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关于“方韩之争”中的概率与常识

关于“方韩之争”中的概率与常识

倍魄

 在写完了《关于“方韩之争”中的实话与常识》《关于“方韩之争”中的逻辑与常识》两篇文章之后,本想就此收笔。毕竟,之前自己在微博上发言不多,也在写自认为重要的东西,觉得当今千奇百怪的窗外事在如此神奇的国土之上,不过都是浮云。但方韩之争在我看来不是小事,它的影响必定超过三鹿甬温。知识分子斯文扫地,被公众鄙夷。如此若能争出一个真相,那么至少,诚实是我们最后的一点尊严。
  很多网友喜欢谈逻辑的文章,这超出了我的预期。这说明即使是围观者也有求真求知之心,如此甚好。真善美,“真”是排在第一的,这个社会假的东西已经随着食物滥到我们身体里面,如果借方韩之争,唤醒我们求真的本性,那可以视为自我救赎的开始。
  方韩之争的结局在我看来已经清楚了:韩寒会撤诉,他已经输掉很多,如果再用讼争来回应批评和质疑,他会输掉更多。言论自由有擦枪走火的时候,但在这个质疑公众人物的过程中,主流是分析、推理和判断。质疑韩寒的实质内容有两个:①韩寒是不是“文学天才”“当代鲁迅”②韩寒作品有没有代笔。从我看到的网上信息来看,即使站在方舟子先生对面的人,也有很多人承认韩寒是被媒体宣传以及网络新媒体竞争而过度拔高了的。即,他们也不承认①,只是不同意质疑派的“过激”做法。我本人是坚定的质疑派,我认为韩寒的神话已经揭穿,我们这个国家不需要神话。方舟子是一个偏执的人,远不够道德完美,一直都是特立独行,但这一次他找到了很多盟友。有人说他之前打假都打得很好,唯独这一次打得不好。但我要说,“得道多助”才是常识,在所有打假中,这一次打韩寒是最好的。对我们来说,把韩寒请下神坛,这次反造神的行动就算已经成功了。水货韩寒、工具韩寒、商品韩寒,这样的真相并不美丽,却是第一次由民众借网络新技术而撕破了一件皇帝的新衣。在民众取得的如此荣耀的对面,是本应该担当揭谎者的公知和媒体,这一回他们竟是狂热的织衣人。
  疯狂!主动的疯狂缘于丢弃了良知,被动的疯狂是因为缺乏常识。
  补充常识,讲讲概率。
  我那篇谈逻辑的文章,最被诟病的是讲归纳逻辑里谈到的概率问题。说实话,我一直思考很多的是数学基础和数理逻辑(符号逻辑)属于演绎逻辑。归纳逻辑和概率逻辑在逻辑学中不是主流,我涉猎不深。但在方韩之争中,这是比较关键的部分。因为它涉及众多质疑合在一起的效力问题。感谢与我争论的网友,也是他们的争论,让我对这个问题认识更深入了。
  概率论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也非常深奥的理论,倒不是因为它作为数学有多难,而是它涉及认识论问题:如何看待不确定性?
  你看,在没有权力机关介入的情况下,质疑方与反质疑方面对的就是不确定性问题:“韩寒是不是水货?”“韩寒有没有代笔?”。在没有直接证据的情况下,质疑方说不确定性已经基本排除了,反质疑方说根本还是不确定。
  对于概率的认识论困惑,科学史上最有名的论战发生在爱因斯坦和玻尔之间。所谓半死不活的“薛定谔猫”是这个故事里最引人入胜的部分。每个学过大学物理的人都被这只猫考验过思辩力。在这里,向大家推荐一个令人尊敬的教授谭天荣,他的博客
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235/ ,谭天荣在57年是北大赫赫有名的人物,物理学的天才,也写得一手好文章,与林昭亦有传奇的青春往事。我上大学时读过他的《哥本哈根迷误》,他是独力挑战量子力学哥本哈根解释的狂才。建议大家去读一读他的文章,他的博客,你们就知道,在中国的某个角落里,是有那样深邃的思想和高贵的灵魂的;你们就会知道,“什么都是屁”的态度是多么的轻狂和无知。总之,去看看谭天荣的博客,除了他对概率深刻的理解,必定还有颇多收获。
  回来讨论概率。首先,概率论研究的是随机事件,它不讨论必然事件。假如韩寒本来就是水货,那就很好解释他为什么总是避谈文学和创作,为什么说起赛车和泡妞来却挥洒自如,因为他本来就谈不出来,就找各种方法回避,或者,“还行”“差不多”。也就是说,韩寒如果是水货,他不谈文学和创作就是必然事件,而不是“今天正好心情不好”,“今天对方怀有恶意”,“今天我没遇到适合谈作品的人”,“今天被问到的文学问题碰巧是我不知道的”,“这两天没休息好,记忆力差”等等偶然原因。
  所以,我们可以使用归谬法。“13年来韩寒从来不在演讲和访谈中谈文学和创作”,如果这是个必然事件,那么,有两个必然事件的解释:①韩寒是水货,不是文学天才②韩寒就是文学天才,就像塞林格也是天才也从不谈文学一样。
  但问题是,韩寒又不像塞林格那样孤僻而神秘,他是大众明星,喜欢抛头露脸,一个十分爱炫的人。如果韩寒真的在文学上学富五车,那么,他能忍住不去炫他最牛逼的东西(文学知识)吗?
  因此,如果“13年来韩寒从来不在演讲和访谈中谈文学和创作”是必然事件,那唯一的解释就是①韩寒是水货,不是文学天才。
  韩粉会说,不对,那不是必然事件,每次韩天才不谈文学创作都是事出有因,是偶然因素造成的。
  那好,这就用到概率了。假设一个人心情不好的概率是1/4,遇到怀有敌意提问的概率是1/2,遇到不合适的谈话对手的概率是3/5,遇到碰巧不懂的文学问题的概率是1/9,没休息好记忆力差的概率是1/3,那么,韩寒连续5次都不谈文学和创作的概率就是0.278%。假设韩寒一年接受5次采访和演讲邀请,“13年来韩寒从来不在演讲和访谈中谈文学和创作”的概率就是13个0.278%相乘。
  有人反对,说“今天正好心情不好”和“今天对方怀有恶意”不是独立概率事件。这种反对意见有道理的地方,在于反对者知道有概率相关这回事。但你说它们并非概率独立,请给出证明,谁主张谁举证,我看不出它们之间是概率相关的。还有人反对说,13年采访不一定是每年5次吧,你怎么知道他们是均匀分布的?好吧,这些让我想起来学过的均匀分布和正态分布的那些概念。
  但无论如何,用随机事件解释韩寒的“打死也不说”总要用到概率模型。每个模型都是假设的和近似的,而且,无论模型是什么样,“13年来韩寒从来不在演讲和访谈中谈文学和创作”即使是随机事件,也是极其微小的概率事件——应当比2元钱中500万彩票的机率还小。
  韩粉说,韩寒本来就是个奇迹,不然,他就不是韩寒了!
  好吧,你们打败我了——当然,是打败了我想跟粉丝讲理的最后的信心。
  哈哈,写文章当然是写给愿意思考的人。本文如果能引起你对概率的兴趣,最主要的,如果你们能去看看谭天荣的博客,你们会跟我一样的结论:
  半个世纪过去了,世界的科技进步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却退化了!
  
              一个推介概率论和谭天荣的常识控
                      2012/3/1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