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纽约时报》记者:无线人、无内料

《纽约时报》记者:无线人、无内料





近日《纽约时报》刊登了题为《总理家人隐秘的财富》,报道说温家宝家族积累了27亿美元财富。该文刊登后引起了各方关注。文章作者,大卫·巴博萨本周二就该报道引发的读者提问做出了回应。







(德国之声中文网)《纽约时报》上海分社社长大卫·巴博萨(David Barboza)在上周五(10月26日)发表的《总理家人隐秘的财富》长篇文章中报道,中国总理温家宝家族成员拥有27亿美元财产。该文发表之后,在上周六(10月27日),中国两名律师代表温家宝家人发表法律声明,表示”《纽约时报》中提及的所谓温家宝家人的’隐秘资产’并不存在,”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本周一(10月29日)的《纽约时报》,大卫·巴博萨刊登文章,说明如何调查中国企业,取得公司及财务信息。隔天,又对《总理家人隐秘的财富》引起的一些读者提问做出了解答。


在这篇答读者问的文章中,巴博萨讲述了自己是如何把关注点落在温家宝家族的始末。这位2004年赴中国工作的商业记者大约在去年的时候计划写出一个关于中国国有经济的系列报道,在调查中他开始研究几个中国高层领导人与商业的关联。而关于温家宝家人的议论一直在中国金融业流传,所以他最后的关注点就落在温家。


有读者问到,十八大即将召开,共产党权力交接在即,您这时候发表文章有着怎样的意义?谁将从您的文章中获利最多?巴博萨回答道,作为一个商业记者,不会报道中国的政治动向,共产党代表大会也不是他调查的重点。


In this photo released by China's Xinhua News Agency, Chinese Premier Wen Jiabao, center, talks to earthquake victims in Yiliang County of Zhaotong, southwest China's Yunnan Province, early Saturday, Sept. 8, 2012. At least 80 people were killed and more than 100,000 residents were evacuated after Friday's quakes toppled thousands of houses and sent boulders cascading across roads in a remote mountainous area along the borders of Guizhou and Yunnan provinces. (AP Photo/Xinhua, Huang Jingwen) NO SALES温家宝多年来力图打造亲民、谦恭的形象


巴博萨还表示,因为要把从各级中国政府申请获得的公司和监管方面长达几千页的公开披露材料进行归类、评估,所以原本计划在一个月之内完成的调查最终历时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完成。


这篇文章中,巴博萨在答读者时,还否认有”内部人士”给他提供信息,否认收到”黑材料”之说。他说自己只是在调查过程中,对公开的文件进行了追查探究。资料来源主要是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多个地方的工商局以及数十家同温家宝亲属有联系的合伙公司的文件。


A Chinese man uses the computer at an internet cafe in Beijing Friday, Oct. 5, 2007.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an international media rights group called on China on Wednesday to loosen controls on Internet news and personal expression, calling the country's system of censorship an insult to the spirit of online freedom. (AP Photo/Ng Han Guan)《纽约时报》中文网10月26日发表《总理家人隐秘的财富》当天,中国政府迅速阻断了大陆电脑对该报中英文网站的正常访问。


最后巴博萨承认这项研究一直是在秘密中进行的。他指出,虽然中国工商局的纪录是免费面向公众开放的,中国经济类刊物如《财新》和《21世纪经济报道》也会利用这些免费信息记录写出了一些颇具开创性的经济报道。然而中国政府对有关高官家人的报道进行约束,这限制了调查性新闻的深度与广度。巴博萨说,他知道讨论关于温家宝家人财富的研究题目可能比较危险,可能断送整个计划。所以他在调查过程中,几乎从未和人谈论正在写这一篇有关总理亲属的文章。


综合报道:文木


责编:洪沙

TOP

除非他是FBI,一个小记者敢挖这些材料,结局就只有跟海伍德一样

TOP

回复 2# wb_cmule 的帖子

挖尼克松资料那些人还活着呢,那还是本国总统呢!
温家宝算什么?有种他直接派人去把记者杀了。

TOP

在中国能挖到这些材料的肯定是牛逼人物!

TOP

的确无线人,因为是别人主动给他的。

在中国,普通的人搞8袋长老以上级别的黑材料,都是死,无论黑人、白人。何况是9袋长老的黑材料。鬼都不信

TOP

资料整合和重组,发现并实施这在美国的大学是基本学习技能!
只有为了房子和女人奋斗的p民才觉得这报告没线人是不可能完成的,就如好奇号登陆火星一样,不告诉你实施的一些过程,你一样认为不可能!
这个世界上你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太多了!
用心看世界,以情待人生!
电影无限,人生有限,只看经典!!!

TOP

确如6楼所言。
很多东西都是公开的。
以关于军队的报道论,中国报纸上都是说“某部”,哪怕是一点学雷锋的好人好事,看似完全不涉密的新闻,也说“某部”,绝不说具体番号。这就是吸取了一个教训。在历史上有先例:仅仅通过分析对军队的公开报道,就把军队的部署情况摸个一清二楚。
二战结束后,有美国低级军官询问日本情报官员,认定他们一定有谍报网,被日本官员嘲笑。
<<<<<<
   我在指定日期来到了明治饭店。调查官是一位美国海军少校,看上去象一个情报专家(后来得知他曾作为预备役军官在华盛顿从事过两年对日情报工作),他向我询问了战争时期日本海军的情报工作情况。我说明了前面已经提过的,我们情报作业的基本方针——潮汐测算机、天文导航法等方式以及作业要领——第一阶段作业(搜集阶段)、第二阶段作业(评价阶段)、第三阶段作业(提炼阶段)和第四阶段作业(判断阶段)。
   那位少校听了以后说:“你的解释我都明白。但是,很难想象你们光靠这个就能取得如此出色的情报成果。”
   他说着把两份资料放到桌子上。我看着很眼熟,那是我们情报部编写的《美国对日作战地面部队部署推测要图》(截至一九四四年九月的情况)和《美航空母舰‘萨拉托加号’的舰内编制表》。他没有说明获取这两份资料的途径,我看大概是在前线缴获的。
   少校似乎是把这两份资料作为“物证”,寻根究底地追问笔者。“很难想象用你说的那种方法会得到准确的情报。日本海军肯定拥有某种诸如‘特务机构’之类的特殊情报组织。”
   我们没有那种组织,所以,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对我们的情报作业方法作了反复说明,并且指出以往的经验证明,经过彻底研究和不断努力是完全可以取得此种成果的。
   但是,少校对我的说明还是不满意。
   于是,他述说了自己的苦衷,哀求我说:我在圣诞节前要返回华盛顿,我本人理解不了你的说明,就无法向华盛顿汇报。请你谈出真实情况来。”
   我恳切而详细地给他做了说明,但是无论怎么讲,他也不理解。对于他这种态度,我感到很不耐烦。突然,我产生了一个念头,想开个玩笑,嘲弄一下这位只干过两年情报工作就摆出一副情报军官面孔的外行少校。我说:“你的处境我完全理解。所以,我决定坦率地把真情告诉你。不过,要有两个条件。第一,下面我说的东西不能记录,译员要退场;第二,我说什么你也不要生气,不要发火……”
   原来一直垂头丧气的少校,顿时精神振作起来了。“同意你提出的这两个条件,请你务必说真话。”
   于是,我说出了下面一番话:“我们这里也有许多象你这样的私立大学毕业的预备役军官。他们的情报作业能力,用计算尺打个比方,是一年之后会作加减法,两年以后才会乘除法。但是,这种水平还不能从事需要更高级计算技能的工作。听说你是一位预备役少校军官,曾在华盛顿海军情报处从事过两年对日情报工作。《美国对日作战地面部队部署推测要图》是经过高级运算推测出来的,你这种资历的人,不理解我的话,那是不足为怪的。看来,你是因为不理解而得出结论说我们肯定拥有特务机构之类搜集情报的特殊组织,你这是大错而特错了。你们的麦卡勒姆上校(美国海军情报处远东科长)是完全能够理解我的话的。总之,你认为我们们有特务机构.这是你对情报工作外行的证据。你不理解我的话,归根到底问题就在这里!”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