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朝日专栏/李小牧《日本新李解》- 和平的倡议

朝日专栏/李小牧《日本新李解》- 和平的倡议



日中韩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李小牧


  全世界只有两个主权国家今天仍然将汉字作为主要文字使用,也只有它们仍然将自己的首都称为“京”。这两个国家的人民,哪怕听不懂对方说什么,也可以用纸笔实现沟通。而且,地缘政治也决定了,这两个国家是不可能分开的。

  这就像一对闺蜜,或者说是夫妻,拥有着只有他们自己才能懂的沟通密码。如果夫妻因为吵架就把房子烧了,所有人都会认为他俩是神经病。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人种同宗,文化同源。就算不提这些,全球举足轻重的两大经济体,居然为了几个无人小岛剑拔弩张,少数人恨不能置对方于死地。如果你是旁人,不觉得这很无厘头吗?

  诚然,中日有各自的问题,也难免博弈。但是,越是矛盾尖锐时,身为两国的国民,自己就越应该保持清醒——国家利益固然极端重要,但中日不仅有文化和情感的羁绊,更有在国际社会共同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同在儒家精神下绵延数千年的东方文明,两国没有理由不为和平做出贡献。在单边主义扩张全球霸权的当下,两国更应为国与国之间包容、平等的交流模式做出表率。

  日本虽然经济增长停滞,但毕竟是依靠科技实力起家,底力还算雄厚。而中国,虽然GDP超过了日本,却依靠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基础还不牢靠。因此,我们要摒弃那些莫名其妙的所谓“小国心态”或“大国心态”,不要仰视,也不要俯视对方。

  日本的国民啊,你们的祖先学习了汉字和儒学,明治后又继续包容并蓄了西方各国的先进文化,集古今东西智慧于一身,为什么就不能把它们用在致力于中日民间的和解呢?你们能够理解自己面对广岛原爆纪念馆时那种难以名状的悲愤情绪,为什么就不能理解一下,中国人面对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时同样的心情呢?

  中国的国民啊,全世界真心想和中国打交道的就是日本人。日本人口1.27亿,不到中国的十分之一,2011年却有350万人来华旅游,是赴日中国游客的近3倍。有约12万日本人常住中国,日企也提供了超过1000万个就业岗位。

  全日本有约1万2000多家由中国人(或日本人)开设的中国料理店,没有一家需要挂着太阳旗才能营业的。有约百万中国同胞(华人华侨)常住东瀛,他们当中曾有人在北京奥运火炬接力时高举五星红旗夹道相迎,将长野染得一片通红。但是,当中国为钓岛游行示威时,他们却没有人走上日本街头去抗议。不是不敢,只能说是理智!

  静下心来想一想:当你满怀愤怒,或者满怀鄙夷地对待一群和自己最为接近的人时,真的是因为他们已经恶劣败坏到如此地步了吗?这些极端的态度里面,是否掺杂了私愤、自负?痛恨别人,是否仅仅是为了给自己脆弱的内心寻找一个宣泄的出口?

  退一万步说,就算真的冤有头债有主,也应该去找那个当年亲手在中日两国之间埋下这颗水雷的国家。别忘了,钓鱼岛群岛,是1972年由美国人交给日本人施政权的。

  中国和日本,不能因为有局部的争议,就把我们共同延续了数千年的汉字文明抛在一边,以仇恨甚至炮舰相对,两败俱伤。这既不符合各自的利益,更是东方文明的又一大劫数。子曰:“和为贵”。和善的心态,平等的精神,也正是我们所呼吁的和平。

  因此,越是在这个剑拔弩张的时候,越不能做缩头乌龟,必须大声地喊出自己的和平主张。希望共同信奉“和为贵”的中日两国,能够真的像一对亲近的闺蜜或夫妻那样,虽难免吵吵拌拌,却始终能够相互依赖着前行下去。

  钓鱼岛领土的纷争,最终还是要由两国政府来解决。战争是外交的延续,如果外交失败导致战争,政府应当承担责任。这里所指的战争,并非单纯的军事战争,也包括了经济贸易战,文化交流停止战,民间友好往来中断等无硝烟战争。

在欧洲,法国和德国间是近百年战争的宿敌。两国的和解,才有以法国,德国为主体的欧洲联盟存在。亚洲国家应向欧洲学习,努力推动中国、日本、韩国自由经济贸易区的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东亚经济一体化,携手走向共同的和平、繁荣和富裕。

  如果两国执政者迫于舆论和民间的压力,为争取民意或者转移民众对执政者不满的视线,在对待钓鱼岛问题上,显示出不惜一战的决心,不仅会提升钓鱼岛局部地区的紧张性,而且多年来外交、经贸、文化交流,民间友好的成果,都将会付之东流。

  无论是军事战争还是无硝烟的战争,最大的受害者是两国的民众。执政者应认真思考,是要战争还是要和平。

  1978年10月23日上午,邓小平与福田赳夫出席在日本首相官邸举行,由中国外长黄华和日本外相园田直分别签署的“批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证书” 的互换仪式。而该条约第一条的第二款中就清楚地写到:“在相互关系中,用和平手段解决一切争端,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

  虽是35年前缔结的条约,但希望两国政府的官员们一定不要健忘哟!
原来台风君你这么萌...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