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推荐一本旷世大作
荆楚
我认为,只有站在前贤哲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所以,我喜欢博览杂收,因而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阅读了一大堆杂七杂八的“闲书”。每当获得前贤哲人的真知灼见时,忍不住拍案叫好,或在书上写写画画,标注上自己的心得感想(我将其命名为“乱批书”也。当然,对电子书,则无法“乱批”了)。但人类文明成果浩如烟海,那怕你天天执册捧读,也难尽其少部分。所以我一旦找到好书,就像饿汉看到面包。
以我有限的阅读经历,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方舟">方舟ersonName>先生《被欺骗的中国人》一书,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非常震撼、非常惊讶的印象。
原因在于:我曾经倾注数年心血,写作了一本对中国传统意识形态进行反思批判的书稿——《也论中国人的病态人格》。由于这本书稿更多地考虑了可读性,故采用了抒情散文的笔调,来讨论历史、哲学、政治伦理和社会的命题。
用这种方法写作的《也论中国人的病态人格》,虽然令不同层次的读者都有所得,获得了读者的好评,并流转到2000多个网站上。但我不得不承认——对于许多需要深入展开论述的问题,我只能浅尝辄止。否则,就无法兼顾可读性了。
这种写作方法,使这本书写得十分艰难。原计划的15章15个论题,因为没有找到很好的切入角度,而无法把某些论题写活,就没有动笔。经过断断续续八年的写作,我写了10个(十章)论题之后,就再也不愿接受这种捻断胡须的煎熬,遂匆匆杀青,草草结束了《也论》的写作。
正因为这样,我一直感到深深的遗憾。于是想用一般的学术论文的方法,来写作《也论中国人的病态人格》的续集。把原来没有深入展开的问题,再展开论述。这样写出来的书稿,虽然读者面较窄,但很有必要。因为这些问题牵涉到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行为模式、表达方式的大是大非问题。也因为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更因为《也论中国人的病态人格》一书的最后结论是——基督文明引导下的西方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希望所系,是人类文明的价值导向。中国要融入文明世界,非要选择这条路径不可……而没有展开充分的论述。
正在广泛搜集资料、准备下笔《续集》的时候,于偶然之中,我找到了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方舟">方舟先生《被欺骗的中国人》一书。遂抓紧时间截下阅读。
一读之下,让我感到万分惊讶——我原计划深入展开论述的东西,方舟先生已经作了淋漓尽致的论述。其精深通透,让我自愧不如。虽然《被欺骗的中国人》远没有拙作《也论中国人的病态人格》流传得广泛。
读完方舟先生的大作,我认为,普列汉诺夫和陈独秀现象,也为方舟先生的大作作了一个很好的注解。
普列汉诺夫作为列宁的老师,也作为布尔什维克的精神导师。但列宁抢过他的大旗,一脚把他踢开,往血腥恐怖的歧路上一路狂奔下去。
普列汉诺夫晚年,对自己的行为忏悔不已——是自己亲手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把魔鬼放到了人间,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他痛定思痛,遂留下遗著:人类社会要和谐发展,人类文明要延续下去,必须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歪理邪说,必须回归到基督文明的基本价值观(自由、平等、博爱、尊严、人的有限性等)上去……
对于普列汉诺夫的“最后的话”,其遗孀遵其遗志——要过50年之后才予公开。直到前几年,我才有幸读到。
而陈独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他拿着苏俄的卢布,来搞“中国革命”。当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后,遂由共产国际下令——必须由他来承担错误。遂被共产国际一脚踢翻,由毛泽东等人抢过陈独秀的大旗,也往血腥恐怖的歧路上一路狂奔而去……
晚年的陈独秀,在江津避居期间,他的“最后的话”,也是痛定思痛,也得出几乎跟普列汉诺夫一样的结论。当然,陈独秀晚年仍推崇无神论和唯物主义,让我嗤之以鼻。
陈独秀虽然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而《陈独秀文存》却不能在中国大陆出版,只能在海峡对岸印刷发行。安徽安庆的“陈独秀研究会”(简称“陈学会”),也被中共当轴以非法组织之名义,遭到封禁。使我这种到处找书的人,费尽周折,也没有如愿。只能在网上截取《文存》的部分,进行收藏和研读。
在我看来,方舟先生的大作,就是接过先贤的火炬,继续先贤未竟的探索。但方舟先生的分析和论证,则是对普列汉诺夫和陈独秀的远远超越。他于沉稳严谨、不急不徐之中,就对中国文化之迷雾,进行了拨云见天、水落石出的透彻剖析,指出了中国人精神困惑、灵魂突围的出路。
说实话,我这人很笨。没有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本事。只好笨鸟先飞,以勤补拙。所以,对于经典著作,我就认真阅读,仔细领会。且反复推敲,加深印象。当然,对于一般性的读物,我也会用“略知大意”的方法。
所以,对于方舟先生《被欺骗的中国人》一书,我原打算仔细研读三遍的。读到两遍半(第三篇只读了一半),就被俗务缠身而搁下了。至今意犹未尽。
这样一来,如果我再写作《也论中国人的病态人格》的续集,那就是重复劳动了。
针对这一现象,让我感到万分惊讶——两个素昧平生的作者,相隔千山万水,经历不同,学养各异,竟然是如此心灵相通。各自从不同的侧面,来雅俗互补,来寻找国人精神皈依的基石,来探索国人灵魂突围的突破口,来荣耀上帝,来为神做工……如果不用神迹来理解,我实在找不出更合理的解释。
从方舟先生的大作的内容来看,书名应该用《被魔鬼引诱的中国人》,才来得更为贴切。但书的命名是作者的专利,我只是默想而已。
我这人“很笨”的证据就是——江南小小给我回贴时,用了“酱紫啊”一词。但我老是想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在她明示是“这样子”之后,我还是一头雾水。直到后来,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酱”字是“这样”的连音。当时,急得江南小小杏眼圆睁,柳眉倒竖,跺脚大叫:“你真笨啊!”
写于民国99年(2010-6-21)晚上,22日早上起床,再作内容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