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认为,中俄两国的合作似乎牢不可破,然而双方追求的目标不同,中国对俄罗斯有点儿瞧不起,在叙利亚问题上发生立场转变也是可以想象的。
《法兰克福评论报》6月5日称,"在日益忧虑关注叙利亚内战的西方世界眼中,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中国主席胡锦涛是阻挠者,他们星期二在北京会晤强调拒绝干预。……"
该报说, "……两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已两次否决,保护叙利亚总统阿萨德政权免受谴责和制裁。在这个问题上,两国的协调一致迄今牢不可破。"
该报称中国常驻联大代表李保东对叙利亚问题的表态是"突然有了信号,中国不再像迄今那样坚决站在总统阿萨德一边。杀害50名儿童的胡拉大屠杀显然让北京领导人深思。……'
"要正确解释外交官的表态常常很难,对中国外交官的表态尤其如此。但李在警告叙利亚处于十字路口时,显出异乎寻常地坦率。……"
该报认为,"西方政府迄今不敢进行军事干预,主要因中俄两国抵制而无法得到联合国授权。这两个国家也从去年的利比亚战争中得出教训,当时安理会通过军事干预保护利比亚平民的决议,中俄两国没有否决。
"……它们在叙利亚冲突上的立场反映了两国的决心,不愿再给西方发放这种通行证。"
报道引述期刊《全球政治中的俄罗斯》总编鲁卡诺夫(Fjodor Lukjanow)的话说:"在安理会如何表决,中俄两国有个不成文约定,涉及到与中国的根本利益无关的问题时,中国跟着俄罗斯定的调子走,而中国需要俄罗斯支持、尤其关系到东亚时,可望获得支持。"
"北京有点瞧不上莫斯科"
《新苏黎世报》6月5日认为,中俄两国的合作有着"完全不同的设想"。"事实上两国都对联合国在世界上的角色不满,都对真正或所谓的干预内政反应过敏,也都要更多地施加影响。
"但是,俄罗斯主要是与美国较量,也想面对中国体现这个分量,而北京自视为中俄两国中更强大的一方,对这个经济上落伍的邻国有着某种瞧不上。中国也没有必要总要引起注意,北京没有俄罗斯也可展现自己的风格,并且乐于被追捧。只要符合中国的外交设想,北京也愿意与莫斯科合作抵制联合国决议或支持可疑的政权,但却不想过于招惹是非,在叙利亚问题上的立场也表明如此,在适当的时候转向是可以设想的。
"对中国而言,与俄罗斯有效合作主要在经济和安全政治方面很有价值,而俄罗斯对中国的投资感兴趣,上海合作组织的意义对北京来说在于保障其动荡省份新疆的边境。反过来对俄罗斯在远东也是一样。普京特别受中国人喜欢,除了他对美国的态度以及对多元化不感冒之外,或许还因他2005年为澄清有争议的阿穆尔河边境划界不顾内政阻力出手相助。"
"相互还不完全信任"
《巴塞尔日报》6月5日认为,美国在亚太、尤其是南中国海加强活动"成为中国的眼中钉"。"中国人和俄国人尽管有共同敌人和类似立场,从90年代起只是看重'战略伙伴关系'方案,这两个冷战时代的老对头相互之间似乎还不完全信任。"
该报称,导致西方分析家批评的是伊朗总统内贾伊德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北京峰会。"伊朗案表明,中俄两国这些日子常常共同努力,然而追求的目标不同。对俄罗斯而言,伊朗政府若垮台就和大马士革的政权一样,失去重要的经济伙伴。中国则出于自身利益,想要阻止专制国家首脑被剥夺权力成为惯例。"
DW
--------------------------
中美俄三国演义 谁可以两面逢源
太阳报
普京再度出任俄罗斯总统之后,首次国事访问弃美就华,显示出其外交政策的基本走向。在中美俄新三国演义中,中俄联手对付美国的态势已相当明显,但问题是,中俄在美国的分化瓦解下能够联手多久,谁又能两面逢源?
普京上台后拒绝赴美参加八国峰会,而将首次国事访问选择中国,显示普京在中美之间已经是选边站。
苏联垮台后,美国对俄罗斯的防范与遏制并没有放松,北约东扩、驻军中亚以及在中、东欧部署导弹防御体系,都是刻意挤压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空间。
而且美国政界对克格勃出身的普京心怀戒心,认为他在俄罗斯搞独裁,美国中央情报局不断支持俄罗斯的反对派给普京添烦添乱。
与此同时,美国重返亚洲,在亚太地区调兵遣将,利用南海、东海问题离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并不断推动中国的颜色革命,也让北京深以为虑。
在美国的压力下,中俄自然而然地走在一起,将美国视作最重要的战略对手。事实上,中俄在叙利亚与伊朗核问题上已开始亲密合作,狙击西方。
中俄联手 尴尬伙伴
目前是中俄二十年来最好的战略机遇期。欧美各国陷入金融危机,一伤一残,自顾不暇,根本无力抵挡俄罗斯的扩张步伐,其中英法德各国为欧洲债务危机而苦苦挣扎,自身尚且难保,遑论对东欧各国伸出援手;
美国则深陷经济衰退,再加上伊拉克与阿富汗两个泥潭,国力大打折扣。中国可以帮助俄罗斯西进,蚕食中、东欧地区,恢复过去的荣光,俄罗斯则可以在远东地区暗助中国力抗美日的围堵。
中美俄的三角关系,犹如中国古代三国蜀汉、曹魏、东吴的关系。三角关系中的主要矛盾,因为形势与实力的不同,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变化,盟友变敌人,对手变同志,角色的转换极其迅速。
事实上,中俄之间也不是完全没有矛盾,起码两国都不想与美国迎面相撞,接受美国的正面压力,都想成为游刃有余的平衡方。所以,西方舆论也认为中俄今次联手是「权宜婚姻」,双方是「尴尬伙伴」。
而美国也利用这个切入点,对中俄两国打拉结合,挑拨离间,分头包抄。美国目前进入全面的疗伤期,中俄会否在美国疗伤时突然发难,这是美国战略家们普遍担心的难题。不难预计,美国今后将对中俄采取糖衣炮弹式的温柔攻势,分化中伤中俄关系,诸如中国势力侵入西伯利亚之类的论调将甚嚣尘上。
熊爱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