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讯北京时间2008年11月26日 转载)
来源:光明网-光明观察
徐林林/商丘市“孙刚”(孙凡瑞)被认为是河南省第一例使用假名当选的人大代表。但孙凡瑞却认为,当人大代表并非他的本意,而是当地政府安排的。(《法律与生活》杂志11月24日)
孙凡瑞为何要在人大代表选举时使用假名?据说当地相关部门正在抓紧调查,其中还包括他涉嫌“合伙骗贷,挪用贷款”等问题。相信真相不久将大白于天下。
其实,上述报道通过孙凡瑞之口披露的一个细节,远比假名事件耐人寻味:张弓酒厂曾是宁陵县最大的国有企业,酒厂领导一般由县长、县委书记兼任。改制后,和其他民营企业一样,当地政府希望酒厂在其“可控视线”之内,于是,便安排他孙董事长“当选”为人大代表。
据孙凡瑞称,商丘市其他食品企业,如科迪集团、福源集团,董事长至少是省人大代表,而大型煤电企业永城煤电集团、神火集团的董事长,则是全国人大代表。如果孙某此言不虚,那他很可能捅破了一层带倾向性的窗纸。难怪各级人大代表中老板那么多,原来,地方政府是想以此牵制企业,通过权力间接调控资本。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由于一线工人、农民代表被排挤在人大大门之外,通常是权力与资本一唱一和,把人代会开成了官员老板“联谊会”。结果,来自社会底层的正当诉求找不到表达渠道,以致不少社会矛盾日渐加剧,有的甚至最终闹得不可收拾。
当然,安排老板当选人大代表,抑或不失为政府与企业实现“良性互动”的有效路径:对不少为官之人而言,把“人大代表”这顶眩目的光环,拱手送给某些老板,置换到的是权力对资本的无端干预;老板们当上人大代表,不仅办起事来方便得多,而且享有某些“豁免权”,更有利于实现资本扩张;对某些心术不正的官员来说,则不啻于找到了一条“投桃报李”的权力寻租捷径。如此“安排”,可谓好处多多啊!
还有多少老板被安排当了人大代表?可能只有各地人大常委会清楚。看来,调整人大代表人员结构,一方面,官员代表必须尽量“瘦身”;另一面,老板代表也当控制在适当的范围。至少,不能以企业交税多少论英雄,把人大代表名额作为奖励、掌控“资本家”们的荣誉称号或一块“敲门砖”。 _(网文转载) (博讯 boxun.com)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