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中国家庭的轮回链条,兼谈爱情 武志红

中国家庭的轮回链条,兼谈爱情 武志红

   [一] 结婚时,做选择的标准,不是情欲与激情,更非爱与恋,而常常是安全感,不仅长辈为儿女做选择时如此,年轻人自己走选择时也常是如此。结果是,婚姻相对稳定,但缺乏情感。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而这一个基石,普遍没打好。
   [二] 婚后,因没有感情的滋养,也因为女性更缺乏安全感,导致妻子一方感觉到孤独,于是去抓丈夫,去控制丈夫,而丈夫则觉得,本来就缺感情基础,更不愿被妻子紧紧抓住,那会让他重温幼时被妈妈吞没的噩梦,所以丈夫要选择逃走,逃走的方式可以是工作,爱好,或者其他女人。
   [三] 妻子感觉到更加孤独无助,但她越抓,男人跑得越远。等有了孩子后,妻子终于发现,孩子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弥补她内心的空洞,于是,她开始抓孩子。并且,最好是个儿子,那么,儿子不仅是弥补了情感空洞,还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情欲的空洞。结果,她把儿子抓得更紧。
    儿子被妈妈抓很紧,那女儿呢?若妈妈内心比较健康,则可能有同样待遇,也会被妈妈抓住,但若是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则女儿容易成为妈妈的“被讨厌的内在小女孩”的投射对象,被妈妈厌恶乃至虐待,于是,造就了一个同样没有安全感甚至内心空洞更大的女性。
    丈夫逃离妻子时,会愧疚与不安,也担心后院起火,当发现儿女可以填补妻子内心的空洞时,他们也会将儿女推向妻子身边。所谓的恋母情结,在中国出现了变型,爸爸甚至不与儿子竞争,而是迫不及待地将儿子推给妻子,这样他就自由了。于是,他也参与造就了另一个自己。
    过去主要因重男轻女,现在则主要因男人想逃离妈妈的潜意识的动力,导致做父亲的男人不仅逃离妻子,也逃离女儿,与女儿的关系也很疏远,这导致女儿即便在母爱一环上有所改善,但在父爱一环上仍相当欠缺,于是女性对得到异性的爱,要更为绝望一些。
    总结一下即,男孩得到母爱表面过多但质量堪忧,普遍存在着严重的被吞没创伤,这导致男孩不能表达情欲,并且会导致男孩比较被动;女孩则得到母爱和父爱都比较少,容易有严重的被抛弃创伤,而她们虽也有被吞没创伤,但比较少,所以相对男孩要主动很多。
   [四] 这样的男孩女孩长大了,男孩抗拒表达情欲,抗拒亲密,同时被动;女孩则不知情欲是何滋味,并因被抛弃的创伤,而对亲密有强烈渴求,但又觉得得不到,所以会找容易掌控的男人——也即被动的男人。于是,又重复了轮回的第一个链条——夫妻之间缺乏情爱。
   [五] 妻子想抓丈夫,丈夫想逃,这还不够,更要命的是,婆婆也想抓儿子,而对于妈妈,儿子意识上还不能逃离。于是导致一个独特中国现象:儿子必须和妈妈粘得紧一些,不能逃离;儿子和儿媳疏远,却成了可以接受的现象,唯独妻子不能接受,但只能独自品味。
   [六] 结果,婆媳关系就成了中国家庭的主要战争,战争目的是争夺被动的儿子,至于公公,已成了这个家庭中可有可无的一个注脚,没有人争夺他。除非他生命宽广而精彩,否则他在家庭中就是一个零。
   [七] 婆媳关系中,谁都赢不了,妈妈毕竟不能得到儿子的情欲,妻子也得不到,但男人的情欲总要去找一个地方安放,于是,妓女,或小三,就成了一个平衡物而广泛存在于重男轻女最严重的地区,而做小三的女子,也常是在自己原生家庭中得到爱最少的女子。小三,这也是一个中国独特现象。
    更神奇的是,我听到一些故事,故事中的小三,甚至是妈妈为自己儿子找的。
   [八] 若公公和岳父,在大家庭中还发挥着巨大作用,甚至成为家庭问题的直接制造者(有外遇不算,必须是主动冲突),这是因为,他们执着于权力感,不容别人挑战他们的权力,但他们不会制造特别复杂的情感关系,而只是一味要求别人服从他,这形成不了特别复杂的轮回。
    PS:以上这些,只是我个人对我听到的数千个人的故事的一种经验上的总结,不代表真理,也不会自以为是非常全面的说法。欢迎其他朋友提供你们的想法。
    虽然在专业上有自己的梦想,但我自己并不太想发明什么新的疗法,有中国特色的疗法,我只想弄明白,中国特色的家庭,和中国特色的爱情,是怎么回事。
    看到一个网友说,莫言只是写了中国的一些真实故事,竟然被认为是魔幻现实主义,其实没有魔幻,只是纯粹的现实。 我写的,也只是纯粹的现实,尽管有时是魔鬼般的现实。
 

 

    轮回中最遗憾的是,没有爱情。和一个朋友深聊,她明白,已三十六七岁的她都没品尝过什么叫情欲,遑论爱情。我则常想,若人生重来多好,要求不高,就从大学开始吧,18岁的年龄,但有38岁的智慧,一定会有绽放的青春。
    大学时一友爱用花园的意象来看人,对我的意象是,花园里到处是花,但还开放就已枯萎了。说的真准确!
    写这番话时刹那间明白(也许是投射),中国富豪们征婚时为什么总想找没有恋爱经验的处女,除了以往说的占有欲,还有想人生重来的念头吧。
    爱情象征着美好,情欲点燃的是生命活力。哪怕爱情中不断受挫,但生命会是丰盛而绽放的。没有体验过爱情,貌似像是外部世界缺了一块,其实是内心的火焰从未被点燃过的遗憾。所以,在爱中的,大胆地去爱吧,哪怕被玫瑰刺得鲜血淋漓。
    原来看徐志摩,总看到他悲剧的一面,迷恋林徽因,但却看不到林的真实。但刚刚,对他起了很深的敬意,在那样的时代,他发出对纯粹爱情的极致呼唤,那是多大的勇气。再想想林徽因与梁思成与金岳霖,多悲剧,金痴恋林的一张相片,而梁在林死后立即与学生结婚,多大的一个空洞。
    活出你的爱,你的生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7645590102e7xl.html

TOP

指出了问题所在

TOP

这个作者很有见地。天涯上那篇关于父母的文章非常,非常那个,大家可以自己搜来看。

TOP

回复 3# 白起白起 的帖子

求原文

TOP

在天涯杂谈,题目好像是  天下最大的谎言 什么的,大意是天下最大的谎言是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

TOP

有道理!!!!

TOP

“天下最大的谎言是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
说的太对了!

TOP

找到几位想看的文章



也是武志红所写:

 

     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这是这个世界上无数谎言中的No.1fficeffice" />



    这个谎言如此绝对,以至于很容易被驳倒。实际上,我们只需要找出一个例外就可以驳倒这个断言,而这样的“例外”又实在是太多太可怕了。譬如:



  广州花都区的女孩阿俊,被母亲割掉双耳;复旦大学研究生ZLL,因虐杀几十只猫而轰动一时,但他虐猫的另一面却是爱猫,而这种“我爱你,所以虐待你”的变态心理却源自父亲对他的苛刻和虐待,譬如多次因小事暴打他,还常将其关在家门外过夜;



  ……



  尽管发生这么多父母虐待孩子的案件,仍有许多人认为,“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是成立的。他们不讲逻辑漏洞,而强调说那些案件是特例,一个朋友对我说:“父母不爱孩子的,我估计是千分之一。”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可以上百度的“爸爸吧”、“妈妈吧”、“父亲吧”和“母亲吧”去看一看(方法很简单,打开www.baidu.com后,点击“贴吧”,然后单独输入爸爸、妈妈、父亲或母亲就可以进入相关贴吧),就会发现,以爱的名义虐待孩子的父母,或者不屑于借用爱的名义而直接虐待孩子的父母,实在是太多太多,而对父母仿佛有刻骨仇恨的孩子,也一样是太多太多。



  我自己收到的信件中,至少有20%的信件谈到了父母对自己的身体虐待或精神虐待,也有部分信件是做父母的意识到了自己对孩子的虐待,但他们控制不住自己,于是写信向我求助。



  这是一个必须直面的事实。



 现代的临床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一个成年人的关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他童年关系模式的再现。假若一个人没有什么理由地残忍虐待甚至杀害其他人,那么可以基本推断,这个人曾被残忍虐待过,譬如虐待小保姆蔡敏敏的珠海女雇主魏娟。从这个角度上看,最终展现在一个成年人身上冷酷的恶毒,可以回溯到他的童年关系,而且多数可以回溯到他与父母的关系。复旦硕士ZLL在虐猫的时候,不过是把父亲对待他的方式转移到他对待猫的方式上而已。



  并且,直面这个事实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很多人控制不住自己,或者冷酷地对待自己的配偶和儿女,或者残忍地对待社会上的其他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无法直面自己有一个“坏父亲”或“坏母亲”的事实。我们的社会特别讲孝道,即便父母虐待了自己,我们也要认为父母是对的。但是,这种理性上的接受不能遏制住他情感上的仇恨,但父母是不能恨的,所以他们把这仇恨转嫁到配偶、儿女或其他人身上了。



   这种转嫁机制,是很多恶行的基础。经常有人给我写信说,他想杀人,他想伤害别人。假若你和这样的人对话,他们一开始会对你说,那些人如何如何对不起他,但随着聊天的深入,他最终会承认,最对不起他的不是那些人,而是他的父母或其他“至亲至爱”的人。



  在我们这样一个特别讲孝道的社会,“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会成为一个巨大的魔咒,让我们宽恕那些虐待甚至杀死孩子的父母,也让我们看不到恶最初是如何孳生的,从而让我们整个社会都不能直面相反的事实。在这一点上,我们需要向欧美国家学习,有一个成熟的社会体系,监控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并剥夺严重不合格的父母的抚养权。



  切记:父爱和母爱是伟大的,这是整个人类不断繁衍并传递爱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渠道。但是,这远不是说,一个人有了孩子就自动成了好父母。



  真爱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并不断检讨和反省自己对待孩子的具体方式。“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懒惰的逻辑,是父母们为自己开脱的最佳借口,假若你特别迷信这句话,你对待孩子的方式就一定需要检讨。



 



谎言(二):我爱你,所以你要听我的



 



  这是我们社会最典型的一个爱的谎言,父母们用这个谎言控制孩子,老师们用这个谎言控制学生,男人用这个谎言控制女人,女人也用这个谎言控制男人。



  这个谎言是我们的一个集体无意识,它源自我们共同的一个经历:13岁时,当孩子蹒跚学步并开始探索世界时,大人们忍不住要替孩子们完成任务。譬如,孩子跌跌撞撞地拿玩具时,大人们递给他;孩子四处爬来爬去时,大人们因担心而制止他;孩子快乐地玩耍并大喊大叫时,大人们警告他们小声一点……



  总之,大人们为了安全,为了“爱”孩子,而严重妨碍了孩子探索世界的努力。



  并且,等孩子长大后,我们变本加厉地这样做。譬如,帮孩子解决一切难题,替孩子做所有的决定,当孩子拒绝接受时,就以“爱”的名义强迫孩子接受。家长们在这样做,老师们也在这样做。



  这样做,是在杀死孩子的生命。



  因为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当一个人不断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时,那么不管这些选择是对是错,他的生命都会因为自主选择而丰富多彩,而他的心理能量都会不断增加。只有做过选择,一个人才算活过。假若这个人的一生中都是别人在替他做选择,那么他的生命就没有意义,不管别人给了他多少东西,不管那些选择从理性上看多么“正确”,他都会因此而虚弱无力。



  以爱的名义替孩子做选择,这会有极大的迷惑性。父母觉得自己做得对,孩子也不知道该怎么反抗。但是,父母和孩子都会因此而苦恼,父母发现,他们必须一直为孩子操心,而孩子则会经常感到“闷”、“烦”,甚至还会有窒息感,就仿佛有人在掐着自己的脖子一样。



  这种窒息感不难理解,因为父母替孩子做所有的决定,就是在从精神上掐死孩子的生命。



  并且,这种“掐”看上去是非常善意的,父母这样看,孩子也这样想,社会上也这么以为。理性很容易欺骗人,但情感不会骗人,被“掐”得厉害的孩子常常做出一些极端行为,来表达他们的真实情感。



  现在,父母替孩子决定生活、老师替孩子决定学习的情况愈演愈烈,而孩子们的反抗也越来越强,其常见方式是网瘾和叛逆,而极端方式则是自杀和杀人。



 广州近两年屡屡发生中学生和大学生自杀,而且没有清晰的自杀原因,看上去完全是莫名其妙,我自己的理解是,他们多数是被这样“掐”死的。



  极端情况之下,他们也会直接攻击“掐”他们的人,这是广州董姓大学生弑父的心理原因,也是一些中学生因老人劝诫自己好好学习而情绪失控并暴力袭击老人的原因。



  中学生和大学生自杀的新闻这两年越来越多,很多在学校里做咨询的心理老师也说,学生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而这两年明显严重恶化。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家长和老师这些大人们替孩子做选择的情况太严重了,孩子们的生命正被严重扼杀。



 



谎言(三):我爱你,所以我们不分离



 



  大人常借爱的名义,而强迫孩子和自己粘在一起,这也是亲子关系中常见的谎言。



  一个妈妈写信说,儿子上中学后,再也不肯对她说心里话了,她没有办法知道孩子想什么,很焦虑。我回信说,这是青春期的必然特点,孩子必然要刻意与父母保持一定的距离,那样才能保证自己的独立空间,做父母的没必要去做孩子肚子里的蛔虫,孩子想什么都知道。



  结果,我收到这个电子邮箱发来的第二封信。原来,这位妈妈不会用电子邮箱,前面那封信是儿子帮她发的。这次是儿子自己写来的,他赞同的说法,“但是妈妈不愿意接受”。



  这就很简单了,和孩子粘在一起不分离,这不是儿子的需要,而是这位妈妈的需要。其实,她大可以承认这一点,对儿子说,“我需要你,所以请你离我近一些,和我说说心里话”,而不必借用“我是为了你好”这种爱的谎言。



  父母和孩子粘在一起,通常情况下,都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因为独立成长是源自生命的冲动,除非这个冲动遭到严重破坏,否则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不会乐意整天和父母粘在一起。



  父母严重地粘孩子,会造成很多恶果。最常见的是会阻碍孩子向外发展的动力,孩子为了满足父母的需要,而停止了独立成长,甚至都拒绝谈恋爱,因为他们会觉得那是对父母的背叛。



 



  切记:做父母的,应经常问自己一句:“这样做,真的是为了孩子吗?还是为了我自己?”



TOP

有一定道理,谢谢

TOP

家庭的存在,本来就是以义务、利益为重的。
如果仅以爱情为重,何必结婚?
爱情存在,两个人自然会待在一起;爱情不存在,两个人自然分开;有必要签订契约吗?
既要以婚约来约束两个人,又想只要爱情,这不是开玩笑吗?

很多人在骨子里,中共产主义的毒太深,总是敌视社会的基本构架,内心里所向往的,其实是共产共妻。

TOP

一个大多数人都忽略的常识是:家庭是基本的社会构架之一,就像“私有财产”一样,而不是纯粹的个人自由。如果个人自由,你根本没必要登记结婚。但实际上,人们不仅要登记结婚,而且还把登记结婚视为权利。同性恋争取平等权利的重要内容,就是争取登记。
为什么?
以西方论。民法的基础是古罗马的罗马法和建立在罗马法基础上的《拿破仑法典》。两者都有极为明确的父权和亲权的规定。
罗马法的父权,是绝对的。它从法律层面上,把父亲作为家庭的唯一代表。以至于公民权一般只有那些“没有父亲或祖父“的男性才能实际拥有。罗马军队为了吸引人们参军,一项优惠条件是:只要你参军,那么即便你的父亲还在世,你也获得了支配自己财产的权力。可想而知,如果不参军,那就没这项权力。
拿破仑法典对父权有所削弱。但是,直到前几年,还有一位法国父亲(父母?),援引拿破仑法典,阻止子女结婚。(我不知道后来法院是怎么判的)

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父权和家庭,无论从法律上还是从实际上都在弱化。
但弱化的结果,也不是家庭与爱情合二为一。因为明摆着,如果仅有爱情,则家庭这个概念就是不必要的(至少从法律上不必要)。弱化的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结婚,尤其是不再生育。这也是很多西方国家,也就是自由程度最高的国家,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的原因。

TOP

接着说。
所以,共产主义的内容,不仅是共产,也要共妻。因为只有共产共妻,才能彻底打破旧制度的框架。
反之,美国人选总统,一般总是要选一个家庭观念强的,而不会去选一个情圣。当然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像克林顿。但是候选人自己终究是只会标榜自己的家庭观念强,而不会标榜自己是情圣。

TOP

回复 12# nkpoper 的帖子

情感方面,是你的盲区,这样的话题你还是绕道吧。

TOP

大哲学家的成长环境中,一般都缺少父系权威,这可能是他们能够极度反思世界的原因。
伊人已去

《人与权力:中国社会的权力结构》
https://cmule.net/viewthread.php?tid=381354

TOP

和我家里的情况十分吻合...,那我该何去何从?
欲望得不到满足痛苦;欲望一旦满足就无聊,生命就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TOP

缺少父爱才对。

TOP

回复 15# cixiong 的帖子

如果你是父母,先重新找回夫妻情感,如果是孩子,只能总结经验教训,不要轮回下去,把自己未来的孩子抓出毛病。

TOP

中国有那么多留守儿童,孩子需要父爱胜过母爱
原来台风君你这么萌...

TOP

引用:
原帖由 西来 于 2013-1-8 06:19 发表
情感方面,是你的盲区,这样的话题你还是绕道吧。
宣扬共产主义,靠讲理是讲不通的,只能诉诸感情。

TOP

人总要有感情,有寄托。
随便有点就可以了。随便感叹几句,写个诗,编个歌什么的也行。
偏偏上线上纲,长篇大论,装出一副有条理的样子,骨子却只等于那几句感叹。
这就无聊了。
而且,共产主义之类,也都是这么来的。

TOP

下文摘自共产党宣言

  无产者的一切家庭联系越是由于大工业的发展而被破坏,他们的子女越是由于这种发展而被变成单纯的商品和劳动工具,资产阶级关于家庭和教育、关于父母和子女的亲密关系的空话就越是令人作呕。
   但是,你们共产党人是要实行公妻制的啊,——整个资产阶级异口同声地向我们这样叫喊。
   资产者是把自己的妻子看作单纯的生产工具的。他们听说生产工具将要公共使用,自然就不能不想到妇女也会遭到同样的命运。
   他们想也没有想到,问题正在于使妇女不再处于单纯生产工具的地位。
   其实,我们的资产者装得道貌岸然,对所谓的共产党人的正式公妻制表示惊讶,那是再可笑不过了。公妻制无需共产党人来实行,它差不多是一向就有的。
   我们的资产者不以他们的无产者的妻子和女儿受他们支配为满足,正式的卖淫更不必说了,他们还以互相诱奸妻子为最大的享乐。 资产阶级的婚姻实际上是公妻制。人们至多只能责备共产党人,说他们想用正式的、公开的公妻制来代替伪善地掩蔽着的公妻制。其实,不言而喻,随着现在的生产关系的消灭,从这种关系中产生的公妻制,即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卖淫,也就消失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