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奥运:从两个极端看刘翔退赛 | ||
![]()
刘翔退赛并不是什么天大的新闻,这从刘翔起身、独自平静地走下跑道就看得出来。 就在两分钟前,也是处在第二道的美国名将特拉梅尔也因伤退赛。要知道,特拉梅尔是两届奥运会110米栏的银牌得主,实力与刘翔不相上下。 运动员因伤退赛,人之常情。但当中国数亿观众将目光聚集在刘翔身上时,刘翔做出这一选择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 自从雅典奥运会夺金后,刘翔能否在家门口卫冕就成了中国备战奥运最热门的话题。程度之深,令人吃惊,仿佛08北京奥运的成败就在此一举。 铺天盖地 行走在北京街头和地铁,刘翔的广告画随处可见。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则耐克公司的广告,主角刘翔目光炯炯而深邃地准备起跑,随后打出耐克广告语"想做就做"(Just Do It)。 在刘翔退出比赛后,看到这则广告,有另外一种感受。 想起奥运开幕前夕,中国的报纸和互联网有关姚明和刘翔的消息铺天盖地,新浪网有关中国军团备战奥运的报道几乎都被这两人充斥,两人仿佛托起了中国百年奥运的梦想。 刘翔出战的运动衣如何? 会穿什么跑鞋?能否担当主火炬手?秘密训练揭秘、甚至传出刘翔的择偶标准和"神秘女友"、与恩师孙海平推出电影处女作等八卦新闻,无所不包。 中国为奥运会筹备了七年,中国人希望刘翔卫冕冠军憋了四年。四年来,新闻媒体对刘翔全程跟踪,无所不包,甚至不留任何隐私,各种消息泛滥,是为一种极端。 如此极端,最后迫使中国田径管理中心也不得不发话,呼吁社会"忘记"刘翔,直至开赛前夕将刘翔"隔离"备战。 密不透风 很多人赞同,刘翔受到的压力太大了。中国田径队总教练冯树勇说,刘翔这种心理素质超常好的人,最后也受不了这种压力。 如果说这是一种极端,那么,在奥运开赛前夕,刘翔又被外界送进了另一极端,即"密不透风"的极端。 8月18日,当刘翔踏上跑道时,无人知道他是怎么想的。有消息说,刘翔过去几天跟腱脚伤加重,可能无法参赛。 当天,数百名记者在媒体采访混合区等候着,等待着刘翔完美跑完预赛,然后自信地满脸笑容地接受采访的那一幕。 当大家从电视荧屏上看见刘翔背对跑道而去时,所有的在场记者都懵了,其中也包括那些常年跟踪报道中国田径赛事、与教练和运动员颇有私交的"老记"。 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一名外国记者也提出了这样的质疑:刘翔有伤,为什么没有向外界透露呢?是不是官方有规定不要对外界说呢? 田径队总教练冯树勇说,上周六刘翔的伤势加重,但没有料到会这么严重,导致今天无法参赛。 确实,当七月份刘翔被彻底"雪藏"后,有关他的消息则变得密不透风,甚至是正常的训练和伤痛的消息都没有。在这一情形下,刘翔无论如何,也必须出现在"鸟巢"内。 刘翔因伤退出比赛并不稀奇,而是两个极端造成心理落差后的茫然稀奇。这种茫然让刘翔的教练孙海平面对全球媒体镜头泣不成声,让在场记者为之动容。 今夜,刘翔难以入眠,但或许是一种解脱。 |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