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人们已经开始系统地总结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但与此同时,质疑的声音似乎也越来越大。一首控诉新“三座大山”的当代民谣说:“教改把你父母逼疯,房改把你腰包掏空,医改为你提前送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我们今天的话题就从这里说起。2008年,本来应该进入而立之年的中国改革,似乎反而正在倒下。改革不仅没有解决、甚至没有触及到旧体制的根本弊端,反而给社会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对这场改革进行深度的反思,需要追问改革的价值基础和指导思想。中选网转自“天益”的、知名学者刘军宁的文章说,中国的改革有其特定的哲学背景,邓小平设计的这场改革是基于指导中国共产党人的唯物主义思想,这种价值观认为:物质决定一切,观念是不重要的,只要能够造就一个物质层面的事实,所有的问题就都能得到解决。换句话说:“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指导思想,只注重关于物质利益的现实,却回避了旧体制的价值崩溃问题,拒绝承认与旧体制根本对立的新价值,这种思想指导之下的改革不准备、也没有能力解决中国社会中存在的深层次价值问题。
文章进一步分析说,中国改革的这种唯物主义指导思想,以制造事实来取代选择价值,不承认现行体制的信任危机就是价值危机,用所谓“让经济发展的事实说话”来取代“让人们自由说话”,继续恪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统教条,拒绝以“重塑价值”作为新的出发点。然而,实际上,导致中国改革的深层次原因,绝不仅仅是国内当时经济不发达的现实,而是政权的价值体系所呈现的危机。当初的正统社会主义价值观不再能够给人们提供精神指引,不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官方的主导价值不再具有任何价值,甚至变成负价值,不能响应来自其它价值的挑战。文章接着说,事实上,邓小平所设计的改革目标并非解决价值危机,而是试图用制造经济发展的现实来掩盖旧体制面临的信任危机。为此,他提出了“不争论”的主张,认为在改革中不要去争论是非对错,姓社姓资,而是要不断用政绩来告诉人民,GDP的数字又有了哪些新变化。这样一来,中国改革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增加GDP来实现全民奔小康,于是改革变成了某种制造事实的简单劳动,或者说,变成了形形色色的追求人均GDP增长的数字工程。人们常说的“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就是老百姓对这些口惠而实不至的GDP“数字游戏”普遍感到厌恶的生动写照。
文章又说,中国的改革已经打开了旧价值的缺口,让人们看到了新价值的端倪。今天发生的种种事例表明,这场改革所制造的经济成果,不仅不能解决中国的全部问题,反而正在加重社会的价值危机和信仰危机,显然,仅仅依靠GDP的数字,不足以替代人们对价值、对信仰的追求。不仅如此,改革还有一个很特殊的功能,就是它瓦解了旧体制的价值基础,三十年后的今天,中国已经没有几个对旧制度以及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真正信仰者了。中国的这场改革,完全出乎其发起者的意料,在消解了旧体制价值基础的同时,改革自身却没有任何价值基础,这就是如今改革正在渐渐失去动力、速度和方向的原因所在。文章写道,这场以制造事实为使命的改革,它自身却没有价值基础,当它成功地制造了某些事实以后才发现,原来的问题不仅还在,有时候甚至还更加严重了。综上所述,不承认价值观念对于社会的重要性,认为仅靠唯物主义就可以绕过旧体制的价值危机从而解决中国的问题,这正是所谓“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致命缺陷。
文章最后指出,无视价值,没有价值基础的实用主义改革,及其背后的唯物主义指导思想,已经不能为中国的问题提供任何正确的解决方案了,这样的改革只能让老百姓有肉吃,却无法解决全社会的价值和信仰危机。因此,只有承认价值的重要性,并把价值的选择权交还给个人,这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唯一出路。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