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栋
由于民调支持率一直不高,日本民主党党首、现任首相野田佳彦不得不提前对外放风,期望用断腕心态,挽留部分同情票;而业余的外交处理经验让民主党经历了短暂的三年执政之后,不得不交出政权,但继任者依然面临重重困难,或许依然难以逃脱日本式的政权更迭。
野田佳彦VS安倍晋三
日媒最新公布的民调显示,18.4%的选民表示将在众院选举时把比例代表票投给自民党,与11月24、25两日的上轮调查结果基本持平,仍保持首位。日本维新会为10.4%,也与上次基本持平,居第二。民主党的支持率较上次微增0.9个百分点至9.3%,位列第三。
小选区票的支持率方面,支持自民党的比例为21.2%,民主党为10.2%,维新会为8.9%。上轮调查中排在第三的民主党此番位居第二。日本众议院共有480个议员席位,其中各地小选举区选出300名,其余180名按人口比例投票产生。
面对如此低迷的支持率,野田在3日的内阁记者会上表示:“众院选举的获胜关键在于民主党能否成为相对第一大党。我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尽到自己的责任。”在被问到“如果民主党成不了相对第一大党,是否会辞去民主党党首”职务时,野田说:“如果输掉大选,我将会辞去民主党党首职务,同时向公众致歉。”
从2009年秋执政的民主党当年曾提出过许多诱人的博取声誉的口号。那时的经济局势和政治局势极其复杂,许多选民出于原则,投票反对执政半个多世纪的自民党,而在这期间,该党只有一次短暂地失去权柄。这一情况使日本民主党在议会选举中取得振奋人心的胜利,那时,它的支持率高达75%。
但是,执政的3年让人们看到,民主党无力解决最严重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在鸠山内阁执政期间,鸠山在美日普天间基地搬迁问题上,以及日本当时采取的与美对等外交等触发了美国的战略底线,令当时的日美同盟有所弱化,最终被美国人赶下台。
其继任者菅直人“拨乱反正”,积极修复与美国的关系,同时强化日美同盟;但此时的菅直人政权,在处理对华外交问题上,坚持用国内法抓捕并企图审判中国船长,最终被中国强力反制,而令菅直人政权倍感无奈;同时在处理大地震和福岛核电站泄露问题上的束手无策,让民众对菅直人政府产生了极大的失望。
素有“政坛泥鳅”之称的野田佳彦意外接任菅直人,此人最大的功绩在于通过了增税法案,但这也恰恰是民主党的致命一击。野田为了通过这个法案,不惜和党内元老小泽翻脸,与在野的自民党联手,直接导致民主党分裂,小泽出走,并且带走50名参众议员,大大削弱了民主党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