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不要折腾学生就是最大的人文关怀 [打印本页]

作者: 七叶一枝花    时间: 2008-12-5 10:55     标题: 不要折腾学生就是最大的人文关怀

专家一发言,学生就紧张。最近有专家发言称,中学不应文理分科,文理分科降低了民族的整体素质,导致了我国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分离,也是诺贝尔奖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包含对教育深情的发言,经媒体传播,达到无数家长和学生的耳朵里。有中学生和家长告诉我,我们实在怕了专家的建议,中学教育会不会改,高考政策会不会调整。


今天的中学生,显然不会像专家关注民族的整体素质那样关注自身的素质,也不会像专家分析国家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分离那样,分析自身存在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分离问题,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我们要高考升大学,我们已经按照目前的教育内容准备未来的高考了,千万不要中途生变啊。


身边的例子,让很多学生和家长,对时时出新的教育改革方案,胆战心惊。拿江苏省来说,过去10年,高考改革方案变了五套。其中,2002年实行的“3+大综合”,初衷就是为了打破文理分科的弊端,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其“大综合”是把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6门课出在一张卷子上,这套改革方案,仅仅实施了一年,就因为学生要同时抓9门课,负担太重,而且高校在选拔人才时也较难区分学生的特长而宣告失败。接着推行的“3+1+1”高考模式,是在语数外3门之外,考生可以在物、化、生、历、地、政6门中任选两门,一共15种组合方式。这套模式在现实中遭遇中学组织教学困难,以及高校录取中选考科目的公平问题,好歹维持了五年,在2008年又被另一套让考生和家长厌声载道的、所谓将高考成绩与学业水平测试和中学综合素质测评结合在一起的高考模式替代。这套高考模式,从公布到执行一年多来,据说还没有人真正搞懂是怎样的录取方式。


文理不分科,能否解决整体素质低、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分离的问题,江苏的高考改革,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在现行高考制度下,可以说,分理不分科,必然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让更多的学生被繁重的学业压得抬不起头来。


事实上,正是这种强调卷面分数、将分数作为唯一录取依据的高考集中录取制度,才是造成整体素质低、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缺失的本源——注意,还谈不上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分离问题,今天读理科的学生并不就有科学精神,读文科的学生并不就有人文情怀。在这样的升学制度引导下,学校教育必然以知识教育为重点,突出记忆与背诵,哪怕是人文学科的教育,也是走知识化、技能化的路线,文科和理科,在学生看来,都是需要记忆、需要考出好成绩的科目,谁会真正关心学习这样的科目,能增长多少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要知道,就是在今天的大学里,考察学生的“道德修养”,也是通过回答试卷。


只有把教育对准人本身,教育的内容才可能真正有益于受教育者人格的健康发展,而这样的教育,必须建立“以人为本”、注重人个性、特长的多元评价体系与升学制度。离开了这一制度的构建,无论是中学的课程改革,还是高考科目改革,其对受教育者素质的培养,都将止于空谈。而且这样的改革,由于无法起到促进素质教育的效果,留下的唯一成效就是“劳民伤财”。


对于我国教育来说,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建立高等学校自主招生的公信力,打破集中高考录取制度,建立多元录取体系,实行自主招生。对应这样的制度,方可谈及中学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问题。如果由于教育公平、社会公平等一系列问题,难以打破高考集中录取制度,那么,就请从关心考生和家长出发,不要随意调整中学的课程与高考的科目,让学校和家长、学生不被这些对现实难以产生作用的所谓改革所折腾,这或许是当下对考生和家长最大的人文关怀。


作者: 黑总统    时间: 2008-12-5 12:15

改来改去都是洗脑。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