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个多月前的5·12大地震,再到更遥远的、19年前的六四,中国人需要记住的日子越来越多。这些数字组合承载了一个国家的历史重量,只是很不幸的,这些数字组合出现在中国,于是5·12大地震将会被描述成一次“多难兴邦”的经典案例,成为美化中共执政为民的又一个历史注脚;而六四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其实是毫无意义的数字组合。只是这些人当中的很大一部分,正是那些80后、甚至90后的爱国青年——这样说绝不是指责不知道六四就不爱国。
只是有这样一个现实:在各地迎奥运“圣火”的人群中,在各地声势浩大的抵制家乐福的民众中,有多少张年轻、满脸洋溢着爱国热情的面孔啊!他们天然地以为,爱北京奥运就是爱国,抵制家乐福就是爱国;反之就是汉奸、卖国贼。如此简单又富有侵略性的思维,同样出现在了汶川大地震过后的捐款这件事上 ——捐得多的就是爱国,捐得少的就会无端受到指责。这很容易让人想起毛时代的“政治正确”原则,和血腥的阶级斗争思维。毛能够发动残酷的文化大革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一群乌合之众;如果放到今天看,这群乌合之众正是那些自称爱国的青年。
关于乌合之众,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一百多年前就给出了解释:当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湮没了,并且群体的思想将占据统冶地位,而群体的行为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无论是从人口数量还是从国民的个人素养来看,中国都是全世界最大的乌合之众群体国,因而也能完成文革这样历时十年、惨无人道的人间悲剧。当然,这是毛泽东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功夫发扬光大、一以贯之的洗脑运动的成果。比如党化教育,让小孩子从小就学唱对党感恩、肉麻得不能再肉麻的所谓革命歌曲,例如《党啊,亲爱的妈妈》。
在党化思想系统里,闪闪红心象征着爱党爱国家。于是我们看到了,在因3·14拉萨事件引发的爱国青年们抵制家乐福和抗议西方国家的事件中, “红心”一夜之间挂在了很多人的MSN上。文革时代的红卫兵们只管政治正确与否,只要立场不对政治不正确,哪怕是家人都会踩在脚底下,亲情友情彻底沦丧。
我想,要是在文革年代,我那些MSN上的“红心朋友”很有可能会将我踩在地上,羞辱至死,因为我的“不爱国”的“罪名”足够刺激他们。
好在互联网没有让我觉得彻底无所适从,因为我看到的并非全都是乌合之众;或者说,原本很多人都属于乌合之众,但互联网“提高了一部分人的智商”,他们的异议让我感觉到希望的存在。譬如关于六四。事实上民间对于六四的追念从未停止过,特别是有了互联网之后。在国内的某知名社区论坛,每年到了六四当夜,网友们便不约而同地一起纪念这个日子,尽管他们的帖子很快就会被删除,甚至根本发不出去。2006年的六四之夜,我是含着眼泪删帖——我没有经历过六四,我的反应也并非为了六四中的死难者,而是为那种汹涌澎湃的真挚的悼念之情。从那些悼念当中,可以分明感觉到网友们对于我们这个民族苦难所怀的忧伤。
尽管自毛时代以来,中共驯化成功了、并且一直还在驯化的庞大乌合之众群体,但他们有的不再是乌合之众。同样的,今天那些坚持追问汶川地震中的真相、敢于问责政府和官员的人们,他们也不是乌合之众,尽管他们的数量和乌合之众群体比起来要少得多。汶川地震过后,我们看到了一群什么样的乌合之众呢? ——比如,只知道感动感恩的人群,他们和官方的逻辑保持着紧密的统一;又比如,为了谁捐款少了而指责个没完、不断“逼捐”的人群……
国务院宣布为汶川地震中的遇难同胞降半旗,于是乌合之众们将政府捧上了天,却忘了在我国的国务院宣布降半旗之前,人家秘鲁早已宣布要为我国的死难者降半旗志哀;总理温家宝在黑板上了写了“多难兴邦”四个字,于是乌合之众们就不再为灾难感到心理不安,他们甚至觉得中华民族马上就要腾飞了;奥运 “圣火”在法国遭遇麻烦,于是乌合之众们就开始抵制法国……
如果“圣火”在日本遇到点什么麻烦的话,可以想像乌合之众们会叫嚣对日宣战,但结果却由不得他们叫嚣了。前几日有朋友和我聊天,谈到若现在中日再有一战,中国军队怕是又要输给日本军队,理由是他发现在5·12汶川地震拯救过程当中,可调用到当地复杂地形作业的直升飞机数量少得可怜,而且都是进口直升机。这样的担心我想并非杞人忧天——试问,在中国庞大的财政收入当中,投资于国防的有多少?投资于教育的又有多少?这是两个经不起提问的问题, 5·12地震中大量倒塌的校舍,便足以证明花在教育上的钱少得可怜;而与此相反的是,各地的政府办公楼却以豪华著称。那么,钱去哪了呢?
被当官的公仆们给花了。早有网民算了笔账:全国百姓一周的捐款(以250亿为例),还抵不上全国公仆们公款吃喝一周的钱……无需再举更多的例子。
从3·14到5·12,的确反映了中国民间的一些乌合之众生态。如果说中国民间有什么让人担忧的话,这是其中一个。而中国将来的出路和前景,我以为就在于民间和政府对抗、博弈的结果。这也许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原帖由 wewf 于 2008-7-30 09:22 PM 发表
有热情应该是值得肯定的,青年是社会进步的主力军。 但思考更为重要 乌合之众 或者爱国贼 这样的帽子不应该戴在青年头上 对事物的认知是有个过程的 爱国青年并没在 所谓运动中偷偷的捞取什么好处 只 ...
原帖由 东之眼 于 2008-7-31 04:52 PM 发表
引用下:“关于乌合之众,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一百多年前就给出了解释:当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湮没了,并且群体的思想将占据统冶地位,而群体的行为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无论 ...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