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被“假”缠身的中国品牌 [打印本页]

作者: ls59    时间: 2008-10-5 20:43     标题: 被“假”缠身的中国品牌

(2008-10-05)


● 邹文森


  毒奶粉事件,犹如燎原之火,一发不可收拾。从中国延烧至其他国家,还有原料使用国。亚洲各大城市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不加赘述。

  生活在上海,毒奶粉事件似乎没为我造成太大的困扰。周边的朋友,可能因为都是城市人,也不是育有幼儿的父母,对于这件事也不觉得怎么样。走在大街上,深圳的同学告诉我,对于这类事情习以为常,不需过多反应。

  他之所以对我说了这句话,是因为我拒绝喝街边奶茶。可能是我的过大反应,但是遍布中国城市,数以万计的奶茶店所使用的奶粉,质量由谁保证?价格低廉的奶茶,奶粉质量的高低不言而喻。有趣的是,大家并不把这当成一回事,其销量也不见影响。还有其他的奶制品,无所不在的饼干、面包、奶茶、牛油、乳酪等,这些数量庞大的品牌和食物,该由谁保证其安全?无人喧哗,自然也无人出来担当。如果不是多个国家地区进行食物检验,中国这里的大白兔奶糖和冰棒也不会随即下架。

  中国内地50多个电视频道,无数个广告的结语,都是同样以一把浑厚高昂的声音说“中国驰名品牌”,或者“中国名牌”、“世界名牌”等。这些高昂的声音,在这样的时刻,只是反讽地激起更多的怀疑。这些品牌,例如三鹿,它们是曾经优秀,后来变质?还是原本就是靠钱买回一个名堂?

  诚然,每每出现重大的社会事件,例如“假虎事件”,网络上经常都会出现声声挞伐的80后,他们“成群结党”,表达了愤怒和一定的不理智。当然,不理智并不值得鼓励。但是,令我感到吊诡的是网络的热络和民间的冷漠所呈现的极端反差。

  三鹿事件之前,在飞机上阅读了一篇全面深入的报道分析,关于中国中央政府如何借私人智囊团之力,建立奥运的国家形象,训练官员面对媒体,与媒体打交道做朋友,更破天荒地聘用美国广告公司。这样的报道令我相信中国正朝着正确以及明智的道路行走。但随即而出的,是令绚丽壮观的开幕礼蒙灰的“假唱事件”。

  我们细数这几年反反复复不同程度的“假案”、“毒案”,还有近期不绝于耳的“毒家具”、“毒制服”,它们不只损坏了中国对外的形象,它也会令中国人对于官商勾结的黑暗更加冷漠与灰心。我周围的朋友所展现的事不关己和不以为然,显然是因为此类事件屡见不鲜。

  笔者留学上海三年,对于中国是充满了爱惜与亲切。短短的三年里,我见证了黄金周制度的改革、中国铁路引入动车组、奥运会残奥会,甚至是相对不重要的五角场商业区的建成。这些都指向了一个国家的蓬勃发展,还有前进方向的正确。至少,我就读大学的行政效率,在这三年内可说是大有进步。

  每每回到岛国,我这个“假上海人”常常都带着偏爱之心,和朋友们辩论一道道关于新移民和中国事件的议题,为他们说话,当好“新中友好使者”。因为,我坚信中国是在历史洪流中匍匐前进,为过去所耽误的百年,以倍数的速度追赶发达的世界,她需要的是更多的鼓励。


但是,当生活的基本保障动摇时,人应该是愤怒的。当年,作家龙应台在解严前的台湾,写了一篇篇后来集结成《野火集》的文章,细数台湾人悲劣的生活环境,以“你们为什么不生气?”来激起社会反应,催生生活质量的改善。不同时代的文章,放在今日的中国,竟如此契合。我为周边朋友的不愤怒而感到愤怒。古云“麻木不仁”,因为麻木,就是不仁。


  不过,每当我发表类似言论的时候,中国朋友笑我太幼稚。确实,我这个来自边陲小国的遗民,对于中原体制的盘根错节、无数的潜规则、复杂的人情世故,体会是相对浅薄。报道三鹿案的记者,就因为担心自身安危而难以入眠,显然,毒奶粉事件,并不是单一的问题。它是一个膨胀的体制在义无反顾的进展当中,所折射出的冰山一角。

  无论多么不愿意,淹没海底的冰山,迟早将涌现于表面,类似的安全事件还是将会再次纰漏,而中国的品牌形象将长久地被“虚假”和“不安全”缠身。尽管人类以健忘闻名,但是深植心中的灰心和不信任,将会时时伴随着我们这一代人成长。届时,失落的信心将要靠更大的努力才能寻回。

  (作者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