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鲁迅、李敖和社会 [打印本页]
作者: gj0308 时间: 2008-9-26 20:43 标题: 鲁迅、李敖和社会
前些天,偶然在网上看到李敖大师,在清华大学所做的讲演。在讲演中他很自豪的说:自己已经是著作等身。李敖的著述颇丰,竟达百种之多。作为一个文化人,这也确实值得引以为荣,如果是我当然也会是如此。
但是,作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大师”,其价值的大小,并不是由著作的厚度所决定的。大师们的著作,在一定程度上就如,我们普通人所说出的话。在生活中那些说话多的人,并不就一定就比沉默寡言之人,要更为高明一些――当然这只是就贫民百姓而言。而对于大师级的人物来说,我想:李敖一百多部的著作,加在一起也比不上,那一本残缺不全的《红楼梦》。
在此,我并不是要偏低李敖大师,因为比不上曹雪芹,这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我们大家全都比不上人家。直到目前为止,中国也无一部作品,能够超越《红楼梦》,它已成为人类智慧之中,一座永恒的高峰。虽然有许多的志士能人,一心想将这个高度踩在脚下,但却无一例外的,全都以失败而告终。这就是一位文化巨匠,所具有的真正的价值和力量。
鲁迅的一生都在战斗,在重重的围困之中,不断地左冲右突,东挡西杀。其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不过李敖对鲁迅,也曾有过一些微词,可惜他的论据,我目前还没能看到,真是很可惜!
而一提到李敖,人们往往首先就会想到两个字:“骂人”。以至于其在北京大学的另一场讲演中,突然没有骂。我也看到有关的视频,其实是也骂了,只不过含蓄了一些,不太凶狠而已。可是不久便有网友,提出了如此的责问:李敖老矣,尚能骂否?似乎李敖一旦不骂人了,或是骂的不够狠,便不再是李敖了,也就不行了。
李敖在他已经度过的,这八十多年的生命历程中,确实有很多的时间都在骂人。可不同以往的却是,他已将骂人上升到了一种,艺术化和职业化的高度。在他那不绝于耳的骂声里,夹杂着大量的哲学、历史、人文、社会等的知识,当然也包含了自由与民主等等――他已经骂到了一种出神入化的境地。
通过不继的骂人,去实现他的理想,去维护他心中的正义,也实现着他人生的价值。他执着、勇敢、坚定,坚韧不拔地维护着,他心目中的道义和公正。此等无私无畏,而又执着勇敢的境界,在当今的中国似乎已无人能出其右。对此,我深表敬意,但却不会去学习。
在我们这样的泱泱大国中,也确实需要多出几个,如鲁迅、李敖这类的斗士,但是却更需要如曹雪芹那般的文化巨人。自曹氏去世后的这两百多年中,我们中国就再没能出现,一位世界级的大文豪。那人类文明的制高点,全被别的民族所瓜分。所以我敬佩鲁迅和李敖,但更崇拜曹雪芹!
不妨让我们做一个极为大胆的假设:倘若以鲁迅和李敖这般的睿智,这样的勇猛和执着,去攀登上面所说的,那座高不可攀的峰巅,其成功的可能性,或许就会大大的增加。可悲的是,过去的也就成为了历史,而历史却又是不可能更改的。
这是他们个人的不幸,却更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悲哀!我想:没有人,想用尽一生的时间去战斗,也不会有人愿意,用一生中大部精力去骂人。除非他是一个疯子,但就是绝大多数的疯子,也不是如此的。这完全是我们的社会,在苦苦地威逼着他们,甚至是一种裹胁,使其不得不如此,而且还要用尽毕生的精力。如鲁迅和李敖,这类生命存在的形式,难道还不能引发我们的深思吗?
惭愧的很,我对鲁迅并没有研究,但是鲁迅的名气,也确实是太大了。对于一个要从事文学的人来说,想听不到有关他的评论,这都是不可能的。在我所听到诸多的评论中,有一条被引用最多,也是最为有力的攻击,就是:鲁迅,他并没有能给我们后人,留下来一部长篇小说,对于一位文学大师来说,这是极不相称的。有些人甚至还以此,而否定了他大师的地位。就连李敖对鲁迅,也有过类似的微词。
我想:这确实是鲁迅的一个硬伤,他本人一定也会为此,而深感遗憾的。但是请我们为鲁迅先生,设身处地的想一下:面对为数众多的人类们,那极为疯狂的纠缠和围剿。他只能以一种最快,最狠,最有力的方式,去猛烈地回击。在短兵相接,瞬息万变的格斗之中,也只能使用这一类,快、准、狠的招式,给侵犯之敌以致命的回击。但是他们人数众多,势力极为庞大,就即便是如此,鲁迅有时还是不得不东躲西藏,甚至竟要一次又一次地搬家。
曹雪芹用了十年的时间,方才写成了这一部《红楼梦》。但是,你能让那些围攻鲁迅的人类们,停下他们疯狂的魔爪,安安静静的等待上十年,直等到鲁迅先生写完了,一部或几部长篇小说之后,他们再重新来纠缠不清吗?这显然是不太现实的。让鲁迅退出战场,这就如叫李敖不骂人一样,一定会是件很困难的事。更何况还有那一些,“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树欲静,而风不止”之类的说法。
当然,不同的人在同一种强刺激之下,也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这与各人的气质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巨大的压迫之下,有人选择了沉默,有人选择了逃避,也有人被永远的击倒在地,更甚者则是跪地求饶。可是鲁迅,却选择了用投枪和匕首一般的檄文,去勇猛地回击。就如李敖选择了骂人一样,我看这些都是相差无几。
沉默啊沉默!不是在沉默中死去,就是在沉默中爆发。面对社会的高压,他们并没有沉默,而是挺身而出,去与无边的黑暗,展开了一场不屈不挠的战斗――颇似在螳臂当车。却正是在这一场实力悬殊,而又旷日持久的战争中,他们展示出了自己人性中的光辉。这光芒里也蕴含着,一种十分悲壮的意味。
正因为我们社会之中,存在着诸多的不合理,甚至是罪恶,所以他们才不得不用尽毕生的精力,去不懈地“战斗”和“骂人”,因为他们有一身的侠肝义胆,觉得自己的肩头,有这样的义务和责任。所以才不约而同得勇敢地背负起,这样的一个沉重的十字架。这对他们自己,这是一种不幸,对整个民族,则是一个损失。希望类似的悲剧,从今以后将不会重演。
我们中国人的智慧,并不比别的民族要差,可是有许多的文化精英,却不得不成年累月的要去,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而且还必须是旷日持久。毛主席说这样会“其乐无穷”,这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位职业的革命家,并以一种强者的姿态出现的。可这对于一个人微言轻的贫民百姓,或是一个普通的学者来讲,就只能说是一场极为可怕的灾难了。就只能要长期地去忍受,随之而来的种种疼痛和无奈,还有许多极为深刻的烦恼和寂寞。
长此以往,在如此残酷的环境之下,要是还能够有所建树的话,那真的就是一种奇迹了。可类似的奇迹,在我们中国的大地上,确确实实曾发生过,现在也还在继续地发生,将来也依旧会有所再现。不过却不可能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否则就不会称之为奇迹了。
我们的民族,其中当然也包括了这类精英,就沿着这样一条曲折的道路,在艰难地前进着。可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极为的沉重。在那些妖魔猖獗的年代,要做一个普通而又正直的人,甚至竟要付出那生命的代价。有许多的知识分子,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死去了,即便是死亡,也没能为他们赢得,那应有的尊重。生命都不在了,又如何能有所建树?
国富才能民强。如今在神州的土地之上,正发生着亘古未有的巨变。现在国人口袋里的钱,比以往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的祖先们,都要多的多。但是金钱,却并不就能代表文明。而怎样使用金钱,这到能体现出文明的程度。“桃花园里可耕田”,这曾是多少代人,一个共同的梦想。正是因为其难以实现,所以才激发我们,要去永恒的向往和追寻。而追求的手段多种多样,其中就包括了“战斗”和“骂人”。
历史,已永远地成为了历史。只希望今后,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能够长久的和谐发展下去,公平正义和民主科学的花朵,在我中华的大地上遍开不衰。那些用尽毕生之力,去英勇战斗的勇士们,就可以安心的休息了,或是回家去埋头做学问。如果我们的文化和经济,都能繁荣昌盛,社会和民心又都很和谐,那么世界级的大文豪,很快也就会呼之欲出的。
对此我可以等待,虽然我的生命,已荒芜了一半,所剩的时光也不会很多了,但是我还可以等。因为这是我的理想,我理想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虽然那时的我,也许已经不在人世了,但就如陆游曾写下了,那著名的诗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及翁。
作者: =Era= 时间: 2012-8-1 09:05
李怎么可能和曹雪芹比?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