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转] 城市良心工程——下水道(世界四大城市)

[转] 城市良心工程——下水道(世界四大城市)

伦敦篇——【伦敦下水道百年历史:为防霍乱而改造排水系统】

        1848年的伦敦是当时世界上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人口达到200万。但是,150多年前的伦敦污染严重,垃圾遍地,城市里到处是粪便的气息,臭气熏天。整条泰晤士河都在发酵,流淌着褐色的液体。这一年伦敦爆发霍乱,人员大量死亡。



伦敦下水道与金字塔齐名

        伦敦以“雾都”闻名于世是在工业革命之后,“雾都”的形成原因,与工厂的烟囱林立有关。到19世纪为止的近几百年中,伦敦的流行病此起彼伏,猩红热、肺结核、流感、麻疹、天花、伤寒、霍乱等,各种流行病不断爆发。那时的人们认为,所有这些流行病都是通过空气传染的,因此,伦敦上空的浓密的雾气,被认为就是“瘴气”。1848年伦敦爆发霍乱疫情时,人们也就理所当然地认为,病因就是空气中难闻的气味,而空气中恶劣气味的来源就是各种污物,因此,当时的伦敦人认为,只要把各种污物用水冲走,就解决问题了。于是,流经伦敦的泰晤士河成为最大的下水道。

      1849年霍乱疫情结束时,伦敦死于霍乱的人数超过14000人,但是,霍乱病因依然不太清楚。当时的伦敦,坟场永远不够用,有些地方,死人只能曝尸街头。停尸房里的尸体往往也要存放好几个星期才能处理。有些家庭尸体无法处理,只好暂时放在家中,为了避免尸体的气味,伦敦人当时流行用洋葱包裹尸体来掩盖气味。

      1849年8月,霍乱疫情结束后,首都污水治理委员会任命约瑟夫-巴瑟杰为测量工程师。当时伦敦有一个地下和地上结合的排放系统,主要是用来排放雨水。1848年,抽水马桶已经在伦敦普及。在没有抽水马桶的年代,人类的粪便可以采取集中处理的方式。但是,有了抽水马桶,自己家里的粪便用水一冲就不见了,谁也不去管它究竟去了哪里。粪便进入伦敦原先的排放系统,造成严重的堵塞,甚至从地板下回灌进居民家中。《泰晤士报》曾经发动民众,征集污水处理方案。有人建议用火车拉走,有人建议在泰晤士河下再修一条地下河流。巴瑟杰当时接受的工作是查明这个旧系统的负荷,以便确定城市排水系统未来如何改进。

      1853年,霍乱卷土重来。一名传染病医生约翰-史劳将发病的案例逐个标在伦敦地图上,最终得出结论,霍乱是由水源造成的。当时伦敦还没有普及自来水,饮用水很多靠水泵抽取地下水。史劳医生向城市管理当局说,伦敦的地下水已经严重污染,伦敦的地下就是一个杀人的地狱。但是,政府卫生部门的官员和顾问们,不接受史劳医生的观点,依然坚信霍乱是由空气传播,没有对伦敦的饮用水做出任何改进。

      1856年,巴瑟杰承担了设计伦敦新的下水系统的任务。他计划将所有的污水直接引到泰晤士河口,全部排入大海。从现代观点看,这个设计只是将污水排得更远一点而已。巴瑟杰当时并不知道史劳医生的研究结论。

      巴瑟杰最初的设计方案,地下排水系统全长160公里,位于地下3米的深处,需挖掘土方350万吨。但是他的方案遭到伦敦市政当局的否决,理由是该系统不够可靠。巴瑟杰修改后的计划也连续5次被否决。

      1858年夏天,伦敦市内的臭味达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程度,国会议员们和有钱人大多都逃离伦敦。伦敦市政当局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不得不同意了巴瑟杰的城市排水系统改造方案。从巴瑟杰第一次提出方案到获得通过,前后经历了7年时间。

      1859年,伦敦地下排水系统改造工程正式动工。但是,工程规模已经扩大到全长1700公里以上,下水道在伦敦地下纵横交错,基本上是把伦敦地下挖成蜂窝状。

      因此,有人担心,地下被挖空的伦敦会不会坍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部门特地研制了新型高强度水泥。为了保证水泥的质量,巴瑟杰发明了一套检验方法,成为现代各种商品质量检验的先驱。用这种新型高强度水泥,一共制造了3亿8千万块混凝土砖,构成了坚固的下水道。

      施工过程中多次发生事故,例如挖坏煤气管道、与地铁工程打通,塌方等等。但是,由于巴瑟杰严格的管理措施,整个施工过程中,因事故而造成的死亡人数不超过10人。

      1865年,工程终于完工。工程实际长度超过设计方案,全长达到2000公里。工程完成的当年,伦敦的全部污水都被排往大海,伦敦上空的臭味终于消失了。

      但是,也就在这一年,霍乱再次降临伦敦。臭味消失了,空气似乎干净了,为何霍乱还在?市政部门和卫生官员这才想起12年前史劳医生的结论,经过深入的调查发现,1865年的霍乱规模很小,最终证实,它确实是由水源引起。伦敦下水道由于将污水与地下水隔开,意外地解决了导致霍乱的水源问题。但是,约翰-史劳医生已经在8年前去世,无法知道自己当年的论断终于得到了证实和彻底接纳。从此以后,伦敦再也没有发生过霍乱。

      不过相比起巴黎可供参观的下水道系统,伦敦的下水道似乎没那么整洁。两年前一则新闻称,在英国伦敦繁华的莱斯特广场之下,大约1000吨的油质固态垃圾几乎完全堵塞了下水道,极有可能带来污水横流和排涝不畅的风险。泰晤士水务公司不得不组织了数支清除队,从繁华的伦敦西区下水道开始清理油污。

      2009年5月,经过清除队的手工铲除和高压水枪的冲洗,脱脂后的下水道变得宽阔、通畅。

      如今,人们行走在伦敦的大街上,丝毫不会觉察伦敦地下庞大的污水渠的存在,但是却享受着它的恩惠。巴瑟杰对于现代伦敦以及现代大都市的建设功不可没。伦敦市民为他塑立了一座雕像。



约瑟夫·巴瑟杰 雕像  



1900年  



1902-1906年  



1905年4月  



1907年 



1907年10月  



1910年  



1950年  伦敦下水道工作人员 

2003年,英国BBC拍摄完成了一套纪录片,英文名字叫做“Seven Wonders of the Industrial World”。内容是介绍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地的七大工业奇迹。伦敦下水道就是这七大工业奇迹之一。



现代伦敦下水道内景(《Seven Wonders of the Industrial World》)

——————————————————————————————————————————————————————————————————

巴黎篇——【巴黎下水道:百年历史,地下城的博物馆】



1820年的巴黎下水道



1854年的巴黎下水道


1890年的巴黎下水道 



1896年的游客坐船游览巴黎下水道  



1930年的巴黎下水道



19世纪末的巴黎下水道



19世纪末的巴黎下水道工作人员  


巴黎下水道旧影



现代巴黎下水道(对比上图) 



工作通道



现代巴黎下水道系统

法国首都巴黎的下水道博物馆从外表看并不特别,就是一个普通的下水道井盖。但是掀开这个井盖进入地下,就仿佛进入了一个地下宫殿。巴黎下水道虽然修建于19世纪中期,但就是用现在的眼光看,这些高大、宽敞如隧道般的下水道实在是不同凡响。聪明的巴黎人就利用这些有着100多年历史的下水道建成了下水道博物馆。人们在这里游览,可以全面了解巴黎的地下排水系统。



塞纳河阿尔玛桥畔 

下水道博物馆位于塞纳河阿尔玛桥畔,这里没有显眼的建筑,只有一个很不起眼的售票亭,掏3.8欧元购票后即可从旁边狭窄的旋梯进入地下6米的深处,探究巴黎的“五脏六腑”。据介绍,每年来此参观的游客有近10万人。



古老的巴黎排水道



成为城市古迹讲述历史



现代下水道博物馆



下水道中游客在拍照

  在19世纪就能够设计出这样复杂的地下下水道系统,那是一个超前于时代的创举,而这项巨大工程的设计师巴龙·奥斯曼当然功不可没。奥斯曼是在19世纪中期巴黎爆发大规模霍乱之后,设计了巴黎的地下排水系统。奥斯曼当时的设计理念是提高城市用水的分布,将脏水排出巴黎,而不再是按照人们以前的习惯将脏水排入塞纳河,然后再从塞纳河取得饮用水。

  然而真正对巴黎下水道设计和施工做出巨大贡献的却是厄热·贝尔格朗。1854年,奥斯曼让贝尔格朗具体负责施工。到1878年为止,贝尔格朗和他的工人们修建了600公里长的下水道。随后,下水道就开始不断延伸,直到现在长达2400公里。

  截止到1999年,巴黎便完成了对城市废水和雨水的100%完全处理,还塞纳河一个免受污染的水质。这个城市的下水道和她的地铁一样,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历程才有了今天的模样。除了正常的下水设施,这里还铺设了天然气管道和电缆。直至2004年,其古老的真空式邮政速递管道才真正退出历史舞台。

  此外,多数人大概不知道,在巴黎,如果你不小心把钥匙或是贵重的戒指掉进了下水道,是完全可以根据地漏位置,把东西找回来的。下水道里也会标注街道和门牌号码。你所需要的,只是拨个电话,这项服务是免费的!完备的设施和人性化的设计背后,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和智慧。

  在博斯凯大街的污水干道,它浓缩了巴黎下水道的全貌。沿着一条长500米、标着路面街道名的蜿蜒通道前行,脚下是3米来宽的水道,污水在里面哗哗流淌,身边摆放着各种古今的机械,每隔一段又出现岔路和铁梯。再往前是一个陈列馆,陈列着从高卢罗曼时代、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第一帝国和七月王朝、现代和近代巴黎下水道6个历史时期的图片、模型,并配以英、法两种文字说明。通道终端是一个大厅,放着3台电视机,播放一个长约20分钟的介绍巴黎下水道情况的短片。

  陈列品展示了巴黎下水道的历史变迁。早在1200年,菲利普·奥古斯特登基后要为巴黎铺砌路面,曾预见巴黎市区将兴建排水沟。从1370年开始,时任市长的于格·奥布里奥兴建蒙马特大街,将盖有拱顶的砌筑下水道通向河道。1850年,在塞纳省省长奥斯曼男爵和欧仁·贝尔格朗工程师的推动下,巴黎的下水道和供水网获得了迅速发展。据介绍,雨果在撰写《悲惨世界》前,曾通过时任下水道督察的好友埃马纽埃尔·布吕内索亲临下水道,并绘制了管道图,从而惟妙惟肖地描写了小说主人公冉阿让在下水道中与警察周旋、逃脱追捕的情景。

  据博物馆提供的数字,巴黎密如蛛网的下水道总长近2300公里,每年从污水中收回的固体垃圾有1.5万立方米,巴黎地区现有4座污水处理厂,日净化水能力为300多万立方米,净化后的水排入塞纳河,而每天冲洗巴黎街道和浇花浇草40万立方米的非饮用水均来自塞纳河。目前,这个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巴黎下水道仍然在市政排水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每天,超过1.5万立方米的城市污水都通过这条古老的下水道排出市区。





————————————————————————————————————————————————————————————————————————————————————————————






东京篇——【东京:专门成立“下水道协会”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除了地震以外,对日本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台风和夹裹而来的大雨。上世纪50年代末,日本工业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通道,却因为下水道系统的落后饱受城市内涝之苦,一到暴雨季节,道路上水漫金山,地铁站变成水帘洞;再加上大量生活污水、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河道,人在食用受污染鱼类后引发了水俣病、骨痛病等,公共水体污染成为社会关注重点。

    为了解决恶化的环境污染问题,1964年4月,日本成立了“下水道协会”,主旨是对下水道系统作全面评估,统一下水道建设以及排污标准,将老化的管道更新换代。1970年,日本召开“公害国会”,会上政府大幅修改了《下水道法》,明确规定了下水道建设目的,并决定每年投入大量国家预算用作污水收集和处理的建设及运营。

    日本首都东京的地下排水标准是“五至十年一遇”(一年一遇是每小时可排36毫米雨量,北京市排水系统设计的是一到三年一遇),最大的下水道直径在12米左右。

    东京的雨水有两种渠道可以疏通:靠近河渠地域的雨水一般会通过各种建筑的排水管,以及路边的排水口直接流入雨水蓄积排放管道,最终通过大支流排入大海;其余地域的雨水,会随着每栋建筑的排水系统进入公共排雨管,再随下水道系统的净水排放管道流入公共水域。东京下水道的每一个检查井都有一个8位数编号,知道编号就能便于维修人员迅速定位。

    为了保证排水道的畅通,东京下水道局规定,一些不溶于水的洗手间垃圾不允许直接排到下水道,而要先通过垃圾分类系统进行处理。此外,烹饪产生的油污也不允许直接导入下水道中,因为油污除了会造成邻近的下水道口恶臭外,还会腐蚀排水管道。下水道局甚至配备了专门介绍健康料理的网页和教室,向市民介绍少油、健康的食谱。





































































————————————————————————————————————————————————————————————————————————————————————————————






慕尼黑篇——【从城市废水到Isar河水——慕尼黑的排水系统】




                  Isar河源于慕尼黑南面的阿尔卑斯山,穿过慕尼黑城,一路向北最终汇入多瑙河。


        像照片中的那样,每逢夏天,河边是市民最爱的去除之一。晒太阳,烧烤,游泳。等等。但你能够想象么,如此清澈的河水,有相当一部分也是来自于慕尼黑城每天所排进去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包括落在地面的雨水。有容乃大的Isar河海涵了这些“污水”而依然美丽的功劳归功于慕尼黑出色的市政排水系统和它背后的那个管理机构——Münchner Stadtentwässerung。

        慕尼黑的市政排水系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11年,当时的执政官Karl Probst修了一条20公里的阴沟渠,将污水引向了Isar河。后来经过几代人的发展,到了二战前,慕尼黑市政排水有了里程碑式的发展,第一个污水处理厂Gut Großlappen在慕尼黑建成。而到了1989年,慕尼黑市的第二个污水处理厂Gut Marienhof落成。如果开车去安联体育场看球的朋友,在路过Studentenstadt后注意往右手边望一下,就不难发现Gut Marienhof这个慕尼黑现在最大最重要的污水处理设施。




1930年绘制的地下排水的示意图 




现在老城街道下保留的地下排水系统  




慕尼黑全城的排水管网示意图,黄色是地下储水库,橙色是水泵站 


        ——如果慕尼黑遇到了突降暴雨怎么办? 

        从上图可以看到,在慕尼黑2434公里的排水管网中,布置着13个黄点表示的地下储存水库。这些地下储存水库,就好像是13个缓冲用的阀门,充当暴雨进入地下管道的中转站。当暴雨不期而至,地下的储水库用他们706000立方米的容量, 暂时存贮暴雨的雨水,然后将雨水慢慢的释放入地下排水管道,以确保进入地下设施的水量不会超过最大负荷量。




慕尼黑Hirschgarten Park地下储水设施,为德国最大 




慕尼黑oberwiesenfeld地下储水设施,三个足球场大小




市政工作人员地下管网内的“皮划艇”上班方式 




市政工作人员清洗地下管网内的油污


        不管怎么样,如果暴雨不期而至,就算城市由于市政设施的保护可以幸免,毕竟雨水还是要流往Isar河的,Isar河会因此而泛滥成灾么?
        和吕秀才那种把西凉河堤加高50米的方式不同,慕尼黑对Isar的水患有着自己的处理方式——水可以疏,不可以堵。
        方法很简单——和国内侵占河道和湿地的情况相反,慕尼黑一直在不断的扩大滩涂,河两边的湿地和绿地。这样在河水高涨的时候,利用大面积湿地和植被对水的涵养能力,减少河水对两岸的压力。而在平时,大面积临水的绿地也为市民提供了很好的休闲的去除。一举两得。




Isar河




改造完的河道明显分为两部分,渠状部分和用于洪水时的滩涂绿地 




在慕尼黑很少看到河堤的样子,Isar河两岸,经常是这个样子的




文章及图片转自豆瓣@forca

TOP

沙发,楼主真厉害

TOP

国外下水道可以跑车,中国都修的只能意外掉个人,还难以出来。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人比人该......货比货该.....

TOP

不要再说了,这TMD到底是什么样的国家~

TOP

回复 1# chibaa 的帖子

城市良心工程——下水道!

Thanks!楼主
披一帘烟雨,撑一叶扁舟,我轻轻地走進你。水墨江南,小橋流水人家,叩響千年不老的夢

TOP

对比之下,对于天朝的排水系统还能有啥好说的呢

TOP

这哪是下水道啊,简直就是宫殿!

TOP

推薦一個美國建國史的博客   http://blueberry11365.blog.163.com/blog/#m=0    看看美國人的智慧和人格

TOP

台风一来,东京市政部门的人就会去检查排水管道的“篦子”,保证所有排水口都通,因为如果路面积水让汽车灌水报废、消费者状告市政监管不力的话,赔偿起来可不是小数目……

雨天,东京人照常穿皮鞋上班

日本一年要与20多次的台风搏击,连续不断的台风暴雨,在整个夏季将不断袭击日本。

与6月23日北京那场满城震动的暴雨比起来,东京的台风袭来时,猛烈程度要高出许多。



仔细观察一下东京,虽然看上去只是普通的柏油路,但很少见路上雨后积水;供人行走的步行道,地震以后变得有些高低不平,低处会略有积水,但积水不至于打湿整只鞋。一下雨,就可以看出北京和东京在城市建设上的差距了

雨天,东京人照常穿皮鞋上班,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高渗水性的路面砖。地方城市基础设施落后了一些,所以选举的时候候选人把这个承诺拿出来,作为竞选的筹码。

反观北京,不但路砖缺乏渗水性,清洁工在扫地的时候常常顺便就把垃圾扫到排水管道里去了,不知道有多少排水管道被“顺便”堵了起来,在下雨的时候派不上用场。

“我们差不多每半年要全面检查一下排水管道是否通畅。会让相关企业全面清理排放雨水的管道,以保证在下雨的时候所有管道都能够用上。”三桥对记者说。

记者曾在东京看到过安放雨水排放管道的工地,排水管并没有在北京看到的粗。而且和北京比起来,东京一年要应对多得多的台风和雨天,但就是看不到东京下雨后有任何汽车被淹的情况发生。

面去

“我们提供的公路材料具有很好的渗水功能,下雨时,雨水能渗透到路面下。”一家公路材料企业的老板对记者说。在企业的演示室里,水龙头上哗哗流出的水,打在十厘米厚的柏油路标本上,很快就渗到标本下面的水池中了。

“透水性铺装”还减少了雨后交通事故的数量。

日本有把突发事件变成“全民教训”的社会体制

2010年广州的一场雨,导致整个城市瘫痪,今年则是同样的情况出现在了北京。换作是在日本的话,如果福冈去年出了事,今年东京出了同样问题,日本将会怎样?

一次重大的自然灾害发生后,先是媒体去报道,接着是学者来调查,各个政府机关也会跟进,让这样的事故成为“全民教训”,杜绝再次发生同样事故——日本有这样的社会体制。

日本多台风暴雨,却很少看到哪个立交桥下汽车成堆被淹的消息。这里也曾发生过地铁渗水的情况,估计严重程度不及北京一号线的1/10,但已经是特大新闻了。如果同一个地方再次出现漏水事件的话,那么东京地铁的负责人多半就要考虑辞职了。

“灾害报道与信息传播是我们这里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东京大学社会情报研究所一位教授对记者说。

每次各种灾害出现后,研究所便派人去调查,写出的报告很快会被政府的相关机构以及相关企业读到。一个地方的问题,很快就成了全日本的防范对象。

这种信息的迅速传播让人们对天灾人祸有了防范的准备,开始去寻找解决的方法。

东京铺了渗水材料的步行道和公路,已经在技术革新方面走在了我们的前面,但更深层次上,是我们的城市管理出了问题。

从城市繁华的外表来看,北京已与东京相差不远,但在我们看不见的下水道和灾害预防体制上,却仍然差距遥远。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TOP

楼主,把这篇巨牛的东东,发给中南海吧。

TOP

亮瞎了!史上最牛下水道

 


史上最牛下水道,什么东京的地下宫殿,什么巴黎伦敦的地下长城,统统弱爆了,这才是5000年一遇的无敌下水道啊!


长见识了~这才是5000年一遇的无敌下水道啊!四川南充金鱼岭路,工人正在施工没有任何排水功能的假窨井……


这不是个别现象,请欣赏:


郑州假窨井http://t.cn/zWa1BxP


苏州假窨井http://t.cn/zWa1Bxh


天津假窨井:http://t.cn/zWa1Bx7


via@黄大土 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良心呢?!



☆ 不要去盼什么英明之主,而要去争一个可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
  不要跪什么青天官员,而要去争一个可监督问责官员的制度
  不要歌颂什么伟大领袖,而要去争一个可选举弹劾权者的制度
  不要说什么拥护感谢,而要去争一个可言论迁徙自由的制度
  不要等什么英雄勇士,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推墙的力量


★ 史上最强最热血“爱国者”手册——“五毛党”“美分党”禁入╭(╯^╰)╮
  地址 https://cmule.net/viewthread.php?tid=285861

TOP

在天朝,设计方案不由设计人员说了算,而是由大大小水各级官员说了算。
天朝的官员都是神,天生活宝,什么都是专家,无所不能。
下水管道你设计3米直径,灵道说:1米够了。结果你懂得,北京去看海,武汉去看海,长沙去看海,南昌去看海....

TOP

见证了良心工程与面子工程的差距!

TOP

在天朝,设计方案不由设计人员说了算,而是由大大小水各级官员说了算。
天朝的官员都是神,天生活宝,什么都是专家,无所不能。
下水管道你设计3米直径,灵道说:1米够了。
见证了良心工程与面子工程的差距!

TOP

越看越心酸
文可提笔控萝莉,武可床上定人妻!

TOP

叹为观止呀!真厉害!咱们这都是面子工程,弄点表面的、一时的东西,和人家国家有本质的区别。北京环路个别立交桥下下大雨积水很深严重影响通行不是只有“强降雨”这一次,以往夏天下大雨也出现过,电视新闻也播过,不是一次两次了。

TOP

巴黎的下水道地下管线为什么是悬空的而不是平铺于等下?

求科普。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