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的1960年中国发生了什么,知道的人应该不少。不知道或知道不多的人请读读杨继绳先生的《墓碑》,或彭尼、凯恩的《1959~1961中国的大饥荒》,(郑文鑫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金辉的《三年“自然灾害”备忘录》(上海《社会》杂志1993年第四、五合期)、丁抒的《人祸》(香港九十年代杂志社、1996年)、曹树基的《大饥荒:1959-1961年的中国人口》(香港时代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贾斯帕、贝克的《饿鬼:毛时代大饥荒揭秘》(明镜出版社、2005年)。但这些书可能不会好找,
对1960年的中国发生了什么,不知道或知道不多的人,对上个世纪的1942年发生了什么,应该更不知道了。
1942年发生了什么?熟悉中共党史的人会说:“延安整风”,毛主席发表“讲话”。但我要说的是就在“延安整风”和毛发表“讲话”的同年,河南大地上的一场大旱,以及大旱后饿死的三百多万老百姓。
“1942年,24岁的张高峰,刚从武汉大学政治系毕业,就被《大公报》派往河南担任战地记者。从陕西入河南时,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陇海路上河南灾民成千成万逃亡陕西……火车载着男男女女像人山一样,沿途遗弃子女者日有所闻,失足毙命,更为常事……’”
“到了昔日繁华的洛阳街头,跃入张高峰眼帘的是更加悲惨的景象,到处都是‘苍老而无生气的乞丐’,‘他们伸出来的手,尽是一根根的血管;你再看他们全身,会误以为是一张生理骨干挂图’,这些苍老的乞丐‘一个个迈着踉跄步子,叫不应,哭无泪,无声无响的饿毙街头。’”
“离开洛阳继续南行,一路上的村庄,十室九空了,饿狗畏缩着尾巴,在村口绕来绕去找不到食物……吃起了自己主人的饿殍。”
“在叶县,他看到当地老百姓吃的是花生皮、榆树皮、一种毒性很强的野草“霉花”、甚至是干柴……所有人的脸都是浮肿的,鼻孔与眼角发黑,手脚麻痛。物价已经涨到不可理喻的程度,许多人被迫卖掉自己的年轻妻子或女儿去做娼妓,而卖一口人,还换不回四斗粮食……”
于是,张高峰热血汹涌了。“让他出离愤怒的则是随处可见的人祸:拿着柳条抽打灾民的警察、强逼纳粮的地方政府、不知所踪的赈灾款项、自欺欺人的官方说辞……”
24岁正是热血青年的年令,他要是42岁,热血可能会涌,但很快也会冷静下来。
“于是他奋笔疾书,把所见所闻写成一篇6000字的报道,发表于1943年2月1日的《大公报》。这篇报道最初的题目叫《饥饿的河南》,张高峰愤怒地指出:“灾旱的河南,吃树皮的人民,直到今天还忙着纳粮!”
然而,《饥饿的河南》发表时成了《豫灾实录》,为什么?减少沖击力。但发表后仍激起冲天巨浪,在当时的中国无疑于后来的卬尼海啸。
这还不算,次日,《大公报》社长王芸生也跟着起轰,此君唯恐天下不乱,“亲自撰写社评《看重庆,念中原!》,将矛头直指当政者。他将逼灾民纳粮的官员比作‘石壕吏’,更提出质问:中央宣称的赈灾款项为何迟迟未能到位?政府既然可以“无条件征发一切物资来分配分售”,为何不征发既得利益集团资产用于救灾,却对灾民敲骨吸髓‘照纳国课’?”
怪不得张高峰小小年记敢写批判政府的文章实话实说,原来这《大公报》社长就是个恶毒的反党分子。(国民党)
蒋介石闻知后勃然大怒。总裁怒得是什么?是河南人民如此水深火热他不知道吗?他怒得是张高峰竟然发表此种文章。娘希匹,来人呀,给我将这个什么张高峰抓起来。至于《大公报》,给我停刊三天。
于是,蒋介石的好友,类似毛泽东的斯诺的美国记者白修德决定和他的朋友,《泰晤士报》记者哈里森·福尔曼一起去河南看看,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于是,“两个外国人被河南地狱般的场面震呆了:无穷无尽的难民队伍,随时因寒冷、饥饿或精疲力竭而倒下;寻找一切可以吞咽的东西来吃的饥民,因此而失去生命;一群群恢复了狼性的野狗,肆无忌惮地吞噬着死尸……最触目惊心的,母亲将自己的孩子煮了吃,父亲将自己孩子煮了吃……有的家庭,把所有的东西卖完换得最后一顿饱饭吃,然后全家自杀……” (白伟志 《河南百姓给日军送粮、汤恩伯几万人反被缴枪》)
“没有人真正了解河南大灾的严重程度。官僚机构一层层掩盖着灾荒的真相……白修德愤怒了:这个政府非但不作为,而且变本加厉盘剥灾民。军队征走了农民的所有粮食,仓库里堆满了吃空额剩余的粮食,军官们便通过黑市倒卖这些粮食中饱私囊。教会和清廉的官员,却要花高价从黑市上买来粮食用于赈灾。当1942年秋收税粮征齐之后,政府才伪善地宣布免除河南1943年征税。”(1943年3月22日,白修德的报道《等待收成》刊发在美国《时代》周刊)
白修德这个美国人还是有良知的,他没有因为同蒋的私人关系而闭上眼睛,这个人应该是个基督徒。但蒋介石不是基督徒吗?
白修德多次任约见终于见到蒋介石后,“蒋一开始对此矢口否认,当白修德拿出大量现场照片后,‘总司令的腿开始轻轻抖了一下,有点神经质地抽搐。’”
这时,蒋介石的腿该是为老百姓抖的吧?神经是为事实抽搐的吧?
你看,蒋介石详细“询问了照片的来历,又询问了很多官员的名字,还拿本子和毛笔记了下来,并表示了要整顿这件事的决心。”
后来,“的确有人受到处分弹劾甚至掉脑袋了,洛阳电报局那个将白修德的文章发往美国的发报员的脑袋就没了。而超额完成征收军粮任务的河南粮政局长卢郁文,却受到了蒋介石的记功褒奖。”
那么,1942年的河南大旱蒋介石真的一点不信吗?恐怕不是。那他极力掩藏的是什么呢?国府声誉。当时宋美龄正在美国寻求支持。后来他也给河南拨去了法币1.2亿的救灾贷款。他不知道的是:“这点杯水车薪的钱,也被河南省政府秘书长马国琳和省银行行长李汉珍扣下用来做投机倒把买卖,一直拖到1943年麦子快熟时才买了一批发霉的麦子发给灾民,而彼时,河南至少已经饿死了三百万人。”这个死亡数字,被当时的河南官方统计为:1602人。
这就是为什么河南后来发生了,至今国共两党抗战史中都不提的一些事的根源。
日本人打过来后,河南的老百姓纷纷为日军送粮抬担架,而且还整排整连成建制的缴获溃败国军的枪枝。
你说这样的一个政权,老百姓能支持你吗?不跟着共产党打你吗?不仅跟共产党打你,还跟日本人打你。
转眼到1960,这时国民党被赶走十多年了,河南又大批饿死人了。(惨况参见本文前面所荐书籍)
如果说1942年的河南,有热血青年张高峰的《豫灾实录》,有《大公报》社长王芸生的《看重庆,念中原!》,有白修德的《等待收成》,1960年的河南,你都知道什么?
1960年代的张高峰在哪儿?王芸生在哪儿?白修德在哪儿?斯诺当时到是来了,但他都写了什么,回美国都说了什么,今天有多少中国人知道?
如果说1942年的中国尚处在战争时期,国家四分五裂,国民党內外交困。1960年的中国处在什么时期?如果说蒋介石征军粮不管人民死活,1960年代征得是什么粮?人己经大批饿死了,这边还照样出口粮食换外汇,照样援助几个小兄弟,照样不开仓放粮,而且还不准你外出逃荒为什么?为什么几十年过去了,那段历史仍捂着盖着怕人知道?
如果1960年也有张高峰式热血青年,他的《饥饿的河南》即使换成《豫灾实录》,会登出来吗?登出来后毛泽东会不会抓他?斯诺也写了《等待收成》,会不会被驱逐出境?1960年的中国会有大公报吗?登了张高峰、王芸生的文章会只停刋3天吗?
国民党走了,共产党来了,这就是历史,历史是无法改变的。
大山无言
2009.1.11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