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15)
● 叶鹏飞
中国经济在这轮全球风暴中到底表现如何?可能心理预期确实会影响经济运行,中国政府在表态时都不忘信心喊话。
10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强调,当局有能力和信心“完全有条件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把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会议的公报也表示:“中央对经济全球化作出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不会因为这场金融危机而发生逆转”。
配合官方的举措,中国主流媒体的新闻都尽量释放乐观信息。《人民日报》11日的社论发出“振奋精神,迎难而上”的呼吁。
中新社12日的报道则表示:“尽管目前西方各主要经济体正深陷经济衰退的泥潭,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仍对今明两年的中国经济增速普遍看好。据其发布的最新报告称,在出口增长放缓之际,受投资和消费稳定增长推动,中国的经济仍将保持活力。”
11日在去首都机场的途中与开车的王师傅聊天。他叹气地表示,已经感受到经济放缓的脚步了。
王师傅有不少常客,一些公司需要派人出差时都经常雇佣他的车子往返机场。他说,这一两个月生意明显地少了。
“IT产业和金融业的白领影响最大,”王师傅说:“公司都让他们尽量不要出差。”
被波及的还不光是这两个产业。“我看连航空公司也惨了。”观察社会现象相当敏锐的王师傅指出:“最近到机场接(国内线的)客人都延迟抵达。客人都说外出的人少了,很多飞机都载不满,航班三班并成一班,害他们都误点了。”
王师傅还说,最先因经济寒流而感冒的是礼品业者,很多大公司纷纷削减送客户的礼品来节约成本。往年这个时候,各地进京来送礼的人络绎不绝,但这阵子北京的交通却出奇的不那么拥堵。
类似王师傅从基层观察的视角或许有其局限性,但他所发现的这些蛛丝马迹多少也反映了一些社会实情。
经济放缓对于中国而言并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就如人民网一篇文章所说,“经济发展放缓,严重危及底层民众的饭碗和生计,各种社会情绪,更易引爆引燃。如果不能及时疏导化解,釜底抽薪地排除导火索,将加大中国应对这场危机的难度,干扰整个救经济、保增长的大局”。
有观察者分析,近来上访的情况变得更为频密,一些长期求告无门的上访者甚至已经发生职业化的现象,而且行动上也更有组织。
数十名上访者就在12月10日《世界人权宣言》发表60周年之际,一改过去到国家信访局的做法,出现在国际媒体集中的外交部表达诉求。在早前的12月4日“全国普法宣传日”,数百名上访者聚集在中央电视台表达诉求。
这些上访者各有不同的冤屈,但是却能同时聚集形成声势,意味着上访的形式和性质正悄然发生变化。
世界仍然对中国的经济表现有所期待,彭博社10日的一篇报道说,奥巴马欲借中国之力稳定世界经济;然而中国本身却也面对着严峻的挑战。如果2008年对中国是不寻常的一年,2009年恐怕也将是荆棘载途,不容轻忽。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