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文改何以无疾而终? ──高层政治思维混乱不堪 (仲足步)

文改何以无疾而终? ──高层政治思维混乱不堪 (仲足步)

文改何以无疾而终?
──高层政治思维混乱不堪
仲足步
  中共自邓小平推出「改革」概念以来,还没有如文改这样的怪事,弄了不到半年,就悄无声息。有论者说,北京高层讲文改由来已久,从邓小平时代至去年十七届六中全会,至少有三大阶段。不过,有反对此种意见的人说:「文改不是扯未完的闲篇儿,而是从一个侧翼暗中加强党对社会的控制,不宜大张其鼓。」

  这种说法来自于北京理工大学的一位新左派教授,他自称参加了中央最高层的「两控方案」设计。所谓两控方案,就是原来的「社会治安」变成了「社会管理」,这叫硬的一手;原来有「扯闲篇儿」色彩的文改要落到实处,强化党对各种社会思潮的控制,这叫软的一手。

  研究机构急报功劳

  去年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于十月中旬开完,推出文改决定,但是,到今年初就有研究机构向高层提交报告,称「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果」。报告的研制者是社会科学院下属某专业所与文化部的政策研究室,其报告提供了大量的文改决定之前的数据,用来说明文改成果。比如,二○一○年,「全国注销经营性的文化事业单位四千多家,核销事业编制十八万个以上」。该报告还援引了北京市文改领导小组的改革方案,「到二○一二年九月,将完成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向企业转制,最终确定五十三家具有独立事业法人资格的文化机构作为北京市的出版主体。」

  尽管研究机构抢着报功,但更多的文化领域人士指出:「文改就是软性的『焚书』,是为了强化思想控制。」更有对文改持保留意见的开明人士说,文改实为「再文革」做准备。在全国人大会记者会上,温家宝猛批「再文革」应当是这种忧虑的一个强烈反映。也正是因此,温的严厉批判,文改才变得悄无声息。两会前的舆论造势也是很大的冲击力,「不改革,党就有危险」的论调虽未说明改革是文改、经改或政改,但确实突出了政改而淡化了文改。

  知情人士称:「文改没戏了,一下子又往『扫黄打非』方面去了。」该人士还透露了上海的一些情况,说是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专职组长李长江曾在去年底考察上海,结果认为该项工作流于形式而无实效,心灰意冷之态明显。

  「再苏联化」不受欢迎

  北京有资深民间分析人士认为,文改之所以无疾而终,关键它是个「再苏联化」的东西。苏共对于社会新变局无力应付,消极保守,到死还抱定「三垄断」不动。所谓三垄断,就是垄断政治权力、垄断经济利益、垄断真理话语。以反对西方「文化战分化中国」图谋的胡记文改,其本质确如北京新左派教授所言,旨在「强化党对各种社会思潮的控制」即垄断真理话语。

  北京《经济观察报》的特约评论员陈季冰先生对文改公开评论,指出「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应当放松管制」。陈先生更在文章里批判了「必须加大国家对文化传媒市场的行政垄断,并对这个领域的国有行政垄断企业单位投入更多的资源」。中国政法大学的王建勋副教授在一次高级沙龙上则讲到:「服务于权力的文化不会繁荣,因为这违反了文化繁荣的逻辑」。

  网络文学的发达最大限度地压缩了正统官控文化的生存空间,美国《时代周刊》驻京记者对此曾有描述:「网络文学的成功与中国刻板的图书行业的失败直接相关」。目前,中国利用网络阅读的人数超过了三亿,这使得满是陈词滥调的党报更少人阅读。还有,官控的政治类出版物几无人问津,过来三年约赔掉四百余亿元。

  封建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

  文改主张者们试图用极其落后的政治文化来改变其面临的困局。从经改与政改结果来推论,其前景不甚了了。「再苏联化」虽远未形成既定事实,但是一如前苏联意识形态改革推手雅科夫列夫所说的俄罗斯政治现状那样,「至今是封建社会主义思维、封建社会主义行为、封建社会主义习惯占据优势」。封建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北京最高层政治思维的混乱,不混乱反倒成了不正常现象。

  在封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环境里,最高决策层没有一个思想稳定的人。胡记文改被「不改革、党就有危险」的焦虑所冲淡,从文化方面维稳的政治思路被否定。面对重庆变局,原来对其亲信张木生屡讲「四民主义」与共同富裕的习近平,现在也绝不言及共富观念,惟恐人们认为他与薄熙来是「一伙」。尤其他的美国之行,完全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一个「开放的习近平」──这也是周永康与薄熙来曾想搞掉他的最主要原因。

  回溯更远一点的温薄关系也能说明以上观点。薄初任商务部长时,被温亲自点名随访欧盟五国与欧盟总部,由于薄表现出色以及访问成果丰硕,温曾计划在下届提名薄为副总理人选之一。但是,变化多端的薄终因违规为辽宁蚁力神产品发直销牌照,而让温认为不可重用。至于薄以政治局委员资格去重庆,搞起极左路线而致温薄关系在今年全国人大记者会上「敌对」性质爆出,更有背后可圈可点之处,并非只限于权争与派系站队。

  更加腐败的中共法治文化

  封建社会主义像幽灵一样游荡在中共体制内,其政治文化以口无实辞、隐晦变动为特征,社会公信力也因此日益衰败。作为政治文化衍生品的法治文化更是败坏不堪,改「社会治安」为「社会管理」的辞令之变除了造成了更对立的官民关系外,无从谈起「硬」有什么收获。作为「软」的一手的文改更沦为政治呓语。

  最高法院长王胜俊在承认「司法公开、司法民主措施落实不力」的同时,又说贪赃枉法的法官是极少数。许多网民读罢网络报道,回以「我又笑了」的讽刺。最高检察长曹建明在报告中承认「检察人员违法违规办案和耍特权、逞威风等问题时有发生」,但治理措施也仅仅是「用两年时间将基层检察人员全部轮训一遍」,云云。

  「共产党有法治文化吗?」有人对笔者的一些说法提出强烈质疑,「你要说它是封建社会主义我还信,共产党要懂『文化』二字,那真该是虱子也会念书了! 」

魔由心生,一念成魔,夢魘裡的心魔。

TOP

文化倒退的罪人首推胡锦涛

TOP

流氓不可怕,可怕有文化!

TOP

政治不改革,文化改革JB~~

TOP

胡锦涛十年,中国大大退步了

胡锦涛十年,中国大大退步了

TOP

2楼:

2楼:江蛤蟆。
江蛤蟆的口号:稳定。何为稳定?怕百姓造反。
胡锦涛的口号:和谐。跟谁和谐?内部帮派。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