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中国人的核心价值之一》
十一长假结束了,大多乘坐火车出门旅游的人可能都不会忘记来到一个火车站时首先听到的那段温馨的问候语:欢迎各位来到XX火车站……
——这段话一般是女子的声音,也有使用带点女腔的男子播映员的。接下来的一两句,有的地方会介绍你刚刚到达的这座城市的特点,例如“美丽的江城武汉”,例如“祖国的南大门广州”,有的则会告诉你当地的天气情况,对于背着大包小包、扶老携幼、风尘仆仆的旅客,这样的问候显然不失温暖。不过两句温馨的欢迎后,话音一变,几乎所有的广播都转到了如下的内容:……旅客同志们请注意,请千万不要相信陌生人,不要相信所谓老乡……请不要随意借用不认识人的手机……,不要相信帮你买车票的人,请不要相信帮你提拿行李的热心人,以免上当受骗……
请千万不要告诉我你没有听到这样的问候语,这些问候都是以贯穿你耳膜的高音喇叭播出的,震耳欲聋,你不至于麻木到充耳不闻。就我所知,广州火车站的告诫顾客不要相信的名单最长,听得让人脸红,让人心跳,让人胆战心惊,因为如果你都听进去了,你会突然发现,原来我们什么人都不能相信!
啊,各位,欢迎你来到伟大的中国,一个神秘和神奇的国度!
其实国外的学校尤其是小学,也经常告诫孩子“不要相信陌生人”或者“不要上陌生人的车”,美国的情况比较糟糕,澳洲好多了。澳洲两千万人口,可一两年内也总有一两个小学生被骗的事,结果学校把孩子的安全教育当成重中之重。小学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告诫孩子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
可是,那毕竟是对小学生的教育呀!我去过那么多国家,到过记不清的火车站,还真没有见过哪一个地方象我们任何一个堂堂的大都市火车站里每天反复上百次(也许上千次)用高音喇叭告诫公民:请不要相信老乡亲,不要相信热心人,不要相信陌生人……
是不是我们不懂得国际规矩?把一个据说和谐的社会搞得如此不堪和草木皆兵?当然不是,短短的三年里,我自己认识的人里面,就有好几个被骗的,有两个正好就是在刚刚走下火车就掉进了骗局的。而当时,这个以高音喇叭响彻整个火车站的“温馨问候”已经响了好几年了,只是随着GDP的提高和火车的提速,播音的频率更密,播音员的语气越来越急促,告诫大家要提防的名单越来越长……
你说,如果没有火车站民警和播音员的及时提醒,那受骗的人不是更多?想到这是对中国成人的嘱咐和警告,我简直就不敢想下去了。我不知道现在中国大陆大人们对孩子又是如何教诲的。听说,上学放学家长很紧张的,有的要重点保护,把孩子和外界隔绝起来。我有好几次看到街上可爱的孩子,想逗他们聊天,都被警惕的家长拉走了——
不要相信那些热心的人,不要相信那些想帮助你的人,不要相信那些要把手机借给你的人,不要相信陌生人!那么能够相信熟人吗?
据说有中国人的地方都差不多,那些真正欺骗你的,让你血本无归甚至倾家荡产的几乎都是你的熟人。这些年经常传出国外包括美国和澳洲出现了折磨华人的血汗工厂,但如果你不怕人家说你种族歧视的话,你就会发现,那些工厂的老板十有八九是中国人。在海外被欺骗的华人,也绝大多数是被华人欺骗。中国大陆的情况能好到哪里去?
在一个道德水平低下,毫无诚信可言的国家,在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历史至今却找不到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的民族里,你得到的告诫是千万不要相信陌生人和熟人,甚至那些想帮助你的人……
那么我们到底该相信谁?难道只能相信我们自己?可扪心自问一下,你相信你自己吗?或者说,你能够告诉我,你自己又相信什么?你相信诚信、善良、勤劳致富?相信公正、公平?你如果连你心中想去相信的东西都不敢去相信,或者你想去相信的东西已经在现实社会里行不通,甚至让你走上不归路,你又如何能够相信自己?
如果你连自己都无法相信,或者你不得不收起自己相信的而在这失去了核心价值也没有任何信仰的社会里随波逐流,那么,你又能告诉自己的孩子去相信什么?
如果我们这个民族不抓紧时间重建我们的核心价值观的话,我想,我们会越来越不再相信自己,而且,总有一天,母亲们不得不这样告诫自己的亲生骨肉:
孩子,千万不要相信陌生人!孩子,千万不要相信熟人!!孩子——你也不要相信我,因为妈妈不知道早上把你送进学校,晚上你是否能够从废墟中爬出来!不要相信妈妈,因为我也不知道,亲手喂你的牛奶是否会让你疼得死去活来,甚至夺去你幼小的生命……
《杨恒均重建中国人的核心价值之一:火车站那让人心寒的温馨问候》
杨恒均 2008-10-13
《重建中国人的核心价值之二》
这篇文章是我计划外的,也不是我正在写的《重建中国人的核心价值系列》的一篇,但由于看到他们又在折腾孩子,实在气不过,又不能把电视机和电脑都砸掉,我没有办法发泄,只能坐下来,匆匆几句,写给那些无良的大人们。
就在下午用了一个多小时完成了《火车站那让人心寒的温馨问候》合上电脑时,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开始了,要怪都该怪我,忍不住,时隔几个月又看了一次新闻联播。可想而知,虽然坐立不安,但愤青杨恒均总算数次忍住悲愤。不过,最后还是爆发了:今天是中国少先队组织成立59周年,全国范围内评选出了十位优秀的少先队员……随后是标准象上几岁到十岁左右的充满童稚的脸蛋……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上网搜索一下,才知道每年都搞这种评选,算我孤陋寡闻了。评选的规模非常之大,评选上的11月分还要到人民大会堂去被接见。这样的十大优秀人物评选对于我当然并不陌生,对所有的中国人也不会陌生,但好像没有人象我一样反应这么大。何止反应大?我是很气愤的。也许我错了,那么请你指教——当然,你指教我的唯一资格就是你也和我一样身为孩子的家长。
和年年一个接一个的英雄模范人物的评选不同的是,这次评选的是十岁左右的少年儿童!而且在中国这样的国家,谁都知道,这种评选代表着什么——它代表着为全国少年儿童树立光辉榜样,代表着人生的巨大荣誉,代表着少年儿童前进的方向……
谁说我们中国人缺乏核心价值?请问,在一个缺乏核心价值的国家,能够有如此精确的判断标准来挑选十岁左右的优秀儿童?我告诉你,全世界都有为促销奶粉而搞的挑选健康宝宝或者活泼宝宝的活动,但绝对没有一个现代国家在全国范围内挑选优秀的十岁左右的模范!因为没有一个国家的大人会有中国的“大人”那样自信,自信到给十岁的孩子确定了核心价值观!
我是不是可以弱弱的问一句:请问你们用什么标准来挑选这些十岁左右的孩子成为全国一亿三千多万儿童的榜样?用你们大人的标准?你们有标准吗?千万不要告诉我,你们用的是你们教育孩子的“爱我们就是爱国家”,以及什么是光荣什么是可耻!你们知道什么叫可耻吗?——可耻,就是用连自己也不相信的标准去挑选和要求只有十岁左右的孩子。
大家知道十岁左右的少年还很不成熟,他们有自己的天性,这个时候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是必要的,但那种使用成人的标准来挑选模范,再把事迹推广到广大少儿中的做法,不但对广大的少儿没有什么好影响(我们广大的中国成年人不是被树立的那些英雄压在下面,一直抬不起头?),而且对那十个过早被带上国家荣誉光环的孩子也绝对不是好事。
我稍微搜索了一下十佳优秀少先队员的事迹,感到一阵XX(这里自己删除两字,免得想推广我博客的编辑为难):一个小孩子带领同学节约了110多万张纸,还到处找垃圾,搞环保(如果她一直搞下去,应该当环保局长);另外一个只有十岁不到,获得的绘画奖项竟然比我这一辈子能够叫出名子的奖项还多好几个;我的家乡湖北省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孩子是一位残疾小孩(祝福你,孩子),他一夜出名的经历如下:他给北京的胡爷爷写信,信中深情的说:我很快乐,很幸福。当然写信的人很多,他出名是因为胡爷爷竟然回了信,哇塞!——祝他11月吩到人民大会堂,而且也祝他今后长大了也能够继续到人民大会堂!取代邓普方同志。——我无意对这些孩子如何,但实在受不了那些大人们用来描述和折腾这些孩子的语言。
你有十岁左右的孩子吗?我正好有一个,看到这样的新闻,我在想,如果他在国内,我如何向他介绍这些他应该学习和效仿的榜样?想来想去,最后决定,算了,我还是喜欢儿子现在调皮捣蛋的样子,有时不想学习时耍点小聪明和老子斗志斗勇,我喜欢他那种和大人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那种屡屡让人发笑的表达方式……
不说了,我愤怒也没有用,他们每年还会继续用他们自己定的标准来评选十岁左右的孩子成为全国十大优秀少先队员,而且用这种方式把某种“核心价值”塞进全中国孩子的大脑里。恭喜你们了,谁说中国没有核心价值?虽然我们成人都不再相信,但我们至少还能够控制孩子,让他们有“核心价值观”——你看那条匝在孩子脖子上的红领巾象什么?
关掉电视,还是看电脑新闻吧,也许就不会整天象个大脑充血的愤青了。可是,真是气不打一处来,一打开电脑,竟然看到的是这副图片和新闻:贵州黄平县教育局为了在中小学生中推广“礼仪”(各位,这可是中国几千年的“核心价值”),要求全县所有中小学生都向过路车辆敬礼,一是表示对驾驶员的尊重(怎么能够不对坐车的人表示尊重呀,各位?!),二是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啊,看看这些可爱的目关呆滞的小学生,他们的核心价值观就这样在路边形成了!当然,据说司机很感动,因为交通事故也减少了,你看你看,有钱人也不忍心用车撞那些向自己毕恭毕敬敬礼的孩子吧?!
我X你XX的!这难道又是老子离开中国十几年而严重错过的中国特色之一?全世界再也没有听说过如此无耻和无良的教育局,有这样培养孩子的“礼仪”的?就是要敬礼,他们也应该向老师、向被贪官污吏剥削的含辛茹苦的的家长敬礼,或者本着“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精神向农田的老农敬礼吧!可你偏偏要学生朝那些本田、奔驰和奥迪致敬!至于说到交通事故,难道你不应该多教育那些开车的成年人和坐车的大官们和老板们?一定要用幼小孩子们卑微的方式来减少自己的死亡率?还美其名曰:礼仪!
你们这些寡廉鲜耻,不知道羞耻为何物的东西,我X你XX的X!!
《杨恒均重建中国人的核心价值之二:谁说我们缺乏核心价值观》
杨恒均 2008-10-14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