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以后,美国一跃成为超级大国、“世界工厂”,其高度自动化的制造业统治全球。美国的工人,由于新政以后福利有了种种保障,得以从制造业的繁荣中分得大块的“既得利益”,成为世界的“贵族工人”。一个普通高中毕业生,受了12年义务教育后,就可以在当地的工厂找到一份基本上是终身的工作,收入福利加起来足能维持一个中产,甚至中高产阶级的生活水平。到了1970年代,这一繁荣的制造业受到以日本为首的东亚经济的强烈挑战,许多领域丧失了优势,不得不进行产业重构,向高端的技术领域发展。1990年代后,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进一步瓦解了美国制造业的传统优势,企业纷纷“外包”,用第三世界的廉价劳工降低成本。蓝领在美国颇有些江河日下之势。汽车制造业以及汽车工人的待遇,正是反映美国制造业兴衰的一个经典案例。通用汽车曾一度占据了将近50%的美国汽车市场,名列美国最大的企业。美国的三大汽车公司,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Chrysler),在工人的工资、福利、医疗等方面,奠定了“贵族工人”的标准。其中一大原因,是这些公司的工人组成了“汽车工人联合会”(United Auto Workers),势力甚大,不仅集体和资方讨价还价,甚至可以影响选举、塑造美国的政治权力的分布。从1960年到2002年期间,这三大汽车公司的工人的收入,一直明显高于美国工人的平均水平。比如,这三家公司工人在2002年每小时工作的报酬为将近26美元,比美国制造业的平均工资水平高出69%。他们的退休金、医疗保险等等更是优厚。如果把工资福利全加起来,通用汽车的工人每小时的劳动力成本2005年竟高达将近74美元。美国人平均年工作时间大致是1777小时,以这个标准算,通用汽车一年平均13万多美元才能养一个工人。这样的工人,明显属于中高产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