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攻入奥斯维辛集中营,他们看见7650个像鬼一样的人——大屠杀幸存者。
解放奥斯威辛集中营的苏联红军是100步兵师和107师504步兵团。在解放集中营的途中,苏联红军沿路和逃跑的德军发生交火。有231名苏联红军战士长眠在解放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战斗中。1月中旬,纳粹已经意识到不可能抵抗苏联红军的强大攻势了,他们一再向集中营方面下达“紧急特殊处理”的命令(参见电影《辛德勒名单》),可余下的“囚犯”中他们只来得及“紧急处理”200多人,苏联红军就攻至附近,于是苏联红军也得以解放了那7650个“像鬼一样的人”。
当年苏联红军107师504步兵团的维尼钦科回忆说,当时部队抵达奥斯威辛市时战士们还不知道这里有集中营,他们先看到了两道铁丝网,又看到了一群一群的囚犯。这些囚犯极度瘦弱,相互搀扶站立着。囚犯们知道是来解放他们的,都十分激动,纷纷上前和苏联红军士兵拥抱、亲吻。
随后美军方面也赶到参与“善后”。
除了那7650个“像鬼一样的人”外,红军战士们还看见了什么呢?下面有一组数字:1.4万条人发毛毯,35万件女装,4万双男鞋和5000双女鞋,7.7吨头发,几十箱的戒指金牙……还有许多未被销毁的焚尸炉。奥斯维辛集中营“生产”世界上最可怕的“产品”——死亡。
幸存者虽获救了,但后遗症是长久的:在解放后的几个星期里,护士们还经常从他们的被子里发现病人们藏起来留给第二天食用的面包,他们不相信很快又能吃上下一顿饭。一些人担心送死而拒绝去洗澡和打针。
每年的1月27日被许多国家作为犹太人大屠杀纪念日。
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由40多座集中营组成,是纳粹党卫军头子希姆莱直接下令修建的。纳粹德国将犹太人像牲口一样用火车从欧洲各地运到奥斯威辛集中营,并实施大规模屠杀。而且它还像日本侵华日军的“731部队”那样设立了用活人进行“医学试验”的专门“病房”和实验室。德国法西斯挑选了许多被关押者进行医学试验,如试验便捷的绝育方法,对孪生子女进行活体或尸体解剖等。
奥斯威辛总共建有4个大规模杀人的毒气“浴室”及储尸窖和焚尸炉,同时操作一次可杀死12000人。1944年,这里每天要焚烧约6000具尸体。纳粹甚至在焚尸前敲掉受害者的金牙,剥下纹身人的皮肤做灯罩,并剪下女人的长发编织成地毯,还有“人体肥皂”……
还有一组数字,据英国《卫报》1月26日报道,路透社和英国广播公司等机构公布数字显示,历史学家的最新研究结果发现奥斯维辛集中营杀害了120万~150万人。能统计到的数字为:96万犹太人,7.5万波兰人,2.1万吉卜赛人,1.5万苏军俘虏,1.5万其他民族的人。其它数字只能“模糊化”,希特勒知道:“杀死一个人是悲剧,杀死成千上万的人只是一个数字。”
集中营内也有工业生产,纳粹党卫军负责建筑和生产人造橡胶、汽油的大型企业,同时还负责在几座较小的集中营从事挖煤和生产水泥等。如果你进去时健康,你兴许能暂时活命。在奥斯威辛只有身强力壮的人才有资格活下去,一旦进了21号楼的“医院”,那就等于被判处了死刑。幸存者之一的阿尔宾有一次发烧被送进21号楼,深知内情的医生囚友给他紧急处理了一下便将他“赶”了出去,从而使其逃过一劫。可参见电影《辛德勒名单》。
1940年6月至1945年1月期间,有700多人试图逃亡,但仅有300多人成功,其中只有5名犹太人。鲁道夫·弗尔巴就是这5个中的一个。
1942年,年仅18岁的弗尔巴与难友维兹勒躲在一堆用来搭建棚屋的厚木板下面,当时同在集中营内的苏军战俘发现这一情况后,悄悄在他们身上洒了些烟草叶子和液态苯,以便迷惑可能追踪而至的纳粹大狼犬。当弗尔巴和维兹勒被运出集中营大门的时候,纳粹看守曾经用手拖动木板进行检查,当时弗尔巴以为自己死定了,可是看守最终未进一步搜查便予以放行。
逃出集中营后,弗尔巴和同伴忍饥挨饿东躲西藏地度过3天,直到穿越纳粹占领区,他们最终投奔了捷克游击队。
作为当时逃离奥斯威辛仅有的5名犹太人之一,弗尔巴与其同伴维兹勒于1944年首次向盟军领导人披露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中的真相,让毒气室和焚尸炉等骇人听闻的纳粹杀人机器第一次为外界所知晓。
虽然盟军方面对纳粹屠杀犹太人已经有所耳闻,但在解放奥斯维辛集中营之前他们还不知道这部杀人机器的规模到底有多大。
为什么要修建集中营呢?大致有以下几点理由:
1、欺骗犹太人进来。犹太人当然不想进来,但是给他们看到一点“希望”,他们反抗、躲藏得不是这么激烈。纳粹先把犹太人赶进隔离区,然后逐批送往集中营。刽子们知道,屠杀的效率取决于受害人走上刑场的秩序,所以骗局最好保持到最后一秒钟。事实上在1944年,波兰的犹太人隔离区(非集中营)的犹太人实在无法忍受迫害进行了一次起义,他们宁愿有尊严的死也不愿如同牲畜一般被宰杀(可参见电影《钢琴家》)。德军镇压后屠杀了20万人(见附图)。
2、在国际上掩人耳目。这就像当年侵华日军也要掩盖南京大屠杀等战争罪行一样。一些隔离区和集中营附近的居民甚至都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事。
3、方便榨取犹太人“剩余价值”。活的劳力,死的尸体与遗物都有用。
4、便宜。毒气有多种,纳粹用得最多的齐克隆B——一种氰化氢。用枪杀死2000个人最少需要2000发子弹,而几个盘子的大小的齐克隆B就能有效杀死2000人,比相同体积的煤贵不了多少。
5、减轻党卫军的负担。党卫军的其中一个重要工作就是“优化人种”。一开始他们主要采取手枪处决的方式,后来觉得这样效率太低,于是改变了策略。1941年纳粹开始尝试毒气杀人方式,1942年1月纳粹党通过了“犹太人问题的解决方法”——即“最终解决方案”:集中营+毒气室。管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党卫军约有7000多人,他们可以“有条不紊”的加以“管理”了。集中营的多数工程也是驱迫犹太人建设的——自己修建自己的坟墓。
有一个数据说二战期间纳粹屠杀的犹太人有586万人,其中战场上杀害的占不到二百万(见后面附图)。总之,如果不是采取隔离区+集中营+毒气室这种有组织的杀人策略,被杀害的犹太人数量不会这么多。
波兰已故著名诗人勃罗涅夫斯基的诗句萦绕耳际:
我的故乡,
有百万坟墓。
我的故乡,
让战火烧尽。
我的故乡,
是多么不幸。
我的故乡,
有奥斯威辛。
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奥斯维辛集中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文化?文明?冲突?
刽子手们在战场上或集中营里杀人会如此心安理得呢?因为纳粹并不把犹太人当成人来看。
当我观看《辛德勒名单》时,看到片中那些每天面临死亡,脸上充满惊怖、绝望的犹太人时,我并不觉得是“犹太人”,或是什么民族,只觉得他们是人。同样,辛德勒也不会特别喜欢犹太人,他只把他们当成遭受了不幸的人而已。
但是,纳粹拥有另一种世界观。我摘录希特勒本人的一些言论。
根据“领袖”的伟大见解:“人类的进步,好像是去登一无尽长的梯子……假如我们把人类分为文化的创造者,保持者和破坏者的三种,那么,唯有亚利安人种方能够资格做第一种的代表……血统的混杂,以及种族的堕落,这实在是旧文明湮没的唯一的原因……如果亚利安民族的血统,和其他的劣等民族的血统相混合的时候,那么,支持文化的种族,必定要趋于没落,从过去的历史看来,一点儿也不会错误的……犹太人的智力发展已历时几千年;到了现在犹太人才以狡黠称……但是,他们的智力并不是他们自身发达的结果,是由于外族教育的功效……他们是异族的寄生虫……象征所有邪恶的魔鬼附着在了犹太人身上。”——《我的奋斗》
这种逻辑很清楚了,为了人类文化的未来,为了亚利安民族的发展,犹太人等只起破坏作用的劣等“寄生虫”当然应该全部消灭掉。就像我们讨厌苍蝇、蚊子、蟑螂等害虫一样,对待犹太人也应该:“他们得小心了,总有一天我们的忍耐到了尽头,那时候我们会让那些无耻的犹太人永远住嘴!!!……我们将要系统地,毫不留情地消灭敌人,连根带叶。”
这就是不把某一民族或种族当人看的思想观。希特勒并非是第一个仇犹者,从他的《我的奋斗》看,他也是深受当时德国的思想氛围影响的。他的特别之处在于:他坚决地将思想付诸行动,并辅以严密的组织与策略。在《辛勒德名单》中那个党卫军军官对辛德勒说:“这可不是仇恨犹太人的老生常谈,这是现行的政策。”
刽子手们在杀人时良心真的一点不受触动吗?有这样一则集中营故事:有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和她的母亲一起被关在集中营里。一天,她的母亲和另一些妇女被纳粹士兵带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回到她的身边。小女孩问大人她的妈妈哪里去了,为什么这么久了还不回来时,大人们沉默着,后来实在不能不回答时,就对小女孩说,你的妈妈去寻找你的爸爸了,不久就会回来的。小女孩相信了,她不再哭泣和询问,而是唱起妈妈教给她的许多儿歌,一首接一首地唱着。她还不时爬上囚室的小窗,向外张望着,希望看到妈妈从外面走过来。小女孩没有等到妈妈回来,就在一天清晨被纳粹士兵驱赶着,将她和许多犹太人逼上了刑场。刑场上早就挖好了很大的深坑,他们将一起被活活埋葬在这里。人们一个接一个地被纳粹士兵推下深坑,当一个纳粹士兵走到小女孩跟前,伸手要将她推进深坑中去的时候,小女孩睁大眼睛对纳粹士兵说:“刽子手叔叔,请你把我埋得浅一点好吗?要不,等我妈妈来找我的时候,就找不到了。”纳粹士兵伸出的手僵在了那里……小女孩当然没能逃脱死亡,那个纳粹士兵只是整部杀人机器中的一颗螺丝钉而已。
这种不把人当人看的思想观并非罕见,此次以色列和哈马斯在加沙地区发生武装冲突后,国内论坛上出现如下言论(具体是哪些论坛和哪些帖子我就不说了):
1、穆斯林就是人类文明的癌细胞;
2、中东人民是劣等民族,死了就死了吧;
3、究竟是什么邪恶的力量,能把这些长着人的面孔的家伙培养得畜生不如?
4、自己没料又在乱搞,整天无所事事、好吃懒做、妻妾成群、不思进取、无事生非,既不生产也不耕作,靠国际援助过日子还妻妾成群子女成堆……对于这些人,早消灭世界早安静。
和前面希特勒的言论比较一下吧。还好,这些“英明”人士既没有希特勒的能力也没有他的机会。
此类思想就是人祸之源。就连“文明冲突论”也能看到种族论的些许影子。人类文明了,杀人的武器由绳索、刀子、长矛、弓箭进化为子弹、毒气、白磷弹、乃至原子弹,杀人手段愈发“高效”了。不要以为罪行都是“野蛮人”干下的,历史上的“不朽功业”可不是没文化的人干得来的。只要偏见、仇恨依然存在,不把别人当人看的悲剧总会有发生的可能。
以哈冲突目前看是暂时停火了。部分原因可能是以色列方面对1月27日的忌讳,加沙城变成一座大集中营——罗马天主教皇本笃十六世语——就不好看了。
人的生命就是有价的!在经历了汶川大地震和世界上的各种暴力冲突,以及看到受难者们充满伤痕的脸颊和无助的神情之后,真希望在大难临头之际能握紧他们柔弱的手……
附图(共42张)
1、奥斯维辛大门。门上的字为:劳动使人自由
2、较早抵达奥斯维辛的人们。其中有一个是神父。
3、有20万抵达者进行了详细的登记,其余基本直接被杀害。可参看电影《辛德勒名单》。
4、地狱之门,毒气室入口。旁边是党卫军的办公楼。
5、这些犹太人挺乐观。可能纳粹也像当年占领南京的日军一样,需要一些这样的照片来证明那里是“幸福详和”的。如果这些犹太人知道自己未来的命运是如何就笑不起来了。
6、排队领饭菜。集中营内有“一日三餐”,有用的劳力还需要暂时榨取一下。
7、营内排队的囚犯。中间那个小女孩令你想到《辛德勒名单》中穿红衫的小女孩吗?不知道他们卷进袖子是验血还是在手腕上打标记?
8、营房是有“暖气”的。波兰寒冷的冬天一夜之间就可以将所有囚犯冻死,所以必需有“暖气”。
9、集中营内的儿童。他们与大人是隔离的。犹太儿童是优先杀戮的对象,因为他们不是劳动力,而且要让犹太人“断子绝孙”。参见电影《辛德勒名单》。
10、被隔离的儿童。
11、集中营内的犹太警察。他们每年要接受体能测试,这是他们能暂时活命的唯一方法。
12、集中营内的工厂。但这些犹太工人未必能列入“辛德勒的名单”。
13、兵工厂。工人们生产杀死别人也杀死自己的武器。
14、工厂中的童工。
15、可能是最后一批被押往集中营的犹太人,1945年1月……
16、即将被毒死的犹太人。
17、焚尸炉。
18、奥斯维辛被最后“紧急处理”的遇害者的尸体。
19、运尸车。
20、集中营内的万人坑。
21、遇害者的头发。
22、遇害者的鞋子。
23、美军在清点遇害者的遗物。
24、美军士兵在查看运尸列车车厢。
25、集中营内被选作人体试验的儿童。和日军的“731部队”相似。
26、幸存者。苏联摄影师尤金拍摄。
27、幸存者。后面的“烟囱”还在冒烟。
28、战场上处决犹太人。在苏联战场尤其如此,因为那里的仗打得太惨烈(苏联幅员辽阔,希特勒的“闪电战”不管用),党卫军没功夫建立集中营了。
29、即将被处决的犹太妇女。有的妇女怀里还抱着小孩。
30、战场万人坑。
31、手枪处决。这幅照片令你联想起当年侵华日军的照片吗?德国“军人”和日本“武士”有一个重要区别:德国人不喜欢用刀。
32、自己挖自己的坟墓。当年“皇军”也常让中国人干这种事。
33、德军占领波兰后,犹太人被迁往隔离区。
34、隔离区内的儿童爬墙走私食物。参见《钢琴家》。
35、隔离区内的犹太警察。《钢琴家》原著(纪实文学)作者斯兹皮尔曼在书中说他们:“在穿上警服、戴上警帽、拿起警棍的那一瞬间,他们的天性立刻变了,马上焕发出盖世太保精神。”
36、隔离区被送往集中营的儿童。参见电影《辛德勒的名单》。
37、生死离别。亲友被送往集中营。
38、1944年华沙犹太人隔离爆发起义。德军镇压杀死20万人,余下的人被押往集中营,楼房还冒着烟。参见《钢琴家》。
39、起义后的“幸存者”被从屋里赶出来。
40、起义后在部分幸存者在隔离区内躲藏。
41、安妮·弗兰克。她一家在躲藏纳粹搜捕时写下著名的《安妮日记》。
42、握紧她的柔弱的手。《辛德勒名单》海报。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