呢?有人会说,孙中山是处在战乱时代,有心而无力去实行民主,而蒋介石政府虽然曾一度基本统治了中国,却背叛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实行了独裁统治。事实真是这样的吗?其实只要看一下孙中山著名的“军政”、“训政”和“宪政”的三段论就可以看出,孙中山认为当时的中国人是不够资格享受民主制度的。他说过,现在我们推翻了皇帝,我们的四万万人民就是我们的四万万个皇帝。但是他们是不知道该怎么去当皇帝的,所以我们要先教会他们如何去当皇帝。那么该怎么教呢?按照孙中山的办法是他们除了在战乱时期先得经历“军政”的独裁统治之外,还得经历在和平时代的“训政”的独裁统治下的素质的提高。只有在人民都能达到孙中山认为具有合格的民主意识的时候,才能实行由孙中山赏赐给人民的还政于民的“宪政”。“民主之父”的孙中山就是给中国人民设计了这样一条由专制“逐步走向民主”的道路。他没有意识到,这样一条路是行不通的。就像鸡是永远无法变成凤凰一样的。于是,孙中山这位宣称“世界大潮,顺者昌,逆者亡”的著名的“民主先驱”,在他的执政时期,却不在中国实行民主制度了。现在看来,孙中山先生对在中国实行民主制度的观点倒是与当前很多中国人的看法是差不多的,那就是所谓的“中国国情不一样嘛!”。结果,孙中山的这个“训政”一训就“训”了半个多世纪,结果是中国也就仍然贫困落后,无法进入世界强国之列了。孙中山身后的国民政府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才结束了专制制度。这是因为当时执政的蒋经国先生在逝世前的最后几年里看到了国民党再不实行“本土化”和民主改革就会有玩不下去的危险,才被迫下定决心结束戒严并逐步开放报禁和党禁。于是这才有了台湾现在的民主普选制度,台湾也成为了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富强地区。不实行民主制度,就永远无法富强幸福。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