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1日,《纽约客》(The New Yorker)发表被誉为“本世纪前十年全球最顶尖的十位思想领袖”之一的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的“Talent Grab:Why do we pay our stars so much money?”(人才争夺战:为何要付给明星那么多钱?)专门讨论了这一问题。该文认为,经济学家阿亚•查卡尔(Aya Chacar)和威廉•赫斯特里(William Hesterly)在《管理与决策经济学》(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的一篇文章中提供了答案。这两位经济学家引用加州大学(UCLA)洛杉矶分校人类学教授阿兰•佩奇•费斯克 (Alan Page Fiske)的“关系模式原理”阐述其观点。由于该文阐释得比较简单,我从费斯克的主要著作《社会生活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ocial Life)一书里引述其观点。费斯克认为,由于生产模式根植于主体间的关系,根据主体之间的特殊组合特点,他提出了“关系模式原理”。
根据费斯克的理论,主体之间互 动有四种基本类型,跨越时间空间依然有效: “在所有文化中,人们绝大部分时间仅使用四种基本模式来组织社会的多数情况”,第一种模式为公共分享(communal sharing,CS),是基于互惠的血族关系或世系,如家人、手足等,这是一种照料和分享的关系,关键的关系为“财产”;第二种模式为权威等级 (authority ranking,AR),有着垂直等级排列的人之间具有这种关系,如上司和下属。在农业或封建领地类型的社会,权力等级处于统治地位,这种关系以效忠为基 础;第三种模式为平等匹配 (equality matching,EM),如同学、战友,该关系中的人需要达到和维持平衡,如轮流值日、等待分配等,这是一种平等和互惠(equality and reciprocity,ER)的关系;第四种模式为市场定价(market pricing,MP),这一关系中的人需要用比率或概率来进行评估,如市场上的买家和卖家、社会决策的得与失等,这是一种公平和均衡的关系。以竞争为特 点的资本主义经济基本上受市场定价的支配,这是现代社会的主导模式。在任何情景下对模式的选择都会从根本上影响人们互动的本质。