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保卫南京!!!17将军以身殉城,德械部师全毁 [打印本页]

作者: 荒野饿客    时间: 2008-7-17 19:22     标题: 保卫南京!!!17将军以身殉城,德械部师全毁

保卫南京17将军以身殉城 德械精锐部队全被屠杀


南京保卫战已然过去69年,而中国壮士的气节与不屈,至今仍让人肃然起敬。


有人细列了当时中国守军中,以身殉国的17位中国将军:萧山令、朱赤、高致嵩、易安华、罗策群、姚中英、司徒非、李兰池、刘国用、蓝运东、万全策、雷震、谢承瑞、华品章、韩宪元、黄纪福、蔡如柏等。他们的尸首,都没能从战场上运出。


血战雨花台


11日,南京安德门大街48号,南京首家民间抗战史料馆开馆。距该馆不远是雨花台烈士陵园,在这几个小山包之间,南京保卫战曾在此激烈打响。


1937年11月12日,日本侵略军兵分三路向南京推进。雨花台首当其冲。12月9日起,日本第6师团在谷寿夫的指挥下,开始猛攻雨花台。日军头戴钢盔、手持三八枪,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之下,从山脚下杀了上来。彼时,山上阵地上的中国守军,只有沟堑战壕和有限的武器防备。


9日拂晓,日军先是一阵猛烈的炮击,继以飞机轰炸、扫射,再用坦克掩护两个联队分由西、南两面进攻,以西面523团朱赤阵地为主攻面。


战斗打得异常艰苦。站在今日雨花台的山头之上,满目郁郁葱葱的青草大树,很难想象当年此地竟是血流成河之地。头一天打退日军进攻之后,朱赤亲赴战壕,组织战士们收集日军留下的武器。11日,日军再次发起猛攻,对雨花台阵地狂轰滥炸,朱赤只剩下一个特务连的士兵,突围无望。他命令士兵把手榴弹的盖子全部打开,捆在阵地前沿,等到日军到阵地前沿时,数百枚手榴弹全部爆炸,日军血肉横飞。


弹尽粮绝。日军再次进攻,没有遭遇任何抵抗。朱赤中弹殉国,口袋里还放着结婚照片和一封未寄出的家书。


此后,负责雨花台防御的88师继续浴血抗战,但终因寡不敌众,12日雨花台失守,守军大部慷慨捐躯。


中华门至今矗立,来南京者多半要来此地一游。这座几乎和南京城同等悠长历史的古城门,也默默见证了当年那段不能忘记的历史。


11日,日军分兵向中华门和光华门进行冲击,情况十分紧急。守军接着城墙优势,伺敌一入城墙,便上下内外夹击。


一时间,城墙内枪声大作,入城者前进不得,后退不能。冲进的300多日军步兵狼狈万分。就这样,日军在中华门三进三出,横尸累累,亦未得逞。


这是南京保卫战中,中华门唯一光荣的回忆。在现代化的飞机大炮的轰击之下,这座古人诩为“固若金汤”的古城墙变得异常脆弱,未过几日,便已是千疮百孔被踩在日军铁蹄之下。


日军指挥官松井石根下达总攻击令,两三百架战斗机升临中华门上空,另还有90多门大炮日夜轰炸,三天三夜之后,城墙偏西的中华西门被轰开近百米缺口,中华门失守。


12日,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电告汉口政府,措辞即颇为悲壮:“吾军以血肉之躯,与钢铁相争,伤亡之数,当然重大”。唐表示,南京全城已处猛烈轰炸之下,但紫金山等地仍在激战当中。


抱憾光华门


69年前的12月间,这座城墙尚和中华门一道,共同面对日军的炮火。当月10日上午,日军炮轰光华门,中国守军259旅、261旅英勇抗击,教导总队队长桂永清中将调炮兵团立即入城,设阵地于明故宫。259旅旅长易安华奉命驻守中华门右翼阵地,他把妻子和孩子送回江西老家,临别时说:“等着领我的抚恤金吧。”


下午3时许,在密集炮火的掩护之下,敌人的敢死队推进到光华门护城河一线。晚8时许,敌军又由城外冲到光华门外城的城门洞内。但是城门坚固,冲入城门洞内的也只有一个军曹率领的十余人。


团长谢承瑞当晚亲率战士背了许多桶汽油放到城墙箭楼处,半夜把汽油桶的口松开,丢在城内洞口,尔后立即投下火种,护城河边顿时燃起了熊熊大火,10余名敌兵大多烧伤。


次日拂晓,谢承瑞率领一排战士,突然把城门打开,十几挺机关枪一齐向先入城墙的敌军射去,敌多数立遭击毙。其中一名未死,当即用担架把他抬到富贵山,并派来医生治疗。


光华门一役中国守军伤亡惨重,谢承瑞团长战前业已生病,后又为火焰灼伤,辛劳过度,体力已十分不支,撤退时通过挹江门时因拥挤竟被踩死。


回望南京城


从12月8日至12日,5天的战争中,南京守军除守栖霞山的83军、龙潭的第二军团和铁路沿线的广东军159、160师损失不大外,守城的74军遭到惨重伤亡;88、87师和教导总队几乎全军覆没。


88师4个团,除528团团长沈兰芝外,其余5个正副团长均先后壮烈牺牲。营、连长牺牲多人,士兵死亡7000多人。而此后即是30多万无辜的南京平民,倒在侵略者的屠刀之下。


作为中国军队最精锐的德械部队第87师、第88师,教导总队的第103师、第112师以及广东部队第83军156师,以及大批散兵,除少数人渡江外,数万未渡江官兵被日军俘虏后屠杀。


作者: yao_917    时间: 2008-7-17 20:37     标题: 转芦笛先生的一段话,同时向英雄致敬

京沪决战后,国军德械师主力丧尽,根本就没法守住南京。在这种情况下,按国际惯例,应该宣布首都为不设防城市,听任敌人和平占领,以避免平民遭受无辜战祸。但日本不是日内瓦公约签字国,本质上是个现代化了的野蛮国家,此法显然不可行,唯一的出路是撤退。身为统帅的蒋介石看出了这一点,准备放弃南京,然而属下唐生智却毅然站了出来,大拍爱国胸脯,狂喷爱国口水,说他愿以日寇决一死战,与南京共存亡。既然人家如此爱国,蒋公还有什么办法?哪怕身为最高统帅,照样得怕汉奸那顶太沉重的帽子,于是便将该城的防卫交给了唐志士。
作者: googlegirl    时间: 2008-7-17 22:09     标题: 回复 #2 yao_917 的帖子

所以你对爱国反思的很深刻?
作者: yao_917    时间: 2008-7-17 22:36

在深刻也比不上你理解的叛国吧。
嘿嘿。
作者: googlegirl    时间: 2008-7-17 22:37     标题: 回复 #5 yao_917 的帖子

我理解的叛国?忘了。。。
提醒我一下?
作者: yao_917    时间: 2008-7-17 22:46

有种人,国内有什么毛病都骂,都指出来,但是对于外国却并不盲目,这是爱国者
有种人,国内什么毛病都能忍,但对于国外盲目抵制,这是愚蠢人
有种人,国内什么毛病都骂,对于国外有着近乎变态的崇拜,这是叛国者
--------------------
叛国罪的主体应该是知道国家机密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国家工作人员.

客观方面是以自己的特殊身份而进行的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行为.

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的. 叛国罪的客体是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
----------------
下次你自己不愿意百度,我就要收学费了。
作者: googlegirl    时间: 2008-7-17 22:51     标题: 回复 #7 yao_917 的帖子

第二段不是我说的。。。
不咋深刻呢?呵呵~~
百度干啥,俺google~~
作者: 开心一时    时间: 2008-7-17 23:22     标题: 回复 #2 yao_917 的帖子

好个“识时务者为俊杰”
所以有了汪精卫、周佛海。。之流啊
所以有了一帮“曲线救国”之流。。
所以有了“64”的争议。。。。
作者: yao_917    时间: 2008-7-17 23:41

京沪决战后,国军德械师主力丧尽,根本就没法守住南京。在这种情况下,按国际惯例,应该宣布首都为不设防城市,听任敌人和平占领,以避免平民遭受无辜战祸。但日本不是日内瓦公约签字国,本质上是个现代化了的野蛮国家,此法显然不可行,唯一的出路是撤退。身为统帅的蒋介石看出了这一点,准备放弃南京,然而属下唐生智却毅然站了出来,大拍爱国胸脯,狂喷爱国口水,说他愿以日寇决一死战,与南京共存亡。既然人家如此爱国,蒋公还有什么办法?哪怕身为最高统帅,照样得怕汉奸那顶太沉重的帽子,于是便将该城的防卫交给了唐志士。   

唐英雄为何突然爱国,爱到丧失理智,让全城军民毫无必要地殉城而亡呢?原来,唐英雄曾请教了一位气功大师,该同志根据周文王创立的预测科学,算出了日军根本不会进攻南京。所以,唐英雄的突然爱国其实不突然,乃是想玩爱国,再玩一次当年北京人民吃大帅那种英勇而安全的把戏。他玩爱国、充英雄本不打紧,作秀本来就是玩爱国的主旨,只是不该把全城军民拉来跑英雄戏的龙套。那种危急时刻不是演戏的时候,这么做就是以万民为刍狗。

可惜的是,那位国师推算时,用的却是刘阿斗和宋钦宗的战略顾问们用过的鬼子捏造出来的伪劣盗版。等到唐壮士发现日本人向南京挺进之时,他便扔下满城将士鸿飞冥冥,不但不指定各部队撤退的路线,甚至连撤退的命令都不下达给某些部队,导致全城大恐慌,争相逃命,互相践踏,又被没接到命令的守军轰击,死伤狼籍。我常常想,天晓得南京大屠殺死去的人中,有多少是让唐鹏举给害死的?
作者: 开心一时    时间: 2008-7-18 00:00

呵呵,长知识了,第一次听此一说。。。
真的?谢了!
作者: well530    时间: 2008-7-18 00:20

无论如何也不能忘了日本人这笔帐,因为出来混,早晚都要还的!
作者: seawong    时间: 2008-7-18 00:24

一寸山河一寸血。。。苦难的民族
作者: jiangjunhe789    时间: 2008-7-18 03:42

这些东西要多说一说,或许将来国共两党谈判的时候能用上
作者: bulubulu    时间: 2008-7-18 12:56

进来看看说什么.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