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谁是贡献最大的人----兼论"官本位"有什么不好 [打印本页]

作者: legend_teng    时间: 2008-10-26 13:03     标题: 谁是贡献最大的人----兼论"官本位"有什么不好

欧阳君山


    一个人对社会的最大贡献在且只在于征服自己,神闲气定,归于平静。其他的一切可能都是扯蛋!——题记


    按:从本位的角度看,中华文化的确"官本位"。对官本位的批判一直不断,近年来更称得上热闹。不乏某些理性的声音,但根本上讲,所谓的批判只是瞎起哄,痛打落水狗,实际上似懂非懂,甚至连靶子都不知道在哪儿。真正要驳倒官本位,必须返本归元,正本清源。《天下事——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有关章节与此有涉,特发各方批评。


    判断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办法很简单,就是看能不能被复制。这里的逻辑很简单:如果连复制都不可能,谈何社会贡献?像比尔·盖茨一样,通常所谓的社会贡献实质上都是零和博弈的结果,不仅不可复制,而且必定建立在别人失败乃至牺牲地球的基础上,充其量只能算个人成功!


    商本位与官本位并无绝对界线,说到底,经商也是做人,商道即人道。一个人不管做什么,做到大时,做到高处,都必定是做人。原则上,大企业家也能够做官,大官也能够做大企业。《呻吟语》云:"为学第一工夫,要降得浮躁之气定。"真良言也!官本位固有的弊病是在于:官员服务于公共部门,而公共部门不仅产权模糊,而且产权人模糊,即该公共部门不属于该官员。


    在组织化文明出现后,在天下一统后,"朕"全部的努力都在于抑制组织化,甚至去组织化,目标所向不是别的,就是"生产性努力"——征服自己——讲养讲爱讲无私更直接是生产性努力的落实。


    在现有的"金钱竞赛"经济学中,生产性努力指的是创造财富的努力。一个社会的经济要发展壮大,首先必须鼓励创造财富,不仅需要把社会资源导向生产性努力,而且需要把社会承认导向作为生产性努力主体的企业家,甚至"商本位"——一切为企业生产服务,一切围绕企业家转。


    任何一个社会,要达到特定的目的,都必须把社会资源特别是社会承认导向特定的人群。在"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用"直升飞机"把工人王洪文和农民陈永贵接到国家最高领导层,正是要表明"文革"的注目所礼。改革开放中,小平同志先后在两个不同寻常的时刻关心以"傻子瓜子"闻名的个体户年广久,也是要表明改革开放的注目所礼。


    "朕"要把社会的注目礼导向何方何人呢?在"朕"的天下,理想状态是一盘散沙,注目礼原是一个个小窝自我决逐的,谁能够以理养人,领导三角,能混能圆,最会玩窝里斗,谁就自然而然是注目礼的大赢家,根本无需"朕"进行导向。


    考虑到组织化的文明已经出现,随之而来的就是一定的社会分工和社会分层,为防止天下陷入方向性的错误,"朕"的确需要对注目礼进行一定的导向,不是别的什么人,就是征服自己的人。道理很简单,只有征服自己,才是真正的生产性努力。一个人征服自己,神闲气定,回归本分,不再需要别人来注目致礼,就是对社会的最大贡献,社会因之而更靠近均衡。这用佛家的话语表示:自度不济,谈何度人!


    什么人对社会的贡献最大呢?这是一个常常被讨论的问题,时代不同,理念不同,身份不同,答案不同,似乎没有个正确答案。实际上,判断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办法很简单,就是看能不能被复制——如果连复制都不可能,谈何社会贡献?


    比尔·盖茨的贡献大不大?按一般的标准,盖茨对人类的贡献相当的大。但能复制吗?盖茨的成功不能复制,多少公司被他所创办的微软一一击败,不客气地讲,也是血染"红顶子";盖茨的生活也不能复制,尽管过得俭朴,但位于西雅图市华盛顿湖畔的超豪华别墅还是令人"高山仰止",占地6600平方米、7年时间精心打造、造价高达9700万美元;如果都这样来做房子,全美国乃至整个地球能容纳多少人呢?这当然属于极而言之,但的确像盖茨一样,通常所谓的社会贡献实质上都是零和博弈的结果,不仅不可复制,而且必定建立在别人失败乃至牺牲地球的基础上,充其量只能算个人成功!


    西方文明尤其工业化对人类厥功至伟,这是欧洲人常常沾沾自喜的,以至于陶醉出种族优越感来。可西方文明能够学习和复制吗?今天都像西方一样生活,还需要N多个地球;过去都像西方一样殖民,也需要N多个地球。毛主席当年问到"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原因不就在这吗?西方先生或许可以学习,但不可能复制。


    什么才是真正的社会贡献呢?2008年6月,盖茨宣示把自己580亿美元的财产全数捐给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一时舆论纷纷,曾经的中国同事李开复先生提到一句古老的西方谚语:"The richest person is not one who has the most, but one who wants the least。"译过来就是:真正最富裕的人不在于拥有最多,而在于需要最少。此言切中要害,一个人对社会的真正贡献是在于将欲望减少,少至又少,直至完全征服自己!这当然能够复制,而且任何人都能够无条件复制。


    把注目礼导向征服自己的人,显而易见,谈不上是导向特定人群。原本"朕"不进行导向,征服自己的人也会是注目礼的大赢家,自己都已经征服,况别人乎?例证就在眼前,"朕"之所以一路上"过五关,斩六将",最后君临天下,不正是"朕"本人能够无私奉献,已经征服自己吗?


    这一点得到了现实强有力的证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是人群,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都是心态上更成熟的,虽不至于征服自己,但确实都能够为人处世。人际关系大师戴尔·卡耐基明确表示:一个人的成功,15%归结于专业技术,85%取决于为人处世。


    从另个角度讲,由于组织化文明所要求的专业化和科技化,当今时代,高智商的人应该要吃香得多。但就最普遍的情况而言,并非智商为王,仍是情商作主。与卡耐基的计算近似,心理学家也归纳出一个成功方程式:一个人的成功,80%由情商决定,20%由智商决定。情商反映的正是一个人的为人处世能力,甚至可作为一个人征服自己的程度指标,情商越高,表示情绪主导力越强,离征服自己越近。


    在组织化文明难以避免的情势下,"朕"要把社会承认和社会资源导向何方何人呢?理论上讲,贡献最大的征服自己的人;现实上讲,擅长于为人处世的人,善于做人的人,心态成熟的人,既科学又简洁地说,情商更高的人。这实际上也是"朕"推己及人,"朕"当然情商比较高嘛,从以理养人到领导三角到能混能圆,都充分表明"朕"的高情商。最简单地讲,要不是能主导情绪,"朕"当初怎么可能迈出对别人先投之以礼的第一步呢(参见前文P)?


    在中华历史上,很早就有"士农工商"的说法,《国语》就明确提到。为什么"士"排在四民之首呢?原因就在于相对"农工商",士总体上应该更能够为人处世,更善于做人,心态更老熟,情商更高。春秋时期即有"养士"之风,在相当大程度上,士大夫阶层就是专业于心性修养的。从社会结构上讲,也应该正是士大夫阶层获得社会承认,掌控社会资源,保证了中华历史的稳定均衡,造就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



"官本位"有什么不好


    近现代西方文明"商本位",这一点应该没什么异议。事实上,欧洲的基督教在宗教改革后,都转向了商本位,承认世俗的赚钱也是人的"天职"。中华文明呈现出"官本位"的特征,这一点应该也没有什么异议。"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干什么呢?做官!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读书几乎是做官的同义词。余音三月绕梁,中华大地至今不时闹起"处级方丈"或"局级主持"之类的笑话,甚至还流传有科学院院士要求"市长级待遇"的滑稽。


    官本位有没有合理性呢?首先,从前的读书人读的都是"经史子集",尤其必读"四书五经",学的就是"注目礼生产",虽不至于征服自己,但本行就在于心性修养,或多或少学有所成。其次,从前的做官也不是技术性的,搞的就是"注目礼生产",主要就是协调各方面的人际关系,所谓"立君牧民"。这两点决定了一个人要做上官并做好官,必定要有相当的"生产性努力"。有句话叫"公门之中好修行",信哉!


    事实上,在相当大程度上,从前的读书做官就是学做圣贤,下的就是征服自己的功夫。《礼》曰:"俨若思,安定辞,善形容,有道气象矣。"没有征服自己的功夫,哪来的有道气象呢?正因为如此,明一代大儒吕坤在《呻吟语》中明确指出:"为学第一工夫,要降得浮躁之气定。"


    每一种文明都会有自己的注目所礼,每一个时代都会有自己的本位。官本位如今饱受指责,一部分人甚至当"落水狗"痛打,上升到批判中华文明的高度。的确,向商本位转化属于当今的时代潮流,在一些国家,政府围绕企业和企业家转,成为"服务型政府"的题中之义。但这里面的原因应该不是官本位有什么不好,而在于社会的注目所礼转向了经济建设,"金钱竞赛"在全球各地如火如荼。


    就人而言,商本位与官本位并无绝对界线,说到底,经商也是做人,商道即人道。一个人不管做什么,做到大时,做到高处,都必定是做人。任何一个行业,在小时和低处,可能只是物的协调和组织问题,但到大时和高处,必定涉及人的协调和组织问题。没一点儿情商,行么?正因为如此,大企业家多有道之士,皆以德致胜,做的是人心的生意。原则上,大企业家也能够做官,大官也能够做大企业。


    官本位固有的弊病是在于:官员服务于公共部门,而公共部门不仅产权模糊,而且产权人模糊,即该公共部门不属于该官员(参见前文P)。这导致一系列的问题,最典型的就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与以权谋私。非一般"太上个世纪",自商鞅在秦国用郡县官僚制取代分封世袭制,公共部门产权人模糊的问题就已经存在。


    中华历史之所以未成长出工商文明和资本主义,一者因为重农抑商比较成功,一者就是官本位特别成功。双管齐下,相得益彰,在世界历史上,可谓绝一无二。既然"茅坑"这样被士人和农民占了,哪还有工商文明"拉屎"的份呢?


作者: cpu2ddr    时间: 2008-10-26 17:16

楼主说那么多的理论有什么用,关键的还是要看结果
事实上,哪个结果好呢?
我看你自己都无法否认,还是西方文明好!!!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