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击鼓传花”又成了敏感词 文/余晓平

“击鼓传花”又成了敏感词 文/余晓平

   击鼓传花,不同的人玩起来便有不同的寓意。政治家玩起来,属于世界上最刺激的游戏,在他们手里的花是“矛盾”;老百姓玩起来,属于世界上最残酷的游戏,在他们手里的花是“灾难”。要是大家一起来玩,真的就是一场灾难了。明明都是很糟糕的东西,却伪装成花朵的模样,明明是推卸责任的举动,从小却当作一种游戏来玩耍。说击鼓传花还算都做在明面上,只是带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人们都以最敏捷的速度把原本属于自己的责任推卸给别人,这要是什么好东西,早就传不下去,谁都想留自己手里。更糟糕的一个游戏就是丢手绢,更加体现的是中国的特色。这小小的手绢代表所代表的是另外一种麻烦,而且是乘人不备,悄悄地放在无辜的人后面。要是什么好东西何必还要跳起来抓住他呢?悲惨的中国人从小就这样机警地活着,表面上拍手笑着,唱着,脑袋后面还要长满了眼睛,一不小心就会被别人放了东西,这难道不是中国社会真实的写照吗?
    著名学者吴祚来在他的微博上发了这样一个帖子,批评这两个游戏都是洗脑的无良游戏。 “中国儿童两大游戏,都是无良游戏,一是击鼓传花游戏,将责任推给下一位,从自己手中快速传掉,然后看着别人被鼓击中,休克。二是丢手绢,这是延安时代发明的游戏,让孩子们搞背后小动作,大家不要告诉他,他要被抓住了。其它国家有这样的无良游戏么?”
   的确是这样。我的孩子在美国曾经上过幼儿园,记得那个时候学龄前的孩子也做游戏,比方说大家一起拼图,一起涂颜色,一起跳绳,一起拔河,一起跳舞.......我们仔仔细细去分析他们每个游戏的性质,完全是那种促进协作精神的,让孩子在游戏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与击鼓传花和丢手绢的性质完全不一样,老外从小就培养团队精神,从游戏里面就可以体现出来。倒不是说美国有多好,至少不是那么糟糕,中国人连游戏都带有中国特色。
   更不幸的是,今年的六一儿童节,中国国家最高领导人与天真无邪的孩子们一起进行了击鼓传花游戏,鉴于《人民日报》此前发表评论文章《以“终身负责”终结“击鼓传花”》,批评一些当政者执政时不及时处理存在问题,“能拖就拖,问题留给下任”,不仅将问题拖成了“历史问题”,还把责任拖成了“历史责任”,并将此形容为玩“击鼓传花”的游戏,从而赋予了“击鼓传花”四个字超出游戏层面的引申义。
    于是“击鼓传花”便马上成了敏感词,非常滑稽的中国。 

魔由心生,一念成魔,夢魘裡的心魔。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习太子很发愁。。。。。。

TOP

中国儿童的两大游戏,都是无良游戏。一是击鼓传花,将责任推给下一位,从自己手中快速传掉,然后看着别人被鼓击中,休克;二是丢手绢,这是延安时代发明的游戏,让孩子们搞背后小动作,大家不要告诉他,他要被抓住了。

TOP

前两代领导还能玩丢手绢,现在主要玩击鼓传花了。

TOP

前两代领导还能玩丢手绢,现在主要玩击鼓传花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