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中心 |
(中国信息中心记者 华子冈报道)中国新闻网今天刊发了题为《河南省统计局:河南基本实现总体小康》的文章,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已站在了新的战略起点,特别是人民生活逐步由贫困、温饱走向富裕,并基本实现总体小康。” 报道指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河南基本摆脱贫困实现温饱;九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末,从温饱向基本小康过渡,到二〇〇〇年全省小康生活实现程度达到九成半,基本实现小康生活;进入新世纪以来至今,开始由基本小康向全面小康过渡。数据显示,一九七八至二〇〇七年三十年间,河南全省共解决了二千四百二十九点三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每年减少八十一万人。 河南省统计局的这一说法明显与事实不符。统计局认为,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河南基本摆脱贫困实现温饱,但同期,即1986年和1994年,国家有关部门分两次确定了国家级贫困县331个和592个,其中河南省的30多个县名列其中。认定贫困县的主要标准是“年人均收入低于150元”,而这个标准基本上是无法保证温饱的。河南统计局指出,“一九七八至二00七年,河南全省共解决了二千四百二十九点三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每年减少八十一万人。”这句话换成算术式是:810,000 x 30 = 24,300,000 (约等于24,293,000 ),这样的数字造假漏洞百出。扶贫不是切豆腐,既然不是平均数值,就不可能连续三十年每年以810,000人的数字均匀递减。按照这个说法,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比如1985年,河南的贫困人口尚有18,623,000(24,293,000 - ( 810,000 x 7)),那么所谓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河南基本摆脱贫困实现温饱”的论断则完全站不住脚。 “小康”是由邓小平提出的一个随意性很强的模糊说法。后来虽然有学者捉摸“圣意”制定了一些量化指标,但仍然很难进行科学意义上的描述。 据悉,全国首个宣称进入小康的是浙江省,时间为2001年。这之后,其它省份并未积极跟进。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用20年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此后的六七年间也没有哪个省份宣布已经提前实现了全面小康。 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对多数,拥有三四十个国家级、省级贫困县的中部省份,宣布已经“基本实现总体小康”,其真实性十分令人怀疑。 半个世纪前,河南当局紧跟毛泽东的大跃进部署,组建人民公社,大放高产卫星,引领了中国的浮夸、造假热潮,结果造成了全省上百万农民被活活饿死的惨剧。河南当局这次又旧病复发,罔顾事实,夸大政绩,极有可能引发一轮“小康”卫星大战,这种潜在的结局不能不令人担忧。 ──《观察》首发 转载请注明出处 Monday, December 08, 2008 本站网址:http://www.observechina.net |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