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外戒备森严
刘晓原:这个意见应该这样来分析。9月9日我和杨佳的父亲杨福生一起去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领取一审判决书的同时,要求杨父或者律师去会见杨佳。法官又拿出一个有杨佳签名但是是法院做出的笔录给我们看。我们提出,不能以杨佳的笔录作为依据阻碍律师会见被告人。这种情况下他们应该按照律师法的规定,安排杨父聘请的律师会见杨佳,由杨佳当面回绝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
按照法律来说,杨佳案在上海的司法程序全部进行完了,只差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判决。如果死刑核准,将由负责一审判决的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来执行。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上海市公安局还不允许杨福生聘请的律师会见杨佳?到底担心什么?是不是担心杨佳见到父亲聘请的律师会说,他原本愿意接受父亲给他聘请的律师?如果是这样情况,那是很大的问题。
德国之声:杨佳案在进行的过程中,中国许多民众认为杨佳案审理司法不公正,您能解释一下哪些细节存在着不公正性吗?
刘晓原:首先这是一个袭警案件,受害方不仅是警察个人还有公安机关。杨佳案的调查工作很多是由闸北公安分局承担的,没有回避,这一点在一审中辩方律师也提出过。另外,一审拒绝媒体和民众旁听,违反了公开审判的原则。再有就是精神病鉴定的问题,有很多违规的操作。但是杨佳案中让我觉得最离奇的,感觉到法制可能在倒退的一点就是杨佳母亲的问题。杨母被警方请去协助调查之后莫名其妙地失踪,而杨母又是杨佳案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证人。
德国之声:有人说,杨佳案的判决会对中国司法体系今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您认同这种说法吗?
刘晓原:杨佳案在刑事侦查阶段、检察起诉阶段一直到一审审判,民众的意见非常大。二审之所以允许市民民众旁听,这就是民众的力量、网络的力量让他们加以改变,因为民众质疑(声)太大了。杨佳案中,杨佳究竟有没有遭到警察殴打,警察执法过程中究竟存不存在问题,这些都还需要加以查明。
德国之声:杨佳案的判决会不会造成中国民众对中国司法体系的公正性产生更大的怀疑和不信任感?
刘晓原:应该说,如果在民众质疑的方面法律判决书不能给予解释,依照法律规定释疑的话,民众会对法制社会有点失去信心?但是也必须承认,法制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杨佳案中,从刚开始公安机关再也不接受媒体采访,不回应外界,到一审法院禁止民众和媒体旁听,再到二审的有所改变,这说明,他们也知道了民众一致追求呼唤要求司法公正。
德国之声 / (博讯 boxun.com)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