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名词相关】为什么中国没有游说公司?
关于游说,国内有专门的成语:跑部进京,或跑部钱进。
大概有地方政府游说,行业协会游说,利益相关者游说等几种形式。针对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的游说公开报道较多,自然也有针对省级政府各厅局和重要人物的游说。需要注意,游说是一种博弈,其社会效应有正面也有负面,要区别看待。当然,其中也有不少为人诟病的东西,比如驻京办、政治掮客等。
1、地方政府游说:
众所周知,这是驻京办的一大职能。以2008年中央千亿元投资的政策出台为例:
省级暗战:提前准备,抓紧上报,专班驻京;该出手就出手,以免贻误战机,甚至吃败仗。
地市速度:统一思想,积极跑部;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驻京人员跟踪了解国家宏观政策信息、项目上报信息及其它城市动向,确保最新信息第一时间反馈。
湖北省某领导便带队到北京跑项目,5天内三上北京。山东省便筛选出600多个项目供国家发改委挑:完全的新报项目基本不可能,国家发改委更有可能的是从各地此前上报的项目库中筛选。欠发达的中部省份对项目投资实行“建成一批、在建一批、储备一批”的管理原则。
2、行业协会游说:
之前媒体曝光的乳品企业绑架新国标,电动车国标的多年争议,冷冻食品新国标被质疑开倒车等各类事件中,都可以看到行业协会的影子。
3、利益相关者游说:
严格说,游说都是利益相关者推动的。1、2两种形式是政府、企业集群的,故此处的利益相关者指少数组织(企业),一群人等参与的游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4、政治掮客:
和政治掮客有关的,国内近年来最知名的莫过于“郭京毅案”。从最初张玉栋拉拢郭京毅开始,到二者同流合污,进而收买更多官员组成联盟,最终打通了完整的政策审批链条。在上述过程中,张玉栋等政治掮客的作用和地位非同寻常:在中国加入WTO的预备与过渡时期,郭京毅、张玉栋形成联盟雏形“村委会”,通过官员介绍业务给律所实现分成,先后拉拢了一群横跨商务、工商、外汇领域的青年技术官僚,自设外资审批“双向收费站”,牵涉其中的包括:内地首富黄光裕及西门子、飞利浦、首创等知名企业。
5、正面效应:
“中国式游说”有相当复杂的成因(比如事权和财权的不协调),很多情况都有一定合理性,需要区别对待。现补充正面案例一枚:
在中国一系列反腐举措(国家惩防体系建设、建筑行业廉政公约、北京奥运反腐、反商业贿赂法、财产申报制度)背后,都有着透明国际力图影响的身影。为了能进入并影响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2009年中国取得正式身份之前,透明国际已经默默在中国“渗透”了将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