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脫亞入歐才是救國之道

脫亞入歐才是救國之道

過去總有人毅正嚴詞地批判前總統陳水扁,當然陳水扁八年執政的作為是可以公評的,不過很多人對陳水扁的不滿,其實是像前面這位網友,他不是生氣陳水扁"有爭議的"變有錢,而是怨恨他三級貧戶變有錢。(我想這從他的語氣可以看得出來吧)

這些人討厭的,其實不是陳水扁如他們自己所說的「貪贓枉法」(基本上在中國官場當官,「貪贓枉法」才能生存是常識,因為這是結構性的問題),而是陳「僭越」了,三級貧戶不好好當,居然妄想逃離他的階層而且還成功了。

國民黨一直宣稱他們繼承了儒家的「道統」,其實這是真的,在東周諸子爭鳴的時代,儒家是強調的就是封建階級秩序──我們都知道,周王朝是東亞大陸歷朝歷代封建制度最完備的一個朝代(因為秦王朝就開始中央集權制度了),而封建制度的特色,就是階層社會──最高權力者下面是貴族,貴族下面是平民,平民下面是奴隸。強化這種階級運作的,就是所謂的「倫常」。

儒家教主孔丘其實不是哲學家,他比較接近技術人員,過去周王朝王權穩固的時候,天子(最高領導人)和各級諸侯在祭祀、生活上都有不同的規矩要遵守,學習這些複雜規矩的就是「儒」。而孔丘正是那個時候因為擁有「儒」這種技術,因而揚名國際的專家。

不過周王朝到了姬宮涅烽火戲諸侯,王都被異族攻克,遷到洛陽之後王權一落千丈,強大的諸侯國彼此征戰,世界從講階級變成講實力,而附屬於階級社會的儒學,當然就變得無用了。

舉個例子,周王朝遷都後,有次山東半島的兩個諸侯國齊公國和魯公國進行高峰會,齊公國是軍事強權,而魯國則保存了最多的儒家經典(特別是周的舊都被異族攻陷後,魯公國保存的儒家經典已經比周王國還多),席間齊公國國君對魯公國國君行了叩禮,魯國國君只點了一下頭,齊國國君當然很火(如果你要跟人家握手,對方卻只微笑點頭你也會很火),但魯國的儒學家卻拿出儒書來教訓齊國,表示,經典寫明了國君相會點頭就好,不行扣禮。後來餘怒未消的齊國國君,叫來軍隊強迫魯國國君向自己叩拜……。(實力才是硬道理啊!)

孔丘正是一位儒學專家,面對吃飯的工具沒人要理,當然芳心大亂,所以終其一生,他念茲在茲的,就是「復古」──恢復舊秩序。然而當時社會已經走向實力主義了,用實力超越自己階層的人,當然不會只因為一個怪傢伙胡扯一些「恢復舊秩序,世界安定有常才有好未來」,就願意拋棄已經獲取的利益,縮回自己原來的階層;而怨恨新社會的人,又多半沒實力幫孔丘「圓夢」,最後夢想破滅的孔丘,只好回到故鄉講學修史。

儒學在孔丘的那個時代,其實已經是一種「落伍」的學問,心懷爭霸天下的各諸侯國君主,養儒生只是為了裝點門面,增加名望,法家兵家的圖強術才是在國際競爭的環境下生存的硬道理;然而後來大一統的漢王朝,傳到君王劉徹,忽然發現儒術對於強固統治權力有著妙不可言的功效──因為儒家的中心思想「維持舊秩序」,否定了一切改革和社會流動的正當性,將君王的地位無限上鋼;於是和民族自此後有種奇怪的價值觀,不管君王在可惡、在暴虐,你都不能跟他對著幹,對著幹就是逆倫常──造反。「獨尊儒術」的結果是,整個東亞大陸都被醬死在儒學的退步史觀和階級社會之中達千年之久,這些遺留物在現代化已經二十年的台灣還到處可見。

最明顯的就是商界和政界不分黨派產業的「父死子繼」,很多人都喜歡說外國也有家族企業、外國也有家族政治,但先不說外國的家族企業、家族政治的比率遠不如東亞世界,而且西方的家族政治和家族企業,根本沒有東亞那種恪守血緣的情形。

事實上這些企業和政界人物,不管他做的是什麼電腦液晶晶片的高科技,還是他在劍橋哈佛海德堡念到第三波第四波第五波的先進政治學,骨子裡還是力行「家齊國治天下平」的儒家家天下概念──無論是公司企業還是國家,都看成是「家」的一種擴張。

當然,會造成這種情況最大的原因是,「大家都不覺得有什麼不對」。大家都覺得老的政治人物死了,家裡面的孩子繼承他的衣鉢很正常;大家都覺得創業家要退休了,把公司交給孩子打理很正常。甚至還把企圖突破這種秩序的人都當壞人看待。像是跟了政治家幾十年的祕書,最熟悉組織運作的人想繼位,一定是大壞蛋大奸臣,連日本漫畫家弘兼憲史倡導政治進步的作品《政治最前線》,都還這麼畫(諸葛亮被高舉的原因,就是即使劉禪這麼無能,諸葛亮還是只想怎們輔佐他,而不是取而代之,符合統治階級的利益──但從這點,就知道諸葛亮沒有章回小說裡面講的那麼神)。

為什麼李登輝和陳水扁這兩任普選出來的總統,會被某些人視為「得位不正」、「竊位」,其實就是儒家價值觀揮之不去的最好證明,而文頭所舉的網友,也正是因為這種心態怨恨著陳水扁──跟貪不貪贓,枉不枉法根本無關,在他們眼中陳水扁沒有「安分守己」,繼續三級貧戶的家族傳統,已經顛倒倫常的罪大惡極,貪汙腐敗之類,小奸小惡罷了。

其實在儒家思考系統中,「倫常」的位階要比「法例」,甚至要比「正義」高多了,所以就算宋楚瑜覺得馬英九總統倒行逆施,他也只能「清君測」不能「造反」,因為「救民水火」是行正義,「造反」卻是逆倫常,行正義的好抵不了逆倫常的壞。深藍眼中的李、陳兩任總統做得再好,都是逆倫常,都是壞人,深諳漢文化和深藍選民習性的宋主席,對此當然最清楚不過。

其實孔丘沒有錯,儒家在東亞大陸真的製造了一個超穩定的結構,孔丘相信教化不相信嚴行峻法,而儒家的教化千年後,至今仍影響整個泛西太平洋區域,包括中國、台灣、日本、韓國甚至東南亞。

然而「安分守己」和「積極進取」本來就是相反的想法(不開玩笑,宋帝國儒學大師司馬光的史書《資治通鑑》,「進取」是最常拿來當然罪狀的話之一),過度強調「安分守己」,沒有「積極進取」能量的社會,在閉鎖環境如古中國、古日本還不會有什麼問題,但如果遇到「積極進取」的能量,就難免潰敗了。儒學在古中國在宋帝國發展到最極致,結果漢民族第一次嘗到被異族滅亡的苦果(蒙古入侵);然而僵化已成,終期明王朝一代,漢民族都死氣沉沉,然後第二次被異族滅亡(滿州人入侵)。

台灣現在也是「安分守己」和「積極進取」兩股力量正在鬥爭中(請不要自行解讀是兩大黨,事實上,民進黨信奉「安分守己」價值,自以為繼承漢文化最精華部分,是當代大儒的也不在少數),不過我們可以慶幸的是,起碼現在台灣「積極進取」力量的,已經是千年以來整個環西太平洋地區最強的時地之一了。

�X�B: 「安分守己」和「積極進取」 - 忘記,是忘掉還是記住?XD - udn部落格 http://blog.udn.com/derrickx/5938439#ixzz1x0RcgKXg

魔由心生,一念成魔,夢魘裡的心魔。

TOP

就是!!!

展播:用疫苗灭掉10后,用奶粉灭掉00后,用考试灭掉90后,用房价灭掉80后,用失业灭掉70后,用城管灭掉60后,用下岗灭掉50后,用拆迁灭掉40后,用医改灭掉30后,……最后,活着且活得很好的人都去开两会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