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0日
【明報專訊】隨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的召開,近期「三農」(農民、農村、農業)話題在內地十分熱門,雖然中央在開會伊始,就澄清土地使用權的流轉,不關產權事,在所有制的問題上先封了指摘「私有化」的左派的口。但其他很多的配套改革,仍有很多懸念未解。
依筆者之見,解決「三農」問題,不能只眼盯農村。以本報近日的「新土改前瞻」系列報道為例,當局有意讓農民離鄉入城,變成新市民,但農民卻對當局的美意不領情。結果,很可能令7億農民2億入城的美夢難圓。
農民為什麼不願做城裏人?道理很簡單,大部分農民工的低收入及工作不穩定性,根本無法令他們在城市終老,很多農民工的收入保證自己在城市生活,尚可有些餘錢寄回家,但若家中老幼也跟來,在城裏安家,就只能領低保(綜援)了。
大部分農民工做的是體力勞動,上了年紀就無法幹了,到時想不歸根也難,所以說,所謂落葉歸根,還不止是觀念問題,也是現實問題。
生活無保障 農民拒入城
中國現在的城市化不是過頭的問題,而是很多社會服務容量有限的問題,如河南的戶籍改革,農民自己不進城,而把子女都送到城裏上學,令城裏的學校爆燈,只好叫停。據說,深圳已在為建校土地而苦惱,再湧入新學生,也沒地建校舍了。
至於農村信貸,更是離不開城市的銀行和金融機構。在城市有穩定的收入和足夠安家本錢、子女又在城裏受教育的農民才會變成市民;風險投資願意支持農民,農業才可發展。問題在農村,根子卻在城市。
孫嘉業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