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深圳晚报报道,秦城监狱是中国最著名的监狱,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秦城村(位于小汤山镇附近),曾关押过满清要员、国民党将军、「四人帮」、成克杰等高级别的囚犯。目前,中国被判刑的省部级高级官员大多在此集中关押。 建立于1958年的秦城监狱,是20世纪50年代苏联在同中国处于「蜜月」关系时,援助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与国防建设的产物。当时,苏联与中国订立 的援助项目共有157个,其中之一便有秦城监狱,但因秦城监狱属秘密工程,对外不便公开,所以外人一般只知道官方公开的156个。 按照关押对象的不同,秦城监狱50多年的历史可以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上世纪50、60年代,关押的主要对象是满清要员、日本战俘和国民党战犯,军衔 至少在少将以上;第二阶段,「文革」时期,关押的主要对象是高级右派和所谓的「反革命头目」;第三阶段,上世纪70、80年代,关押的主要对象是林彪和 「四人帮」两个集团的成员;第四阶段,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关押的主要对象是省部级腐败官员。 秦城监狱隶属于公安部,而不是司法部。按照公、检、法、司的分权规定,监狱应该隶属司法部,因此,秦城监狱是惟一一座不隶属司法部的监狱。 一般的犯罪人一般情况是就近执行,即在哪里判决的,就在哪里执行。而对判处死缓、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省部级腐败官员,不论在哪里判决的,都要集中到秦城监狱去执行刑罚。 「不是谁都可以到秦城监狱去服刑的。」这也许是省部级腐败官员的最后一个「特权」。
建筑特点:墙壁特制 可防撞墙自杀
秦城监狱有四幢带审讯室的楼房,排号为甲、乙、丙、丁。楼房一律三层,砖结构,坡顶。每间监室有20平方公尺,内有单独的洗手间,还有坐式马桶和脚踏式冲 水。重犯囚室内的墙壁是特制的,可严防囚犯撞墙自杀。房内的常置设施只有一张距地面一尺左右的矮床。需要写「交待材料」时,才会由管理人员送进一张小学生 式的单人课桌供使用。但也许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凳子是永远没有的,床铺就是犯人平日坐的地方。室内所有永久性设施都被去掉了棱角,被打磨成圆形。铁丝、碎 玻璃片、绳索甚至布条,以及易燃易爆物品,总之,一切可能被用来行凶、自杀、越狱的工具都在这里绝迹。
牢门是铁皮包着的木门,房门上方与厕所马桶齐腰部有「窥孔」,供哨兵对犯人24小时监视之用。一般牢房内有一扇窗户,约有一平方米大,底层开在比一人加一 只伸出的手还略高的墙面上,上层开在视线以上的位置。窗台向上倾斜,窗户向上向外开启,玻璃上涂有白色涂料。窗户共有三层:纱窗、铁栅和玻璃窗。通过向外 开启的窗户,犯人看不到楼下院子里的情况,也看不到周围楼房的情况。但在有的地方可以望见远山和夕阳;大部分人可以看到一小块天空,在阴天的时候,那天空 就如同一块有长方形井口的深井。但在高级囚室里,这样的窗户有两扇,且是磨砂玻璃。
1967年,秦城监狱仿照苏联工程师的设计,加盖了六幢监舍。排号顺延为戊、己、庚、辛、壬、癸。与五十年代所盖的四幢加在一起,正好凑足「十天干」。
犯人待遇:部分犯人可享受特供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秦城监狱犯人的待遇不尽相同。
何殿奎离休前是秦城监狱监管处的处长,在秦城监狱及其前身功德林监狱担任监管员近40年。几乎没有第二个人能像他一样,阅尽了中国政坛高层人物的起伏面孔。从1960年3月15日秦城监狱落成第一天,何殿奎就在那里工作,直到1992年离休才离开。
在1960年监狱建成后,直至1967年监狱被北京卫戍区军管前,监狱四个监区犯人待遇均较高,特别是最高级的204监区。 204监区每间监房约达20多平方米,铺有地毯,设沙发床。犯人伙食标准比照部长级待遇,由狱方到北京东华门「三十四号供应部」采购。早餐提供牛奶,午餐 和晚餐都是两菜一汤,饭后每个犯人可得一个苹果。这些苹果都是刚从冷库运来,放在稻糠中以保鲜。该监区犯人还能配发固体饮料,每盒12块,每块可沏一杯柠 檬茶;方糖则分咖啡色的和白色的两种。以上供应日日如此,即使在三年困难时期也是一样。负责给204监区犯人做饭的是特地从北京饭店调来的乙级厨师刘家 雄,他做的菜里包括鱼翅、海参。每天由204监区管理员何殿奎给该监区15位犯人送饭,每个犯人一个四层的饭盒,四层分别装有米饭、两个菜和一个汤,冬季 里饭盒还要用棉罩保温。各个饭盒的颜色都不相同,以示区分。监狱设有医务室,有保健医生和护士。
在秦城监狱,特殊囚犯的生活待遇,会比在普通监狱优越。据近年走进或接触过秦城监狱的有关人士描述,秦城监狱关押高官的牢房除了面积较大,有的还配有写字 台、卫生间、坐式马桶和洗衣机。一些在押官员除了「可看书读报」,每天还有一段时间可看电视,一般集中在晚上7点到9点。某些身体欠佳的特殊囚犯,饮食可 一日四餐,用餐标准和费用由国家规定和支付,家属亦可私下打理。如衣服、日用品等基本生活用品可由家人提供。监狱虽有统一囚服,但这里的囚犯一般可不用穿。
监狱204区有较高生活待遇,每人有20平方米的房间。配有地毯、沙发床、桌椅和热水瓶等生活用品。伙食即使在1960年前后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午、晚餐也是二菜一汤,一年四季供应高档茶叶、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