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发13亿个红包没意义 [打印本页]

作者: ls59    时间: 2009-1-29 18:45     标题: 发13亿个红包没意义

杨永欣 (2009-01-29)


北京《证券日报》上周在头版大胆建言:给13亿中国人每人发1000元(人民币,下同,约220新元)红包,以刺激内需,提振经济。


  自台湾本月18日开始发放每人3600元新台币(约160新元)的消费券以来,“大陆也来发红包”成了大陆各界热烈讨论的课题,各大报章近期也对此接连发表社评。

  《证券日报》在文章里说,给中国13亿人口每人发1000元,不仅仅是扩大消费最直接、最有效、最简单、最有力的办法,也是熨平社会贫富差距,让人人真正分享改革成果最直接、最有效、最简单、最有力的办法。给每名中国人发1000元,体现出人人平等的理念,有助于创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文章也指出,在扩大内需的背景下,中国虽然提出了利用4万亿元投资拉动内需的总体思路,但难以在短期内见效,所以,拉动内需的重要举措是扩大消费。文章引述专家的测算说,同样一笔钱,用于投资大概有10%能转化为消费需求,而如果直接发放,大概有83%会转化为消费需求。这意味着,如果每人发1000元,将会有上万亿元转化为消费需求。

  除了《证券日报》外,大陆境内近期也有很多其他支持发红包的声音。大多专家认为,若要发红包,里头放的应该是消费券而不是现金,因为在目前经济走低、前景不明朗时期,若发现金,民众把现金储蓄起来的机率远高于用来消费。

  不过,即便是消费券,我也认为统一发给所有中国人不合逻辑。

  第一,这么做很可能造成挤出效应(crowding out effect)。据我在广州的观察,较富裕的广州市民的消费需求至今仍未因金融危机而有明显变动,餐馆依旧满座、购物商场依旧拥挤、出租车依旧供不应求。若现在发消费券给广州市民,他们本来用现金支付的消费将改用消费券,而总体消费未必会明显增加。省下来的钱嘛,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下(尽管未明显感觉到冲击),还是储蓄起来未雨绸缪好。

  第二,正如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日前正确指出,中国现在面临的经济放缓由外需放缓和房地产投资放缓造成,并希望通过刺激内需来解决问题。可惜,中国出口的东西、房地产业需要的东西,和发消费券鼓励人民消费的东西是两回事。中国现在是钢材过剩、原材料过剩、水泥过剩、机械设备过剩,所以需要的是刺激房地产市场和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来带动内需,消费券没有什么意义。

  第三,中国有13亿人,要有效地把消费券发给所有老百姓在运作上将是一大挑战,这当中所牵涉的行政开支、浪费、甚至是贪污,都是棘手的问题。

  第四,《证券日报》说,发红包体现出人人平等的理念,真的如此?把几百、上千元的消费券发给贫困民众,他们会喜悦万分,对提升生活素质也有一定的帮助,但把消费券发给较富裕的民众,几百、上千元算什么?追求所谓的人人平等,不如更好地善用资金,为贫困民众争取最大的福利。

  第五,消费券只能在短时间内增加贫困民众的购买力,对中国的内需并不会起着持久性作用。中国真正需要的是中产和中产以上的民众持久性多消费、开始投资房地产。而要他们这么做,政府需要出台持久性的利好政策,例如结构性减税、完善社保体系等,以增强他们对未来的信心。中产和中产以上的民众现在不愿消费,主要是缺乏信心,而不是缺钱。

  最后,贫困民众还是要帮的,政府仍可以资产或收入为指标,有针对性地发放消费券,但这纯属扶贫计划,不应被视为刺激内需的办法。


《联合早报》
(编辑:黄秀茱)


作者: pig927    时间: 2009-1-30 13:37

反正总比4W亿投资来得好!
作者: webmaster    时间: 2009-1-30 13:51

美国去年给每个纳税人退了600美元。兄弟俺拿到支票就花了。也看不出俺拯救了啥经济。

大陆的问题是明显的,社会保险,医疗保障,教育投资,房价,这些使得城里人不敢放手花钱。

农村的就更不敢花,主要还是靠体力赚得太少,血汗工厂的薪水与劳动价值相差太大。剥削不能太过了,不然就无法形成健康的经济。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