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毁在一次政府没多大责任的施政上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话大约是对的。但不能反过来说,不能说“得天下者源于得民心”。这就如同可以说“被砍头的人会死”;不能“说死了的人都是被砍头的”。
元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蒙古人以一个很小的民族征服世界,武力强盛是一个原因(这跟得民心基本无关,除了蒙古人自己的民心),另一个原因就是屠杀彻底。
历史学家研究英法百年战争的时候,曾经指出:英军屡占优势却不能取胜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英国人口国力有限,完全不足以控制人口繁多的法国。除非是像蒙古人那样搞屠灭。但这是英国人做不来的。
说起来,古代军队打仗,按今天的标准,基本上都是匪徒。但是匪徒归匪徒,有计划地把整个地区的人杀光,大部分军队还干不来的。
蒙古人可以干,所以就征服了亚欧,乃至南宋。
如果以民心为标准,蒙古政权早灭亡一百次了。但是它却能一直存在,直到有一天,“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说起来,黄河决口,政府能不征发民众来修么?历朝历代都是修的。在此过程中苛待民工,恐怕也是历代难免;元朝是否苛待过头,其实也没资料记载。更何况苛待过头,能比种种恶政,乃至于大屠杀过头么?
元朝偏偏就毁在这个上面。
其中的道理,最直接的,当然就是气数已尽。这就比方说壮小伙子,得了多大的病,都可能缓过来;等到七老八十,来个小感冒也可能就挂了。
还有一层道理:当朝廷气数已尽的时候,它自己是知道的。如果是明显太缺德太招恨的事,因为对朝廷太危险的,也许能不干就不干了。修黄河这种事,实在不能不修:不修的话,水灾不断,照样民变。所以只好硬着头皮上了。据说那次治理黄河的计划还颇科学,放到盛世,或许就是一件好事。怎奈气数已尽.......当然也成就了一件好事,只不过就是另一种好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