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轉)我在台湾读大学
[打印本页]
作者:
pitifuldog
时间:
2008-12-27 20:08
标题:
(轉)我在台湾读大学
早从2005年开始,就有大陆大学生作为交换生赴台求读,至今他们已有千人之众,请听听他们的故事——我在台湾读大学
2008-12-26 南方周末
大陆交换生和台湾同学一起过圣诞
大陆交换生在台湾成大着名的榕树下聊天
不一样的校园,一样的求学热情
核心提示
伴随着两岸大三通正式开启的另一个好消息是,2009年,台湾当局拟对大陆学生赴台留学正式解禁,持禰b个世纪的两岸被割裂的学历互认和学生交流,将第一次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弥合。
其实,早在2005年以来,大陆已有近千名大学生以交换生的名义赴台求读,虽无留学之名,却近乎留学之实。他们的求学经历,他们的喜怒、困惑,沈重,将必然为真正赴台留学者所延续并重复。
“这次期中考试,大家做10道题,外籍同学做5道。”台湾成功大学(以下简称“成大”)的讲台上,老师抱着一迭试卷。
“侨生呢?大陆同学呢?”讲台下,有同学问。
老师头也没抬,“只要是中国人,都要做10道题。”
坐在教室第一排的夏天怡一声不吭,谨记父母的反复叮嘱,“千万要低调,千万别和人争论。”
作为班上唯一一名大陆学生,她已不是第一次直面这样“敏感”的场面。这名20岁的大三女孩来自复旦大学,作为交换生,她将在台湾成功大学政治系学习118天,和台湾同学一起修课、参加期末考试,学分和成绩直接转入复旦同类课程。虽无留学之名,却近乎留学之实。
与夏天怡同赴成大交换的还有来自大陆八所高校的50名学生。从2005年台湾开放接收大陆交换学生至今,已有近千名大陆学生去过这片“中国最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
近日,台湾“教育部”对外宣称,最快2009年8月将正式招收2000名左右大陆学生赴台攻读学位,半世纪的两岸被割裂的学历互认和学生交流将第一次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弥合。而夏天怡们的故事,将必然为真正赴台留学者所延续和重复。
最熟悉的陌生人
两岸学生才交换了3年,3年面对民进党执政的8年,面对从对峙到缓慢解冻的半世纪,太短太短。
临去台湾前,有老师提醒夏天怡,别带禁书,别复印太多资料,海关可能会没收;别在机场帮陌生人带东西,怕遇上毒贩,贩毒在台湾会判死刑;如果有机构颁奖学金要三思,可能会有目的;不要乱搭机车(摩托车),台湾机车太多,交通事故高;不要激烈和人争论政治问题……
但9月中旬,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大三学生李一扬抵达台北桃园机场时,还是过早地乐观起来。从机场到台北市区路上,高速路“像极了北京的京石高速,其中一座立交桥和北京的莲花桥几乎一模一样”。这让李一扬感到惊喜,“台湾人除了普通话讲得生硬,沟通一点障碍都没有!”
三个台湾室友兴奋地帮他整理物品,反复问他,“台湾学生凌晨一两点才睡,我们打键盘会不会影响你?”当晚,李一扬打电话给父母,“好开心!台湾学生比大陆同学还容易交往!”
但一两天后,他被雷到了。半个楼层的学生都慕名而来“参观”这位“传说中的对岸同学”脱口而出的问题竟是:“你们一出生就能分到田地吗?”
很多时候,李一扬不知如何作答,“就像南京与台北的直线距离仅827公里,但我们得先到香港再转飞台北;我现在和台湾同学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一起住,但我们之间仍然隔得好远。”
人民大学学生王重圆抵达台湾大学(以下简称“台大”)时,学校各社团正在招新,她即刻感受到“完全不一样的场”。
她参加了康服会(康复服务协会)的茶话会,这是一个帮助孤儿和受虐儿童等弱势群体的校园义工社团。在分组自我介绍环节,王重圆被围成“中心”,“你们管‘警察’都叫‘公安’吗?”“你们是不是把‘蜡笔小新’叫作‘一个白痴小孩的故事’”……
这几乎是每个大陆交换生初到台湾的“礼遇”。“85后”的大陆年轻人在好奇于四周的全新环境和人事时,他们也被台湾同学同样好奇地打量着。
刚到台南成功大学做交换时,夏天怡正赶上《海角七号》被台湾人疯狂追捧,她忍不住去了电影院。坐在黑漆漆的一片台湾学生中间,听着国语、闽南语、日语的不断交错,看着两段日台爱情的今昔纠缠,她的“笑点”与周围人始终不同步。她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笑,借着微光,她发现他们脸上都带着陶醉。
回来的路上,夏天怡边走边在脑海里搜索属于“我们”的有影响力的电影,结果搜到的全是抗日时期的战争片。
没有“界限”的校园
上课第一天,夏天怡还是忍不住“全身血液都涌上了脑门”。
老师提到了汶川大地震中的“什么跑跑”,又提到:“台湾一场大火灾,一个老师夹着两个孩子从火海中逃了出来,之后又衝进去救人。”讲台下一片嘘声。
一下课,夏天怡拦住正要离开的老师,“‘什么跑跑’叫範跑跑,他的生命观绝对不代表大陆老师的师德,相反,他的博客在大陆引起强烈抨击和批判。”老师瞪大了眼睛,随即恢复了微笑,连连向她道歉。下节课上,老师在班上隆重地再次道歉,“我们班上有位大陆同学,她指出了我的错误。同学们以后要客观地看待大陆。”
从此,老师再引用大陆的情况时,总习惯性地瞟她一眼,“天怡,你说对不对?”
这让夏天怡很囧很惊喜,“其实他们愿意倾听和接受不同的声音。”
台大每个院系都有自己的教学楼,在古色古香、中间有口天井的文学院,每间小教室都完好地保持着历史的痕迹——细小木格窗、从中间推开的两扇木门。
但从这些古风尚存的教室里传出的教书声,总是不乏偏激、前卫与颠覆。台湾高校的老师大多有欧美留学背景,尽管教学设备齐全,却不喜欢做PPT,而是手写板书,“他们喜欢随性展开思路”。
其他的课程也热闹非凡。一些历史课老师请学生用表演的形式“重现历史”,一些新闻课程会邀请新闻当事人到教室,接受大家的采访。老师们都不避讳自己的政治立场,有深蓝的老师对她热情得以致“担心会被攻击”,也有深绿的老师以“人数已满”为由拒绝她的选课申请……
半个学期后,王重圆慢慢适应了这样的教学环境,“你没办法偷懒,必须独立思考,否则脑袋只会继续分裂。”
台湾同学蛮真诚
在一次大陆交换生聚会上,聊到“台湾和台湾的大学,哪个更吸引你”,9位同学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台湾”。
李一扬曾经在一个台北中产家庭借住一晚。同学父亲是一家公司老总,对台湾的政治很关心,和大多数台湾人一样,对大陆的情况不甚了解。他对大陆的红绿灯“不再只是可有可无的装置”感到惊奇。
更多的时间,他和李一扬聊马英九、聊陈水扁,聊蓝绿营的政治作秀,一直聊到次日凌晨一两点。临别前,同学父亲拍拍李一扬的肩膀,感慨,“我们小市民关心政治,目的很直白,谁能让我们过上好的生活,我们就选谁。”
但李一扬却几乎从不与室友聊政治,他们也不再问李“稀奇古怪的问题”,他们会开机车带他出校园吃冰、游夜市、吃夜宵、邀请他看棒球赛,他在MSN上告诉南京理工大学的同学,“这是一个亲切的台湾”。
在这间20平方米大,和大陆四人标准宿舍格局摆设差不多的学生公寓里,有时早上醒来,李一扬会以为自己已回到南京理工大学。
课余时间,夏天怡到成大新闻中心做义工,当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参观孔庙被台南市议员王定宇殴打时,一名同学主动过来道歉,“我替台南人民向你们道歉。人是我们选出来的,我们有责任。”
我能给台湾带来什么?
台湾《联合报》一名记者曾经采访夏天怡和其他几名大陆交换生,对一些同学坦陈“高层交流作用有限,容易起习惯性抵触,应多开放民间交流”感到惊讶,在他既往印像中,大陆学生“已习惯于自我设限”。
他认为有必要关注这群接受了多元化价值观衝击的年轻人,“将会给未来的大陆和两岸关系带来什么”。
几乎出于本能,短暂的适应期后,夏天怡开始思考,“自己能给台湾带来什么?”
10月中旬,成功大学在校园举办大陆高校宣讲会,一直以来,大陆对台湾大学生敞开着怀抱。尽管大陆交换生到台湾已有3年时间,近1000人,但台湾到大陆做交换的学生仍然寥寥,遑论留学。对他们而言,最热门的是欧美的学校,其次是日本。
宣讲会前几天,夏天怡和其他大陆同学忙着制作宣传册,她有些焦虑,“准备时间匆忙,台湾同学会不会更加不感兴趣?”
宣讲会当天,展示台意外吸引了两百多名台湾学生,这让夏天怡和同学们感到惊喜。咨询的台生不再纠缠于政治和“统独”,最关心的问题除了专业选择和学杂费的减免,还有他们“可不可以开机车”。
事后大家总结,“大陆同学开始慢慢改变台湾学生对大陆的印像了。”
在“中国大陆政府与政策”课程上,夏天怡做了一个关于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主题发言,她的结论是,邓小平也是主张政治改革的。同学们听了都新奇不已,提问时间一再延长,课下,许多台湾同学找她继续讨论,“这是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观点。”“我开始有种使命感,去告诉台湾同学一个他们所不知道的大陆,”夏天怡说,“这种感觉急迫而强烈。”
代表的是大陆的形像
台湾高校的学生普遍没有大陆学生勤奋,非备考时间,图书馆和K书中心(自习室)里空空荡荡的。鲜有人选早上八点的课。若按时上早课的学生很多,老师会很开心地连声谢谢。
在辅仁大学物理系交换的大陆女生吴婕天天泡图书馆,但在一次班级交流会上,老师请大家分享暑期经历,吴婕被雷到了,“许多同学都去过欧美、日、韩做交换生,或跟随学生打工团出国打工。”
台湾《中国时报》曾这样描述过大陆交换生:求知欲高,上课抢坐第一排,上图书馆次数多,主动发起读书会。前后接收了300名大陆交换生的义守大学的学务长孙述平接受媒体采访时感慨,“大陆学生有很多值得台湾学生学习的地方。”
这群崇尚自由、独立、不愿“随随便便代表谁”的“85后”,也都承认到了台湾,“比以前活得沈重”。“在这儿,我觉得不是自己一个人,我背后还有一个期待被改变的大陆形像。”王重圆说。
东华大学的图书馆里,每个座位都有一盏台灯。李一扬每次结束自习,都要先关台灯,把椅子轻轻挪回原位,才轻声离开。“在这儿,每个同学都这样做,你不这样做,就会被别人轻视,你说的话也没人相信。”
离开台湾时,王重圆还在四处托同学帮忙寻找台南的一名警察。她在台南旅游时,钱包和车票都丢了,那名警察借给了她500新台币买回程车票。终于把钱还上时,王重圆“听到心底石头落地的声音”。临走前,一位台湾同学告诉王重圆,“谢谢你,你改变了我很多对大陆的看法。”
赴台读书指南
台湾高校概况
台湾现行的教育制度分为正规教育和技术职业教育两大体系,其中正规教育分为“国民教育”、高级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阶段。髵高等教育分为专科学校、独立学院、大学以及院校研究所。台湾的大学院校分文、理、法、医、农、工、商及其他学院。凡设有3个学院以上者称大学,不合以上条件者称独立学院。
正规高等院校的学制一般为4年,但师範院校、法律、建筑专业等为5年,医学专业为6至7年。
全台共计171所大专院校,有公立,私立之分。台湾大学、新竹“清华大学”、“交通大学”以及成功大学等都是台湾名校,台湾高校的一些院系实力较强,如:台湾大学法律学系、工商管理学系、政治大学资讯管理学系、广播电视学系等。
招生对像和招生方式
对于招生对像,台当局表示初步阶段会从严,例如首先考虑采认大陆三十多所顶尖大学的学历,再逐年扩大範围。
至于录取方式,台“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杨玉惠表示,不太可能举办统一入学考试,可能由岛内大学自行决定,或以大陆高考成绩为申请入学依据。
花费
台湾高校的学费与大陆高校的相差不大,一般人文学科的一年需5万元新台币(折合人民币1万余元),理工科的相对高些,最高的为医科——每年10万元新台币(约为2.5万人民币)。台湾高校的收费略高于广东高校。但相比香港高校7万~10万元/年的高昂学费,显然“很便宜”。
交换生赴台一般需支出学杂费、赴台手续费、大陆台湾间旅费、在台期间生活费、住宿费、保险费等。住宿费一般每人每学期新台币7000元左右(约为人民币1800元左右),在台最低生活费用(住宿和保险费除外)每月约需新台币6000~10000元左右(约为人民币1500~2500元左右)。
教学情况
课堂授课一般使用普通话。
台湾部分好大学拥有先进完备的硬件设施,如无线网络等。住宿条件也比较好。台湾很多高校的教授具有海外留学背景。
作者:
pig927
时间:
2008-12-28 14:33
总算欣慰的是,我们华人,到底有了一块比大陆更好更文明的土地。
作者:
二妹
时间:
2008-12-28 15:14
台湾教育要比大陆好得多啊!!!
作者:
牵手
时间:
2008-12-28 17:45
不知道海峡两岸还有交换学生。。。。。。。。
作者:
somewhere
时间:
2008-12-29 11:12
我看的是,台湾人为什么不了解大陆?莫非台湾也有类似CCAV的存在?
存疑
作者:
pig927
时间:
2008-12-29 16:43
引用:
原帖由
somewhere
于 2008-12-29 07:12 AM 发表
我看的是,台湾人为什么不了解大陆?莫非台湾也有类似CCAV的存在?
存疑
应该是有CCAV这样的东西。
作者:
kfcaojia
时间:
2008-12-29 21:40
反共偏执比共 产 党还偏执
偏见就是这么形成的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