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帖]思想阳痿还是不传代的好——反思郭沫若 [打印本页]

作者: f181976    时间: 2008-8-13 13:58     标题: [转帖]思想阳痿还是不传代的好——反思郭沫若

近几年,对郭沫若的评价成为热点,评论文章被结集成书:《反思郭沫若》。这实在是一件好事情。郭沫若在现当代是著名的人物,对他的一 生,特别后半生进行中肯的评价是有益于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有些文章 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谈到了郭沫若的人格缺陷,得到绝大多数读者的赞赏, 但也引起了一些人的不快。《文学自由谈》99年第四期有人蓍文说“如今 骂郭沫若并不崇高”,竭力为郭沫若辩护,把郭沫若的缺点和错误或者归 于时代或者归于别人栽赃诬陷,总之郭沫若本人是不用负责的,并且在文 章的结尾指那些点破郭沫若缺点和错误的人是“通过咒骂郭沫若而捞取崇 高”,并且要求这些不顾郭老面子敢讲真话的人“忏悔”。

这是让人费解、让人害怕的一种态度。但是被批评者丁东先生颇有雅 量,他只是说“硬要扯上什么崇高不崇高,在我看来是很无聊的”。本来 评价一位历史人物,反思他的悲剧和弱点,从多方位进行探索是有益的事 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是研究者、评论者的权力,可不可取则要看 他批评得有不有道理。

早期的郭沫若可称得上文化巨人,才华横溢。人们垢病的、不以为然 的是他的后半生。我觉得1948年可作为他前半生与后半生的分界线。对48 年后的郭沫若,人们讳莫如深,吞吞吐吐。秦川先生所著《文化巨人郭沫 若》一书近500页,48年至郭老逝世近三十年的生活经历在书中不到100 页,不及五分之一。作为传记作者,秦川先生可能是有苦衷的。谁不想为 传主多说几句好话呢?但也不能编得太过分。

王小波在《道德堕落与知识分子》一文中说,中国的知识分子所从事 的工作是:“1、创造精神财富;2、不让别人创造精神财富。”而且“后 一样向来比较出色”。但愿这种说法不是仅针对郭沫若一人而言。作为卓 有成就的著名作家、学者,郭沫若不应该不知道沈从文、朱光潜、肖乾等 人的价值以及他们在学术界、文学界的影响和地位,所以他于1948年在香 港发表的《斥反动文艺》让人费解和痛心。沈从文被界定为“桃红色文 艺”的作家,“一直有意识地作为反动派而活着”。郭沫若曾被人封为继 鲁迅之后的又一面旗帜,他本人也极其看重这个称号,千方百计要扛稳 它,所以这面旗帜以外的一切他都彻底打倒,不但精神上要彻底消灭他 们,甚至恨不得将他们连肉体一并消灭。遭此贬损的作家和学者们从此开 始了他们几十年悲惨、屈辱的生活。从阎王殿走回来的沈从文彻底告别了 他心爱的文学事业,转入历史博物馆,为文物填写卡片,而此前他却是闻 名海内外的作家、北京大学的著名教授!据凌宇所著《沈从文传》,陈賡 曾请沈从文吃饭,并告诉他,过去把他当反动派对待,不是上面的示意, 也不是出于共产党的政策。沈从文听后显得更加无奈、惶恐和担忧。他终 止了文学创作,却在文物考古方面作出了卓越的成绩,这可能是郭沫若先 生没有想到期的事情。但是千万不要为此庆幸!想想沈从文在死亡线上的 挣扎以及之后几十年含垢忍辱的折磨,我们宁肯不要他考古学上的成绩!

文革结束二十几年了,对文革造成的惨绝人寰的悲剧的揭露已为数不少,但对文革产生的原因仍然没有系统的总结。没有法制、权力缺乏监督、个人崇拜等等,都是主要原因,但是论者往往都往林彪、“四人帮” 头上一推了事,既简单又安全,但是太不负责任了。个人崇拜不是一天两 天的事情,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他有人的缺点和 弱点,林彪把毛泽东封为神是有他的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的。作为正直的 政治分子尤其是高级知识分子,应该要坚持真理、坚持正义。可惜的是郭 老没有能够坚持,而是加入了制造现代迷信的行列,误导人们更深地陷入 个人崇拜和盲从的泥沟。
郭沫若在评论毛泽东诗词和书法时说:“主席并无心成为诗家或词家,但他的诗词都成了诗词的顶峰。例如这首《清平乐》的墨迹而论,‘黄粱’写作‘黄梁’,无心中把粱字简化了。龙岩多 写了一个龙字。‘分田分地真忙’下没有句点。这就是随意挥洒的证据。 然而这幅字写得多么生动、多么潇洒、多么磊落。每一个字和整个篇幅都 充满着豪放不羁的气韵。在这里给我们从事文学艺术的人,乃至从事任何 工作的人,一个深刻的启示。那就是人的因素第一、政治工作第一、思想 工作第一、抓活的思想第一,‘四个第一’原则,极其灵活地、极其具体 地呈现在了我们眼前。”(《红旗跃过汀江》)(以上转引自丁东先生的 《盲从还是阿谀》)。郭老是饱学之士,对毛泽东出现了错别字、书法中 出现了笔误看得明明白白。但他不仅不指出,还要在评论中编出一套说 辞,硬把毛泽东这些失误说成是优点,并且发挥到“四个第一”的政治高 度,好比看到别人长了一块疮疤,硬要夸赞成艳若桃花,美如乳酪。有人 想以盲从来开脱郭老,显然是徒劳的。盲从是水平问题,阿谀奉承则是道 德问题了。无论何时,阿谀都是不可取的。大多数中国人即使在走进盲从 的误区时,对阿谀奉承也是鄙视的。

有为郭老辩护者痛击那些“骂”郭沫若的人是事后诸葛亮,当年都闭 上了鸟嘴,也早请示,晚汇报,并未勇敢地站出来指陈。这种说法确有一 定道理,并差点将我们吓倒,好在我们还有马寅初、梁漱溟、陈寅恪、顾 准等人以他们的人生经历为我们辩护。在强权面前,马寅初以真正的知识 分子的良心和正气,坚持自己的正确的人口理论,甘冒下地狱的危险。梁 漱溟置泰山压顶于不顾,当面指陈毛主席没有雅量,在争辩、抗击不起作 用时,他选择了沉默。同样选择沉默的还有陈寅恪先生,一代伟大的历史 学家,宁愿去考证《再生缘》、也不愿去参加大批判,哪像某些“书 生”、“学者”将一生的学问用于歪曲历史、陷害他人。顾准更是在准监 狱生活条件下(劳动改造中)构筑他的“理想王国”。

高尔基在《不合时宜的思想》中表明无论政权掌握在谁的手里,他都 将采取批判的态度。所以高尔基是伟大的。知识分子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意 识,应该与权力保持距离。以索尔仁尼琴为代表的二十世纪俄罗斯知识分 子的存在方式和历史命运,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在前苏联,索尔仁 尼琴提出“别相信、别害怕、别原谅”和“不撒谎地生活”的信条,并在 创作和生活中贯彻了这一信条,他因此受到了迫害,被关进集中营,被流 放,直至被逐。到了美国,他并没有因为主人慷慨的收留而感激不已,而 是很快批评起唯利是图的美国社会和美国式的价值观来,甚至称美国为 “恶的帝国”,引得美国当局对他大为不满。在度过二十多年的流亡生活 回到俄罗斯后,他又把批评的矛头指向了以叶利钦为代表的俄罗斯新当权 派,并拒绝领取叶利钦颁给他的圣安德烈勋章。他就是以这样一种态度来 显示自己作为一个思想家、文学家的强大的存在。

在没有英雄的年代我们呼唤英雄(但我们不需要“高、大、全”式的 英雄);在道德品质堕落、价值体系崩溃的时候,我们呼吁、切盼恢复和 重建。我们应该摈弃那种简单的因言废人或因言立人的逻辑。不能因为周 作人文章好就想隐瞒他当汉奸的历史真相,所谓“好汉奸”只能使我们的 民族蒙羞,使知识分子形象受损。在需要“呐喊”的时候,希望知识分子 不再集体失语,不再集体思想阳痿,尤其不能使它传宗接代。郭沫若的悲 剧还是不重演的好。我们觉得那些敢于评说郭沫若的人其实并不是为了使 自己“崇高”,倒是那些讽刺别人的人显得别有用心,他们是不是在盼望 “城头变换大王旗”?

作者:王建喜

编后:是什么让文人放弃了当初的追求?
来自凤凰网
作者: gongdeliu    时间: 2008-8-13 20:55

是什么让人放弃了当初的追求?

是生活
作者: yao_917    时间: 2008-8-13 23:11     标题: 沫若祭--刘亚洲

沫若祭

        写毕,意未尽,还想再给郭沫若写篇祭。郭沫若是大文学家,我就从文学说起。

        ①十九世纪,法国总统应邀参加一个大富翁举行的晚宴,到场后总统发现,他自己的席位竟排在第十六位。排名第一的是一位铁路工程师,第二位是文学家,第三位是诗人。一位来宾问主人为何这样安排,主人回答:“这是真正伟大的人的排名。所谓伟大,是指那人不可或缺,不可取代。排名第一的工程师是因为他身怀世界最尖端的技术,谁也不能取代。第二、第三位也是一样,但总统却并非只有他来当才行。”蒋南翔任高教部长时,在一次报告中说到:“给我足够的条件,我可以培养出五十个杰出的科学家,但我不敢保证培养出一个杰出的艺术家。”

        ②文学必须与政治挂钩,因为文学在政治之上,政治在文学之下。在中国,文学可以躲得开政治,政治则躲不开文学。统治阶级需要文学,人民则不一定需要。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文字狱,就可以知道文学有它的力量。它足以使暴君发抖。历史上同样有那么多谄媚的文学,也可以看出文学的力量。它足以使人民发抖。文学是永恒的,政治是短暂的。文学是春天,政治是夏天。当权者害怕文学,文学同样也害怕当权者,他们都不害怕的只有一样东西——人民。小说当然可以反党,虽然它不一定反党。它同样可以用来歌颂党。以文学为革命工具是小看了文学。不以文学为革命工具同样是小看了文学。作家不需要表现什么时代精神,但是时代却反映着作家的精神。在江青眼里,文学必须干预政治才叫文学。政治必须强奸文学才叫政治。文学的革命和革命的文学都是政治挂帅的结果。无病呻吟,风花雪夜,故作高深,技巧深沉,同样是政治挂帅的结果。政治一方面爱文学,一方面虐待文学。文学反过来也是一样。政治是一门艺术,文学是一种生活。文学比政治残酷得多,也厉害得多,生命力也强得多。在古代中国,做政治家,多不得好死;做文学家,多不得好活。

        ③鲁迅是有人格的作家。“文化大革命”中,有的作家只有狗格和猪格。把那个时候的某些作家比喻成畜牲,其实是侮辱了畜牲。鲁迅时代的中国文学属于兴旺史。鲁迅之后的中国文学属于衰亡史,直到另一个鲁迅出现。不怪乎今天中国文学界最流行的口号是:全中国读小说的人联合起来,不再读小说!王蒙对中国作家的评介可谓入骨三分:一等诡诈,二等智商,三等学问,末等人格。刘心武说:“中国作家……小心眼小聪明小阴谋小儿科,蔚为小观!”郭沫若是代表人物。郭沫若有才情没有人格。有文学没有政治。他用文学敲开政治大门,而政治最终又谋杀了他的文学。沫若以《女神》燃烧了旧中国。一句“神佛都是假,谁还相信它”,足以使他在文学史留名。沫若又逢伟大领袖。倘若作为政治领袖的那个人不是文人,沫若仍可以做文学。偏偏那个人是文人,沫若则只好搞政治了。领袖号召除四害,沫若遂做诗发表:

        麻雀麻雀气太官,

        天塌下来你不管;

        麻雀麻雀气太阔,

        吃起粮来如风刮。

        麻雀麻雀气太善,

        光是偷懒没事干;

        麻雀麻雀气太傲,

        既怕红来又怕闹。

        文化革命起,沫若却被放在油锅上煎。他和他的作品都被批判。连儿子也不能幸免。1967年4月,小儿子郭世民在音乐学院被批斗,自杀。整整一年以后,大儿子郭世英又在中国农业学院遭绑架关押,受尽酷刑后死亡。接连失去两个爱子,沫若肝肠寸断,但他仍不怀疑那场吃人的革命,更不怀疑领袖。我曾亲见伟大领袖讲话时郭沫若的表演。郭沫若双耳重听,所以用手护之,侧耳倾听领袖的每一句话,还把身子尽可能地朝领袖方向倾斜。某次,郭沫若注意到领袖未戴手表,当场把自己的瑞士名表解下来给领袖戴上。领袖终身用此表。从郭世英惨死的那天起,每到夜深人静时,沫若就伏在办公桌上,用颤抖的手,一笔一划地抄写儿子的日记。一抄就是一整夜。他不停地抄啊抄啊,把对儿子深深的父爱,融入那厚厚的手抄本中。然而就在儿子死后两个月,在一次会议上,他竟即席朗诵了一首诗,“献给在座的江青同志”:

        亲爱的江青同志,

        你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你善于活学活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

        你奋不顾身地在文艺战线上陷阵冲锋,

        使中国舞台充满工农兵的英雄形象。

        我们要使世界舞台也充满工农兵的英雄形象!

        江青听了后却不屑地对别人说:“诗人像一匹马,不能不给它吃,不吃要饿死;又不能吃得太饱,吃得太饱它就跑不动了。”据说她的丈夫这时说了一句警世名言:“多嘴比虱子还讨厌:虱子不吵。”我听说这件事后,曾问一个作家:“世界上什么东西最硬?”答:“花岗岩。”我说:“不对,世界上最硬的是郭沫若的胡子。像他那么厚的脸皮都能穿透,还有什么东西比他胡子更硬呢。”

        让我们回到鲁迅的时代吧。我们要做鲁迅。我们不做沫若。鲁迅实在伟大,他居然连母爱都敢怀疑,他说:“母爱像穿在身上的湿棉袄,脱了嫌凉,穿着不舒服。”对母爱都如此,对领袖的爱就更不在话下了。但是有一点我仍存疑:鲁迅没有生活在领袖的阳光下。倘若他活到那一天,会变成什么,难说。人人都说,倘若鲁迅还活着,必然会被打成右派。可是,死了的鲁迅却曾被用作打右派的棍子,难道这全是偶然?老舍便是明证。老舍年轻时倜傥不羁,嫉恶如仇。他与朋友在饭馆吃饭时,曾从鞋底抽出钞票付账。朋友问他钞票为何藏在鞋中,他指着钞票恨恨地说:“这东西过去一直压迫我,现在我要压迫它。”年轻的老舍,文稿常被编辑改动,深感头疼。某次,他把书稿送出版社后,在旁标明:“改我一字,男盗女娼。”可就是这样一个倔强的老舍,自杀前发表的最后一部作品竟是《陈各庄上养猪多》:

        热爱猪,

        不辞劳。

        干劲大,

        不识闲。

        越进步,

        越学习,

        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

        人民艺术家老舍,在太平盛世投进太平湖“自绝于”人民。他是手握一卷平素抄写的《毛主席语录》迈出生命的最后一步的。但他在水里的尸体是站着的。在他尸体四周水面上漂浮着和陪伴着他的是他工工整整抄写的毛泽东的“最高指示”。
作者: huangweiwei    时间: 2008-8-13 23:14

顶楼主,有郭沫若这样的人物的存在,更显得鲁迅和胡适的伟大。像这种没骨气的知识分子,早晚会被历史遗忘。
作者: taoliu    时间: 2008-8-13 23:33

中国的文人向来是有骨气的,可。。。。。。不该职责老舍什么,也许他写了那东西,但他用生命证明了自己。
作者: linux07    时间: 2008-8-14 00:27

郭沫若是近代中国最令人恶心的文人(不是之一)
他剽窃好色缺钙两面派
作者: 5MAO    时间: 2008-8-14 03:13

引用:
原帖由 linux07 于 2008-8-13 08:27 PM 发表
郭沫若是近代中国最令人恶心的文人(不是之一)
他剽窃好色缺钙两面派


前有郭沫若,后有余秋雨!


作者: yao_917    时间: 2008-8-14 21:39

LS的太抬举余秋雨了,郭沫若的才华绝不是余秋雨能比的。
作者: 荒野饿客    时间: 2008-8-14 22:09

郭沫若的才华确实要高过余秋雨,至少没有那个小家子气,这个事实没有读过书的人都晓得——见过一个爆发富,也姓郭,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姓氏,总是说“郭沫若的郭”,很自豪的样子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