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ZT:中庸之道是个什么道 [打印本页]

作者: 21002    时间: 2008-11-18 19:00     标题: ZT:中庸之道是个什么道

赵本山和宋丹丹的小品就是逗,一些台词成了人们的口头禅,比如说秋波是什么,答曰:“秋波是什么你都不知道,秋天的菠菜呗!”,望文生义产生了奇语劈空而下的效果。最近恶搞不断,按照这样整下去,“总裁”就是总裁掉别人的人,“经理”就是经常有理的人,还有人带点偏见的,如“秘书”就是让领导秘密舒服的,“头疼”就是头头疼爱的人,“偏头疼”就是二把手疼爱的人,直让你对汉语的多样性和双关性叹为观止。







不过要是正儿八经的讨论一个问题,那还得搞清楚到底是什么含义,与平时的说笑不太一样。比如咱们就说“中庸”这个词吧,有些人一看见这个词就火气上来了,这不是腐朽的儒家的圆滑世故的做人方式吗?“中庸”两个字就不是好东西,“中”是走中间路线,不左不右没有立场,“庸”,显然一般化不凌厉不进取,或许就是和稀泥和折衷主义。







其实想知道中庸是什么并不难,翻开四书中的“中庸”,第一句就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为庸”它是坚定不移的坚持一种行为态度:不偏激,不过分,有度。中,不是指中间路线,折衷,没有立场,是指不偏激的一种尺度,誓如数学上的黄金分割点,茶杯中的多半杯热水,人之间适当的距离,住宅选择恰当的楼层。







比方说,对孩子适度的爱就是中庸,过份的溺爱或者苛刻的要求就是偏;享受美食美酒乃是一种口福,然而暴饮暴食酗酒就对身体无益;有知心朋友是好事,但是知心到整天在一起起腻,连个人的一点隐私都彼此知道,这就是偏。其实中庸乃多数正常人行为中早就持有的态度,所以中庸上说;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全世界多数人,每天都在行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如此的普及,所以才会说是“天地之正道”。







字写得太多看的人烦,太少又没有说服力,因此就写这些,这就是一个度,这就是玩一次中庸。








谁控制了过去就控制了现在,谁控制了现在就控制了未来。




中庸之道可以被演绎的定义太多了,或许一万个人有一万种至中至和的标准,所以总感觉中庸是很滑头的理论.也是因受南怀瑾对《论语》等四书五经谬误强词夺理之新说的反感,在下以为不能从字面直接表达鲜明立场的理论皆是左右逢源的“滑头”。比如绿兄提到的于子之爱,仅溺爱就能被不同层面的认知分割出不同的程度,这些定义或许会相互矛盾冲突,使人茫然。如果一个原则的根本所在是模糊的,也就不能奉之为圭臬。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