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2008年8月8日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成功地吸引了全球觀眾的目光,表演團隊高度一致的協作和富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華麗堂皇場面,包括別開生面的煙花創作,令許多外國觀眾嘖嘖稱奇,對中國的崛起有了真切的主觀體會,而13億國民也通過這一精心設計的儀式,勾起了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凝聚在五星紅旗下,開幕式的政治收穫,遠不止80多個國家或政府元首出席所營造的外交勝利。
一位資深的內地新聞工作者對筆者說,整個奧運會從籌備到演出,就是一個巨大的政治儀式,目的和作用就是要喚起和強化愛國主義情緒,藉此團結中國民眾,鞏固沒有民主選舉授權而長期實施一黨執政的現政權,為下一階段中央指揮的政治動員和經濟建設服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及在世界上取得強國話語權的大使命奠定基礎。這個儀式的核心動力是國家利益和執政團隊的政治利益,北京奧運會將二者巧妙地糅合在一起。
發射1104枚火箭彈持續8小時消雨
由於奧運會開幕被賦予了巨大的政治意義,變成跟中國崛起的國運相連,所以北京當局力求完美,不容許任何事情破壞它的華麗,包括天氣。8月8日那天,一道雨雲從西北面直捲向北京,北京當局出動了兩架飛機和1104枚火箭彈,持續8個小時進行消雨作業,終於使鳥巢滴雨不下,開幕式得以完美呈現。
為了確保奧運儀式順利進行,當局把安保工作列為各項奧運籌備工作的第一要務,其他如人文奧運、快樂奧運、奧運旅遊和奧運經濟等,都要為安保需求作出妥協。因此,外國人入境工作和旅遊簽證要限制,造成奧運前旅店業一片冷清,五星酒店訂房率只七成,四星及以下不到一半,許多投資了擴充經營的連鎖酒店陷入困境。
此外,傳聖火夾道圍�的群眾都是事先組織好的,真正自發的被擋在後排,無緣見聖火一面。城中各個戶外大電視屏幕悉數關閉,只許在指定文化廣場內用圍板和欄杆包�的區域,讓限額持票觀眾看大屏幕。官方媒體還不斷向民眾說,回家看電視是最佳的感受聖火激情和迎接奧運開幕的辦法。
奧運前夕,在嚴厲的安保措施下,北京城已經變得像鐵桶一樣,針插不入,水潑不進,不單進出機場和奧運場館要安檢,外地車輛進北京要安檢,巴士和火車旅客要安檢,甚至在市內坐地鐵和巴士也要安檢,最後連進出公園也要安檢,街上全是警察和兼職當安保員的志願者。
奧運儀式跟其他現代政治儀式一樣,主要通過媒體播報來動員群眾集體參與,激發「正確」的群眾觀感和情緒,因此,中國官方對內地媒體的奧運報道口徑非常講究,管得很嚴很細。例如,對開幕式只能讚不能彈,不能損害開幕式的完美形象,削弱國人引以為傲的動力。一個有趣的例子是主火炬手,開幕式的點火環節保密功夫很到家,內地主流媒體也得不到消息,包括央視網在內的大牌媒體也猜是神射手許海峰,說體操王子李寧下海營商多年,商業味道太濃,不適宜當主火炬手。但到開幕式上演後,各大媒體便異口同聲說李寧是不二之選,空中橫步奔跑非他莫辦。
另一個例子是中央電視台的奧運新聞報道,一天的賽事有這麼多,晚間《新聞聯播》集中報的是中國運動員拿金牌的項目,這本來絕對正常,有趣的是報道運動員奪金的片段,焦點不在運動員出類拔萃的表現或艱辛無比的競賽過程,而是上領獎台看�中國國旗升起,運動員嘴裏念念有詞跟�音樂輕唱國歌,然後雙目通紅眼泛淚光。這個畫面一而再地出現,只是運動員的模樣在改變,央視通過金牌頒獎廣播延續奧運政治儀式的意圖至為明顯。
從這個角度看,開幕式綵排時唯一獨舞演員劉岩墮台受重傷,當局嚴加保密,腳印煙花採用預錄片段電腦合成,直播時不加說明,乃至升國旗前小女孩的動人清唱,原來是幕後另一女孩發聲。這些弄虛作假,在弘揚愛國主義的政治思想下也全都被合理化,變得毫不奇怪了。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