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人血不是水,人口不是数字 [打印本页]

作者: ls59    时间: 2008-8-28 08:26     标题: 人血不是水,人口不是数字






何亚福
林昭有一句诗:“人血不是水,滔滔流成河”。近几十年的中国发生过很多悲剧,究其原因,漠视生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林昭、李九莲、钟海源等人的悲惨遭遇,到计生工作中的强迫堕胎,可以看出某些人漠视生命已经到了何种程度。如果不是漠视生命,那么强制“一胎化”是不可能实行的。

中国的计划生育是“以数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主要目标是控制人口数量。1980年中国制定了20世纪末将人口控制在12亿以内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开始全面推行“一胎化”政策。

然而,一个国家的人口怎么能够“计划”?不能说中国的计划生育抓得不严(已经上升到“一票否决”的高度了),但有一些父母不畏惧任何处罚,一定要“超生”,难道要杀死这些计划外出生的孩子?所以,“12亿人口目标”最终落空了。在1995年,中国人口“突破”了12亿大关。

2006年1月6日新华社报道:“国家计生委主任张维庆6日在北京表示,今后五年内中国将继续致力保持低生育水平,计划到2010年末将人口总量控制在13.7亿。”然而,2007年1月11日,新华社又报道:“新时期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目标:2010年,人口总量控制在13.6亿人。”虽然我认为中国人口在2010年不可能达到13.6亿,然而,既然是“人口控制目标”,计生委当然认为是“如果不加以控制,人口就会超过这个数量”。那么,我想问:从13.7亿到13.6亿,这意味着一千万人口的差别,这中间有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

制定具体的人口控制目标,这本身就是错误的。计生暴行的根源,就在于有一个层层落实的人口控制目标,在“一票否决”的压力下,出现计生暴行是不奇怪的。

因此,虽然我一直主张放开二胎、提倡二胎,但并不主张“杜绝三胎”,因为,你怎么可能“杜绝三胎”?有些夫妇一定要生三胎,你不可能不让他们生。其实现在愿意生三胎及以上的夫妇已经很少了,完全没有必要担心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矛盾的是,西方国家不实行计划生育,但他们的人口数字统计得比较准确;中国实行“以数为本”的计划生育,但人口数字反而不准确。中国人口学家建了这么多数学模型,却连人口数据也搞不清了。

人口学当然需要有数学模型,然而,人口不是冰冷的数字。每一个人口,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如果仅仅分析数学模型就能讨论某件事的正义合法性的话,那么不如讨论纳粹的屠杀的合法性,同样,纳粹的科学家也可以拿出很好的数学模型来的。

一个家庭多生一个孩子,从短期来看确实会降低这个家庭的人均生活水平,这些家庭愿意降低一些现在的生活水平来换取未来的保障,这本来是这个家庭的自由。然而,这个国家的人均GDP可以会因此而暂时降低,让某些人面子上不好看,于是,他们为了追求人均GDP这个数字而强行控制人们的生育。现在中国表面上的“繁荣”是通过寅吃卯粮、透支未来可发展潜力换来的,是献祭了那些本应出生的孩子——我们的兄弟姐妹——而换来的!

读者推荐    转载请注明出处
Wednesday, August 27, 2008
本站网址:http://www.observechina.net

作者: 夏虫    时间: 2008-8-28 09:46

党的数字你也信,我估计现在人口14亿可能都超过了。
作者: 心碎不后悔    时间: 2008-8-28 10:12

宁可血流成河,不可超生一个!

流出来,打下来,就是不能生下来!

一人结扎,全村光荣!
作者: 善解人衣@    时间: 2008-8-28 17:52

引用:
原帖由 mmydhcz 于 2008-8-28 11:44 AM 发表
生这么多人怎么养活呢?楼主你是吃饱了。喝足了还可以上网。打着珍爱生命的旗号

被计划的都是汉族。少数民族那里计划了

尤其是底层的大多中国人是自己养活自己的,他们还养活着贪官污吏,从人口密度上来讲,中国和日本有天壤之别,日本都能养活自己还能养活的很好,为什么中国不能?千万别告诉我是因为日本侵略,这不值一驳。
作者: 心碎不后悔    时间: 2008-8-28 18:16

引用:
原帖由 善解人衣@ 于 2008-8-28 13:52 发表
尤其是底层的大多中国人是自己养活自己的,他们还养活着贪官污吏,从人口密度上来讲,中国和日本有天壤之别,日本都能养活自己还能养活的很好,为什么中国不能?千万别告诉我是因为日本侵略,这不值一驳。


日本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


作者: london    时间: 2008-8-28 20:06

超生还用打游击,出国生啊,像邓亚萍等名人,还把孩子国籍解决了。
作者: blank001    时间: 2008-8-28 23:33     标题: (转帖)马寅初与毛泽东人口问题的一场论争

引用:

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三个夏天,主持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中央组织部长胡耀邦在认真审阅有关马寅初的材料后,动情地说:“当年毛主席要是肯听马寅初一句话,中国今天的人口何至于会突破十亿大关啊!批错一个人,增加几亿人。我们再也不要犯这样的错误了。共产党应该起誓:再也不准整科学家和知识分子了!”

    马寅初的时代虽然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但他的名字,连同他的不朽名著《新人口论》,却永远留在共和国的史册中。当年那场激烈的有关人口问题的争论,同样也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一

    建国后,马寅初以对共产党无限信赖和满腔热情迎接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到来,同样,也以警醒的态度审视着和平发展时期的人口问题。他将人口问题列入自己科研计划的重点项目,矢志不渝地展开攻关,并身体力行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为使国家对人口问题心中有数,更好地解决生产、生活两大难题,他积极建议中央人民政府开展人口普查。党和政府采纳了他的提议,在1953年上半年实施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同年11月1日得出了普查结果:截止1953年6月1日午夜,我国人口为6亿。仅仅4年时间,全国就增加了1亿多人口。这个数字让把国家前途和命运系于己身的马寅初感到震惊和不安。不久,作为北京大学校长的马寅初,在古稀之年,率领一批助手和学生,走出京城,下浙江,到江西,上陕西,赴山东,去上海,马不停蹄地进行人口调查。与此同时,中央也十分关注全国的人口问题。刘少奇召集有关人士开会,作了《提倡节育》的重要讲话。马寅初参加了这次会议,在会上疾呼:人口问题,千万千万大意不得!现在不努力,将来后悔莫及。然而,毛泽东的观点与马寅初完全相悖,表现出不以为然的态度,说,中国人口就是增加十亿又何妨?最高领袖是这样,全国各级政府也就等闲视之了。更有甚者,个别地方还对生育多的妇女给予奖励。

    即便如此,认准了理的马寅初,有点“犯上”。1954年,他以人大代表的身分第三次回浙江农村调查,走访了10个县的20余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围绕人口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比较分析,写出了调查报告。一连喊出三个不得了:“人口出生率高得不得了!人口增长速度快得不得了!这样发展下去简直不得了!”表现出忧国忧民的焦虑心情。为了证明这个事实,唤起更多人的重视和支持,他找到老朋友邵力子、李德全、柳亚子、马叙伦、李达等商谈,言词恳切地说:“如果不采取措施,我们会犯极大的错误,会给国民经济带来极大的困难,新中国将会背上一个极其沉重不易摆脱的包袱。”后来,他又写成《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的长篇论文,提交给1955年7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由于受到毛泽东对人口问题思想和态度的影响,更由于一些人的别有用心,马寅初的提案,遭到康生、陈伯达等人的围攻和批判,他们几乎黔驴技穷,搬出了苍白无力、滑稽可笑的论调:“人不但有一张嘴,还有一双手,可以创造世界。没有人还搞什么革命?还搞什么共产主义?”并武断地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人口问题。”马寅初对此不屑一顾,觉得自己的意见和主张是正确的,毫不妥协地说:“我既然发现和认识了这个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就一定要坚持到底。否则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和人民代表,我就没有尽到自己对国家和人民应尽的责任。”因为马老先生不会也不可能放弃自己的立场,人口问题的更大论争就不可能避免,而且到后来更趋白热化了。

        二

    时间过去了两年,到了1957年春,在最高国务会议上,马寅初当着毛泽东的面,与人为善地再一次提出了人口问题。他直言不讳地说:“人口太多是我们的致命伤。1953年普查已经超过了6亿,如果按净增率千分之二十计算,15年后将达到8亿,50年后将达到15亿。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并大声呼唤,“不控制人口,不实行计划生育,后果不堪设想。”刘少奇、周恩来等当即表示赞同。毛泽东则轻蔑地一笑说:“人口是不是可以搞成有计划的生产,可以进行研究和试验嘛。言人之未言,试人之未试嘛!”

    马寅初听了领袖发话,自然非常高兴,加之当时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治气候,因而加快了人口问题研究和写作的步伐。几个月的工夫,《新人口论》一书面世,再一次作为提案,提交给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人民日报》用整版篇幅全文刊载了《新人口论》,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此举,令对人口问题研究锲而不舍的马老先生倍受鼓舞。

    可是,马寅初想错了,高兴早了。事态的发展对善良的马寅初来说,是料想不到的。这时的毛泽东一口咬定马寅初的人口论,是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将他连同他的《新人口论》打入了冷宫。就连过去几年赞成马寅初的观点、对人口问题表现出关注的其他领导同志也起而批驳。

    马寅初第一感官告诉他,既然中央领导同志的口径一致了,自己的灭顶之灾也就来了。但一身傲骨、坚毅执著年近八旬的马老先生不想投降,也根本不可能退却。当然,厄运也就随之而来。一个批判“马寅初反动思想”的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据现在档案资料统计,仅1958年下半年,《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共军报》、《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国青年报》等全国重要报刊发表的批判文章就达200多篇。马寅初感到个人遭批判、受委屈事小,国家的前途命运事大。要求会见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三位领导人中的任何一位。然而,他的这一恳请未被批准,没有一个与他面谈。只有毛泽东派人放出话来:“马寅初先生不服输,不投降,可以继续写文章,向我们作战嘛!他是个很好的反面教员嘛!”马寅初生性不唯上、不惧压,老朽之年接下了毛泽东下的战书,他公开表露,“为了国家和真理,我不怕孤立,不怕批斗,不怕冷水浇,不怕油锅炸,不怕撤职坐牢,更不怕死……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要坚持我的人口理论。”

        三

    马寅初不惧孤立,风骨铮铮,有着单枪匹马,直到战死为止的豪迈气概。

    1959
年夏天,马寅初随人大视察团赴外地视察回到北京。周恩来代表毛泽东、党中央找他谈话。因为马老不服输,认准了理,谈话自然是谈不拢。最后,周总理近乎用一种哀求的口吻说:“马老啊,你比我年长16岁,你的道德学问,我是一向尊为师长的。1938年你我在重庆相识,成了忘年之交,整整有20年了啊。人生能有几个20年呢。这次,你就应我一个请求,写一份深刻的检讨,检讨了,你好,我好,大家好,也算是过了社会主义这一关,如何?”马寅初对周总理是了解的,不到万不得已,周总理是不会说这番话的。马老在友人和真理面前,选择了真理。他对周总理说:“吾爱吾友,吾更爱真理。为了国家和真理,应该检讨的不是我马寅初!”后来,马寅初写了《重述我的请求》一文,严正声明:“我对我的理论有相当的把握,不能不坚持,学术的尊严不能不维护。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
自当单枪匹马出来应战,直到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所投降!”后来毛泽东也看了《重述我的请求》,向秘书口授道:“马寅初向我们下战表,堪称孤胆英雄,独树一帜,也可以说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马尔萨斯姓马,他也姓马,有人要捍卫他的外国祖先到底,有什么办法?看来,马寅初不愿自己下马,我们只好采取组织措施,请他下马了。理论批判从严,生活给予出路,此事不可手软。”这以后对他的批判就升级为政治斗争和人身攻击了。一夜之间,上万张大字报贴满了北大校园,甚至连他家的院子里、书房里及卧室里,都贴满了大字报。“马寅初不投降,就叫他灭亡!”的口号声在北大校园内此起彼伏。1960年1月3日,马寅初被迫向教育部提出辞去北大校长职务。不久,他又被免去全国人大常委的职务。还规定马寅初不得发表文章,不得公开发表讲话,不得接受新闻记者访问,不得会见外国人士和海外亲友。以戴罪之身,遭到软禁。至此,近8年的人口论争划上了句号。 

        四

    马
寅初这种忧国忧民的心境,坚持真理的勇气和经济学家的敏锐,来源于他渊博的经济学知识。马寅初1882年6月24日出生于浙江绍兴,1903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矿冶专业学习。1907年毕业后,被清政府派往美国著名的耶鲁大学官费留学,攻读经济学。1910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又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业完成后,于1916年回到祖国,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之聘,任经济系教授。1919年至1927年,出任北大第一任教务长。1927年夏,担任浙江省政府特别经济顾问。不久转往南京,任立法院财经委员会委员长直至1937年抗战爆发。南京失守后,马寅初随国民政府迁到重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年近古稀的马寅初以经济学家的身分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主任。1953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粉碎“四人帮”后,马寅初被任命为
北大名誉校长。1982年5月14日与世长辞,享年100周岁。

    《中国档案报》1998.10.15 
                  




祸源在于专制体制下的独裁者!


[ 本帖最后由 blank001 于 2008-8-28 07:38 PM 编辑 ]
作者: googlegirl    时间: 2008-8-28 23:39

批判计划生育政策,现在说这个有啥用?
当初马寅初时代可以完美解决的问题,如今还有什么办法?木已成舟
计划生育是亡羊补牢的办法而已,但目前不计划生育,后果呢?
人口膨胀,导致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危机,导致战乱,导致人口大规模非正常死亡,弄个人口正常值出来?
我宁可接受目前的官方说法,静静期待人口在十数年内达到峰值然后回落……
作者: 心碎不后悔    时间: 2008-8-29 01:03

引用:
原帖由 googlegirl 于 2008-8-28 19:39 发表
批判计划生育政策,现在说这个有啥用?
当初马寅初时代可以完美解决的问题,如今还有什么办法?木已成舟
计划生育是亡羊补牢的办法而已,但目前不计划生育,后果呢?
人口膨胀,导致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危机, ...


优生优育的宣传教育是可以!


 


但是对待已孕妇女、家庭、亲人的手段呢?


 


批判正是处理的残忍,不合人性的手法!


作者: Mr.K    时间: 2008-8-29 01:14

引用:
原帖由 googlegirl 于 2008-8-28 07:39 PM 发表
批判计划生育政策,现在说这个有啥用?
当初马寅初时代可以完美解决的问题,如今还有什么办法?木已成舟
计划生育是亡羊补牢的办法而已,但目前不计划生育,后果呢?
人口膨胀,导致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危机, ...

其实还是要看计划生育的根源,这个根源还是中国人养儿防老的观念,为什么要养儿防老?究其原因还是社会福利的问题,这也就是中国人的储蓄率全球第一的原因,在社会福利跟不上,普通老百姓收入不足以应付通货膨胀的时候,从老百姓的角度来看,多生几个完全是出于自我保护的考虑,同时也可以降低今后子女的个人负担,中国的老人潮已经到来,如何确保这么多的老人今后吃得上饭,看得起病?社保基金亏空,通胀高居不下,房价丧心病狂,计划生育引发的连锁效应已经显现了。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